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36)开眼界(中)——北大荒人之歌-重返北大荒记事

 

 

仰望镌刻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最高指示,我想起了中美刚解冻时的一些逸事。
当然是一些和我们853农场有关的事。

 

中美于1972年建交。那是毛主席还在世的时候。老人家一改过去闭关锁国的态度,中美时之间紧接着展开了双边的互访交流活动。

 

853的场长吴新达,是首批访美的人员之一。回来时他带来了许多过去闻所未闻的稀奇古怪的消息。

 

吴新达回来传达,说他看到了美国的物资出奇的丰富,市场上农产品之多为当时的我们很难想象。且他们出卖农场品的方式也叫人难以想象。

 

一次吴新达在市场看到,美国农场主在卖鸡蛋。他把装有一箱箱鸡蛋的卡车,停在市场一个固定的地方。车厢边上挂着一块牌子和一只小箱子。牌子上写着每箱鸡蛋的价格,箱子是让买鸡蛋的人放钱的。做完这一切,这位农场主就离开市场,扬长而去,让要买鸡蛋者自己在车上取蛋,自己往箱子里放钱。

 

我们的吴场长一看觉得很新鲜,继而一想,不奇怪,他们无非是知道我们要来参观,做个样子给我们看的。

 

因为这种样子工程在国内太普遍了。最值得称道,值得上史书记载的是,毛主席的侄子毛远新同志在辽宁搞的大集市。别看当时国内物资奇缺,可这个大集市上农产品应有尽有。鸡鸭鹅猪活蹦乱跳,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只是听说这些鸡鸭鹅猪,都是摆样子让人看的,不是计划安排的人,要真买走了它们,一会儿就有人找上门来,嘱咐赶快送回给当事人。

 

可是吴场长带着看国内的眼光看人家,显然得不到要领。他进一步了解,才知道这是人家一贯的做法。说这养鸡的一个人养着成千上万只产蛋的鸡。他觉得待在市场上创造不了价值。为了多创造价值,他得抓紧时间回去照看他的鸡群。等这集市散了以后,他自会来收钱,把车子开回去。当问到要是有人拿走鸡蛋不付钱咋办时,人家笑了,说那是不可能的,只是由于价格不一定是整数,有时可能少点零钱,有时也可能多一点。

 

对于一个人养成千上万只产蛋鸡,凭我们的经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其他不说,光是每天拣成千上万个鸡蛋,还要装箱,还要装车,就是个繁重任务,谁知他一个人是怎么完成的。

 

大概是吴场长考虑到我们会有这种怀疑,他特地带回了一部电影纪录片。那是一部集美国农业,畜牧养殖业的机械化、半自动化操作的一部纪录片,看了这部纪录片一切怀疑都解决了。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看到了美国养鸡的是怎么拣那些鸡蛋的。

 

只见,电影的画面进入一家养鸡场。一辆车厢在前面,司机坐在后边的机动车缓缓地驶入鸡舍。这辆车子前面的车厢中装了一些纸箱子,车厢上方有一些莫名奇妙的装置,有点像伸着爪子的两只大手,手指出奇的长。再看鸡舍的中间是一条刚能通过这车子的道,道两边排列着一个接一个的鸡笼。鸡笼里的蛋鸡正咯咯的在那下蛋,完全不理会那车子驶过来在干什么。

由于鸡笼的底部有一定的坡度,所以鸡下的蛋都滚到前边集蛋的地方。

 

刚才我们见到的这辆车,就是专用的集蛋车。只见它在缓缓的行驶过程中,伸出两只长长的手。长手上伸出一根根弯曲而又能灵活转动的手指。车子往前行驶,这两只手伸向左右两边鸡笼集蛋处的上方,手上的手指不停地抓动着,把鸡蛋抓向车子的方向。此时车子上早已自动为它准备好蛋格。蛋格中有一排排置放鸡蛋的槽孔。只见那两只机械手把抓过来的蛋,首先都放在后一排的槽孔里,后排放满了,挨着往前排放。整个蛋格都放满了鸡蛋,会自动装入蛋箱。装了一层又一层,这个箱子装满了,会自动的换上一个空箱子再装。

装鸡蛋是个细致轻巧的货,下手稍重一点,就可能把蛋碰碎。但我在它收集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竟没有看到有一个碎蛋。这双机械手如此灵敏,让人感叹这帮被我们称之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何来这么大的创造性。

 

机械的过程周而复始,待到车厢上的空箱子全部装满,这驾驶员也就是机场的主,就把车开到市场停在那里出卖。于是就见到了吴新达在市场见到的那一幕。

 

影片中还有两幕印象,至今不忘。

 

其一是集草,其二是养牛。

 

电影的画面上,出现的集草场面有两个,一个是农场中收集田间的秸秆,另一个是牧场上收集牧草。

 

这两个场面其实一样,用的都是用同一种机械,操作用同一种方法,目的物不同而已。

 

我对收集田间秸秆情有独钟是因为,在我们农场庄稼收获后,其秸秆十有九九,都付之一炬,烧成灰烬。我总感到这是件大浪费。我们853种着80万亩土地,每年有40万亩种植小麦。40万亩小麦就有40万亩的麦秸。有人说产多重的粮食,就有多重的秸秆。小麦以亩产200斤计,总产达到4万吨,也就是粮食收获后田间还有4万吨麦秸。

 

这4万吨麦秸要能充分利用,可是有相当的价值的。

 

麦秸是造纸的上等原料,麦秸造的纸是高档纸,其中一种叫牛皮纸。而牛皮纸是唯一用来封闭茅台酒的坛子,历三五十年都不会漏气的封闭物。

 

北大荒的麦秸只有在靠近佳木斯的几个农场有往佳木斯造纸厂送麦秸的,但是因为只能用人工装载马车,劳动强度很大,成本很高。

 

可是这部纪录片显示的麦秸收集是那么轻松,效率是那么的高,这是怎么回事?

 

电影的画面中,只见在一片小麦收割后的土黄色的田野上,等距离的铺着一溜溜的麦秸,这和我们一样。只是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点火烧。农工用一头缠着破布烂棉花的木棍,在废柴油桶里浸泡后,点上火在上千亩的田间跑,跑到哪里烧到哪里,烧得漫山遍野的乌烟瘴气。

 

等到把麦秸烧完,蓝天已经不再,红日也暗淡无光。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要是碰到烧秸秆,可遭了殃,弄不好就出车祸。

 

从电影上看,人家只是开进来一台机车,也是人在后边驾驶的。这车叫集草车。车子开过,麦秸都收集到车上。只是麦秸是个中间空的物体。一亩地的麦秸,几乎能把这辆车子埋起来。不过人家的车上有压缩装置,它把拾起来的麦秸压缩得薄薄的卷成一卷,拾得越多,秸卷越大。待重量达到一吨时,体积也无非一立方米。机械把这够一吨的秸卷自动的装在拖斗上,满载了就有运输车来拉走,往造纸厂送。集草车则管自干自己的活,直到把田间收集干净。

这处理后的田间,天还是蓝的,阳光还是明媚的。

 

收集牧草的方法和机械,和上面相同。只是收集牧草前,先得把它割到、晒干,然后再收集。收集起来的牧草留着冬天做牛马的饲料。

 

电影画面上的养牛,现在只留下一个印象。那是在一望无际的牧场上,一片片的牛群在晃荡。这看似无际的牧场上,细看有间隔,间隔物是一些拉着金属丝的桩子。

养牛的牧人坐在控制室里,看着显示器,按按键盘电钮,控制着这些牛群,还有一些具体操作,因为电影是用英文解释,我也不知所云。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认为:你们生活在北大荒农场(那时是兵团)多幸运啊,毛主席还没有死,就看到了美国人的生产方式!

 

有这种看法的朋友,可就错了。

 

演这美国纪录片的时候,还是阶级斗争天天讲的时候。这美国电影可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看的。当时规定,只有排级以上的干部才能进去观看。

 

我是在853四分场(雁窝岛)一队看的。整个雁窝岛只演这一场。演这电影时,管理者如临大敌。放电影的大礼堂墙上贴着大幅标语,写着最高指示:“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

 

保护人民得有具体措施。只有排级以上的干部才能看这美国电影,一般人民群众不能进入就是一个具体的措施。

为什么?怕他们看了中毒!

 

放电影那时候,我们修路连正在为雁窝岛修公路桥。而我在853修路连担任事务长,享受排级待遇。我作为一名宾客单位的干部,托毛主席的福,开了这个眼界。

 

上面所述,只是这次在853参观农机过程中突然闯入的一个回忆。

 

正题还得回到这次活生生的参观上来。看看这世界领先的美机,究竟是什么样子!(待续)2012-2-17

 

更多见 http://www.e0575.cn/read.php?tid=2954843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确实如此,当年下农村没有机械,全是手工操作。一个双抢就是38天,累得人和牛都冒气哒。每天的工分值还搭不到5角。旱要有机械化种田,老百姓也不会生那么多小孩了。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