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关于“憾哭”的另一番思索—还原历史真面目的一点浅见

 

 

        

           关于“憾哭”的另一番思索

           ——还历史真面目的一点浅见

认真拜读“笑彩霞”、“亚历山大”诸君关于“憾哭”的佳文,心中不得不佩服诸君超常的记忆和理性的分析。关于知青当年下乡上山的场面自不待说,当年的知青下去时虽场景不同,但一定都会有那“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的记忆。更何况我们不曾体验的返城“憾哭”?!无论当年怎样一个念头上山下乡,那离别故乡离别亲人尤其离别爸爸妈妈的泪水是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人终身难忘的!因为那时的少不谙事,那泪水首先是离家别亲的伤感,其次则是场面的感人、人性的恻隐之心所致,并无其他的成分(我认为至少大多数人如此,当然也不排除个体的种种触动个人感情各类复杂的情感,今日反思则赋予其更深层的含义。)在这一点上我想应该绝对是知青们的共识。那“憾哭”的共鸣是不言而喻的!下去的“憾哭”与要求返城的憾哭又有着其相同却又不相同的含义。下去的“憾哭”比较感性,而要求返城的“憾哭”却比较理性。今日看来共同之处是对知青运动的反思和批判。不同之处则是年代不同的“与时俱进”。大家都能理解和体会,恕不赘述。

另一场“憾哭”则有着其不同的意义。那是历史的一种评价。身临其境的是毛的逝世,其次是由于湖南并不是全国的文化政治中心,我们大多数并没能身临其境,但从电视上从口碑中得此盛况,如周恩来总理的逝世、刘少奇主席骨灰的回归、彭大将军骨灰的回归、胡耀邦总书记的逝世等等,那万人空巷、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景象,难道不是“憾哭”?!我不能否认亚力山大君对当年乡村在毛逝世时亲临其境的描叙,可那复杂性却不是我们能用“政治”二字能说清楚的,这涉及到对以毛为首的一代革命前辈的评价,非我等老百姓可为之。但以我之陋见,这哭声中包含着在旧社会独裁统治下受过苦难的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下层人物对曾经领导他们翻身的领袖的深厚的情感;也包含着在中国共产党新政权红旗下或生活或长大的人对领袖人物的深厚的情感;也许更包含着众多忧国忧民的志士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担忧;当然也包含着缺知少识若无人领导则无法顾及国事的老百姓临场恻隐;或许也不排除为几分工分或几级仕途而演戏之人。中国地大物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哩!但必须承认当年当时当地,那种感情是真实的,而不是什么“高压政治”所为。在这里我不想违背我们家园的秩序和规定,更无意涉及什么我连自己一点都不懂的政治,我只是在想我们的家园其宗旨就是在夕阳之乐之余,给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我们不是史学家,但我们对自己写的哪怕一点点东西,都当尊重历史,不要等我等消失之时,给后人留下哪怕是一点点误解,而曲解了历史。所谓文责自负,这是我们的责任啊!

此文纯本人一孔之见,若有异议但凡“短消息”发来探讨,不宜网上争论。若管理员认为有违网规,任凭管理员视文处置。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赞成青石先生真实感言。
岁月如梦 理想如画 情思如诗 拼搏如歌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 青石

 

……中国地大物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哩!但必须承认当年当时当地,那种感情是真实的,而不是什么“高压政治”所为。

 

——同意青石的见解!

    是的,你的分析很有道理!

    要尊重历史——这是我们都亲历过的……

   

_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2471114.html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九斑、二版:

 

        谢谢!真心地谢谢二位版主的抬爱,唯有更加努力地向大家学习才不负版主和广大挚友们!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青石先生真实感言,代表了当时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谢谢青石。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非常赞成青石兄的真知灼见,顶一个!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赞成青石兄的真实感言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海底刺身、言轻、国老诸君:

 

           谢谢关注!让我们在夕阳落霞中携手共进!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