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虎,既非蜂,亦非虎,而是一种鸟儿。因其善于长时间迂回滑翔嗜食蜂类而得名。据悉,国内常见的蜂虎有六种,厦门所见为栗喉蜂虎。ffice ffice" />
记得第一次相遇栗喉蜂虎是在去年的5月6日。那天下午,五缘湾湿地细雨蒙蒙,我们刚刚登上一座木拱桥,便发现20-30米处的一棵树梢上,密密匝匝地攀立着一大群美丽的鸟儿,从绚丽的色彩中,我们断定那便是刚从东南亚迁徙而来的栗喉蜂虎。它们叽叽喳喳地喧闹、嬉戏,有的还舒展羽翅,围着小树盘旋,那场面,简直是在为它们成功抵达目的地而欢呼雀跃。首次与蜂虎会面就目睹到如此壮观的场景,真是好鸟运!我悄悄靠近目标,准备近距离拍摄它们的靓影,不料,机警的蜂虎们一哄而散,给我留下的是遗憾的背影。从此,栗喉蜂虎便成为我心中的最爱。
之所以最爱,是赞美它们的天生丽质。栗喉蜂虎长约30厘米,身体以绿亮色为主,腰至尾蓝色,有黑色的贯眼纹,喉栗红色,嘴长而下弯,两翼长而尖,中央尾羽成针状,形体匀称优雅。阳光下,鲜艳的羽毛闪烁着绚丽的七彩,显得雍容秀丽,名符其实“中国最美鸟儿”的赞誉;之所以最爱,是陶醉于它们群体的快乐。栗喉蜂虎喜集群生活,呼朋唤友,结伴而飞,汇集翱翔。即便是巢穴,也是集聚而筑。每当蜂虎飞过头顶,看到它们群体的矫健,留下一串串银铃般的叫声,给人以美的享受;之所以最爱,是欣赏它们爱情的热烈。只要留意,便可看到:雌鸟经常静立枝头,雄鸟衔着捕获的蜂、蝶、蜻蜓回来了,只见它高调地鸣叫着,炫耀着,然后将猎物献给心爱的伴侣,展示着火辣辣的爱;之所以最爱,更是感叹它们执着的秉性。每年四、五月,它们从东南亚出发,历经艰辛,远渡重洋来到厦门,待寻得陡立的土壁,便用纤细的喙,锲而不舍地啄开硬土,开凿家园,繁育后代。九、十月份,它们又拖儿带女举家南迁,年复一年地沿袭着祖辈的迁徙生活。每当看到蜂虎那细而弯的嘴被磨得短而钝,长长的中央尾羽变成残断时,我的心便为之一震,因为那是它们为生存而付出的代价!
然,这些蜂虎的执着与纯真,却遭遇人为的挑战。它们的驻地周围高楼林立,水草丰盛的环境弥漫着机械的轰鸣,建造家园的山坡地段也面临开发,夷为平地。更有甚者,有的摄影拍客竟将“长枪短炮”架到了它们的家门口。所有这些,蜂虎们司空见惯,仍然义无反顾,不离不弃,笃信着这块生存的宝地。
是啊,对于这些,蜂虎是无奈的,但应慰藉的是,在这块热土上正义和良知是占主导的,它们拥有人类更多的关爱。厦门市观鸟会的会员们为蜂虎的生存环境,尽心尽力,奔走呼吁,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12月,市里将蜂虎繁殖地划为自然保护区。今年5月,又采取了封山育鸟的紧急措施,确保栗喉蜂虎的繁殖不受干扰。如此这般,我们爱鸟护鸟人的心终于踏实了。
但愿更多的蜂虎来厦门繁衍生息,愿更多的小精灵在厦门诞生、起飞、翱翔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