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桃 源 行

 

故地重游

       2010年10月8日是一个吉利的日子,清晨,红日、蓝天和白云把天空渲染得绚丽无比;枫叶和菊、桂伴随着金风,给人间传送着丰收的喜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红桔绿时。”——秋高气爽的日子正适合人们出行,我和同队的知青大个子趁国庆长假刚过,交通稍松的时机,在9时踏上了去第二故乡桃源的路途。提上给乡亲们买的香烟糖果点心,先乘公交车到西站,然后坐上10时去湘西金矿的班车。我这是第三次去下放生产队——

       第一次是在1993年3月的桃花节,当时我所在的省工人报组织参观一年一度的常德“桃花节”。我趁报社汽车停宿桃花源的机会,在下午搭上了去下放公社的最后一趟班车。

       那是一个飘满桃花杏雨的醉人时节,在水溪一段的319国道两旁开满了红色、粉红色和白色的桃花,路边挂满了庆贺的标语……我无心欣赏纷飞细雨中的芳香桃花和路边热烈的场面,一心只顾赶路,终于在暮色中到达了我下放的生产队。当我打着活动小伞跨过房东的木板门槛时,房东大嫂在时隔21年之后一眼就叫出了我的名字,那一刻我实在非常激动……因为要赶第二天报社去县城工会的活动,我在清晨未与其他社员打招呼,迅捷去马路搭车与报社同仁汇合了。但第一次给我留下了一个最大的遗憾:即我当年搞病退时寄住食宿的大娘在两月前已过世,这是我至今耿耿于怀、且引以自责的一件事。

       第二次是在两年后的五一节,那一次是由我们原下放的知青们组织的,共去了60多人,一步大车和一部小车,为了利用时间,我们在子夜零点从河东出发。与上一次相同的是:这一次因只有3天假,我在队上也只歇宿一晚,第二天上午即随知青们去区里参观西溪水库。临别乡亲们时,他们都依依不舍地挽留我,送了不少土特产,也使我留下许多遗憾:未与他们畅谈别后的思念之情,未与他们交流回城后的生活状况……但我弥补了第一次未做的一件事:去给生前待我如亲子一样的大娘坟上焚香叩拜,这样才使我愧疚的心稍微安宁一些。

       这一次与上次一晃竟隔了15年——我已不再年青,时光老人已经将白发和皱纹同时布满我们这一代人的头部脸庞。但我的心情依然激动,特别是大个子,他是第一次去生产队。这是他即将退休后的第一个心愿,他说老在梦中回到那个往返有千余里的山冲旮旯……当然,如果憨弟还在人世的话,我三人一起成行,那就更热闹。当岁月不经意间染白我们的双鬓时,怀旧的思绪就一天比一天更浓地缠上我们的心头;当黄昏的夕阳越来越灿烂时,我们感恩的心就会一天比一天更强烈地表现出来……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故地重游,总免不了感叹岁月的流逝;青春的花儿最美,近乡情怯,是因为我们心灵深处有一汪不敢去回眸的初恋红色小溪啊!

 

返乡感恩

       上车后,我俩的心跟着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我一路上还是像以往一样,无法静下心来观赏马路两边的风光。我们仅坐了2小时就到了下放地杨溪河街上,这与当年要坐大半天简直相差太远。不过车票也涨了10倍以上(当年从长沙到桃源杨溪河街上,打茶庵铺的票只要6元6角,现在是72元整)。到街上我即打电话给房东,他说来接我们,我说没必要。在街上餐馆吃了一点饭,又给两个房东(即老房东和后来我搭伙食的小房东)各买了一礼盒。到队上还有六、七里,大个子说搭摩的,我想看风景。对他说:沿着杨溪河流往上,一边走一边看,多有味!他同意后,首先被溪河变色的水惊讶:以前哪是这种混浊不清的暗绿色,走了一般路,水中没有看见一条鱼虾,此情此情真叫人寒心:这无处不在的污染太可怕了,它像瘟疫一样,布满了城乡的各个地方,正大肆向乡村蔓延。连挨近湘西北的牯牛深山脉里也不能幸免,试问:这尘世还有没有净土啊?脑海里真有古人“寒山一带伤心碧”之感呀……

       我们朝阳大队处在一个类似“长方形”的大盆地里,从东往西向里面延伸进去有10个生产队……沿着杨溪河的水泥路面倒是修得不错,路面贯穿了整个大队,横穿长垄的主干水泥路有几公里,只差几百米就连接到左边挨山七个生产队的居住区。这里的村落一般是集合在一块,而且是依山而建,这也符合传统的建宅习俗。因为山中林木多,故以前一般住房都是木板构成,现在也逐步建起了一些砖房,看来现代化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我这人不但脾气倔,而且性格有点与众不同:总喜欢多一些绿色的僻静之处,而不太爱繁华的都市喧哗。由是进乡后,总觉得乡间的小路应该是铺满原始形态的那种嫩绿才美,总想找一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描述的——“田园是芳香的伊甸,那里总是痛苦的心灵寻觅安息的地方”为家。这显然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梦想了,因为在“世外桃源”都找不到,其它地方就更是觅不到的空中楼阁了。

       我俩还未走到屋坪里,大房东就出来迎接了。他的身材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以前高大的身躯竟然瘦了一半,这倒使我们送给他的一件绒背心买大了。幸而我要妹妹挑给小房东嫂子的花料背心,她穿着正合适。大房东是我们三人刚落户时的房主,想不到他老婆在前几年,60多岁死了,大个子很遗憾,他离开后就再也没有看见她。队上最漂亮的大嫂见我们来了,赶快帮忙做晚饭。我俩又到隔溪的原队长家去,不幸的是他眼睛失明的老婆不久前也死了。在他家见到了老猎手的妻子,她是队上最老的女性,我们奉上一个小红包,聊表敬意。随后涌来了不少人,我们送给每个年青的户主一条白沙烟,其他几个年纪大的也是照老猎手妻子一样对待。意想不到的是:我在省城专为小孩子带去的糖果竟然“落空”——因为每家每户的年轻人(年龄与我们的下一代接近)都出外打工了,有的将小孩带去。再则我们队本就人少:当年带我们3个知青还只50人,现在队上在册的也就维持这个数目。原因除计划生育外,原先队上5个“五保户”已死,还有男的做上门女婿去了,以及迁走了一户……糖果自然归“大孩”吃了。

       从第二天早餐起,社员请我们吃饭开始“轮序”排队。乡村重视早餐,我们来了愈发客气,每家都杀鸡,每餐都是一大桌,呷得肚胀腹饱。大个子本来一身肉,回长后一称:又多了4斤,平均一天增加1斤。幸亏中午喝擂茶,不过也是一大桌香喷喷的诱人食物,与当年几捧苞谷和着凉水吞的状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常德逗留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住了三晚,我们向社员辞行,却遇到拒绝:都要我们再住几日,因有几家我俩没有去吃饭(留守知青左老师也争着请我们吃了一餐)。无奈素来坐不住、闲不下的大个子执意要走,我们便在11日上午离开生产队,搭汽车经过桃源县城到了常德,那里有一个朋友在等我们。

       常德对于我来说当然不陌生:我记起了搞病退回城的日子,记起了人民医院那个年青女医生,善良的她曾为当时很无奈的我开过一张《疾病诊断证明》,正是靠那张证明,才使我在生产队有理由得到照顾,并领到一份微薄的口粮——这些遥远的往事成为我胸中永远的痛,每敲击一下键盘就仿佛在抠动那块已经结痂的泪疤(这也是我不愿意去写那段生活的原由)……

       朋友老钟在汽车站等到我们,他是省城下放到澧县的知青,因找了一个常德老婆而在该市安家了。我们是下午到他的家,他领我俩去参观国民党74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园。之后又到沅水河岸的“常德诗墙”参观游玩,老“汽车轮渡”就在河岸下,这也是当年我们来过的地方,我情不自禁在轮渡前留影。常德诗墙在我省早就闻名,它确实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较之省城的湘江沿岸风光带,诗墙对我来说更有魅力。它用墙将马路与风光带隔开,减少了灰尘的污垢,这也许是本就注重卫生的常德城市人的风格吧!

       诗墙有几里路长,可看的内容太多,我们三人见天已快黑,就回朋友家弄晚饭了。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在市内北站搭车回长了。下面发一组诗墙照片——

       这一趟桃源之行,我和大个子的收获都不小,特别是我的收获大:因为老乡送给我俩的土特产,大个子都不要,全归我了。花生和板栗最多,回家后只好分送其他人……临走时我对乡亲们说: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而且用不了多久!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桃花源是古今中外有名的风景区,自从读书时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我就一直想去桃花源领路其“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夹岸风光。但七十年代我下放在离桃花源不远的农村后,曾三去桃花源,却没有一次抽出足够的时间真正虽心信步把它欣赏一下。

第一次去桃花源是1970年夏天,当时我从下放地杨溪桥坐手扶拖拉机去县城办病退手续,我是在离桃花源只有一、二里路的水溪饭店夜宿的(在该店我见到了平生一只最大的黑母鸡)。次日一早,我孓然一身,沿着山花芳香的幽径,悠闲地踱上了园中的半山亭。然后再沿着石阶一步一步地浏览那一线长长的亭廊。凭廊眺望:山上树木葱茏,山泉潺潺;山下桃果累累,炊烟袅袅,真是一派大好的景象啊!可是此时的我,却又有一丝忧虑爬上了眉头,我心中老是在想着去县城的病退手续是否能办妥?老是在为那个对自己“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大事忧戚。我朝那片苍翠的方竹林和那个神秘迷人的仙人洞望了几眼后,就半途而废地下了山,此次的经历真应了那句“一心如鸟啄,那有闲心游宝塔”的古话。

第二次去桃花源是19933月下旬随省城报社去参加“国际桃花节”,当时正是江南莺飞草长、花红叶绿的阳春时节。一路上,只见阡陌上粉红的桃花争相吐艳,湖畔边婀娜的柳丝芬芳袭人,枝头上的报春鸟也欢跳着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城市客。当我在桃花源公园门前下车时,我没有被马路两旁高悬的彩球和飞舞的飘带所迷醉,而是打算忍痛割爱放弃这次机会。因为触景生情,我想起了我生活和劳作过的那片土地——那片久违十多年却令我梦魂牵绕、一想起就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的热土。我想到了我的父老乡亲,我想到了杨溪桥的晨月,我想到了杨溪桥的晚霞,还有那位待我有“漂母”之恩的房东大娘……于是,我果断放弃了去游览、参观桃花节的最好机会,搭上了当天去杨溪桥的最后一趟班车。在潇潇的春雨中,我握紧那把活动伞,沿着那条陌生而又熟悉的泥泞小路,在暮色中走进了我当年的房东之家。阔别多年的房东大嫂稍一迟疑,随后便惊喜地叫道:“老谭!”,我心头一热,根本无古诗中那种“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受。当我坐下来晚饭时,我迫不及待地问:“奶奶呢?”(我一直这样叫我的这位房东大娘)大嫂是奶奶的大媳妇,她和丈夫都没立即回答,在沉默了几分钟后,大嫂难过地告诉我:她老人家在年初已去世。我听后一种无言的悲戚立即涌上心尖,慢慢感到眼热了……次日一早,我捧着香烛走上了大娘的坟头,愧疚鞭打着我的心:后悔自己来晏了,我知道自己此生再也无法回报大娘生前对我的爱怜了!我带着深深的遗憾回到了省城。

第三次去桃花源是1995年的五一节期间,我们当年下放在杨溪桥的100多知青回第二故乡省亲。大家原计划在回队探望父老乡亲们后,在返长途中去桃花源园中玩半天,但我们返回到桃花源时,已是52日下午两、三点钟了,因大多数人必须在当天赶回家,第二天还要上班。结果,我们只在桃花源公园门前照了一张集体相,便匆匆上车走了,这一次游桃花源的计划又落空了。

惜哉桃花源,吾何日能圆游园梦!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fficeffice" /> 

                             南下打工记

        那是2000年,我的两个朋友在珠海筹办刚回归的澳门的一个月刊杂志,一直对风光旖旎的南方海滨充满向往的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去珠海一趟。于是,我提着两捆在长沙试印的创刊号杂志,踏上了我的南方之旅,却想不到在路上遇到了许多意外之事——

      火车只能到广州市,然后再转汽车去珠海。客车段的一位同学将我送上火车后,第二天早晨我就到了广州。

下火车时我还记得离长时朋友交待:下车后不要听信人的诱导乱坐车,而要去汽车站打票。可我提着那两捆几十斤的杂志出站门后没走多远,就难走动了,就在这时,一位女郎举着一块去珠海的牌子,领着一些男男女女朝天桥上走去……

    当他们经过我身边时,那群人中的一个女子走到已到了天桥阶梯下的我面前问:你是不是到珠海去?

    我望着她热情的脸色犹豫了一下,回答:我是到珠海去!

    她笑道:我带你去坐汽车,她边说边主动帮我提起了一捆杂志。她见我还心存疑虑,就指着那些跟在那块牌子走的人说:他们都是去珠海的呢!我想:既然那么都人都跟着去,应该不会错呗!难道那一群人都没有出外的经验,都在盲从吗?当这最后的一丝警觉意识从我脑海中消失后,我已经跟在提着我的另一捆杂志走了十几米的女子小跑了起来,如果丢了那杂志,我到了珠海还真不好交差呢!

    经过七弯八拐,穿过几条巷路后,我们这几十个人被带到了一部旧汽车前。

    向导女郎要我们上车,上车时一个汉子在车门边给每个人发一瓶矿泉水,我们问:要不要钱?他说不要,硬将水塞给每个人。

    人都上来后,车上还有少量位子,司机停着想再揽旅客。已经上的人感到有点不对头了,有几个要下车,车门边的黑汉这时凶相毕露,不准上去的人下来。与此同时,又有一个小伙子在车窗外开始逐个收矿泉水钱,每瓶竟比店铺贵一倍。我这时也知道坐上了贼船,直埋怨自己怎么老是犯轻信的毛病,心想:这一路上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果然不出所料,一路上非常不顺利,先是坐的是这部旧车开出后就停下来修了几次;接着更是发生了一件险象环生的闹剧:大概在车开出个把小时,车中间一个站着的少年拿出一厅可乐将盖一揭,里面的液体突然向上一冲,然后他忽然大叫说:我中奖了!

    一个坐在车后的中年男人说:别信他的,小心骗人!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年青哥哥忽然悄悄拔出一把长水果刀……我的脔心那一刻紧张起来了,千万莫发生打架斗殴啊!

后来总算没有打起来,经过曲折的奔波终于到了珠海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赏 荷 记

    每到盛夏,故乡那满垅的绿荷便在我的脑海中摇曳起来,于是,我便禁不住要设法回老家去看一看。

我的老家坐落在离省城百把公里的湘潭县盐埠山冲里,那儿盛产誉满中外的白莲,湘潭县是全国产莲最多的县份,年产量高达近万吨,湘潭市也享有“莲城”之美誉。我最爱开在微风中飘舞的荷花,此起彼伏的荷浪簇拥着红的、白的荷苞的情景,会引起你无限的遐想。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荷蕊就像一个个婷婷玉立的村姑,站在老家芬芳的田垅上深情地翘望从远方归来的游子。特别是我家叔父家门口前的那口大荷塘,当美丽的荷花盛开的时候,真是荷香四溢,沁人心脾,那情那景总叫我怀想眷恋不已。

今年夏季的一个双休日,我返回老家特地去欣赏了一回荷花。那天清晨,我信步踱到叔父屋前的那口大荷塘前,静静地独自观赏着。刚从睡梦中苏醒过来的绿色山野显得格外清爽,除了树丛中的林雀几声嘀叫外,只有农家的炊烟在山林的氤氲中飘绕,顿时,我心中对故土的一中依恋感油然而生。这时,在我右方丈把远的荷丛中,一朵含露半启的粉红色荷株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从窄窄的田埂上向它移去,但见它略高于四周的荷株,莲茎纤细而馥郁,相形之下,真是独树一帜,我忽然觉得它就像我心目中一直心仪的那位淑女一样: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购 邮 记

 

1997630日晚730分,我吃完晚餐,独自来到长沙市五一路邮局邮票发售处坪前购买“香港回归祖国纪念邮票”。我站在坪里一看,只见这里早已排出了一条歪歪斜斜的长龙似的队伍,我望了望,哇!至少有500人以上。他们中有的散坐在地上,摊开几张报纸在打扑克;有的则拿着报纸或书刊在打发时光……人们都流露出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情绪,一边兴奋地相互交谈,一边在等候从零点才开始的《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票的发售。

我赶快挨着队伍最后的一个人排了队,排队后,我便走到前面去瞧瞧。只见在铁栏删的购邮窗口边,购邮的人三五成堆地正在叽叽喳喳,议论的主要内容就是百年回归和纪念游票的发行,这充分反映出邮迷们对发行香港回归邮票的浓厚兴趣。排在第一个的邮迷告诉别人:他是清晨7点钟就来排队的。在熙熙攘攘的的人群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离购邮窗不远的前面,几个年轻人摆着一张小桌,桌上置上了几碟下酒的菜,他们一边划拳吆喝,一边喝着脾酒。同时,他们也是在排队等候购纪念邮票,他们这种张狂的举动倒是给回归之夜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我在他们身边看了一会,就回到了队伍中,边排队边与旁人聊天。天气太炎热,我们排队的人好不容易捱到了12点钟,终于开始售邮票了。售出的是一站小型张纪念封:面值800分的小型张一张,其上印有邓小平同志的头像,并有“一国两制”字样;另两枚是50分和150分、写着“香港回归祖国”的小票。每人限价售一套,我挨着队伍慢慢往前挪,突然,前面的队伍骚动起来,许多人趁此机会往里插队,维持秩序的警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已经打乱的队伍重新整顿好。

直等到凌晨3点钟,才轮到我面前,我终于购买到一套纪念封。走开后,我想一套少了,于是,我又去到人少的后门的那个窗口排队买了一套。遗憾的是“金箔型”的小型张因发行量太少,没有公开出售,我无法弄到,大概是内部就悄悄地把它分买了。尽管如此,平生从不愿排队的我,心里还是感到一阵激动、兴奋,因为我初次尝试了置身邮市的滋味,更难得的是我在这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夜晚,亲身感受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巨大欢欣和快乐——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历史性的机缘啊!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