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鲁镇行色

    我对绍兴网友贺继昌说,您介绍的景点,我基本都去了。剩下这点时间,我想,鲁镇还是要去一下的。不知它在哪里?

                                 ——引自东乡妮娜《鲁镇还是要去一下的》

 

    我在鉴湖上渐进鲁镇时,也是很思绪纷纷的。绍兴柯岩公园的游兴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于鲁镇的向往,这是在我。就说这个戏台吧,我的与她靠近是在雨中,隔水看这搭在对面的台子,想象当年和那不谙世事的迅哥儿一起撑篙来看戏的双喜阿发们,那骂老旦和偷罗汉豆的快乐笑声好像借着雨点滴落在我的花伞上。我在处理前年拍下的这些片片时,一是感慨当年的清瘦,二是感慨我当时随性打下的鲁先生《社戏》里的句子“我再也没有看过这么好的戏,也再也没有吃过这么好的豆。”

 

xitai.jpg
2012-5-19 19:10

 

鲁镇.jpg
2012-5-19 22:10

 

    就像妮娜姐说的,我们小中大所读的书,很多要求背诵的章节让我们在捻熟了鲁迅先生的犀利的语言的同时,也熟识了绍兴的风情。我在津渡登上鲁镇的巷子时,那个阿Q从城里回来的雕像就立即在我的面前有声了:“我手执钢鞭将你打!……”这是阿Q的声音。阿Q很有些我们长沙叫脑壳的脾性,这不,他从城里回来看见平日在他面前调子高的小D,便迎上去,小D也站住了“畜生!”阿Q怒目而视的说,嘴角上飞出唾沫来。“我是虫豸,好么?……”小D说。 

   就像上回在周立波故乡看见的那些雕塑,个个都栩栩如生,有典故,但我总想回头再拍下,不料回头却没有机会拍下。我从鲁镇穿街而过时,耳畔很清静,因为此一趟鉴湖行走我是独行。修葺鲁镇的人们看来也是熟读了鲁先生的文章,把那鲁镇未庄的蓝本做得极像,我边走边拍了些街景,还好,无有熙熙攘攘之扰,拍了些干净的空画面。但现在一看,竟没了兴致发它们上来,想起《红楼梦》惜春作画,黛玉问:你是只画这园子还是连我们一起画上呢?惜春说:若只画园子倒不难,就是加上树花草卉也不难,但是总还是少了生气,像个房样子。我的鲁镇片片就因为太像这房样子,我倒不想发上来了。我于是回忆我在鲁镇的行色,似乎大抵是有些失意怏怏的。

 

壁.jpg
2012-5-19 22:12

 

 

雕塑2.jpg
2012-5-19 22:12

 

 

阁.jpg
2012-5-19 22:12

 

 

雕塑.jpg
2012-5-19 22:12
 

 

河.jpg
2012-5-19 22:12
 

 

荷池.jpg
2012-5-19 22:12
 

 

街景.jpg
2012-5-19 22:12

 

 街道和铺面很像是为了拍电影制下的背景,很是精工和惟妙惟肖,店铺里甚至做着一些应景的“乔人物”,不外乎长袍马褂的账房先生和跑堂的小二,门口停着黄包车,站着着号服的衙子。我在洪江就领略了这一点,于是提不起拍照的兴致,现在想来还是后悔。

    我在街口找了个铺面坐下来,点了一碗米酒,要了一碟子豆腐干慢慢吃,和妮娜姐一样,我也买了茴香豆,是那种精包装的。整个江浙之行我都没有打开品尝,我想留住初识时的的好感,直到回到家里才从妹妹那里听到有如妮娜姐夫一样的微词,幸亏。

    我一直在胡思乱想着关于我所知道的鲁镇和眼前的鲁镇,直到催我往返的电话打来,我匆匆离开鲁镇时在这幅字碑前出了一会神。

 

 

看字.jpg
2012-5-19 20:16

 

   鲁迅的故乡,准确一点说并不是鲁镇而是绍兴街上,鲁镇是他的外祖母家。但这儿却是鲁迅童年的快乐所在,是他的世界观形成的自然土壤。这儿的乡土风俗,人的本真的习性,特别是淳朴的人性给了他最早的民主思想的萌芽,给了他对于社会和世界的思考。这些都不是绍兴街上那只能看到一方四角天空的深宅大院可以给予的。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
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引自《社戏》)

 

 

   我在街上找人闲聊时问起这儿过去是否叫个“平桥村”,街人很纳闷的对我睁大了眼睛:鲁镇,鲁迅的故乡。怎说是平桥村?

 

   我于是笑了起来,想起鲁先生笔下的一段场景:

 

   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的问道,“小栓,你好些么? ——你仍旧只是肚饿?……”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劳里,还要劝劳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小栓也趁着热闹,拚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
   “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于是我提醒自己:该去看看咸亨酒店。

鲁镇.jpg
桥.jpg
1

评分人数

  • 乡音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回复易山:看来鲁镇的采风没有让你尽兴,是人为制造的景观没有了原生态的美感,还是绵绵的细雨让人感觉不爽?

    我在扑捉秀丽文章中传递的信息。。。。。。

音乐的天空,每天都有斑斓的云彩,不时也有疾风暴雨!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2# 山泉的润

 

   山泉兄总是很具慧心的。正是,正是。我那天的兴致索然不是因为雨,而是因为我的期望太高,而我在鲁镇的时间太短,行色匆匆让我来不及细看。而那些铺面的太过穿凿牵强又让我有些无法靠近。我回来后对我妹妹(她在建委,主管这些古迹的重新面世的修缮和文化遗产申报的考察)说,这些文人笔下的东西不要乱造像,弄不好真是让人畏怕,我现在是近景情怯,好多次了,心向往之,去了后悔。

   谢谢山泉兄关顾易山的帖子。

   又告兄台:我已经与书荟君联系上了,先谢过兄台美意!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 易山

 

有些东西既然被历史的潮流冲洗过, 不吃也罢!

 

橹 社戏 阿Q 都浮上心头了......

 

山妹这张是这里的一景 可惜没拍全!

 

看字.jpg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4# 乡音

 

     有些东西既然被历史的潮流冲洗过, 不吃也罢!

 

     橹 社戏 阿Q 都浮上心头了......

 

     山妹这张是这里的一景 可惜没拍全!

 

回乡音姐姐:

 

1,正确,吃东西心情很重要,败了兴,再好的东西也会味同嚼蜡,不吃也罢。

2,对呀,撸!徐志摩说“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是很清雅的,我每每读这几句,就想起双喜用这个撸点开船的动作,我还是比较喜欢鲁先生的语言,比如,吃着豆,骂着老旦等等,我以为好过放歌这些文绉绉的吟哦。

3,乡音姐总是不好糊弄的,是的,全景很多内容,有鲁迅先生的坐像还有其他,我也有拍的,只是没发上来。等我找了补发上来便是。再谢乡音姐姐。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4# 乡音        有些东西既然被历史的潮流冲洗过, 不吃也罢!   ... 易山 发表于 2012-5-20 08:06

 

呵 你沒糊弄我!  我是聽一朋友指點過 說是要拍碑文 就要拍近景,有內含的碑 是與內容相呼應的。 所以我想印證一下 其實妹這張已經把文字拍全了。

 

我到一處景點 很少買吃 尤其不買那號稱名吃的小東西。有點逆反不?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当把那“小中大”时期读的文章故事中的事物亲临其境的看过、摸过,谁知物非人非,一切都时过境迁,商业氛围穿凿牵强,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感觉了,便有“但下笔时感觉没什么心得便搁下了”,“我现在是近景情怯,好多次了,心向往之,去了后悔”,“近景情怯”,可见文学的影响是多么深刻,竟然象故乡一样在心底中留下不可颠覆的印痕,希望那鲁镇永远是心中的那样子。鲁镇还是不去的好,或许还能保持对那些“捻熟”的文章故事原汁原味的想象,所谓距离产生美,是不?不过,如此一说,对于人文景观,这里不去,那里也不去,又会失去当下之存在,一切都由直观,全然不察旅游之趣韵,也未必就好,个中感觉,全凭自知了。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 易山

       易山你好!拜读了你的《鲁镇行色》。谢谢你读了我的文章。呵呵,你是前年去的啊。现在有了些变化。说是还鲁迅本来面目,也是叫走下神坛吧。故里入口处的鲁镇石牌和坐在藤椅上的雕像都没有了。 在原址的东昌坊口,投入了重金打造,修旧如旧,一水的青瓦粉墙,砖木结构的房子,很清爽的 。他外婆家安桥头村也不打鲁镇这个名号了。

    熟悉鲁迅,因为他是我们从课本上接受的文化熏陶,就自然而然成为了我们文化的血脉。我们用经历也就是生命解读他,因为揉合也就会形成新的生命能源。亦如故乡,有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待见它,身体、嘴里离开它,但是心里有它,想它,因为血肉曾经的相连。

    看了你的文章,如同坐下来,和你交谈了一些体会,那感觉真的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易山鲁镇行色匆匆,却思绪纷纷,很有想法。谢谢你的文字,字里行间总让人有所思,有所想。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我没去过鲁镇,看了你的文章后,想,不去也罢。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6# 乡音

 

呵 你沒糊弄我!  我是聽一朋友指點過 說是要拍碑文 就要拍近景,有內含的碑 是與內容相呼應的。 所以我想印證一下 其實妹這張已經把文字拍全了。

 

   乡音姐的朋友指点在点子上了,我以为。平时我遇着想记住的碑文,再不像以前那么拿出纸笔来炒了,而是借助于相机保留,当然我自己也趁机立此存照。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7# 不知天命

 

     文学的影响是多么深刻,竟然象故乡一样在心底中留下不可颠覆的印痕,希望那鲁镇永远是心中的那样子。鲁镇还是不去的好,或许还能保持对那些“捻熟”的文章故事原汁原味的想象,所谓距离产生美,是不?不过,如此一说,对于人文景观,这里不去,那里也不去,又会失去当下之存在,一切都由直观,全然不察旅游之趣韵,也未必就好,个中感觉,全凭自知了。

 

    天命兄好久不见了,谢谢你来看我的帖子并作了这么长的评点。让兄见笑,小妹有些偏执不是?是的,若真的这儿不敢去,哪儿不敢去,更是哥因噎废食的傻瓜不是?我当然听三哥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8# 东乡妮娜

 

   故里入口处的鲁镇石牌和坐在藤椅上的雕像都没有了。 在原址的东昌坊口,投入了重金打造,修旧如旧,一水的青瓦粉墙,砖木结构的房子,很清爽的 。他外婆家安桥头村也不打鲁镇这个名号了。

 

   妮娜姐好。真的么?若鲁镇真不打鲁先生的名号,怕也是划不来的呢。不说别的,那《朝花夕拾》《呐喊》的看头还是很能引起考证癖的爱好的。

   我好久不登录发帖子了,但看了你娜姐发了话题还是忍不住想附和。12年还不去沙家浜,是不是有些划不来啊?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9# 蔡家湾

 

      蔡兄好!这回兄没坐沙发我有些遗憾,都怪我临时起意发帖子。今年老兄计划去那儿采风啊?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0# 笔架山人

 

      我没去过鲁镇,看了你的文章后,想,不去也罢。

 

   笔架兄好!谢谢垂顾。你可千万别说看了小弟的文章不想去鲁镇。还是采纳天命兄的主张比较好。虽然鲁镇和我心目的东东有距离,但毕尽一个秀丽的小镇,而且镇上人讲话挺好听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