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显示了竹文化精神入人骨髓。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是世人审美人格的象征。
春笋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MTkzMTU4fDdmYWRhOWNifDE3NTk2MTQyMzZ8ZjMwNXROMktrQitGSHYvRE1od1o3b0d1ZmU5RzFzL2Y3RzhyMUc1d0RZcDJjeGM%3D&request=yes&_f=.jpg
竹林趣事,如翠竹般清新!谢谢楼主!
竹林记趣,文字清新俊美,文笔潇洒流畅,读着读着,脑中就出现了清代郑板桥那副清逸俊雅的《墨竹图》,读着读着,思绪就联想到那中国特有的渊源流长,灿若星辰的竹文化 . . . . . .
竹子四季常青的翠绿,亭亭玉立的英姿,傲雪凌霜的特性,浑身是宝的奉献,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谢谢大鼎罐的美文。
竹林猎趣,回味无穷。这为人利用的“媚子”,仍免不了日后颈下一刀……
这篇文值得欣赏,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如果没有如画的文采,是写不出这么维妙维肖的野趣美文。如今的竹林,永远找不回这样的趣事。读着读着,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真想回到从前知青茅草房的后山竹林里去,在在那里,可以找到食物……
回复 1# 大鼎罐
天上是竹,水中是竹,船的四周都是竹。竹影阿娜多姿,竹色苍翠欲滴,竹风醒神浸润,竹味清爽宜人。在这方圆几十里的竹林中,我曾煨过竹筒饭,捕过竹鸡,逮过竹鼠,挖过冬笋。其间的乐趣,若非身临其境、亲历其事,是无法品味的。
好韵味的描述,让我回到了昔日的生活之中。
这辈子怕是韵不到这般味了。
回复 6# 太湖侯
大鼎罐兄,你绝顶聪明,你既是老知青,但又是湖南知青网的新知青,早几天我看到你的第一、二篇文,乱码太多,没有想到就几天功夫,你就能熟练掌握,编辑操作自如,不带一点乱码了,难能可贵。你这绘声绘色的山林野趣很耐看,有了这些趣闻的回味,当年知青的清苦与艰难坎坷已是过眼烟云……
一篇美竹文,
一股翠竹香,
一幅青竹画,
一派秀竹像。
美哉!翠哉!青哉!秀哉!乐哉!
真得感谢鼎罐兄、夜斑和众多的跟帖朋友们给知网带来了这样一股沁人心田的清风!
喜欢你这篇趣文,有同样的爱好!
回复 1# 大鼎罐
好文!
呱叽下放江永便有幸结识了竹根鼠,记住了那一对大门牙!
转点到浏阳山区后,因入住深山─呱叽村,屋后左右便是大片竹林,又结识了这里的新朋友─竹根鼠。
谢谢大鼎罐君的深情描绘!
时间就如一把筛子,筛去的是岁月的辛酸,留下的是久远的快乐。
好文章,平实、流畅、耐看,余韵无穷。学习了。
回复 1# 大鼎罐
先生真不枉叫一个“大鼎罐”,多少人司空见惯的竹林经你一煲,已然不可多见的美味佳肴了,谢谢你,今天小年,看了阁下的野趣,如同餐桌上多了一道好菜!
经历苦难的日子在我们这一代人是常态,但把苦难过滤成出滋养自己的东西却要凭智慧和意志。把日子当生活,这就是我看完先生的文章得到的感受,不忽略每一个体验,有滋有味的对待自己的每一天,这才不会自怨自艾。佩服阁下!顺致新年问候!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2012年度 (http://2012.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