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鄂西北六日行纪略(上)

        鄂西北六日行纪略(上)
    6月27日至7月2日,我跟随着知青网的32位兄弟,到鄂西北走了一趟:在宜昌,游了三峡大峡谷、三峡大坝、三峡人家;在利川,游了鱼木寨、恩施大峡谷、大水井;在恩施,游了清江。这七个景点中,我最喜欢的是三峡大坝、鱼木寨、恩施大峡谷、大水井等四个。此外,我们走的是沪渝高速的鄂西段,一路青山碧水,雾绕云遮,风景奇绝;而此段高速路上的桥隧相连之景更是使人惊叹不已,据休息站的布告上说,从宜昌长江大桥到利川这一段,路程仅320公里,而桥隧相加的长度就有179公里,特大桥43座,桥孔跨度最大的近一公里,特长隧道10个,最长的有8693米,有一段几乎是过桥则进洞,出洞就上桥,极为壮观:这也算是景外之景、意外之得了。
    三峡大坝修建的成败利弊毁誉参半,虽然我们这些老百姓搞不清也没有办法去搞清,但是,大坝的雄伟壮观却使人眼界大开,赞叹不已。我们乘登山扶梯到了坛子岭观景区和185观景区,还经过西陵峡长江大桥到了江对岸的截流纪念园,从正面、侧面、背面远观了大坝的坝体、过江船闸等。九十年代初,我们从九寨沟回来经此地,当时似乎正在做围堰,准备截流,铁马轰鸣、人声鼎沸,当时就想着以后一定要来看看,二十年后终于偿还了这个夙愿。
    鱼木寨,奇绝,中间一块台地,四周全是耸立的岩壁,而上面居然会保存有这么一个土家的古老的山寨!要进寨,只有一条窄窄的通道,通道两边万丈深崖,扼守通道的是一座红石砌就的寨门,寨门两层,上面枪眼森然。政府拨款在里边修了一条平整的麻石路,里边主要的景点有双寿居,这是一座清同治九年修建的成姓土司的墓,规模宏大,石雕精美;有五连间,这是所老民居,现住的村民将大堂前用泥砖封住,不知改建作什么用途了,只有从堂前的楹柱和对联上,还依稀能想见它旧日的风采;有向家老屋,从建筑上看,外有前坪、有直径两尺余的古柏,内有戏台、有前庭,不像一般民居的格局,而向氏素为土家大姓,故虽标牌上写明为“向家老屋”,我却以为此老屋可能曾做过向姓的祠堂;另外还有一个最精彩的景点叫亮梯子,是在悬崖上凿出的一级一级的悬空的石阶梯,临空的一面没有扶手,没有护栏,只在悬崖上凿了些供下梯之人抓手的小洞,可惜的是,我们没有看到此景,是根据图片上描述的。在游鱼木寨的途中,我们换了车,我们走了路,我们遭了雨淋,但是我们仍旧玩得很高兴。
    恩施大峡谷,是此次旅游最令人惊叹、最令人兴奋的地方。说是峡谷,其实全是山景,全程8公里,导游将其路程的艰难说得神乎其神,实际上,真正难爬的只是从倒灌水到小南门的一段阶梯,800来级,后面的路并不太难,都是能慢慢攀爬的。景区最突出的风景是石峰,此山山体全是质地坚硬的花岗岩,万亿年来,山风吹削着、雨水浸蚀着、霜雪侵凌着,而坚硬的花岗岩却拼命地抵抗着,于是,便留下了这奇峰林立,表出天外的奇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绝壁长廊、一炷香两处,我觉得,和江西的三清山相比,奇绝似乎还略胜一筹。
    大水井,是一处古民居,门楣上“青莲美荫”标志着这是李姓人家的居所。民居正面是一座西式两层的房屋,两厢和西式房屋的后面却全是中式的建筑,两层三层均有,三进,大概是五或六开间,分别以一个个的天井为一个小单位,从墙上四处可见的“忍”字来推测,李姓人家子孙众多而并未分家,此房屋应是李姓一大家子的聚居之地。房屋修建得极为精致,保存得极为完好,每层楼每间房都可进去参观。此屋的建筑太精彩了,耽误了我太多的时间,所以同样精彩的李姓祠堂我只能匆匆一过,而那个名为“大水井”而实际并不大、但形制奇特的水井我都没时间去看了。

    这次六日之行,然哥事前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路上联络安排、劳心费力,真辛苦了。辛苦的还有参与策划的关爹、农夫诸人,还有管家麦迪、灰姑娘,还有各组的政府,还有所有的驴友们,我能坐享其成而畅观美景,全搭帮你们了,感激之情真的无以言表,再次谢谢你们,我亲如兄弟的知青网的各位驴友们。

 

                                          三峡大瀑布

 

SDC1023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0264_调整大小.jpg

瀑布名为“白果树”,而路上并未见着有大片的银杏林,不知有何出处。兴许,仅仅是对着“黄果树”而来?

 

                                      三峡大坝

SDC10392_调整大小.jpg

 

SDC10365_调整大小.JPG

 

SDC10403_调整大小.jpg

 

SDC10423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0424_调整大小.jpg

 

SDC10426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0492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后面这几张是在截流纪念园内照的,此园内,许多当年的机械、轮胎、钢架、包括截流用的三角水泥块都作了纪念园的点缀,蛮有意思。

 

                                    三峡人家

SDC10558_调整大小.jpg

 

SDC10578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0592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066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0676_调整大小.jpg

 

SDC10673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到此景点要坐轮船过长江,里边包括漂流区、巴王宫、龙进溪三个景区,因不熟悉情况和时间关系,我们只游了巴王宫。据船工们说,最漂亮的是龙进溪,我想,之所以叫“三峡人家”,大概主要也是因为龙进溪的关系。最后一张,屋顶是用一片片的岩板铺就的,有点味道,这类屋顶,在贵州看见过,还在浙江定海的沈家门看见过。

 

                                      鱼木寨

SDC10763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鱼木寨,听说海拔有2100多米(岳麓山只200多米)。汽车首先翻过齐岳山,云层便在我们脚下了,然后继续往上爬,一路上,云雾翻腾,青山苍翠,尤其是当太阳透过云层照到山树的时候,那种绿,简直让人心醉。这张照片是隔着汽车玻璃拍的。

SDC10929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0774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0790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0800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鱼木寨的寨门。我始终没弄清楚,寨门一侧的那些像栏杆一样的大石柱是干什么的。最后一张,是在寨门的楼上,从枪眼里往外拍的,这样的枪眼有两排,上五下四,一共有九个,如果架上火枪,敌人是休想攻进来的。

SDC10826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0837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第一张,是五连间旁的一栋民居,从外面看,当年也是很气派的,主人便是和我们坐第一趟车进山、带着个铁鸟笼的那个山民。

SDC10851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0864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0864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向家老屋,又叫“六吉堂”,民国九年修的。内庭那座像戏台的建筑两旁,大字刻着“南阳柴夫子训子格言”,上面写道:“费尽了殷勤教子心,激不起好学勤修志,恨不得头顶你步云梯,恨不得手扶你攀桂枝,你怎不寻思”、“待轻你全然不理,待重你犹恐伤了父子恩和义”、“勤学也由你,懒学也由你,只怕你他日面墙悔之晚矣,那时节只令我忍气吞声恨到底”。细细体味,一片拳拳父爱,一腔浓浓真情,无奈、失望,真是五味杂陈。这样的“训子”,实际上是“求子”,不知此向氏老人与南阳柴夫子是何关系,也不知此段话是否是有感而发了。

最后那张照片,从门槛与台阶的相互位置,可明显看出门不是正对进门大路的(大水井民居进去的围墙大门也是偏在厢房的旁边,不是对着正房大门的)。古来,房屋大门处必设一遮蔽物,可在门内,也可在门外,一般人家的叫“屏”、叫“照壁”,皇宫的便叫“萧墙”,本意是起一个隔绝内外的作用,后来演变成了一种风俗,认为大门正对大路便犯了“煞”,大概,此屋将大门方向改变一下,也是一种变通的避煞的方法吧。

SDC10877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SDC10880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双寿居,一成姓土司的墓,其夫人姓向,同治年间的。

SDC10996_调整大小.jpg

回途中,我们在齐岳山牧场停了下车,一大群嗲嗲娭毑端着相机,站在路边的水泥护墩上不停地照,惹得好多小车都停下来,以为出了什么事。一个年轻人跑过来,问我看什么,我说,一架飞机掉下去了,我们在看飞机。

 

 

(待续)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