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桂滇之旅八 —— 百色

 

 

           10 月 30 日

    百色古为百越之地,自秦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历朝历代,虽偶有战乱,百色基本上是中央政权的管辖之地。百色设官建城的历史不算太长,从清雍正八年算起,距今也就280多年。近代百色城有三大历史事件:一是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成功领导了百色起义;二是1944年12月南宁被日军攻陷后,当时的广西省政府西迁至百色;三是1949年12月5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百色码头强攻并顺利解放了百色城。其实,百色主要因邓小平领导和发动的百色起义闻名中外。对我而言,小时候就知道百色起义,今天主要也想对百色起义作更直观的了解。
    百色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怒放,光照充沛,雨量丰富。昨夜回宾馆时还满天星星,半夜里却下起了雨。早上起来一看,雨停了,很高兴。离开宾馆,先到长途汽车站询问到靖西的车次,把行包寄存。根据手头那一张在宾馆要的“百色城区旅游交通指示图”来看,红七军军部旧址并不远,我们决定步行去参观。
    红七军军部旧址在粤东会馆。
    所谓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会馆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北京的大多数会馆 ,主要为同乡官僚、缙绅和科举之士居停聚会之处,故又称为试馆 ;汉口、上海等工商业城市的大多数会馆,是以工商业者、行帮为主体的同乡会馆;四川的大多数会馆,是入清以后,“湖、广埴四川”迁来的客民建立的同乡移民会馆。
    百色城,因其地势险要,交通便利,特别是右江水量大,四季可通航,轮船可直通广州、香港。引来全国各地,特别是广东商贾云集。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内相继建起一批专为各地商人提供服务的会馆,其中规模最大,最豪华气派的,当属由广东商人集资兴建的粤东会馆。
    粤东会馆建于清康熙59年,建成后,凡粤商来到百色,都喜欢到粤东会馆投宿、聚会、洽谈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百色大多数会馆都逐渐衰败了。唯有粤东会馆,因其所处的位置和规模,迎来了一次风云际会的机遇。在此之后,它不但完整保留了原有的建筑格局和众多的艺术精品,还披上了红色的外衣。
    1929年春,蒋桂战争爆发,给广西革命斗争带来了有利条件。桂系战败后,中共中央利用蒋桂之间的矛盾,派出了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等40多名党员、干部到广西工作。邓小平于1929年7月到广西南宁后,积极探索统一战线新形式,对俞作柏、李明瑞等地方实力派进行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10月,当俞、李通电反蒋失败,形势最危急的时刻,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等当机立断,率领部队,满载物资,水陆并进抵达百色。与韦拔群等领导的农民运动结合,开展武装斗争。10月23日,邓小平在百色粤东会馆召开部队党的领导成员会议,筹划在广西进行武装起义工作。经过发动群众,打击反动军队,收缴武器,拉开了百色起义的序幕。12月11日,是广州起义二周年纪念日。中共广西前委在百色城东门广场召开百色起义和红七军成立庆祝大会。 张云逸任军长,陈豪人任政治部主任。军部设在百色城粤东会馆,政治部设在百色城清风楼。同日,中共广西前委在恩隆县平马镇经正书院召开右江地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雷经天为主席,韦拔群等为委员的右江苏维埃政府。随后百色、恩隆、奉议、东兰等各县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开辟了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的右江革命根据地。
    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之后举行的又一次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是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上有关百色起义的情况,只是简要摘自主流宣传媒体。至于百色起义的一些具体史实究竟为何?尽管有大量的口述,记忆,文献,恐怕也永远难以澄清了。)

 

 

   DSCN3945.jpg

 

 

   DSCN3911.jpg

 

 

   DSCN3914.jpg

 

 

   DSCN3917.jpg

 

 

   DSCN3920.jpg

 

 

   DSCN3924.jpg

 

 

   DSCN3928.jpg

 

 

   DSCN3929.jpg

 

 

   DSCN3933.jpg

 

 

   DSCN3943.jpg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回复 14# 乡音

  有乡音姐将拙文汇总整理,不多写根本对不住人。再次感谢乡音的点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2# 乡音     谨遵教诲,回来了多写多说。衷心感谢乡音的欣赏与点评。 子耿子 发表于 2012-6-17 22:49

 

太客气了 我们是些贪得无厌的看客  谢谢

 

(做个记 收了!)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2# 乡音

    谨遵教诲,回来了多写多说。衷心感谢乡音的欣赏与点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7# 湖边士       游近代史文化景区,尽量多看少说。衷心感谢湖边士的欣赏 ... 子耿子 发表于 2012-6-13 00:27

 

     可是你不看了回来说,我们怎么能开阔眼界?

 

     回来了要说的,在外面时尽量多拍多看少说话,可以省银子买水喝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7# 湖边士

      游近代史文化景区,尽量多看少说。衷心感谢湖边士的欣赏与点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6# 蔡家湾

     衷心感谢蔡家湾的欣赏与点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5# 乡音

      衷心感谢乡音的欣赏与点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4# 呵呵

     衷心感谢呵呵的欣赏与点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6# 蔡家湾

看老兄游记,对百色有了一些了解,百色红色旅游景区很值得一看哦!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DSCN4014.jpg

 

百色起义纪念馆好气派。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反正没沙发坐了 吃饭后再来跟着子耿子游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你的深度游,让我们看得更过瘾,更长见识。
谢谢子耿子!
嘻嘻、哈哈、呵呵!笑对人生,心情舒畅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从铜鼓广场走下一段曲折的阶梯,就到了红军桥。桥是新修的,虽取名“红军”,应该与当年百色起义的红军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桥修在这儿很好,取的名字也很得体。连接纪念碑与纪念馆的两座山头要有简洁方便的道路相通,修一座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纪念园里修悬索桥,很容易就让人想到红军长征时飞夺泸定桥。晃悠悠地过桥,既休闲又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红军桥的设计真是独具匠心。
    百色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地位重要,建一座纪念馆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今天参观的百色起义纪念馆是1999年12月11日才正式开馆,距百色起义已有七十周年,距新中国建立也有五十年了。
    为百色起义建纪念馆,据说最早是由张云逸大将提议,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批准,成立于1961年。当时可不敢把百色起义与秋收起义并提,只取名“右江革命文物馆”,而且馆址就设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里。1977年8月17日邓小平挥毫题写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1978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把红七军军部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到1996年11月1日,经江泽民同志题写,正式改名为“百色起义纪念馆”。1999年,在百色后龙山上迁建了百色起义纪念馆。此后,近百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过这里,每年成千上万民众前来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才真正成为红色旅游的一个亮点,成了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的胜地。
    参观纪念馆免费,但要凭有效证件领取参观券。展厅面积巨大,展线很长,展出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众多。在布展结构上,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个版块设为序厅、起义厅、英烈厅、功臣厅、小平厅、多功能厅6大组群。在布展内容上,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有关百色起义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在布展主题上,突出表现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布展手段上,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等现代展陈技术再现历史,突出重点、亮点,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同时,通过融合民族文化、民族符号于公共空间、展陈细节,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其实迁建的百色起义纪念馆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它端坐右江河畔的迎龙山上,呈叠加三层的梯形,敦厚扎实,气势雄伟。既与山联为一体,又仿佛要冲出山体。邓小平手迹碑林环绕左右,玉带般的右江水蜿蜒而去。居高临下,百色城区尽收眼底。流连其间,涌上心头的感受就是江泽民于1990年11月20日的题词“百色起义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
    我们在下午15:00游完了百色起义纪念公园,16:00坐上了开往靖西的汽车,并于18:35到达靖西。住在汽车站旁一家私人的“宾都旅馆”,每晚40元。
    靖西原来并没有在我们的旅游计划之内。前几天碰到几位旅友,盛赞靖西的通灵大峡谷,挡不住诱惑,改变由百色进云南的路线,拐进靖西来了。
    晚餐吃白切鸡,西红柿汤,豆腐等,很不错。向店家老板打听怎样游靖西时,碰巧老板的姐姐在县政府工作,最近刚到重庆去玩了一趟,对旅游也很感兴趣。她详细给我们介绍了怎样坐车去通灵大峡谷,还告诉我们,靖西的旧州,鹅泉也是很有名的景点。很好!划算一下,要玩得尽兴,应该先到旅社去提前续交一天的房费了。

 

   DSCN4009.jpg

 

 

   DSCN4014.jpg

 

 

   DSCN4016.jpg

 

 

   DSCN4024.jpg

 

 

   DSCN4026.jpg

 

 

   DSCN4027.jpg

 

 

   DSCN4028.jpg

 

 

  

1

评分人数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粤东会馆因为是广东商人集资建的,所以具有广州陈家祠那样典型的南方古建筑艺术传统和风格。以前、中、后三大殿为主轴,两侧配以对称的厢房和庑廊,构成“日”字形封闭式独立的建筑群。殿宇庑廊,厅堂、天井、月门、俑道、阁楼,布局严谨,庭院通道,铺设红色阶砖和长方形条石。殿堂廊下,全为花岗岩方形石柱或是实木大圆柱支撑。气宇轩昂,庭院森森。清水墙,磨砖对缝,小青瓦屋面,琉璃瓦当,山墙上的公仔雕塑,四处可见的精美壁画,殿堂上悬挂着古代的牌匾,融古建、书法、雕塑、绘画于一体,整个粤东会馆就是一座建筑艺术品。。
    粤东会馆参观的人不少,除了古建筑艺术,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浓重的一笔更吸引人。百色起义前,这里是筹划起义的指挥部。百色起义后,这里成了红七军的军部。走近军部所属的参谋处,经理处,副官处,军医处,仿佛回到了军情紧急的烽火年代。从木梯登上小阁楼,邓小平和张云逸曾经的住室,那极为简陋的由两条板凳搭成的床,很小的桌子,柜子,还有马灯,斗笠,草鞋,都让人静穆肃然,思绪飞向他们领导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峥嵘岁月。
    粤东会馆因为它的红色经历,得以光荣保存,百色其它的会馆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粤东会馆边的灵州会馆,大门紧闭,游人不得而入,另外的会馆基本上都因人为破坏不复存在了。走在粤东会馆所在的这条街头,街两边岭南骑楼风格的商铺,依稀可见当年商业活动的兴旺。会馆对面的水运码头,当年曾极为繁忙,直达转运,批发零售,为整个百色的发展立下赫赫功劳,今天也成了市民和游客休闲观景的场所。眼望向东奔流的江水,“逝者如斯夫”。盛极一时,逐渐淡忘,天道使然?一切本该如此!
    站在澄碧河上的中山桥往前方眺望,目光聚焦处,前方山顶一座纪念碑直刺苍穹。这就是矗立在百色后龙山上的百色起义纪念碑。百色城扼右江与澄碧河之咽喉,中山桥处在右江与澄碧河的交汇处,右江在这儿有一个大拐湾。按中国的阴阳学,这个山头上是应该有一座宝塔的。百色起义纪念碑以长矛、大刀为造型,又像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顽强不屈,艰苦卓绝,威风凛凛,所向披糜,在此建纪念碑,确实比建塔要高明多了。
    纪念碑碑座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 “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十三个镏金大字,背面是百色起义的纪事碑文,两侧是广西农讲所,百色起义的汉白玉浮雕。纪念碑四周苍松翠柏,碑前有广场供人们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从山下算起,通往纪念碑广场的台阶有314级,难怪爬山爬得我们汗都出来了。据说台阶设计为314级,取自数学中的“π”,那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寓意百色起义的革命精神将世世代代,永远流传。广场有几个蹒跚学步的小孩正在百色起义雕塑下戏耍,雄伟的石雕,粗犷的线条,与天真活泼的儿童形成巨大的反差。仰望纪念碑,心底发出感叹,和平宁静的生活实在来之不易。
    纪念碑是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的一部分。纪念公园位于百色城东面的后龙山、盘龙山、迎龙山上,是在整合百色起义纪念馆、右江民族博物馆、百色起义纪念碑、红军桥、铜鼓楼、南阁亭、两广青年友谊园等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主题性公园,也是中央确定的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 ,“两江红旗,百色风雷”的核心区。我们就沿着纪念碑后面的道路参观其它的景点。
    离纪念碑不远就是世纪铜鼓楼。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用青铜铸造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打击乐器和礼器,也是中国西南和东南亚许多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载体。铜鼓产生于三千多年前。我们前几天去过的东兰,就是世界闻名的铜鼓之乡。广西也是目前出土和收藏铜鼓最多的地区。
    世纪铜鼓广场面积很大,铜鼓楼可称得上巍峨高耸。楼内安放着“世界之最,全国最大”的铜鼓。广场可以随意游览,上铜鼓楼则需要付费2元。那个巨大的铜鼓体如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遍体花纹。据称当铜鼓敲响时,百色市内都可以听到铜鼓声。有同行的游人敲响了铜鼓,声音极为浑厚,震撼人心。进门处有敲击铜鼓的价格表和介绍每敲击一下的意义。10元敲一下,而且从一到十,敲击次数越多越吉利。在东兰时就听说,铜鼓是民族文化遗产,集冶炼、铸造、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和宗教于一身,其活态性、完整性成为绵延千古、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活化石”。我们也听说,在大炼钢铁年代,东兰铜鼓险遭灭顶之灾。幸亏有不少人四处花钱买回钢材抵掉铜鼓,才将这些珍宝抢救下来。眼前的大铜鼓可谓生逢盛世,它曾为百色城敲响过世纪铜鼓,名声大振。咦,此一时彼一时也,孰是孰非?只希望凝结了前人的智慧和力量,浸透了历史记忆,刻印着人民群众悲欢离合的铜鼓永远传下去。

 

 

    DSCN3957.jpg

 

 

   DSCN3964.jpg

 

 

   DSCN3974.jpg

 

 

   DSCN3985.jpg

 

 

   DSCN3990.jpg

 

 

   DSCN3992.jpg

 

 

   DSCN3993.jpg

 

 

   DSCN3998.jpg

 

 

   DSCN4000.jpg

 

 

 

 

   

1

评分人数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