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足迹——鼎罐饭

鼎罐饭

 

“田里麦苗当韭菜,岩石压着鼎罐盖”是乡亲们时不时眉飞色舞嘲笑上海知青的话题。

实事求是地讲,前者别说上海知青,恐怕贵阳知青也不见得人人都能够分辨清楚。后者说的是用鼎罐煮饭时,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汽将鼎罐盖顶开,米汤溢出鼎罐外,上海知青不知所措,慌乱中用岩石去压盖子。每次说到这儿,乡亲们都会乐不可支,开怀大笑。

农村生活向来单调乏味,乡亲们找点乐子委实不易,偶尔拿城里娃开涮也无伤大雅。不过我觉得这种编排有些可疑,天柱县的确有不少上海知青,但白市区却没有一人,不知乡亲们的消息从何而来。究竟此事是他们善意的编造调侃,抑或是真有其事?至今无从考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大塘的知青绝没有出过这种洋相。本人自幼就读于贵阳市南明小学,学校附近的观风台(山)那时是我们天然的儿童乐园。我和小伙伴们成天在山上玩耍,居然还将野生韭菜摘回家。所以绝不会把麦苗错当韭菜。

再说煮饭。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话一点不假。由于家庭变故,我不到十岁就学会做饭了。

但是用鼎罐煮饭,此前的确是闻所未闻。

下乡伊始,队里指派房东大娘为我们做了一个月的饭。我仔细观察过老人的操作,其实与我们之前在贵阳煮饭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炊具各异,炉具、燃料不同罢了。

在我看来,用鼎罐煮饭甚至比用铝锅煮饭更容易掌握火候,当然这与燃料和炊具有很大关系。农村烧柴,火力大小很容易掌控;生铁铸造的鼎罐壁很厚,易于保温,米饭容易焖熟且不易烧糊。不像铝锅坐在煤炉上一不留神就会将饭烧糊,或者煮成夹生饭。

此外,我还注意到了大娘端鼎罐时用来防止烫手的特制工具——弯成弓形的篾条两端各吊着一块十平方厘米大小油黑发亮的厚厚棉布。这工具平时就挂在厨房的壁上,用起来挺顺手方便。

轮到我们自己开伙做饭时,本打算学做一个房东大娘那样的端锅工具,无奈篾条易找棉布难觅,只得作罢。

嗨,还是二位女生心细,竟然从贵阳带回了劳保用的帆布手套。她俩下乡前对做家务也不陌生,所以我们并没有因为自己开伙而吃夹生饭或者大种稀饭。

虽然没有明确分工,我们对家务事的料理依然非常默契。我负责砍柴、挑水等体力活,她俩负责做饭菜。

得知我们的生活情况,母亲来信千叮万嘱:离家在外,你们就是兄弟姐妹。女孩生理情况不同,你是男孩,不要吝惜体力,力气去了力气在,你一定要尽力照顾她们……

而队里有位大嫂背地里却对我嘀咕:“老王,你不划算!”

“不划算?”我莫名其妙。

“你分子(工分)高,仰工(出工)多,和她俩扯在一起你要吃亏!”

“吃亏?我饭量大,比她们吃得多啊!”

“哎!你呀,就是忒老实。日子长了你就晓得了。”

我确实从没考虑和算计那许多。直到她俩调到白市樟木林场离开这里,我和她们始终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从没发生口角言语,更没有因为生活琐事闹过别扭。

她们离开后,我特意买了个最小号的鼎罐。此时我虽然不得不独自面对全部家务事,但却没有感到丝毫困难。做饭对我来说更是小菜一碟 不在话下。

我还练就了用铁夹(当地专用的火钳)代替帆布手套和包锅布的本领,直接用它将煮饭的鼎罐从熊熊燃烧的火上夹下来放到火边焖饭,不用像往常那样退火,直接架锅炒菜,菜烧好后饭也熟了,节省了不少时间。

有时上午备好了全天的菜肴,下午收工后只需煮饭和烧水就更省事了。闲来无事,与其胡思乱想,不如利用煮饭的间隙坐在火塘边拉拉二胡。几曲下来,白天的疲惫似乎就在琴声中渐行渐远了。

屋外,如洗的月光静静地笼罩这这半山腰上的独家庄;屋内,火塘上跳动的火光将我操琴的剪影映在墙上。远处偶尔传过来一两声犬吠,一切又归于寂静……

 

至今回想起来,那份难得的静谧依然难以忘怀。如果撇开当年艰难的生活环境和无望的精神折磨不谈,那种简单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返璞归真的一种享受呢?

 

就是这样的黑鼎罐煮成的鼎罐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这鼎罐可能与长沙地区农村的生铁炉锅相似,经烧不变形;文章读来有味,闻到了那种饭香,肚子饿了好好呷一大碗,管它有菜冒菜!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鼎罐饭太熟悉了!

在乡下男女知青搭伙吃饭长久下来很难没有矛盾的,看来你们都是大度之人,这才能相安呢。

贴上一张我在会同高椅拍的鼎罐照片上来以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谢谢狄德罗二世 朋友和书荟君!

书荟君发的照片太珍贵了,谢谢您!

上次返生产队探望乡亲们,只顾和他们拉家常,相机交给挚友老孔,虽然留下了珍贵的照片,也留下一些遗憾。有机会再去时,我一定要补拍一些。

再次感谢二位朋友!祝福你们!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自强不息、书荟:看了自强不息的鼎罐饭文章和书荟的鼎罐饭照片,那都是远去很久了的知青生活场景,似乎又闻到了久违了的柴火鼎罐饭的诱人香味。大约是小学二年级时,班上来了一个从上海来的张伟钧同学,每天放学后我都到他家做作业,他要负责做晚饭,我觉得很有味,跟着他边写作业边做饭,便也学会了。下放后,我当仁不让地当起了十一个同学的大师傅,随着同学们的逐渐离开,我的鼎罐也越来越小。到剩下我独自一人时,为省事,我每天早上用最小的鼎罐焖二斤米(一天)的饭,就着不见荤腥的小菜,越吃越香,往往吃得鼎罐见底。到中午回来吃播厄饭时,就只有咾皮了。勤快就用水煮一煮,偷懒就干啃咾皮。会同话说,“一碗咾皮三碗饭”,何况那温在火塘里的咾皮还很香很香的呢。回想起来很有味!谢谢你们的文章和照片。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自强兄:我将鼎罐的照片贴进你的文章里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5# 大鼎罐 谢谢老兄的关注、点评留玉!从您的网名推测,您对鼎罐一定情有独钟,一定也有很多故事,期望能够一睹为快!谢谢您!提前祝您春节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6# 书荟 书荟君:谢谢您!谢谢您珍贵的照片!上次回大塘只顾忙着和乡亲们拉家常,相机交给挚友老孔,虽然留下许多珍贵瞬间,也留下些许遗憾。下次去我一定要补拍很多东西。

再次谢谢您!提前祝您春节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b>回复 7# 自强不息:谬矣。此鼎罐非彼鼎罐。我从金鱼口转点到连山大坪后,一群长沙知青都叫我大哥哥,用会同话说就是“大的个”,与大鼎罐一音之转。此一称呼,我欣然接受。时隔四十年,此一名称早已淡出。2011年6月,枫叶缤纷回国,在鼓楼聚会时,枫叶缤纷用当年的大鼎罐名称称呼我,调动了我的记忆,倍感亲切。认可此一名称的还有大坪风等。我十分看重那段特殊环境中的特殊情感,遂以之为网名。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9# 大鼎罐 呵呵,对不起!是我望文生义张冠李戴了。您说的“大的个”我太熟悉了,作为您的邻居,我插队的大塘也是这么称呼大哥的。在下属虎,66届老三届。冒昧地问一句,我该称您“大的个”还是“néi的个”?谢谢您!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0# 自强不息:只有反映灵敏的人才会望文生义,那些埃踟的人想这样还做不到呢。我属牛,当然是大鼎罐了。谢谢你的回复。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1# 大鼎罐 谢谢大的个!提前祝您和嫂子春节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 自强不息

 

 

         看到这样的鼎罐,真是太熟悉了。围着火塘坐,用鼎罐煮饭是下乡后学的笫一件事。煨出来的米饭香喷喷的,无菜都能吃上两大碗。看来会同,与自治州山民们的生活习惯完全一致哦!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3# 西岭望雪 谢谢西岭望雪兄!提前祝您春节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让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