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文琴之父

 顶着伏天的骄阳,冒着炙热的酷暑,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妇分别从美国和马来西亚飞来北京,他们就是洋插队的江永老知青文正球、左一心夫妇。 

平时,球哥在马来西亚行医问诊;一心姐在华盛顿从事记者和教师工作,夫妻两地分居也很难一聚,他们就好似新世纪的牛郎织女。  这次两口子带着他们的“幺儿”——文琴,应中国民族器乐协会邀请来北京参加中国(国际)民族器乐艺术节。

 球哥的飞机早上六时许就到了首都机场,而一心姐的航班要下午两点多才到,他就在机场等了整整八个小时,最后捧着一朵红玫瑰在出口处迎接夫人。   

  我是第二天到宾馆去看他们的,当我看到那一朵已不太新色的玫瑰被一心姐象宝贝似的捧着,想到他们夫妻多年牛郎织女般的生活,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颤,鼻子有些发酸。

    六十年代文革时期,我们一群年少知青相聚在长沙“红一线”文艺宣传队,那时候,一心姐是报幕员,身材修长嗓音甜美,整天乐乐呵呵的,她是男生们的靶心;球哥是乐队一名二胡手,身材单瘦皮肤白皙,言语不多整天埋头拉琴,说实话不太引人注目耶,谁曾想到他们竟会走到一起去的,还双双飘洋过海当起了洋插队,真不可思议!

                         pic755.jpg

   然而,他们把一切都进行得很好,球哥继承祖业在马来西亚行医已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业余时间还有自己的乐队到世界各处演出;一心姐在华盛顿一家报纸任华文记者还兼 一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另外还要照顾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和可爱的小孙孙,反正我是对她佩服有加,不晓得她是怎样把这么多的工作梳理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的。

   

     我们都是为艺术而活的一群生不逢时的人,年少时为奔命天各一方,到老年为艺术重逢在北京,天下有奇缘,我们珍惜这样的友情!

                      DSC_7638s.jpg

  

广歌的博客:http://ggdbk2308.blog.163.com/edit/ 潇雨的博客:http://blog.163.com/pangbi_cn/ 小雨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pangbi_cn/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言归正传,说说文琴。

   球哥从小酷爱民族乐器,6岁就开始学习拉二胡,几十年来几乎没有离过手,到马拉西亚后,他常和当地华人华侨一起组织乐队参加各种演出。 在多年的民族音乐艺术熏陶中,他总觉得不论多么好的二胡都有美中不足之感,一是音色不及提琴纯净明亮,特别到下把位时音量变小,还容易出现噪音;二是制作琴筒面板所用的蛇皮易受温度、湿度变化而影响音质,也不符合当今世界对自然和动物予以保护的绿色环保潮流,他常因二胡上的蛇皮被禁止出关而生烦虑;三是二胡的表现方法还不够丰富,尤其独奏时希望能有更强、更富于变化的表现力;四是中国民族乐器的声部中,比较缺乏低音乐器,弦乐也很难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贝斯那样形成和谐完美的协奏。于是球哥就开始动心思要创造研制一种新型乐器, 他想发明一种以拉弦为主,综合数种乐器特点的琴。 从2002年起,球哥开始亲自动手做琴。  

   知青时代学过木匠的球哥心灵手巧,自己动手绘图设计,拿来木头饭蒸改装成琴面,用古筝的弦增加弹拨功效,音箱也由当初的圆形改成八方型又改成凤尾型,多少次试验失败成功,多少次改造推翻重来,这个中的辛苦只有球哥本人能品味到。 当然,这其中绝对少不了一心姐的鼎力支持,十多年来,为了寻找资源,请人做琴,培养学生,他们多年的积蓄几乎全部投入到这个让球哥为之痴迷的新型乐器之中! 为了夫君的夙愿,一心姐还为文琴联络人脉、收集资料、撰写文稿,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是少不了贤良的女人的支持的。

    终于在2004年,这样一个能拉又能弹拨的集多种乐器的效果为一体,音色明亮悦耳,造型优美,绿色环保、既传统又时尚的乐器面世了!他们为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文琴”,那是他们呕心沥血诞生的一个满崽子呀!

                                左一心文琴展板2.jpg

 

广歌的博客:http://ggdbk2308.blog.163.com/edit/ 潇雨的博客:http://blog.163.com/pangbi_cn/ 小雨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pangbi_cn/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2# 潇雨

 

2004年6月初,文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昨日情怀》大型华乐演奏会上首演成功。62526两天又应邀参加香港中乐团主办的“中日台港演奏家展现改革乐器成果”演奏会,造型新颖、音色独特的文琴一鸣惊人,获得极其热烈的反响。

 

                                      文琴8.jpg

 

   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秘书长高扬老师介绍下,文琴在河南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投入试制。公司总经理代胜民先生给予了大力支持,文正球也亲自与技术人员一起切磋,解决许多工艺上的难题,2005年终于有了成品。之后经反复的改进,使文琴在造型、音色等各方面日趋成熟。

 

2009年5月,文正球与曹天立、王镇先生一起,共同研发出水晶文琴,并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改良乐器研讨会。水晶文琴优美的造型和多种功能、丰富而多变的音色得到乐界专业人士的广泛好评,也使文琴家族又多了一个新品种。

 

                                   文琴10.jpg

    2009年6月,文琴首次亮相北美,在美国华盛顿《东方神韵》文化艺术系列活动中参加演出。活动的压轴戏、《爱我中华》民族音乐舞蹈晚会上,文琴让北美观众第一次认识了这种全新的中国民族乐器,得到爱乐人士的热情追捧。

 

                                       

                                             文琴11.jpg

7月,由香港、中国、马来西亚、英国乐手共同组成的“国际文琴乐团”参加了香港“世界胡琴节”的演出。高、中、低音和倍低音文琴,还有水晶文琴一起登台,传递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最新信息。这次“以乐会友”的演出也让更多朋友知道了文琴,爱上了文琴,网上视频点击曾两天超过五万人次。

2010年23日,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文正球讲演,介绍文琴的发明过程和特点,并与文琴学会北美分会的两位音乐家一起示范表演。文琴引起第三十届华盛顿《美国民间艺术节》组织者的极大兴趣,随即邀请文正球与华盛顿中国民族乐团、天华二胡琴社成员一起参加了67日艺术节的室内音乐会,为美国民众表演文琴。获得世界最高音乐奖项“艾美奖”的美国音乐家Cathy FinkMarcy Marxen听到文琴演奏后非常喜欢,特地邀请文正球到他们的音乐工作室访问交流。

                                        文琴9.jpg

  

   2010年夏天,文琴获选在上海世博会湖南馆展出,并在“宝钢大舞台”表演及与观众交流一个月,文琴与中外观众的互动获得一片好评。“腾讯网”特地邀请文正球到演播室,制作了四十分钟有关文琴的专访节目。11月,湖南电视台《越策越开心》栏目也专门采访并播出了文琴的节目。

 

 

                                         文琴4.jpg

                                         文琴6.jpg

2010年1222日,美国国会图书馆举行正式的收藏仪式,将“多功能中国民族乐器——文琴”正式收作馆藏并陈列于该馆。这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第一次收藏、也是唯一收藏的中国民族乐器。为了将文琴的有关材料永远保存下来,文正球和代胜民还在国会图书馆的录影棚接受了采访,详细的音像资料以及他所作的《中国民族乐器源流与文琴》讲演资料也一并获得收藏。

 

                                        文琴3.jpg

 

 

2011年2月,中央电视台录制《城市一对一. 开封与美国威奇托》时,因文琴生产厂家在开封,特地邀请文正球专程到河南参与录制该节目。

2011年7月,马来西亚青年音乐家陈书庆的文琴演奏在“国际第二届中国器乐赛”上荣获金奖。

 

2011年10月,中央电视台第四(国际)频道《华人世界》栏目播出有关文琴的专访节目上、下集,介绍文正球先生创制文琴的过程及发展情况,获得热烈反响。

 

广歌的博客:http://ggdbk2308.blog.163.com/edit/ 潇雨的博客:http://blog.163.com/pangbi_cn/ 小雨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pangbi_cn/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3# 潇雨

   

    2012年7月,在中国音协的邀请下,球哥一心姐夫妇又带着两台文琴,不远万里不辞劳苦前来参加中国(国际)民族器乐艺术节,这次文琴同样表现不凡,荣获艺术节“创新奖”并获得“推荐产品”证书。

                                             

  文正球在2012年中国民族器乐艺术节上演奏文琴

DSC_8304s.jpg

 

DSC_8300s.jpg

 

DSC_8308.jpg

 

 

 

    除新华社等众多媒体,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也专门派记者采访报道了文琴。

 

文正球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

DSC_8320s.jpg

 

DSC_8317s.jpg

 

DSC_8319s.jpg

 

    球哥侃笑:“俺这满崽子在国内有了户口了!”

    文琴的诞生,无疑刷新了民族乐器的新纪元,它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获得了国家创新专利,在世界乐器界也赢得了各种奖项与承认,一路走来,真是不易!  我们为文琴的诞生高兴,为湖南知青中有文琴之父而骄傲!然而球哥和一心姐说,接下来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他们已是花甲之人有了紧迫感,向世界和中国推介文琴;要生产更多优质的文琴;要出文琴教材;要培养更多的文琴的传承人选是当务之急!

   我们祝愿球哥一心姐的心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祝愿球哥的满崽子—文琴能像其他的中国民族乐器一样,传承万代!千古流芳!

                                                DSC_8335s.jpg

 

                                               DSC_8337s.jpg

 

    

 

 (文正球,系民族英雄文天祥先生的第26代孙。)

 

 

 

 

 

广歌的博客:http://ggdbk2308.blog.163.com/edit/ 潇雨的博客:http://blog.163.com/pangbi_cn/ 小雨的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pangbi_cn/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