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桂滇之旅十四 —— 建水 [打印本页]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2-7-31 21:49     标题: 桂滇之旅十四 —— 建水

 

             11 月 5 日

    建水历史悠久。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马援古道”必经之地。唐代为南丝绸之路“安南通天竺道”要冲,开始筑城。元代以来,一直是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明、清两朝为临安府所在地,繁华富庶甲于滇中。因历史上文教昌盛,古迹众多,文物荟萃且保存较好,被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昨天下午游览情况来看,粗略玩一下一天时间都不够。所以早上续交了一天房费,马上就继续出游。
    建水包括老城和新城两部分。文化古迹基本上都集中在老城。对着地图确定一下要玩的景点,研究一番参观路线后决定,除了从宾馆门口坐12路公交车到建民中学下车,去找大板井,接下来老城的景点都不坐车,要边走边看。手中的地图虽然较大,也较详细,但还是赶不上城建的速度。尤其在城乡边缘,道路变化大,外来人口多,找到这个大板井还费了点功夫。
    建水井多,好像缘于地质变化。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南诏政权在这儿修筑了惠历城,当地彝语为“水边之城”,汉语译为建水,就是因为境内河流众多而得名。到了明代,这儿却成了日渐干涸的坝子。好在水位普遍较高,人们为了生产、生活,纷纷打井。建水这儿本来就文风较盛,人们开挖水井也花样翻新,各种形状式样的水井,加上各种富有诗意的名字和传说,建水的水井出了名。“市井”这个名词古已有之,说明要成市,必须要有供百姓共汲的井。尽管古代统治者和一些自命风雅的文人把“市井”贬得粗俗鄙陋不已,但水是每天要喝的。古诗源开篇第一首“击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辛勤劳动换来自给自足,有吃有喝,这就是皇帝老子都管不着的神仙日子了。
    建水最多时曾有过多少口水井,没法统计。“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描述的是建水最著名的六大古井。我们刚才已经看了不远处的小板井“渊泉”,现在这眼井口宽大,铺着大石板的大板井,就是“溥博泉”。据说此泉“水味之美,甲于全滇”,有“滇南第一井”的誉称。和我们昨天在朱家花园看到的那口会漫水出来的井不一样,水位较深,要借助绳索吊桶才能打水。来大板井打水的人络绎不绝,我们借他们的工具提了一桶水上来,饱饮一通,的确清凉甘醇。建水现在家家户户都通自来水,但人们还是喜欢从大板井这类古井中取水喝。长沙同样到处都通自来水,沿湘江风光带也有可直接饮用的水管,但人们还是喜欢到白沙古井取水,走很远的路,到岳麓山上打泉水。我想这就是一种深植于骨子里的文化。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这些曾带给一个城市生机和活力的古井,只有喧嚣繁华的街道和呆头呆脑的高楼,这个城市还有没有灵魂?还有没有能让人心境平和的灵气?
    大板井历经数百年保存完好,和建水人喜食烤臭豆腐有关。民谣云:“云南臭豆腐,要数临安府。闻着臭,吃着香,胀鼓圆圆黄灿灿,四棱八角讨人想,三顿不吃心就慌。”而建水最好的豆腐,就是用西门外这口大板井的水做的。我们手中的地图上有建水精品旅游线路介绍,每一条上都有“古井、豆腐作坊”这两处必看项目。古井与豆腐作坊为邻,豆腐作坊以古井为根,相辅相成。古井不竭,建水人吃臭豆腐不已;只要建水人喜吃臭豆腐,就会千方百计保存这口古井。
    我们进到板井豆腐坊,正在加工豆腐的妇女和孩子望着我的胡子大笑起来。笑归笑,关系马上融洽了。她们递上雪白如乳,细腻软嫩的豆腐非要我尝。豆腐品质果然优良,难怪建水烤臭豆腐能“臭”名远扬。我在长沙也喜欢吃油炸臭豆腐,包括颇负盛名的火宫殿臭豆腐。但孤陋寡闻,不知制作长沙臭豆腐的豆腐出自何家何门。是不是也像建水臭豆腐这样知根知底,这样讲究,正本正宗?
    豆腐作坊里炉火正旺,熬豆浆的师傅在腾腾热气中费力地操持着。我们看到有些老年人提着壶,挑着桶来豆腐坊打一些淡黄色的水,感到奇怪,问有什么用。她们说,这是做豆腐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发酵的酸水,对豆腐坊来说是弃物,但用来洗涤食用餐具,却是最经济,最环保的清洁剂。。。。。。
    我望着巷子里穿流不息来挑井水,或是挑豆腐酸水的人。一个个身影从远处的巷子里走来,又肩挑手提往深深的巷子里走去。留给古巷石板路上断断续续的水痕和一串湿漉漉的脚印。岁月留痕,莫非这就是古风古韵?有的东西并不是刻意维护保留就可以留存下来的。其实也无需刻意维护和留住什么。当我们匆匆前行的时候,回望一下过去,不会停滞不前,只会多一分智慧,多一分淡然,也多一分走向远方的自信和坚定。
    沿着大板井的石板路往东走不远,就是建水西城门。建水明代有四个城门,除了我们昨天下午看的东门朝阳楼,其余的后来都因战火毁坏了。西门楼是近年新修的,城门上方是“清远门”三字,门楼上悬挂着“挹爽楼”的大匾。以我的看法,损坏多年的东西不修复也罢,弄个假古董或仿古建筑没有什么意义。但建水西门与整个建水的建筑文化风格还算相配。修了也好,百姓想“登临送目”,“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好歹也有个聚集人气的制高点。只希望今后天下太平,别瞎折腾,让建水西门能长存下去,几百年后,那就是真的古城门了。
    离西门楼不远的临安路上,座落着被誉为“临安首寺”的指林寺。寺名由来,据碑刻记载:宋代大理国统治此地时期,此地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某日,有人逐鹿至林中,鹿忽不见。只见一异人前来,指着森林对众人说:“鹿居此久矣,汝辈为何取它?”言毕,亦复不见。众人皆惊诧,以为遇到神人神鹿,便立小庙,绘塑神像以祀。后香火日盛。至元代时,郡人扩建庙宇,大兴土木,建殿修塔,栖主持,并取前述异人事,书“指林寺”匾悬于门楣。碑刻称:“寺始于宋,成于元,而兴于今”。明、清时进一步扩建,“幡幢杂沓,鼓钟振扬,为一郡瞻依之所”,“有十方大禅刹之风”,成为滇南的著名禅寺。
    我们现在看到的指林寺,早已没有往日的气派,据说只剩下正殿和牌坊。但正殿经古建专家证实,确为700多年前元代所建,而如此古老的木构架建筑,全国罕见。正殿内绘于明代的壁画;正殿丹墀前牌坊上,相传是逃亡入滇的明建文帝题写的“第一山”;,殿前的石栏、碑刻,斑驳磨损,一一见证了风雨飘摇的历史。建水党校现在指林寺内,指林寺和其他完整的寺院不同,没有主持,没有僧众,也没有香烟缭绕和暮鼓晨钟。但正殿和牌坊保存完好,到处干净整洁,草木茂盛。这样很好,作为古迹,自有属于它的历史。毁了的就毁了,没有必要全部修复;而保护那些历经劫难仍留下来的古迹,就是后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虽然党校设在古寺内有点滑稽,但像指林寺这样由政府管理的模式,对保护古寺大有好处。

 

 

   DSCN4620.jpg

 

 

   DSCN4626.jpg

 

 

   DSCN4629.jpg

 

 

   DSCN4631.jpg

 

 

   DSCN4632.jpg

 

 

   DSCN4637.jpg

 

 

   DSCN4642.jpg

 

 

   DSCN4647.jpg

 

 

   DSCN4653.jpg

 

 

   DSCN4654.jpg

 

 

   DSCN4656.jpg

 

 



图片附件: DSCN4656.jpg (2012-7-31 21:47, 89.3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287&k=48cae667ade8e5482bbe0d1962f5a2ba&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20.jpg (2012-7-31 21:47, 57.6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288&k=45e3b19581f9aef9e8ae1596d0bc64ce&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26.jpg (2012-7-31 21:47, 56.7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289&k=f1450bbacbe219227c3a42298e5e48dd&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29.jpg (2012-7-31 21:47, 83.2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290&k=7a9517d342be99c4769fe9c20e6e5a8f&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31.jpg (2012-7-31 21:47, 46.5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291&k=2d33944686cc59313d961ef12085c6fd&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32.jpg (2012-7-31 21:47, 68.5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292&k=cf376645fc486b8e41d0b67a360c73fb&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37.jpg (2012-7-31 21:47, 68.4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293&k=954c7f58000febc980f2f7f1648a0c78&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42.jpg (2012-7-31 21:47, 44.1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294&k=bdc47ea70ca65d5f7a7bb8f158a886f9&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47.jpg (2012-7-31 21:47, 45.6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295&k=164886435dc1004779d15088e8907d70&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53.jpg (2012-7-31 21:47, 64.8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296&k=c5bde4194224d172210ea0b685fc8462&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54.jpg (2012-7-31 21:47, 73.5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297&k=9be3f6aa3a084d1e036e8172ae306390&t=1761521404&sid=42tBTW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2-7-31 21:49

 

    离开指林寺,照着地图又找到了“武庙”。像文庙是纪念孔子一样,武庙是纪念三国时武圣人关羽的。而且像“文庙”一样,“武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秋在广西恭城参观了和文庙建在一处的武庙,规模很大很气派。可惜现在看到的建水武庙只剩下一个大门,而且还被居民的违章建筑侵占了大部分。我们到里面看了一下,现在是个木器厂,破败不堪。杂乱的厂房里是否还掩盖有武庙的旧物?不得而知。以后是重新修复建水武庙,还是就让它这样子,最后自然消失,更不得而知!
    谢家大院也是地图上重点标明的景点,就在武庙街上。门楣上“循规蹈矩”的家训与昨天看的朱家花园一样,但明显给人一种被冷落的感觉。进大院不收门票。因为是一处古民宅,现在受到国家保护,从地面的条石以及养护良好的奇花异木上看,国家还是出资进行了维修和管理的。现在里面基本还是谢氏后人居住,但人很少,每家都关着门。因为大院属于私宅,我们虽然很想入宅一探究竟,但不敢造次。偷偷从有些人家的大门缝往里窥视,完全不是外面这样光鲜整洁的样子,而是堆了各种杂物,有的好像还是打算卖钱的废品,让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大院里有一口古井,因为地下水位低,要用绞车往上提。我们跟打水的居民聊了一下,知道建水老城区的常住人口原则上是只出不进。古民居不准随便翻新改造,更不准扩大或重建,所以很多年青人都到新区去建房买房了,只剩下怀旧的或是守贫的老年人和居住多年的古宅相依为命。这是一种人文的“古”“老”结合,它更能让人发古之幽思。整旧如旧,守旧如旧,也是我们看到的又一种对古宅的保护形式。
    建水文庙,即使没有地图上旅游精品路线的推荐,我也肯定会去的。
    1956年秋,我进入长沙岳麓山下的师院附小读书启蒙,学校就在文庙里。每天从“道冠古今”的牌坊下进入学校,在两侧厢房里上课;在大成殿前做课间操,玩“打马仗”的游戏;在大成殿里开大会,打乒乓球,做垫上运动;碰到天雨,就在学校隔壁的岳麓书院忠孝廉节堂上体育课;攀石狮子,爬上大树摘野枇杷。。。。。。快乐极了。在文庙里五年的小学生活,凝结成了再也化解不开的文庙情结。后来或出差或旅游,只要附近有孔庙,我就一定要去。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就像现在一些著名品牌的连锁店一样,不管哪里的孔庙,也不管孔庙是大是小,基本都依照曲阜孔庙的模式,大同小异。建水文庙就完全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宏伟壮丽,结构严谨,庄严肃穆。曲阜是孔子故里,北京是首都,文庙建得大不足为奇。而远隔万里,偏居西南一隅的建水竟建有如此规制的文庙,确实让人称奇。
    建水自古文风盛行,元代初期创建文庙庙学,明朝以后又相继建学政考棚、州学、书院、府学等等,享有“滇南邹鲁”之名,“文献名邦”之誉。明清开科取士,有时云南一榜举人中,临安学士竟占半榜之多。2007年秋到广西恭城文庙参观,看到文庙里有历届考上大学者的名单,谓之金榜题名。后来知道恭城的高考上线率居广西前茅,考生在考前都会由父母带去文庙参拜,就猜想这二者之间应该有一定联系。建水早年也利用文庙建立了临安中学。我想这建水“临半榜”的美称,肯定也是得益于建水文庙带来的深厚又丰富的传统文化魅力。如此看来,在“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影响下,现在“高考”已是一切竟争的起始点和目标。如果大家都看到了文庙与高考间的厉害关系,既而看到了文庙与入仕、当公务员的关系,那文庙的保护修复前景就光明得很。
    建水文庙原有的主要建筑,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31处保存较完整,另外杏坛、射圃等被毁坏的6处也得到了一定的修复。赞美孔子思想如天地养育万物的“太和元气”坊;象征孔子思想如汪洋般浩瀚深远的学海“泮池”;“洙泗渊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牌坊及碑廊;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御题“万世师表”等贴金匾额,皇帝御制的巨石满、汉文碑; 石龙抱柱,铜鼎香炉;雕花隔扇门上的吉祥图案,梁架、斗拱上的精美彩绘;元代的古松、古柏,明代的山茶,清代的金桂、银桂;金柱穿屋顶而出的棂星门。。。。。。“斯文在兹”,无处不让人克已复礼,心怀崇敬。
    在古木萧森,红墙掩映,一片翠绿中,我们看到地上有两块中、英文石碑,上书:日军飞机轰炸遗址。记叙了1941年4至5月间,日本飞机共15架次连续轰炸建水县城的暴行。碑文说:在4月16日轰炸文庙时,投掷数枚炸弹,其中一枚落在此处爆炸。古建筑基石上的弹痕至今仍然清晰可见,并有数粒炸弹弹片残留在左侧柏树树体中。我们抚模着劫后余生的古柏,痛恨日本军阀竟想要我们亡国灭种。
    离开文庙前,我们再次瞻仰了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在铜像前手捧售票处附赠的那本影宋刻本《论语》,念上几句“子曰”,表示对至圣先师的崇仰之情。但愿国泰民安,文风永续,人民幸甚,国家幸甚。

 

 

   DSCN4658.jpg

 

 

   DSCN4659.jpg

 

 

   DSCN4664.jpg

 

 

   DSCN4667.jpg

 

 

   DSCN4669.jpg

 

 

   DSCN4674.jpg

 

 

   DSCN4676.jpg

 

 

   DSCN4679.jpg

 

 

   DSCN4685.jpg

 

 

   DSCN4696.jpg

 

 

   DSCN4697.jpg

 

 

   DSCN4701.jpg

 

 

   DSCN4704.jpg

 

 

   DSCN4705.jpg

 

 



图片附件: DSCN4705.jpg (2012-7-31 21:53, 67.8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14&k=f8edf69226262fd3db037483d4e0b3c8&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58.jpg (2012-7-31 21:53, 79.0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15&k=ba745665a1f771c379861f0b65101f15&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59.jpg (2012-7-31 21:53, 76.5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16&k=577ee65af07c2e3e6d0cd525ee923f71&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64.jpg (2012-7-31 21:53, 92.3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17&k=0dd970e3ce7136fa6473f44572a5b9fe&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67.jpg (2012-7-31 21:53, 100.45 KB) / 下载次数 2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18&k=59ebaa6015b1b8e8319abb1678f37e4a&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69.jpg (2012-7-31 21:53, 86.7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19&k=a801fa4def080e4e345636a85f463adb&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74.jpg (2012-7-31 21:53, 60.5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20&k=d0f830c6f272b7a9350ca863f5cbc5e0&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76.jpg (2012-7-31 21:53, 66.3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21&k=08c615ffae9ef9ed382304c8fe6d57d8&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79.jpg (2012-7-31 21:54, 74.9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22&k=87f908e06fd6c082b297e4798bc5c9d3&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85.jpg (2012-7-31 21:54, 80.6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23&k=a9b67c16b3d8f300ffb209650bdebeb9&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96.jpg (2012-7-31 21:54, 74.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24&k=bfa0dda630176efb0075da611b8d302b&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697.jpg (2012-7-31 21:54, 52.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25&k=03a0ec66e229599907875d6093a98e76&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01.jpg (2012-7-31 21:54, 97.3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26&k=0286e92a571594839864c6d9cc27991f&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04.jpg (2012-7-31 21:54, 78.7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27&k=ccf7fd9c84c2fdf9348a48ae04ed4bfa&t=1761521404&sid=42tBTW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2-7-31 21:50

 

    从文庙出来,我们抓紧时间在一个小铺里吃了炒饭和烤臭豆腐,马上又赶到红井街上的“朱德旧居”。旧居在一个很小的院子里,院里还堆放了很多杂物,如果不是那块“朱总司令曾经住过的厢房”提示,任谁也想不到朱德曾在此住过。
    此房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同科曾姓同学的私房,为三间六耳四合院平瓦房,1912年建成。朱德在护国战争期间,曾驻兵建水,就在这个小厢房里住了二年。小厢房估计近年维修过,但与小院里其他房屋一样历经百年风雨侵袭,显得斑驳陆离。据说屋内的桌、椅、板壁尚保存完好,可惜锁了门,无法进去一饱眼福。退一步想,进不进去都一样,有当年朱总司令使用过的东西固然很好,没有也不要紧。朱德当年只是滇军中的营长、团副,不会有谁特地为他保留什么东西。就怕没有,弄些假玩艺冒充文物,岂不害人!我要大声为建水古民居的保护工作叫好,像此处朱德旧居这样,只要有个简要介绍,让我们能睹物思人,有个追思革命前辈丰功伟绩的地方就行了。关键是不要伪造作假,最好是历史原貌。进旧居不要钱,就算要门票,我觉得原汁原味的百年老屋能让我仿佛听到了年青的朱德在院里讲话,看到他英姿勃发,推开那扇房门走了进去,花个几十元都值了。
    我们循图又找到了朱德旧居边的杨家花园。这是一处老宅院,水映厅堂,古色古香,现在是一家经营建水传统美食的餐馆了。建水的古民居实在多,怎么才能妥善保护是个大问题。像杨家花园这样也不错:由承包经营者负责,原有的建筑格局一概不动,游客可以免费自由进花园参观。经营餐饮的利润,拿出一部分对古民居进行维护。如此一来,古建筑在合理使用中得到了保护,古宅保护所需的资金也有了持续保证。事实上,古宅保护得越好,越吸引游客,游客也越想在这儿进餐以体会那种历史悠久的感觉。我们看到这儿有云南“汽锅鸡”供应,当即决定晚餐就来此环境优雅的花园慰劳一下自已。
    接着,我们和刚才在杨家花园碰到的两位女青年一起去建水团山。这两位女孩一位祖籍湖南醴陵,现在湖北武汉工作。另一位是广州的,她说要靠沿路打工挣钱来游遍全国。团山离建水县城有十几公里,我们沿着北正街,边走边看,一直走到一个大广场,也就是建水人说的“大转盘”,在那儿包个小面的去了团山。
    团山是一个自然村。明代以前主要是彝族在此居住,彝语称“图手”,建水方言译为“团山”,意思是有山有水,风光秀美的地方。明朝洪武年间,有江西饶州人张氏随开边拓土的官军至此,后留驻团山与彝人杂居。数百年过去,到了清末,张姓人家已分支十几代,成了团山的大家族。当时附近的个旧锡矿开采正值高峰,团山张姓人家也去个旧开矿,运气好,找到了富矿,于是即刻回乡招集张姓子弟大规模上矿山帮工。个旧的锡矿也太多太好了,很快,这些帮工也当上了矿主老板。此时恰逢法国人修建的滇越铁路开通,精明的团山张姓人便将大锡远销香港、东南亚,同时经营纱线、盐巴和百货买卖。。。。。。财运亨通,一夜暴富。暴富起来的团山张姓一方面花大把的银子买官进爵,修建祠堂;同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大兴土木,建造豪宅。
    抗战开始,日寇占领了东南沿海和越南,香港沦陷。个旧大锡无法外运,东南亚的生意断绝,团山张姓很快就衰落下来。再后来,斗地主,集体化,矿山国有,团山从此一蹶不振。
    衰败,没有了财源,窝在山里的团山没法更新改造、与时俱进。于是原有的寨门、寨墙,古井和数百年来多民族聚居形成的彝族土掌房,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汉族的青砖四合院,连同附属的木雕石刻,楹联匾额,还有大跃进时期的标语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政治口号,一同保存了下来。近年,旅游兴起,人们发现了这份未经触碰的珍贵遗产,纷纷来考察、参观。百年一个轮回,团山顶着“完整保存十九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的桂冠,重新又站了起来。以前学哲学知道矛盾转化,团山由暴富而衰,由穷途末路到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真是福祸相依、否极泰来。
    我们在“团山村”口购了20元门票后,根据墙上草绘的游览路线,先看团山的主要景点“张家花园”。我想,应该与建水城里的“朱家花园”一样,这原是张氏的私人大宅院,因为精美漂亮,被冠名“张家花园”。
    走进“张家花园”,难免与昨天看过的“朱家花园”作个比较。从整个规模来看,张家花园略小,但其建筑之精美,装饰之华贵,丝毫不逊“朱家花园”。表面看,这儿有点破旧,不如“朱家花园”那样焕然一新。唯其破旧,一眼就可看出没有经过重新装修,原汁原味。“朱家花园”整旧如旧已经很不错了,但“张家花园”守身如玉,素面朝天,内在的历史感,古典美令人不可抗拒,更加吸引人。别人怎样我不知道,反正我一走进院子,就不自觉的停下了脚步。精美的楼阁,镂花的门窗,花草,水池,不是吸引人像看见一个漂亮小姑娘那样想赶快走近她,亲近她。更像是邂逅了一位正在小憩的雍容贵妇,生怕惊醒了她,敛容、沉思、膜拜、崇敬。
    像以往一样,我们到了一个景点都是走马观花,不细看,但一般情况下也决不漏掉犄角旮旯。在张家花园的后院,有一间房子里的人正在制作陶器。我知道建水的紫陶很有名气,与宜兴紫砂一样,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我想艺人们选择在团山制陶的主意实在是高,它可以通天达地,把泥土这种材质与乡土风情相结合,返璞归真,将团山的古韵和灵气注入艺术品,让紫陶作品有灵魂,有生命,产生非凡的艺术魅力。
    在花园水池后面,正厅的台阶上有几个人在品茶休息,其中一位光头汉子夸我的胡子漂亮,我则说他的样子很威风,就像一位王爷,他哈哈大笑。这时另一人说,他祖上还真是王爷。我也乐了,没想到自已还会相面。他叫刘也涵,满族人,在中央美术学院“李少文工作室”任专职画家。他送给我一本画册,我从中才知道张家花园里设有以弘扬传承建水陶艺,促进艺术交流和发展的团山书院。刘也涵现在就在这个团山书院的“建水无釉细陶艺术品研发创作中心”工作。
    建水陶瓷源远流长,历史攸久,早在汉代就已经有较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烧制出了成熟的青瓷,清代烧制出了名闻中外的细陶,以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而独步天下。建水无釉细陶品种繁多,造型古朴典雅,装饰采用刻划雕填,既有粗犷豪放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用笔潇洒,刀法流畅,栩栩如生,古香古色。坯体不上釉,烧成后打磨、抛光即光洁清新,敲击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罄,亮如镜,光照鉴人。”
    紫陶是建水乃至云南的一张重要名片,可惜近年来名气不大,市场狭窄。就像建水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但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和了解,比起很多人气旺的旅游地要差很多。建水需要突破,建水紫陶也需要突破。于是致力于开发具有高端文化含量的建水陶,汇聚了一批国内知名艺术家和当地能工巧匠的团山书院应运而生,刘也涵和他的团队就在这儿为建水无釉细陶的发扬光大而艰辛工作。
    说来有趣,刘也涵送我书的时候,和我们一起来团山的那两位女孩也向他要,而且还要刘也涵签上名。我大笑起来,年青人和我这样的老头,思维和想法就是不同。她们如愿以偿,我的书也补上了刘也涵自画像的签名。我希望刘也涵的画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也希望建水紫陶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接下来,我们在团山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走家串户,进出于各寨门、宗祠、司马第、将军府、皇恩府、秀才府等。层次丰富,轮廓优美,装饰细致的古建筑充满了诗情画意;“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等数不清的书法楹联让我们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宗祠照壁上的“莫言人短,莫道已长,施恩勿讲,受恩不忘”祖训,让我们思索伦理道德;那些烙下了历史印迹的各种标语口号,更让我们感叹不已。水烟筒飘散的袅袅轻烟,旧街巷回响的牛铃丁当;场院内撒野的孩子,欢天喜地,大门口闲聊的老妇,里短家长。质朴的颜色,缓慢的节奏,这就是团山给我的印象。

 

 

   DSCN4706.jpg

 

 

   DSCN4714.jpg

 

 

   DSCN4716.jpg

 

 

   DSCN4723.jpg

 

 

   DSCN4724.jpg

 

 

   DSCN4730.jpg

 

 

   DSCN4738.jpg

 

 

   DSCN4744.jpg

 

 

   DSCN4747.jpg

 

 

   DSCN4752.jpg

 

 

   DSCN4757.jpg

 

 

   DSCN4761.jpg

 

 

   DSCN4762.jpg

 

 

   DSCN4763.jpg

 

 

   DSCN4767.jpg

 

 

   DSCN4773.jpg

 

 

   DSCN4775.jpg

 

 

   DSCN4777.jpg

 

 



图片附件: DSCN4777.jpg (2012-7-31 21:59, 50.3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32&k=9fad0464f85ab8f5aa82e58c908f30ad&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06.jpg (2012-7-31 22:00, 72.6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33&k=f0baf6d4befdee4496cbb639ef293476&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14.jpg (2012-7-31 22:00, 69.9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34&k=0f59c3582b400b5e2fe66feaccb387db&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16.jpg (2012-7-31 22:00, 62.1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35&k=46a11d0d519a93f640a87bba1324c854&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23.jpg (2012-7-31 22:00, 72.1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36&k=232c6cc92e5ec152c22cfea690395394&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24.jpg (2012-7-31 22:00, 81.0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37&k=ed5c8fa1b77256e2d68d218710ede1f8&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30.jpg (2012-7-31 22:00, 65.4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38&k=6f20729502acbb11851c6312adb87c31&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38.jpg (2012-7-31 22:00, 57.9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39&k=5c4692cb0648adec9f1b2195768d8683&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44.jpg (2012-7-31 22:00, 56.1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40&k=fb3941912a45e3adc58d90c02378179d&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47.jpg (2012-7-31 22:00, 87.7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41&k=0d4f92e4fdf33bf2559d50422f9e8787&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52.jpg (2012-7-31 22:00, 85.5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42&k=8f3c80dc97c1f17da8e31823e1028125&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57.jpg (2012-7-31 22:00, 77.2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43&k=c6ee36c0709af4df0db6ab803818eaa3&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61.jpg (2012-7-31 22:00, 57.4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44&k=0d1caaa7b3faf48e3312303d1fb15a5b&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62.jpg (2012-7-31 22:00, 80.0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45&k=4ea0e96372ea14bd9090ade8d7f17298&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63.jpg (2012-7-31 22:00, 75.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46&k=9e9310dfbc2345c3e3bb6a6fc29fba8d&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67.jpg (2012-7-31 22:00, 96.3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47&k=3eb42be18aca952af6eaa3f31b01a642&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73.jpg (2012-7-31 22:00, 8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48&k=54807ab0ac1aa04e68c424c2a0e429f1&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75.jpg (2012-7-31 22:00, 63.6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49&k=38c7cd335e0208a27c95b518344fcb49&t=1761521404&sid=42tBTW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2-7-31 21:50

 

    团山可看的东西还有很多,那些用草编的座凳也很吸引人。但我们还要去看双龙桥,不能不颇有点留恋地离去。但离去也并不容易,因为参观的人少,从建水来的车子下午4点以后基本就不进团山村了。我们好不容易才听懂了村民的方言,走出村子找到一辆三轮车,坐到黄龙寺,在黄龙寺转到建水的车在双龙桥下车。
    双龙桥,坐落于建水城西约5公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被列入了中国造桥史册,也入选了《中国古桥 —— 拱桥》那套邮票,是云南最著名的古迹之一。此桥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时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故俗称“十七孔桥”。双龙桥美观,大气,奇巧,精致。。。。。。还可以加很多溢美之词,但与环境联系起来,就让人欲赞不能。
    据说双龙桥当年不是这样的。泸江河与塌冲河水常年奔流不息,站在桥上远眺,两河蜿蜒如龙,桥因而得名双龙。后因围湖造田及乱砍伐等原因,河水日渐干涸。我为了拍全桥的十七孔,走了很远,虽然拍全了拱桥,但从所站的位置来看,好像一个河湾,让人怀疑当年有无必要把三孔桥改成十七孔。还有紧挨桥头亭阁的那条建在河堤上的简易路,拖拉机轰鸣驶过,尘土飞扬;河边的施工废料,生活垃圾。。。。。。我看着桥上年深日久,被行人、牲畜踩得光滑发亮的大青石,想象着当年桥上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总觉得双龙桥现在不是功成名就,而是变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老兵,孤独,无助。某某重点文保单位的牌子不是那么好立的,需要做很多扎实的事情。我希望双龙桥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若干年后,不要让人们只能从邮票和照片上看到它的身影。
    从双龙桥走到公路上等车,也算我们来得及时,听说再过一会就没有车了。我们与那两位女孩子在大转盘告别分手,抓紧时间去看昨天没有看的学政考棚。
    建水学政考棚,也称提督学院考棚,是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定期到此集中滇南临安、元江、开化、普洱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以后就有了国家科举选士的前程。若能再经乡试考中举人,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即可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学政考棚有鼓厅、号门,龙门,东西文场,致公堂,戒慎堂,钦命提督学政公署等六进院落。可惜我们今天又来晚了点,只能在有六进院落的考棚最外面一进游览一下,把照相机从关闭的大门缝里伸进去照一下第二进的场景。2008年到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参观,虽然到的时候已是晚上,但贡院晚上也开放,让吾等外地游客很是高兴。在此也希望建水的古建筑保存得更好,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让外地来的游客玩得更尽兴。
    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按计划赶到杨家花园吃晚饭。在灯火辉映的就餐环境里,满怀期望地点了一份“汽锅鸡”。云南“汽锅鸡”很小就知道,家里也有一口很漂亮的建水紫陶汽锅。虽然我做的“汽锅鸡”自我感觉良好,还是想在云南吃一下正宗的。可是汽锅一端上来,我就知道上当了。鸡本应在汽锅内蒸,清亮的鸡汤完全是蒸汽凝结而成,但这份菜明显是把鸡在其它烹具里做熟了再盛进汽锅的。是这家大厨不会做?是正宗的做法失传?还是欺侮我们外地人不识货?唉,眼看着一桌子菜赤、橙、黄、绿、白,色彩丰富,我的心里却涌上了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DSCN4796.jpg

 

 

   DSCN4800.jpg

 

 

   DSCN4803.jpg

 

 

   DSCN4809.jpg

 

 

   DSCN4823.jpg

 

 

   DSCN4825.jpg

 

 

   DSCN4827.jpg

 

 

   DSCN4828.jpg

 

  



图片附件: DSCN4828.jpg (2012-7-31 22:05, 85.8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55&k=e9e76fe0f7d1c09ddb7480df2f321a76&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796.jpg (2012-7-31 22:05, 73.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56&k=e64093f952595d94abd7a742f3b29ec4&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800.jpg (2012-7-31 22:05, 53.9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57&k=9fe9a3fcb0f44d03b4c5cac3b9856109&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803.jpg (2012-7-31 22:05, 69.7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58&k=4a1917b2f6943f9648ccdd406333fa30&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809.jpg (2012-7-31 22:05, 46.8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59&k=8e11f5a6436922be921bc1fa21e9ee76&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823.jpg (2012-7-31 22:05, 70.2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60&k=35a9de1403c1c15a30509014a0a345c7&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825.jpg (2012-7-31 22:05, 56.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61&k=b04eb0f8c5bff7ef4534cb7bd7de7c72&t=1761521404&sid=42tBTW



图片附件: DSCN4827.jpg (2012-7-31 22:05, 61.1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2.hnzqw.com/attachment.php?aid=307362&k=02e3489704c5aa64a778e2a81f0f92f9&t=1761521404&sid=42tBTW


作者: 芦苇    时间: 2012-7-31 22:01

回复 1# 子耿子

 

       循着你报道的足迹,我们既享了眼福,又收获了知识!


作者: 笑对人生    时间: 2012-8-1 10:53

你的游记,我每篇必看,你花了不少心思,我学了不少东西,谢谢
作者: 夜深人静    时间: 2012-8-1 16:20

回复 3# 子耿子

   子耿子兄游记,每一篇都引人入胜,地理、历史尽在其中,欣赏你独一无二的游记写作风格!


作者: 湖边士    时间: 2012-8-2 16:57

回复 7# 夜深人静

全篇看下来,仿佛也置身在建水那古老神秘的古庙、古井、古名居中!

 

眼随文章走,神随老兄游!非常过瘾!谢谢!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2-8-20 21:53

回复 5# 芦苇

     衷心感谢芦苇的欣赏与点评。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2-8-20 21:54

回复 6# 笑对人生

     衷心感谢笑对人生兄的欣赏与点评。文章长,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2-8-20 21:57

回复 7# 夜深人静

   有夜深人静兄的欣赏,是在下发帖在此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


作者: 孟晓    时间: 2012-8-20 21:58

咯人文风景会被楼主都看完呢……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2-8-20 21:59

回复 8# 湖边士

      衷心感谢湖边士的欣赏与点评。文章写长了,耽误了各位看官的时间,非常抱歉。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2-8-20 22:04

回复 12# 孟晓

    天下可看的地方太多了。衷心感谢孟晓的欣赏与点评。


作者: 夜深人静    时间: 2012-8-21 13:11

回复 14# 子耿子

古朴的建筑民宅,看了心中发痒只想前往,无奈无法成行。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2-9-4 23:50

回复 15# 夜深人静

衷心感谢夜深人静的欣赏与点评。因为每贴只能发二处,以后游记不能再发茶座了,非常遗憾。再次感谢夜深人静的关注。


作者: 夜深人静    时间: 2012-9-5 00:27

回复 15# 夜深人静 衷心感谢夜深人静的欣赏与点评。因为每贴只能发二处,以后游记不能再发茶座了,非常遗 ... 子耿子 发表于 2012-9-4 23:50

老兄呀,没关系,茶座你只管发,你的文很精彩,你是茶座优秀写手。你辛苦了。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2012年度 (http://2012.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