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给梁晓声先生投一票

也说梁晓声和电视剧《知青》

寒来暑往,

 四季轮回。

冰天雪地里

我们共同守护

保暖的火炉。

不再喊万寿无疆,

别跟我说谁是敌人,

我们的青春由你做主,

这是什么道理?

这是什么道理?!

 

二 把你的手给我,

我也给你我的友谊。

岁月是如此漫长,

 

让我们相扶着挨过。

 摆布吧,

那只不过是我们的肉体;

 你主宰不了的, 是我们的灵魂。

 还有,从伤口萌芽的思想,

从伤口萌芽的思想……

 

                        知青不要为难知青

 

 

 和梁晓声一样,我们都是知青,我对他敬佩,我对他感激。因为他,我们知青一代人的声音和形象在得以不断地出现在今天的荧屏上,并且在社会获得广大民众的了解和同情。

     一百个知青就有一百个不同的知青遭遇,也就有一百个知青对上山下乡的认知和领悟。同在湖南,文革前上山下乡的知青,和后文革中期“一个面向”,以及文革后期以工厂企业为单位集体下放的知青,就有各不相同的待遇和安置政策,更加不必说远在东北或者西北的建设兵团了。简单地说,我们湖南就不可能发生云南知青集体卧轨请愿的壮举。这不是我们不够胆,而是客观条件不存在。虽然我们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逃亡 ”。梁晓声先生写什么和不写什么没有写什么,完全有他的创作自由,我们也没有理由求全责备。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和许许多多的其他社会问题历史问题都同样存在着“雷区”,现在敢于去赴汤蹈火的作家已经不多了,而梁晓声不仅这样做了,而且成功地来一次穿越,尽管《知青》电视剧不是那么完美,还有许许多多可以诟病之处,我们也应当看做是农友,或者战友的一次尝试,对他给予鼓励,给予呐喊助威,这样才会有更加完美的作品出现。

    试想连上面这样不痛不痒的电视剧的主题歌也都无法播出,那么梁晓声先生不是也多多少少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以启迪:唯有在将来才会有真正的知青文学。

    有鉴于此,我给梁晓声先生投一票!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回复 1# 海客瀛谈

只看过开头第一集5分钟,没看这电视。刚从网上搜了,公映时主题曲《曾经》是:

绚丽的青春之桨,划出人生的层叠波澜
一代人的追忆,荡涤难以平静的心田

难忘那苍茫岁月,呐喊着温暖的春天
磨练伴随着无怨无悔,展开人生的风帆

我们曾经用身躯亲吻精神的花瓣
我们曾经用心灵编织理想的花环
我们曾经用微笑面对命运的挑战
我们曾经用歌声唱响美好的期盼

梦里的晶莹泪光,闪耀你我曾经的容颜
风雨中的思念,一路相伴着过往流连

那里有雪野大地,那里有战友的生死相牵
那里有山村大川,那里有父老乡亲的惦念

我们曾经用身躯亲吻精神的花瓣
我们曾经用心灵编织理想的花环
我们曾经用微笑面对命运的挑战
我们曾经用歌声唱响美好的期盼

我们用歌声唱响心中的永远 

 

(无怨无悔似为主旋律)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2# 老灯火

       谢谢老兄的搜索。我引用的是梁晓声先生原作,是没有播出的原稿!我想梁晓声讲到“乡愿”恐怕也是对此而言。在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不得不做些“不得已”的事情,但是只要不抹杀自己的良心,那就不要求全责备了。

祝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知青不要为难知青"就冲海客兄这个标题,我认同他的看法,民智得慢慢启发啊。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谢谢二世兄弟的认同,改天约你打麻将!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埋没了多年的知青声音,终于在梁晓松先生《知青》电视剧中发声。

 

    由于南北的差异,地域不同,当然境遇会不相同。也正如我们在说过去经历过的知青生活,在北大荒生活的知青,同样会不认同我们的生活,有水声总比静静无声好,毕竟知青群体庞大,不可能发出同样的声音。

 

    宽容大度的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和许许多多的其他社会问题历史问题都同样存在着“雷区”,现在敢于去赴汤蹈火的作家已经不多了,而梁晓声不仅这样做了,而且成功地来一次穿越,尽管《知青》电视剧不是那么完美,还有许许多多可以诟病之处,我们也应当看做是农友,或者战友的一次尝试,对他给予鼓励,给予呐喊助威,这样才会有更加完美的作品出现。

  赞成这个说法!

  有个声音比万马齐喑的好!

人生已过花甲,去日无多,尽力追找快乐,过好每一天。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柳树坪老师在北京就是搞电影的,以前胡子进就要他搞沅江知青的的电影他不搞。他说:要昧着良心唱赞歌他不愿意,要就要写真实的但这样的剧本是会被毙了的所以不能搞。梁晓声有勇气触这样的题材就够不错的了,有声确实要比无声好,至少让年青人知道过去还有这样一群人,多少也知道一点点那个荒唐年代发生的一些事情。梁晓声这剧本中肯定被删掉很多真东西,否则就不会让上演。我也认同楼主和上面各位的意见:都是知青,不必为难他了吧必竟他也是想为知青纳喊,不甘心就这样默默的消失
人生是一张单程的车票,珍惜每分每秒,健康快乐每一天!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 海客瀛谈

    我也很赞成海客兄这句话:“知青不要为难知青”。正是“一百个知青就有一百个不同的知青遭遇,也就有一百个知青对上山下乡的认知和领悟。”不能因为别人下乡的方式和经历与我们相差甚远就不认可。《知青》能在中央电视台一台黄金时间播出,就足够证明当年的知青在社会上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很多人还是从正面来认识肯定这段历史的。

   知青一代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既了解中国近代的革命历史;又看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现实。知青的历史可以讲是中国现代史一个承上启下的自然段。如果没有了这个段落,那后来者就会觉得中国的近代革命史离他们更加遥远了。

    《知青》这部电视剧,对不知这段历史的青年人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顶一个!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楼主先生讲的和我的看法一样,能将知青这一代人送上中央电视台,让中国八零后、九零后~以及更多青年人了解到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有这么一辈年青人曾经上过山、下过乡的经历。感谢梁晓声。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6# 天地人和 谢谢天地人和君跟贴,

宽容大度的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谢谢梦雨,晓理,痂眼睛,大卫王,火土,天地人和诸位朋友的跟贴。大家的认同,使我认识到,人心公道!正义永存!良知不灭!海晏河清,这须到一定的时候。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 海客瀛谈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和许许多多的其他社会问题历史问题都同样存在着“雷区”,现在敢于去赴汤蹈火的作家已经不多了,而梁晓声不仅这样做了,而且成功地来一次穿越,尽管《知青》电视剧不是那么完美,还有许许多多可以诟病之处,我们也应当看做是农友,或者战友的一次尝试,对他给予鼓励,给予呐喊助威,这样才会有更加完美的作品出现。

    试想连上面这样不痛不痒的电视剧的主题歌也都无法播出,那么梁晓声先生不是也多多少少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以启迪:唯有在将来才会有真正的知青文学。

    有鉴于此,我给梁晓声先生投一票!

 

  同感!顶一个!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赞同,作者全力打造并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是知青主体,歌颂的是人性中的真与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理解大哥的悲悯情怀。如是观之,又岂止知青与知青,应该是国人之间少来些窝斗才是。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寒来暑往,

 四季轮回。

冰天雪地里

我们共同守护

保暖的火炉。

不再喊万寿无疆,

别跟我说谁是敌人,

我们的青春由你做主,

这是什么道理?

这是什么道理?!

 

二 把你的手给我,

我也给你我的友谊。

岁月是如此漫长,

 

让我们相扶着挨过。

 摆布吧,

那只不过是我们的肉体;

 你主宰不了的, 是我们的灵魂。

 还有,从伤口萌芽的思想,

从伤口萌芽的思想……

 

这个歌词,总还说了点心里话,不能播,那我们也只能是将就,有声比无声好,海客讲得有道理。

期待总有一天,一道县大屠杀为背景的江永知青八月大逃亡,那才过瘾。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挺一个!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电视剧《知青》出笼的始末 整理:李勉来源:2012第16期《看天下》

 

梁晓声一再声称他的《知青》不同于以往那些主题为“青春无悔”的同类题材,但人们仍然指责这部电视剧过于粉饰,而这部涉及敏感领域的电视剧究竟想要表达什么?编剧和制片人的答案给出的很简单——他们想要记录和保存一个特殊的时代。四年前,济南一家餐馆内,山东电影电视制作中心的侯某张某与时任山东省省委秘书长的王敏等,聚餐庆贺由他们执导的电视剧《闯关东》热播。席间,众人向王敏请示下一个拍摄选题时,王敏提出了“知青”这个题材。“领导说,当年闯关东的有2000万人,是我们山东父辈们的故事,而我们要涉及的知青有1700万人左右,讲的是我们自己这代人的事”,当时在场的侯某说。大家都觉得知青题材涉及人群广,收视率将有良好保障。编剧人选很快锁定为梁晓声,初次沟通时,梁有顾虑,推说要考虑半个月。半个月后再次沟通时,梁晓声问侯某“你们有多大决心?”侯某笑着反问:“那要看你有多大野心?”由此双方一拍即合。2009年夏天,梁晓声开始创作《知青》。每写五六集,他都会把剧本送交省委秘书长王敏审阅,“这部剧的第一编剧,其实应该是王敏。他无论工作有多忙,都会仔细看剧本,每一行他都看过,用大笔在旁边批注,连人名他都会帮忙修改”。梁晓声如是说。王敏成了《知青》幕后团队的最大保障。他的审阅修改,保证了《知青》政治上的安全。

 

今年4月上旬,《知青》被送往央视进行播放前的审查,约一个月。参与审查的有央视领导以及审片专家。“反馈的意见很好,老同志都说非常好”,侯某说。他们并不担心审查受阻,“我们有领导把关,政治上不会出问题,而且我们主要写知青的上山下乡经历,并不触及他们为什么上山下乡,也不讨论此后的知青返城,只是截取了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一段,与敏感不挨边”。侯某说。梁晓声透露,审片组基本没有修改主要情节,但一些老同志对原来的结尾提出了建议,“结尾原定是很多女知青被烧死,我猜想可能是老同志看了后心软,提意见说‘那都是很好的青年’,于是遵嘱在结尾处做了淡化处理,不再明示烧死的人数”。该剧播出后,很多人没料到会迅速走红,“现在新浪的人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网上点播屡创新高”。这部戏不光吸引了当年的知青,也同样吸引了许多年轻人,侯某说。这一点让梁晓声颇感欣慰,他说:“如今的青年,对清朝的那点事如数家珍;对明朝的那点事如数家珍;对国外的事也如数家珍。可就对发生在国内的这一段事不知道”。此番创作《知青》,让他旧梦重温,自称既不算“出山”也不为“畅销”,他说“作家不能只讲故事供大家娱乐,那样太悲哀,我觉得我有责任给大家介绍那段历史”。梁晓声还说:“这部戏的主角并不是知青,是‘时代’,那个时期只有知青在受苦吗?农民不同样在经受,时至今日依然如此。所以苦难必须放到时代背景下去谈才有意义”。他又说,近年来他听到越来越多对知青经历的美化和刻意歪曲,将知青的故事镀上理想主义的金边,而这一切都是缘于创作者的有意规避和审查时的屏蔽所致。所以,愤懑和怨恨并不是他想传达的主题。他说:“在那个年代受过委屈的人们,如果没什么伤残,何不放下恨呢?我们如今缺少宽恕的教育,且往往对温暖麻木”。因而他觉得在剧中强调的温暖不是对历史的粉饰,而是对那个时代曾表现出的“善”的赞美和坚守。他希望剧中传递的这种美好,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我就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来看,让他们懂得那段历史”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梁晓声还说:“这部戏的主角并不是知青,是‘时代’,那个时期只有知青在受苦吗?

 

 有点怪!<知青>不说知青?那应叫<时代>吧!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