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南疆行》喀什风情——香妃墓

14.jpg

 

 

 

 

 

喀什风情——香妃墓

 

喀什噶尔,在公元10世纪时,是喀喇汉王朝的王城,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部边缘,建在高40多米的悬崖高台之上。中华帝国历朝都曾派出重兵,镇守这座悬崖之上的城堡。

17世纪时。这座王城,曾在一位号称“世界的统治者”的权杖下,创建了天山以南第一个政教合一的“霍加”政权。他是“阿巴克霍加”。

在当时。“阿巴克霍加”,是一个狂热崇拜的宗教象征,一个无限敬仰的政治符号。

但等“霍加”政权灰飞烟灭之后,这一连串拗口的读音就被很快地遗忘了。而另一个动人的名字,却像迷人的月光一样辉映人间。

“买木热·艾孜姆”,阿巴克霍加的重侄孙女。人们送给她的昵称是“伊帕尔罕“。“伊帕尔罕“按维语的意思,就是香姑娘

走遍了天山南北的人们在传说,伊帕尔罕身含异香、唇吐芳馨、出身高贵,是中亚第一美人。她是怎样的美丽啊!没有谁不为这神秘的美而迷思而惶惑。

等她进了大清帝国的皇宫以后,世间传说的,就是“香妃”了。

1758年冬,阿巴克霍加的家族发生分裂。伊帕尔罕的堂兄波罗尼都兄弟发动大小霍加之乱伊帕尔罕的亲哥哥图尔迪不与叛党同流合污,逃出喀什,在柯尔克孜山区秣马厉兵,伺机反攻。

清帝国派定边将军兆慧平叛,决战在叶尔羌的黑水营打响,清军陷入重围,苦战而不得脱。

正在万般危险时分,图尔迪率一支柯尔克孜骑兵部队突袭喀什噶尔。叛军军心大乱而崩溃,兆慧乘机掩军追杀。

1759年冬天,平叛最终大获全胜,首功当推血气方刚的图尔迪。大军凯旋之时,定边将军兆惠没有忘了带上图尔迪、还有他美丽的妹妹伊帕尔罕,在17606月前后抵达北京城下。

卯时二刻(早上6),京城德胜门的城门大开,欢呼帝国的虎贲雄师得胜回朝。

队伍中有一骑俏丽的身影显现,伫立于高高的箭楼之下,浑然不觉四方投来的惊艳目光,还有薄如蝉翼的面纱滑落。那是伊帕尔罕,她兀自回望遥远的喀什,泪眼婆娑,深含着别离故土的悲伤。

紫禁城内乾清宫。大清皇帝乾隆君临天下,面对觐见的有功之臣龙心大悦,降恩赐座。

蓦然间,仿佛一箭穿心,乾隆撞上了一道目光,那样的灼热和滚烫,是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束中亚阳光;蓝宝石般的润泽,无比地清澈和深幽,是从慕士塔格雪峰下的冰湖所荡来的一泓清波。

原来,有一位身披红色轻纱、半遮面颊的维吾尔族姑娘,正用一双敬畏的眼睛望着乾隆皇帝。

虽然做了二十六年的皇帝,尽管后宫佳丽三千,但眼前这般异域风情的女子,乾隆还是第一次见到。

乾隆心猿纵羁,意马脱缰,步下丹陛走过去,不料身未近香袭来,是从那女子身体内自然生发的、不假熏沐的奇芳异馥。乾隆立马又像被电击了一下。

神秘如谜一般的美丽,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国色天香。

皇帝的沉迷神色有两位臣子看得透亮,一位是军机大臣和珅,一位是正待封赏的图尔迪。随即起,一个情色动人的阴谋产生了。

几天过后,伊帕尔罕奉诏入宫,册封为“贵人”。一朝选在君王侧,六宫粉黛无颜色。几年之后晋为嫔,又过几年晋为贵妃。处在后宫中的皇后一人之下,千百裙钗以上,位极人臣。

然而,花无百日香,再往后的故事就是深宫幽怨了。天阶夜色凉如水,高殿秋砧响夜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公元1788年,香妃香消玉殒,终年五十五岁,而撇不下的千千心结,是乡愁。

香妃辞世后,其兄嫂苏黛香,当朝一位很有地位的王公夫人泣泪上奏,请允香妃魂归故里。

这个问题有点难,香妃已经葬于今河北遵化清乐陵的裕妃寝之中,她是乾隆的女人,要等着皇帝万年之后陪伴陵寝的。

苏黛香夫人再奏,请准允将香妃的衣冠及遗物带回,既未触忤了天朝律法,又遂了叶落归根的世情祖制。

乾隆准奏,旨派禁军124人护送香妃的灵车,路发京城,向喀什而去。

西域旷野广袤苍凉。一具灵车由皇家禁军护送,向着血色残阳踽踽而行。西风凄厉。黄尘悲歌。

归去来兮,香妃,一个美丽、忧伤的灵魂。

3年多以后的一个冬日。喀什噶尔的古城门开启。香妃魂兮归来,相随一路的是孤魂寒月的清冷凄凉。

香妃的祖地“阿帕克霍加麻扎”,一个家族572个人的陵墓。其中有三位,曾被用来命名这个家族墓地。

第一位是神圣的玉素甫霍加,于16世纪从中亚来到喀什的伊斯兰教传教士,到了17世纪时,成为喀什域内信众最多势力最大的宗教领袖。因而这座陵墓,曾经叫做“玉素甫霍加麻扎”。

第二位是伟大的阿帕克霍加,玉素甫霍加的长子。是他,创建了天山以南第一个政教合一的“霍加”政权。号称是“世界的统治者”。于是,儿子僭越老子,这座陵墓改名称为“阿帕克霍加麻扎”。

第三位就是伊帕尔罕,即香妃。玉素甫的四代孙,阿帕克的三代孙。她的美丽和善良、还有思乡的泪水征服了所有人的心,神圣和伟大比不上受人爱戴,这座墓地又换了新的名称 —— 香妃墓。

乾隆帝赐予香妃极度的衰荣,香妃归葬之时,清政府驻南疆八城的办事大臣、领队大臣和维吾尔族名士豪绅都参加了葬礼。1795年乾隆下诏,拨巨款扩建修葺香妃墓,并颁旨对该墓的管理作出规定:“……可派人看守,禁止樵采污秽。其应行修葺分例,并著官为经理,以昭国家黔恤之仁。”

扩建修葺后的香妃墓,占地2公顷,由陵墓、门楼、水池、果园、教经堂、大礼拜寺小清真寺等组成。是一极富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群。

星转斗移,沧桑巨变。而亘古不变的是太阳,每天照常升起,穿越了时空岁月300多年。

2011年的金秋季节。清晨。我举手加额挡住刺眼的光芒,眯缝着望眼过去,中亚的阳光照耀阿帕克霍加麻扎,闪耀着红铜般的光泽。

墓园的门楼雄伟,彩绘和砖雕图案极为精美。进去是一条甬道,撺天的白杨树下叶落纷飞,撒落在甬道上,飘向临近的小清真寺。

清真寺面朝西方麦加,木质栅栏围隔,目光穿过去,前面是敞开式的大厅,天棚彩绘斑斓,前庭廊柱林立。

时光磨洗。岁月剥蚀。300多年过去,往日的华彩已斑驳消褪,但豪门贵胄的气概依稀犹存。且看那些个廊柱,从斗拱、柱头到柱体造型奇特、雕琢精美、纹饰华丽、色彩缤纷。据说当年是将全疆的能工巧匠集中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做出来的廊柱根根不重样,各自别有风格独放异彩。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再细辨之,每一根廊柱上的装饰花纹,如莲花座、龛形、粽子状、伊凡式、忍冬纹和石榴纹等,等于是把佛教的、伊斯兰的、西方与东方的等,各种文化的元素来了个一勺烩,杂合成一种奇异的多元形态。

莲花座是中原佛教的象征,“卍”字意寓佛教的法轮长转。所有宗教都是排他和唯我独尊的,在伊斯兰教的神圣殿堂里,怎能容许异教的符号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上了廊柱呢?

喀什噶尔,原曾是佛门净土。曾几何时,换成了伊斯兰教主宰的天空。喀什浸浴血火中,先后接受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浸礼,从佛教和伊斯兰教的浸血浴火中,前瞻后顾一步步走来,尤如是一种文化苦旅,每一步都拓上了旧日的的心迹。

喀什噶尔,地处东西方陆路交通的要冲,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处。古希腊文明、古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在这里碰撞和交融。喀什在各种文化中左顾右盼,博积众彩集一身,多像一位神秘女郎,百媚千娇,奇艳狂乱。每一位流浪者到此都能找到故乡的温情,感受到异域的神奇。

秋日阳光带着怅惘,穿过栅栏,迈上寂寥的前庭。往日的繁华和炙热都如烟散去,惟留下眼前一地散漫的落叶,还有廊柱落寞地漫出屋檐、落到空阶之上的身影。

检视残留下的历史碎片,我忽然有了些感伤和喟叹。

甬道的右手边是一溜围墙。沿着走去,来到一座门前。

门拱好似两把弯刀相对,英气逼人。

里面又是一方广阔的天地,眼前矗立着宏大的方型建筑,中间拱起穹顶,还有七座塔楼各顶一弯新月直指云天。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富丽堂皇仿若宫殿。

整座建筑全部用苍绿色琉璃瓦饰面,以蓝色和黄色的瓷砖镶嵌,勾勒出门窗、墙体、木梁和柱的线条分明,光彩夺目,华丽庄严。

这是阿帕克霍加的家族陵墓,安葬着神圣的传教大师玉素甫霍加、伟大的喀什王者阿帕克霍加,还有乾隆皇帝的宠妃、美丽迷人的伊帕尔罕,即香妃,是南疆穆斯林的心中圣地。

进去主墓室,身处一座穹顶方体的大殿里。墓台上安放着大小不等的58个墓冢,安葬着阿帕霍加五代共72人。

墓冢的形状酷似维吾尔族的摇篮,渗透着多么朴素的哲学思想:生命的完结尤如重生,最终要回归新生时的婴儿状。

正中最显要的位置是伟大的王者阿帕霍加,仅次的位置是他的父亲,安拉的使者圣人玉素甫霍加。这显然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王权高于父权。

源于父权和族亲宗法的安排,再按男尊女卑、长幼辈分排序。

在殿东头有一座披着粉色丝绸的小墓冢,那是香妃墓。香妃贵为皇妃,但按阿帕霍加家族的宗法制度,还只能屈尊于到一个不显眼的地方。

这是家族宗法向皇权的挑战,其中蕴含着古希腊文明的理念,即自然法高于包括王法在内的一切人间法。这个理念至命的关键,以此为界标,古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分道扬镳,一个走向现代文明,一个迷失于中世纪的黑暗之中。

久久凝望之下不禁黯然神伤,那段粉红色的丝绸,好像飘落下的一瓣凋零褪色的玫瑰;那方弱小的墓冢,负载了几许缱绻的儿女情长,几缕伤魂失魄的万里乡愁。

陵墓外是一大片的玫瑰园,当下已近初冬,残花飘逝,落红无踪,花落人亡两不知,一派萧瑟沧凉之气。

却在蓦然间,还见遗留有最后的玫瑰在绽放,在拼尽全力燃烧,给黯然沉沦的背景一抹生机。

阿帕克霍加麻扎,喀什噶尔的灵魂驻所,积蕴下多少岁月悠长的故事。

历史,仿佛就是不断演绎的血色情缘。

300多年前,乾隆帝与阿帕克霍加家族联姻,其中有着深谋远虑的考量。对于乾隆帝,是为守住大清帝国的西部边地,对于阿帕克霍加家族,是为依附强权而生存。

“和亲”——古老的政治谋略。古时的部落与部落、部落与国家或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宗室联姻方式,或捐弃前仇重修旧好,或建立政治军事联盟一致对外。于是乎,在刀光剑影的沙场外,或是杀机四伏的鸿门宴里,总会见有像王昭君、文成公主那样姿容曼妙的倩影飘逸。化干戈为玉帛,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很难想象如香妃一般青春美丽的女子,会真心爱上乾隆那样春秋已衰的老头,但是为了阿帕克霍加家族的利益,她毅然舍身侍虎,用柔弱的身躯担当起了一个家族的存亡兴衰。

怅然设问:最后的那一朵玫瑰为什么这样红,是用了什么样的血液来浇灌。

传说到了月色清朗的夜晚,喀什噶尔城就会有种香气飘然而至,老人们这时就会说:香妃姑娘看望咱们来了。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 (2).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