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大旗兄的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有意思的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方言对子却引来众多不同反响,看来是没有绝对。

     以前在广州买过一本书:《广州话》,其实就是一部粤语词典。当时感叹广东人做事已在湖南人前面,一本语音词典做了一省的推广,有《广州话》,却没有《长沙话》这类似的东西,向以文韬武略享名于世的湘省诸君岂不汗颜?但后来又想,粤语早已跨界出境,金山外埠只知中国有白话,不知有“国语”,而久埋于丘陵深壑之中的湘方言尽管也名列中国七大方言区之中,却土得掉渣,落后粤语不可以道理计,决计是无法出头了。粤语乃“显学”,湘言则只好在自己家里说说罢了。即使有本地专家穷一生心血弄出一部《长沙话》,恐怕也只能于故纸堆中与蠹鱼为伴,不会有人感兴趣的。我想,这也许就是“整”“耿”之类至今得不到标准说法的原因吧。

     湘方言极其复杂,十里路音不同,拐一个山坳就变了味。即说“整团”两个字,“整”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整”是会意,不是注音,意思到了,但语音不对。用“耿”代替“整”,好像注对了音,但还是不对,因为长沙话是不分前后鼻音的,即“耿”“亘”不分,读音一样,那么,是应该用“耿”还是“亘”呢?还有,虽然长沙话是不分前后鼻音的,但奇怪的是这仅限于省城的三街六巷之内,往外面走一点,如东边乡里,那里的人是分前后鼻音的。我有一同事便是这样说话的,例如读“中”这个字,城里人念“ZEN",他念“zhong”,很地道的国语呢。浏阳那边说长沙话也是这个味。所以,用“耿”还是“亘”还真的不好说。再说这个“团”字,用长沙话来念,是无法用汉语拼音来标注的,恐怕要借助国际音标才行。由此也可看出,汉语拼音方案是有缺陷的,不能涵盖中国人所有的语音体系。

    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书同文,车同轨,文字是统一了,可是这位祖龙却没想到要消除方言。语言乱了,通天塔建不成,人类就上不了天,见不到上帝,——据说,这都是上帝搞的鬼。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