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

    祈祷天堂没有病痛的折磨!三哥天堂快乐!

    这才是真实的知青生活!

健康快乐的活下去,比什么都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恬默行长路 怡然阅春秋

 

在原兵团十一师二团(小宛农场)教师天津聚会上的讲话

 

董永健

 

   老师们,亲爱的战友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组委会向前来参加这次聚会的诸位道一声真诚的问候:老师们,久违了!大家好!

 

   应该说,这时隔四十年的问候,实在是太迟太晚了!但,同时我们又感到庆幸和欣慰。因为,大家不辞辛苦,欣然拨冗来聚,说明我们彼此之间,毕竟有着相同的记忆,有着相同的,割裂不断,永生难忘的“戈壁滩情结”。我们彼此之间,一定有着一份牵挂,一份关切,一份怀念。因此,这一次迟来的聚会,可算是战友们情感上的交流与慰籍。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命运选择了我们这一代人去承受磨难,经历了那一段难以理喻的年月,耗尽了我们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也正是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使我们诸位在河西走廊那个叫小宛的地方相遇,相知,一起共事长达十余年,奠定了我们大家相似的人生轨迹。

 

   我们的时代,有着许多伟人和英雄,但更多是平凡的人们。伟大者,如备受世人敬仰的文学巨匠巴金老人,也会在他晚年的《随想录》中,勇敢地忏悔他在强权下有过的软弱。平庸渺小者,如我们,也曾无奈地割笈笈,挖甘草,至今让我们时感迷茫,暗自惭愧。

 

   然而,我们又是幸运的。在那“知识无用论”甚嚣尘上的年代里,我们有幸被选为教师。在当年阵阵愚昧的萧杀氛围下,在那贫瘠荒漠的土地上,我们顽强而辛勤地播撒着知识的种子,为当地培养了许多希望的幼苗。现在,我们的学生们都已长大成人,大都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更有佼佼者,学有所专,成绩斐然,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应该说,当年那段教书育人的经历,是我们人生中难得的财富。我们有理由为之深感欣慰和自豪。

 

   老师们,战友们,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我们大都到了“知天命”和“耳顺”的年龄。人生至此,我们可以坦然地说,回首往昔,我们已经很努力地完成了我们的社会责任!今天有幸重聚,让我们更多地回味往日的情谊和美好,忘却苦涩和伤痛。让我们相互激励,相互帮扶,走好前面的路。我曾经写了一幅对联:“恬默行长路,怡然阅春秋。”试图以这样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现在,我把这幅对联送给大家玩味,以期共勉。

 

   最后,祝愿我们中至今仍在勤奋工作着的老师们一切顺利,生活美满!祝福我们已退休的老师们颐养天年,尽享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2006年5月20日  天津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乙巳三十年纪

    一一在十一师六团战友支边三十周年纪念会致辞

                                 

                       董永健

  

   三十年前,造物设缘,在河西走廊,疏勒河畔,我们不期而遇;

   三十年后,情结所系,在津门故里,海河之滨,我们如约相聚。

   戈壁生涯十五年,去时,我们孑然一身,两手空空,唯有金色的年华、一怀纯真、满腔热血、无限赤诚,唯有青春的向往、生活的追求、奉献的渴望、探索的冲动。

   朋友们,我们一定记得,“地窝子”旁边的那丛红柳,“干打垒”门前的那一片胡扬;一定记得“马号”里咴咴嘶呜的那匹老黑马,古道西风中吱吱颠摇着的大轱辘车,还有赶车的那位沈家庄老乡;一定记得“大会战”,那条条排渠,片片条田,满脸汗水和尘土的小班长带头高呼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田间休息时,炊事班长挑来两桶热腾腾的甜菜头作为加餐,老连长教我们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记得吧?我们记得!就像在昨天.我们都记得,团部学校前面,疏勒河上的那座小桥,桥对面的戈壁道班旁,那蜿蜒东去的公路,曾让我们多少回深情地眺望,因为,千里之外,它牵连着我们的故乡。 更让我们刻骨铭心的,朋友们,是在那黑色的戈壁滩旁,我们经历了那伦常毁灭、难以理喻的动乱十年。它残酷地泯灭了我们的所有梦想与希望,全部的追求和向往,一切奉献与辛劳,连同我们的心……。

  迷茫之后,我们相继回城了。我们不少人携妻带子而归.虽然不再孑然一身,但依然是空空两手.唯有不惑的思绪,唯有风霜洗礼后的成熟,唯有磨难后的坚韧.我们更加执着,更加赤诚,更加珍视情感。我们再次体味了人世的冷暖,饱尝创业的艰辛。

  又十五年过去了。战友们,让我们相对而视,互相看一看吧,不是吗?我们,大都双鬓渐白,韶华退尽,书生老去,天命始知。 然而,尚可告慰者,我们中的许多朋友都已创业初成,大多数战友都已战胜命运,驾驭着自己的生活,在时代大潮中奋进,为社会恪尽职守,实现着我们人生的价值,奉献着我们的创造.让我们为自己欢呼吧!在如此艰难的人生旅途中,我们百折不回,携手奋斗。战友们,难能可贵啊! 回首漫漫三十年,三十年的记忆啊,太长了,太沉重了!

  我们恨,恨那毁灭我们青春,是非颠倒的年代;

  我们怨,怨河西的狂风无情地填平了我们用血汗开垦的田地,怨芨芨草和骆驼刺坍蹋了我们的地窝;

  我们悔,后悔未能照顾好并肩战斗的亲爱的战友,乐国芬、王宏峰、李德林……,他们不幸长眠戈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恨,恨自己难有回天之力,无法为至今仍远在额济纳旗的,亲爱的战友袁凤吉解除煎熬着他的病痛。……

  但是,我们无愧!我们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我们的故乡,无愧于军垦兵的后代。

  朋友们,战友们,今天,我们欢聚在一起,纪念我们难忘的三十年.让我们尽情地回忆、述往思来、畅叙友情。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们还需互相扶持,携手共勉。 朋友们,战友们,让我们大家高举酒杯,将我们这三十年的苦涩与欢乐,友爱和情缘,都斟满在酒杯之中,高高举起,开怀畅饮,共同祝福! •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兵团战友“五七”祭日悼永健兄   

    老董,得知你决意要走,不禁潸然泪下,恸哭失声,为你,为我,为我们一代知青。我们知道,饱经磨难、沉疴缠身的你,离开这个混沌的世界,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但总觉得你走得匆匆,不久会回来。几次拿起电话,怅然若失,钻心地痛——几十年相依为命、风雨共济的情谊,竟就此诀别,怎割舍的下啊!余生无几,过客无数,然推心置腹,互吐衷肠者,还有几人?悲夫!   

  老董,四十七年前,一群“可以教育好的”同学少年,在西去的列车上邂逅而遇。虽风华正茂,却背负枷锁,战戈壁荒漠,沐阴风晦雨。我们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用火般的热情追逐人生的梦想,用羸弱的肩膀承载社会的苦难,用诚挚的友谊抗争命运的不公,相扶相携,一路走来。   

  永健兄家学渊源,聪慧睿智,勤奋刻苦,广学博识,文韬“武略”,才华横溢,无不过人。虽命运多舛,却孜孜不倦,求知若渴,已近不惑之年,远涉重洋求学,终至大器晚成,令我等钦佩叹服! 永健兄笃仁敦厚,善良正直,崇德重义,襟胸磊落,品格高洁。无论境遇如何,与战友古道热肠,尽心竭力;与学生,循循善诱,呕心沥血;与亲人,情深似海,忠贞不贰,实乃我等挚友、兄长、良师!   永健兄虽生于乱世,长于多事之秋,在那人伦尽丧,良知泯灭的苦难岁月,屡罹劫难,至重疴缠身,却始终热爱生活,乐观豁达,志存高远,顽强坚韧,常怀济世报国的赤子之心,非常人可比!初到僻壤荒漠,地窝子里你一句“隐居小宛”的笑谈,险招灭顶之祸,却何尝不是我们不甘沉沦的共同心声!无论身居陋室,教书育人;还是位至总工,科技攻关,你无不恪尽职守,殚精竭虑,精益求精,成绩斐然;虽久卧病榻,已病入膏肓,依然悲天悯人,心系国运民生,实乃我等与后辈为人处世的楷模。   

  老董,你太累了,该好好歇息了。今天与亲友就此一别,一路走好。在那个世界,但愿不再有世间的龌龊,与生俱来的歧视,天降的磨难,病痛的折磨;想必那里繁花似锦,莺歌燕舞,众生平等,相亲相爱;在那里你不会孤寂,先去的国芬、宏峰,德民等已翘首以待;我们终会聚首,欢聚一堂,请你再续写“乙巳百年纪”!图片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兵团战友忆董永健兄往事

(1)对台广播

  记得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七三、七四吧,春节前后,气候奇冷。年关到了自然还是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可以不出工,还有肉吃。永健兄在团部,见他一次要从我们十四连走好远的路。这次见他,觉得他好像变了一个人,面容憔悴不说,精神也显得不振。他说,病了。话都不愿多说,看样子病的不轻,更别说有过年的喜庆了。一声长叹后,他道出了原委。原来病痛之中,政治部(兵团里司、政、后为三大权力机关,政治部在那个年代里更是要害部门)找他谈话了,说是你父母都在台湾,给你一个与他们划清界限的机会,给对台广播拟一份发言稿,介绍祖国文化大革命和人民生活的大好形势,希望他们弃暗投明早日回到祖国怀抱。这份突如其来的指令,让永健兄不知所措,左右为难。本身就因港台关系长期受牵连,不得政治信任,甚至已被公安系统内定为监管对象,不接受这个任务就意味着立场跑到敌人那边去了。接受吧,又不知道父母那边情况如何,有了这则广播,亲人会不会受到台湾当局的为难呢?这真是个两难的抉择。病痛折磨,再遭煎熬,彻夜无眠,与嫂子唏嘘相对,始终难寻一个双全之策。后来政治部等急了,草草索要一封平安家书了事,算是度过了这道难关。最终这则对台广播到底是否播出,就不得而知了。

  (2)天津的“牧马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永健兄也回到了天津,在纺织局职工大学教授高等数学,情况一天天好起来。这时候,又传来了好消息,说是找到了永健兄的父母,在美国,而且给他办好了去美留学进修的手续。真是天大的好事,真有些“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感觉了。手续、签证办好,其他事莫过于给亲人带什么礼物来得重要了。想想那时市场一派凋敝,货架空空无物,选择礼品好为难哪。彼岸的妈妈说天津的海带是有名的,那当然要买,可买到手一看,瘦小的海带包裹着盐粒,真磕碜,可是在没办法。一些天津的山楂、栗子虽不尽人意,但礼小情意在,尽收囊中。永健兄的大哥是音乐人,送给大哥的礼物自然要与音乐有关,当时已经有盒式磁带,但尽是些语录歌及万寿无疆类的歌曲,董哥说,作为一个时代的标签,请他们了解一下也可以,最终也收为礼品。看着董兄行色匆匆,择日待发,我与陆铁柱苦思起送董哥的礼品。几经斟酌最终选择了一套天津风光明信片,算是家乡留念及兄弟情义,大家心想,董哥此行或许是没有回头路了,去享美国福吧。 两年后,出乎所有人意料,董永健兄回来了。当时,一部叫做“牧马人”的影片正热映,剧中演员朱时茂饰演的逆境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故事被人广为称道,大家说,董哥这不就是天津的“牧马人”吗?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