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旅之 5. 2012.04.12圣彼得堡---回莫斯科
圣彼得堡(五)参观涅瓦大街参 滴血教堂 感受俄罗斯快铁 ffice ffice" />
早餐一如既往的好,早餐后,当然还是9:30,乘车前往涅瓦大街。
上午继续观光街景。滴血教堂之后,漫步于集文化、商业、贸易、娱乐为一体的涅瓦大街。它是圣彼德堡最繁华热闹并具有极高观光价值的大街,也是世界建筑史的时代性丰碑。
滴血教堂
滴血大教堂是彼得堡的一个著名景点,所在地是激进分子当年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地点。在圣彼得堡市这座非常欧化的城市里,滴血教堂算得上唯一一座纯粹俄罗斯风格的建筑了,它是19世纪末新俄罗斯风格建筑和装饰艺术最光辉的典范。从外观看,教堂上面同样有九个葱头式圆顶, 墙面使用大量花岗岩、大理石和彩釉砖,装饰极其丰富,富有层次。几何形窗孔饰框、盾形装饰、各种脚线和瓷砖,以及彩色瓦块和马赛克壁画,使教堂看上去像个积木搭起的漂亮玩具,造型奇特、色彩亮丽而优雅。特别是最高的五个圆顶铺有大量珐琅,这样大面积使用珐琅在俄国建筑史上还是首次。
教堂位于涅瓦大街上的格里鲍耶陀夫运河旁。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乘着马车经过格里鲍耶陀夫运河河堤时,遭遇“民意党”极端分子的暗杀。刺客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被送回到冬宫几小时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1883年,亚历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点修建这座教堂。1907年,教堂主体建造完成,以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为蓝本。它与圣瓦西里教堂的区别在于镶嵌复杂,颜色艳丽,使用了色彩丰富的图案瓷砖和搪瓷、青铜装饰面板。
滴血教堂前的街心花园
喀山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沃罗尼欣于1801-1811年设计建造)位于涅瓦大街,建于1801至1811年。这个建筑的平面图呈十字型中间上方是一个圆筒型的顶楼,顶楼上是一个端正的圆顶。半圆型的柱廊由94根圆柱组成,面向大街,环抱广场。柱廊前面矗立着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纪念碑和俄国陆军元帅纪念碑。教堂里有库图佐夫墓和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胜利品。涅瓦大街真是一个信仰宽容的地方,除了东正教的喀山大教堂、还有新教的圣彼得和保罗教堂、天主教的圣凯瑟琳教堂、荷兰教堂、亚美尼亚教堂等等,共处一地而相安无事,让人不禁为之惊讶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