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木子 当前离线
大知青
回复 4# 不知天命“ 如此人生,幸乎?悲乎?冷暖自知,但既然有心回望,此中必有很多牵念,有苦有甜,也算人生充实。”
谢谢不知天命跟帖,谢谢你的理解。谢谢谢谢!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长安人 当前离线
知青VIP
隐士安 (隐士安)当前离线
版主
孟晓 (孟晓)当前离线
蔡家湾 当前离线
游客
好文章啊!有人说华容知青难得出一篇好文章,这不就来了吗!谢谢木子,你为华容知青争光来了。
“足迹”看不见了不要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长沙在前进,在变大变强。“脚迹”收不收不要紧,你隔那个时候还远着呢!我相信留在你心里的“足迹”永远都在,永远不会磨灭。
不知天命 当前离线
回复 2# 康佳木子
1987年调回长沙,在东风路上的学校教书。我调来的时候,东风路南北不通的,一条东西的铁路线堵住了。112路公交车开到我们那里,附近的居民还放鞭炮庆贺呢!2004年市教育局接管企业学校,我们喜笑颜开的被接管。不久,市里大动作来了,在南边搞了一个职教城,给了我们学校一块地置换。于是我们的老师们要到南边上班,从东风路过去有二十几里路,没有校车接送。(现在据说有了)不记得哪年,我们又被合并到另一所学校,这是一所很有名的职业高中。学校的旧址被卖掉了,现在正是一个高档楼盘的工地。学校组织活动,我们这些被并进来的,真不习惯。没有主人的感觉。——也是,退休了还要咋地?学校原址没了,名字从此也没了。你们说,我的“足迹”还有可能找到吗?! 这就是我闲来无事所想的。幸乎???悲乎???
回复 1#
进中学了,考进了女中,又是六年。校园就像一个花园,有池塘,有假山,假山上还有亭子,那围着池塘的曲径延伸到教学楼。周昭怡校长是很有名的书法家。音乐老师陈琦在长沙市也赫赫有名。长郡的校长胡立原来是我们学校的物理老师···我们不是名校,但学校的教育一点不差。后来学校改名“长沙市实验中学”,作为这个学校的校友,我没觉着什么不好。但改为“田家炳中学”我们心里真的不舒服。学校卖了?变成私人的了?国有资产噢。在我读书的原址上,还只是“田家炳中学北校”。本部在马王堆那边。为什么不能像有的学校一样改回原名?——“艺芳”,蛮好听的啊。前几天去看,学校正在搞基建,完全找不到一丝一毫原先的影子,哪还有什么“足迹”可言?! 1984年,我参加了广东省成人高考,入学广州市教育学院铁路班,读了两年。2004年同学聚会去了一趟广州,原先学习的地方我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足迹”自然也无从找起! 19岁离开长沙,38岁回来。乡下四年,回去过一次,走到路口我不敢进去了。原先空旷的地方砌了好多屋,认不出原先的道。下去的后两年剩下我一个人,和一个五保户的婆婆住在队里的仓库里。砍柴、弄饭、出工,孤零零的。大队看我一人,就把我调到大队林场,替十一个老头煮饭,喂四头猪。大队小学、公社中学我也去代过课。县里球队集训是我最盼望的事,但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啊。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专门的工作,哪里还有“足迹”?! 1972年,球队只剩下三个人没出去了。在县里工作的球友们关心我们,只要有招工的来他们就去推荐。年底,我终于招到了机务段。在那里当钳工六年多,榔头、锉刀基本功练着、和师傅们钢管抬着。爬到高架上检修天车、匍匐在地沟里给管道刷防锈漆···恢复高考,心里想着去试试,但又被超龄要有“研究成果”唬住了。当时教育处在青黄不接的年代,子弟学校缺老师,不知得益于谁的推荐,我在城陵矶、岳阳当了近九年的老师。去年应学生之邀回了一趟岳阳。特意到机务段看了看,蒸汽机车早已淘汰,机务段自然也成一片废墟。原先气派的车库大门紧闭,我工作过的维修车间早已挪作他用。工人宿舍还在,后面的一片平房还是四十几年前的样子。我原先住过的地方重新砌了两栋六层楼。走在小道上,当年的许多往事历历在目。在退休职工活动室想找一两个熟悉的面孔,竟然没能如愿。这个地方似乎还约莫有些“足迹”,但却是那样的陈旧、破烂!!城陵矶的学校早就撤销了,岳阳的学校也早已合并到别的学校。一如我的母校一般连名讳都没有了。想去看看旧址,学生告诉我“没有了”···在岳阳生活了15年,结婚、生子。那里留下了我的青春、我的美丽(不谦虚!)。就这样消失了,没有了!“足迹”,奢谈什么“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