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连载:《在三线的那些日子》(73)故地重游(二)

在三线的那些日子(73

林城镇

 

 下得车来,走出车站,一片茫然。

 会同车站象很多小站一样,没有车站广场。出站往右的地方是一些建筑物,只有向左的道路是通畅的。狭窄的马路两边摆满了小摊小贩。下车的人流步出车站,马路两边的小摊小贩活跃起来,大声地呼叫自己贩卖的货物品名:“甘庶啊!甘庶------

 “过来看一看呀,瞧一瞧,会同特产------

 身着黑衣,头上缠着大大的黑头巾的当地村民,背着背篓向出站的人群迎面走过来,招揽着客人,车站工作人员见状,赶上前来向外驱赶着她们。

 挤出纷杂的人群,向那条陌生的马路走去。马路两边是鳞次栉比的楼房,临街的一楼全是各色各样的店铺。正是吃午饭的时候,饭店里年青的女服务员,或站在门口,或走到行人道上,热情地招揽着过往的行人。我走进一家人员较少,稍稍安静一点的饭店,在桌子边坐了下来,与服务员聊起了家常。

 我问:“这里离县城还有多远呀?”

 服务员楞楞地看了我一眼,说:“这里就是县城。”

 “哦,我是想问,这里离城中心最繁华的地方还有多远?”我又问。

 她用手指了指,说:“往前再走个十来分钟就差不多了吧!我也不知道你是要到什么地方去------

 吃完饭,步出饭店。我朝着服务员手指的方向慢慢地向前走去。

 街道两旁的楼房渐渐地高了起来,商店里的装修和陈设也越来越显得豪华,走上一段小坡,眼前一亮,这不是会同县第一中学吗?还是那条马路,还是那座大门,只不过马路的路面由过去的沙石变成了现在的柏油,大门由过去的朴素变成现在的豪华了而已,校园内的平房教室变成了高大的教学楼------

 找到了旧时的痕迹,心里不由得高兴起来,加快脚步朝前走去。“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以前平坦的篮球场,现在是几座高大的酒楼,以前的电影院,取而代之的是会同县最大的,造型新颖的现代化超市“旺得乐”商场,乳白色的外墙,咖啡色的玻璃幕墙,熙熙攘攘的人流,好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忙景象。我顺着马路往下走去,以前的丁字路口是会同县城关镇的中心路口,现在,丁字变成了十字,当年的粮店已不复存在,一条四车道的柏油马路向下延伸了几十米,龙队长管辖的那上百亩蔬菜基地,现在是排列有序的宿舍楼------

我站在十字路口举目朝上张望,坡上依旧是密密麻麻的房子,只不过经过三十多年的“成长”房子有所长高,由过去的木板房长得更加结实了(砖石结构)。

十字路口的转角处,立着一块水泥标志牌,白底红字写着“林城镇”几个字。啊!来过这里几十上百次,前后时间跨越二、三年,今天才知道这个地方叫“林城镇”。我辈也是年轻太不知事也!(后来,有会同网友告诉我,会同县城关镇以前是没有名字,林城镇的名字是改革开放以后才起的)

想想此次出来的任务还挺繁重重,不敢在此处久留,拨起脚,大步流星地朝会同隧道奔去。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我穿过南门外的那座小桥,左转弯进入一堆沿河的棚户区(以前是空旷的便道),七转八弯来到以前是指挥部的那座山包下,映入眼帘的是一堵高高的铁路路基,高高的信号机耸立在铁路路肩上,两条钢轨在冬日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有点象电影中的情景,有点象图片中的情景,太美丽了,这可能是自己对这个曾经付出过青春和热血的地方的偏心和多情吧!爬上路基,慢慢地向会同隧道的洞口走去,这个动作可能有点象电影里两位久别重逢的战友互相凝视着对方,张开双臂,慢慢地------慢慢地------靠近,最后猛地冲进对方的怀抱------可惜,隧道太大,我无法拥抱她------走进隧道的洞门,用手轻轻地抚摸着隧道的洞壁,并把脸轻轻地贴在冰冷的水泥壁上,一颗硕大的晶莹的眼泪挂在了我的腮------

  我没有带相机,无法给自己留影。我想起了《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在如来佛手掌中翻跟斗的故事,我何不也效仿一次呢,看看左右没人,掏出------,朝着洞壁洒了一泡尿,不过,我没有留下“周卫祖到此一游!”的标记。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里默默地念道:“再见吧!会同隧道。”我再次用手抚摸了一下冰冷的隧道洞壁,然后,双手相互拍了拍,转身离去

 走下道床,隧道口的西边有两栋红砖平房(不知道是工务工区的房子还是守隧道人员的值班房子),平房的门口站着几个人,他们奇怪地望着我,我装做没事一样,向坡下走去。

 我来到昔日大队部所在的那个山头上,举目远眺会同隧道所在的那座山,黛绿色的山上郁郁葱葱,1971年冬天,知青工人冯典笔先生在山坡下烧火取暖,不慎引发森林火灾烧去的那半边山地,现在也是灌木丛生,找不到半点过火后的蛛丝马迹。一条小路呈“之”字形迂回向上,就在“之”字形的路旁,长眠着三位因工殉职的战友,不知道他们的坟墓还在不在?不知道有不有人来祭奠他们?逝者如斯夫,死去的人是什么也不知道了,活着的人应该做点什么呢?真的也好,假的也好,总要有所表示才好。“之”字形路的终端是一座建筑宏伟的寺庙。我想:站在那里俯视林城镇,俯视会同县,一定是最美最美的了

我又来到花果山下,这里比往日多了一条跨江公路,公路和两边依然是商店。公路北边那栋长长的商店侧面有一条水泥路通往花果山上。我想上山去看看,遗憾的是,花果山已经被围墙圈起来了,通往花果山的那张铁门紧锁着,我轻轻地摇了摇铁门,没有人理会我,只好作罢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上不了山,返身向下,去《不敢喝的茶》里居住的那栋吊脚楼看看吧!穿过密密麻麻的住宅,走过弯弯曲曲的小道,来到了那栋吊脚楼旁,那里的房子更加密集了,各条进出的通道都被堵死了,只有一条可以进出的路,而且还被紧锁着,看来这里的防盗工作还是做得不错。进不去,就站在外面看看吧,过过心里的瘾。才站了几分钟,就有人开始注意我了,不时地瞄着我。“瓜田莫纳鞋,李下莫整冠”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快走吧!

 重新回到那条跨江公路上,站在新建的桥上(不知道是哪年修通的桥,实际上是旧桥,对我而言是新桥),眺望桥下的“河水”,脏兮兮的,浅浅的水流,河道两旁是裸露着的藏青色的犬牙交错的岩石,这里实在是林城镇这幅美丽图画中的“败笔”。当年的会同县领导也不知道是如何规划这座城镇的?他们把绕城而过的河流,拉直从城镇中穿过,浪费了多少钱财且不说,还死了人(至少花果山上就被爆破的飞石打死一位女性)。他们的设计没有打造水城威尼斯的美丽,也没有成就古城凤凰沱江的灵秀,看来只有寄希望于后来的继承者,某一任县太爷在设计政绩工程的时候,把这条河好好地修整修整,使它有清嶙嶙的河水,蔚蓝蓝的天,两旁的楼房倒映在清清的河水中,轻轻的小舟在楼顶上荡漾------

 跨过小桥,右边是县武装部,再往前就是昔日的老街,老街已不复存在。我东游西转寻找《第一次进城》中的理发店,饮食店,邮电局、《渠水晨笛》中的百货商店和《不能忘却的邂逅》中的那家冷饮店------

 转来转去,时间不早了,我还没有找好住宿的地方。因各地,或各店的结算方式不一样,有的宾馆住宿时间是以当天的十二点到次日的十二点为一天;有的宾馆则是以当天的十四点到次日的十四点为一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进城的时候,我没有先去登记住宿。现在时间差不多了,赶快找个地方住下来再说。

 我来到会同一中对面的地方,也就是昔日的篮球场那个位置,住进了县教育局办的一家招待所,住在468号房间

 楼下是餐厅,楼上是房间,也还方便。房间也大,足有三十来平方米,彩电、空调、澡堂、厕所,一应俱全。

 坐在房间里休息了一会儿,看看时间还早,不能就此休息(我是自费出来的)。想想“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丢下简单的行李,拍拍屁股,下得楼来,出门直奔姚家滩。

周卫祖

2011年7月29日星期五 10:30分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