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道统天下伴我行 --- 凌宪德

                    道统天下伴我行

                                          ------论现实生活与道的辩证关系

 

     什么是道?在人们的印象中,有佛道、儒道、天道、人道、王道,这道那道,林林总总万象归一。庄子说:道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边,空气、水、阳光、朋友、父母、家庭……这些都是道的具体体现。什么是“道”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说:道不是有形的“物质”,也不是思虑的“精神”,更不是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美的宇宙本根。《广韵》释义:道,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其函管也。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为什么说“道”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本根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休戚与共呢?其一,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原动力,造化之根;其二,道是神明之本,当三元之气化为三清,聚形为太上老君;其三,道有最伟大的德行,它以虚无为体,清静为宗,柔弱为用,无为不爭;其四,道真常永恒,无生无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长存于天地间。道的尊贵和伟大,其最高体现为“德”,道造化万物由德蓄养。道德一体,而具二义,一而不二,二而不一,道和德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道是由德来体现的,尽管在理义中有差异,人们传道修道,必须以德为根。
既然道催生生活,涵盖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么我们怎样在生活中悟道修道传道呢?
        一、道不远人。
         李少波在《修道与生活》一文中写道:学真法,体道,悟道,只修得一个好身体是不够的,获得美好的生活,全面提升生活质量才是根本目的。
道不远人,道就在我们生活之中,用一颗道心观察和认识我们身边的事物,感受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现过去没发现的东西,就会获得新的感悟,因此修道是对生活的深化,她可以让我们进入更加现实的精神世界,收获生活的智慧。
既然道不远人,道就在身边,道是不依人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身边的东西,不是你想要不想要、想修不想修,她就这么不依不饶地伴随你身边。道就在身边,我们怎么去感知呢?要靠你去践行、去观察、去感悟。人们常说,理论是常青树,现实是灰濛濛的,有时甚至是很残酷的,其实你仔细一揣摩,造成这种现实的迷离正是道的缺失,或者说道没被人们感悟、深化,没有更多的人“替天行道”罢了。
         1、失道寡助。人们经常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说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合乎道,合乎道义,合乎道理。合乎道义,你无论做什么,都会得到支持帮助。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大到侵略别国的战争,小到丧尽天良的坏事,都会“多行不义必自毙”。没有一个会得到好下场。即使有的坏人坏事一时得逞,但最终仍逃不脱身败名裂,必遭天谴的下场。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就可深知“失道寡助”的报应。
         2、失道乱纲。老子《道德经》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终之薄,而乱之首”。如果失去了“道”(主体)而再去讲“德”(作用),如同失去了车马而论引重致远,是为空谈。所有这些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在满世界充斥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诸如奶粉里掺杂超标三聚氰胺,猪肉里超量瘦肉精,食品添加剂里的苏丹红,歺桌上的地沟油,乃至黑心馒头、包子等无不让你谈“食”色变,最近,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更是用“易粪相食”指出食品安全卫生的不放心。该词取自《左传》“易子相食”。 调查报告说2004年全国只有4个食品安全严重区,2011年达到11个,长江以南地区全军覆灭。连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都认为食品安全卫生是我们最说不起话的地方。包括社会上各种欲望横生,消极腐败不断滋生蔓延,黄赌毒等祸水横流现象,无不透视着乱了朝纲。而这一切产生的缘由无不是失道、失信、失诚所致。
         3、失道变象。老子曰:“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意即倘若能执守修持无与伦比的自然之道,天下的品物万类,“不言而善应,不招而自来”,无不宾服与归往,不仅一一归往与不相害,而且能平安康泰。反之,则乱象横生,如森林资源过度的采伐,矿产资源无序开采滥用,动植物无度的捕杀毁灭,造成了整个生态链严重缺失,生态平衡严重打乱。接踵而来的是地震、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洪涝旱灾连年不断,人类饱受大自然报复惩罚之苦。
        二、道比天高。
       其实老子最初提出的“道”就蕴含了朴实的唯物辩证法,老子的天道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的观点将中国哲学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老子主张“反者遂之动”。看到了对立面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易传》提出“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谓之道,充分肯定事物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对立面相互转化是普遍的规律,可以说这些观点与现代哲学对立统一规律一脉相承。
老子的人道观,即关于人生和为人之道的观点,相对于天道观而言称人道观。老子主张“无为”“抱朴”为理想人生。
老子的知行观,即区别于“为学“与”为道,“否定感性经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认识方法。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反者遂之动”,并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为馀。”
可以说,老子对道的论述,不论是“天道观、人道观还是知行观”不但阐明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还蕴含了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元素。也就是说“道”不是什么玄学,更不是被神化了的东西,而是饱含哲理,辩证法,具有科学原理的东西,在实践中,如果你的行事理念,行事准则,总用道比天高来衡量,你就会深切感知,一切事物外形于物,内涵于道,道存义在,道德统一于当下。
         1、得道多助。我们平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经常修道、悟道、行道,必然也会得道,你得道之后,不但提升了你对事物的认识,也必须会增进许多生活的技巧。最近看电视新闻报道,一个癌症患者在多次化疗无望后,留下绝笔:健康就是王道,活着就是王道,快乐就是王道。这不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这就是生活的真谛。你得道之后,不但活得很潇洒,而且增加了许多生活常识和功能,何乐而不为呢?
        2、得道升华。说得道升华这好理解。说明你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抉择决断有了一定思想境界。无论做什么事,不是胡来、乱来,而是“三思而后行”。简单地说,一是理性,无论干什么,用两条线来衡量,道德是底线,不能逾越,法律是高压线,不能乱碰,天理是任何人都能普遍接受的道理,都要遵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把个人主观意志强加于人,正所谓“道无古今在于理,任无亲疏在于贤。”二是辩证,即事物都是双刃剑,即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就是告诉我们办什么事不要认死理,钻牛角尖。三是积极心态,凡事朝向前走,向前看,“阳光总在风雨后”。你用积极的心态处理眼前的问题,一切纠结郁闷都会冰消前释,就会走出误区,感到一切都淡定、坦然。
        3、得道正纲。时下人们都是互相报怨,社会公共资源没有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享,人们不是很圆满地,体面地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没有很好地惠及国民待遇。其实对社会,对身边各种消极腐败的现象和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如果你少一份埋怨,多一份正纪正纲,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也就是识道之人,行道之事,正道之纲,这个世界最终会达到和谐和胜和美和顺和睦和平的愿景。
       三、大道无术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就是说天道自然,生养万物而不宰制,有利万物而不加害。圣人之道,为万民造福而不求报,为天下奉献而不索取。
       说大道无术,不是不用什么方法和技巧,而是你如果得道,且能感悟大道,你会自然而然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从道教的修练要略,你便会感知怎么去面对一切,怎么去做了。如果你时时尊道贵德,------道教的最高信仰;仙道贵生------道教的鲜明特色;清静寡欲------道教的行为标准;自然无为------道教的生活态度;柔弱不争------道教的自我修养;返朴归真------道教的理想状态;天人合一------道教的文化主体;天道承负------道教的善恶报应;性命双修------道教的修练要诀。你处处按照道教的教义去做,那么你就会超凡脱俗,成为得道之人了。
        中国的国学精要即六个字:儒、道、禅、墨、法、兵。人们常说: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有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其实道不仅是养生,而且修身。从以上道家的修行要略,你便可得知,所谓大道无术,就是要你悟于道,行于道,修于道,精于道,传于道,道行天下。老子说:“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就是说如能体其真常之道及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之德,必能在修身、齐家、治国、理民,以至于处事接物,皆能随心应手,不争而自得,不劳而自成,贤能者自然效其力。天道的运行,上古的行事,虽有德而不自以为德,更不有意为德。
          1、返朴归真。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这就是说万物的生、长、成、藏皆由“道”和“德”造成,因为它们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贵,是因为它生养成藏万物并非有意作为,而是自然而然的变化过程。
         所谓返朴归真,意即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或自然状态。道教教义明示,通过自身修行和修练,使生命返回生命始初状态,即恢复人本性淳朴和纯真,抱道守真,怡养生命真元。葛洪真人不随世变,言则率实,杜绝嘲戏,终日默然。他提出“全大未之朴,守真正之源”。晋代嵇康亦以“浅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为修行宗旨。从以上先贤圣哲论述可以看出,返朴归真不是要你返回到蛮荒时代,而是一切顺应自然,恢复淳朴纯真本性,在世事造假,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功利社会尤为重要。
        2、天人合一。
       老子说:“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这就是说“道”之在天下,就如大海一般,处于最下,无所不纳,无所不容,千万条江河皆流注于它。有道的圣人像大海一样,天下万民无不愿归于他。人若能心明如镜,性如大海,一念不起,则天地之气必然来聚,日月精华自然会来,自然气足神旺,益寿延年。
所谓“天人合一”,即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从道家角度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一部分,打碎强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释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从唯物主义角度看,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说到底,所谓天人合一,就是顺大势,顺民意,顺天道。智者顺势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3、道行天下。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即清静无为的自然之道,永远不劳心力,顺应自然,没有任何姿意造作和妄为,但天下事物,各有条理,皆是道之所成。
所谓道行天下,我们常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和谐共生,致中后,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庄子说: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古人也说过: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所以说“道行天下”,因为现实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道”需要“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用“道”的原则修身,其德可以朴实纯真;将此原则贯彻于治家,其德可以绰绰有余;将此原则贯彻到乡,其德可以作为楷模;将此原则用之于国,其德可以使民心真朴,风气纯正,路不拾遗,夜不闲户;将此原则贯彻于天下,则可使纯正之德普遍广大,若皓月当空,无处不照,使天下安定,万国九洲,和睦相处,相安无事。若真能达到“道行天下”,就能达到一种纯美的道和系统,这种道和,是一个让你感受温馨的家庭,是一所使你终身受益的学校,是一种尊儒宣道重德尚和的文化,是一个成就人生的事业平台,这就是道和,中国的道和,世界的道和。


                                            凌宪德
                                       2012年5月11日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凌兄在悟道修道传道.
有道理.
我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顶 好贴】★道统天下伴我行 --- 凌宪德

友情顶复 1# 耕云播雨

 

这贴好俺挺.gif

知青公共频道 文化衫.gif (58.26 KB)

知青公共频道 文化衫.gif

独乐不如众乐!朋友相互支持!  交友以自大其身 造士求此身不朽!    是是非非道道 歌歌乐乐知知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http://zgxyfc.56.com 1.3亿人气  
qq:1045480100 邮箱:zgcszq@163.com 友情联络:13349608000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