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纪念抗战胜利67周年,《老兵回家》报告会激动人心

70年前,有一群中国青年跨过国门,在异域抵抗日寇,他们的献身庇护了这个时代,却在时代的夹缝中辗转老去。老兵回家,这场由民间发起的公益活动,已经让30多位流落在异域的老兵回家与亲人团聚。老兵回家的背后是人性的回家,是历史的回家!

今天,2012年9月3日抗战胜利日下午15时,湖南省图书馆一楼报告厅,进行了2012湖南——你好老兵主题活动之《老兵回家》公益讲座。老兵回家活动的发起人孙春龙用视频回放和动人心弦的演讲,使我们分享了老兵回家活动的心路历程,带我们走进了这段历史。

 

IMG_0006.JPG

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保罗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他夜以继日地奔忙很辛苦。

 

IMG_0007.JPG

5个9也作了精彩发言,向孙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我的父亲黄埔4期的一位陆军少将,在当时形势下积极抗日不怕牺牲,就是和平解放长沙也积极投入了。但是,他没有死在日本人的炮火里,他冤死在共产党的子弹1951年被镇压,于1982年平反。我们子女受的牵连就不要说了。想想感慨万千哦。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48# 周行

 

                 这个视频我看过,我希望那些曾经为抗日战争流血的老兵能老有所养,这事很紧迫,因为他们已没有多少日子可等待了!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52# 火土重生

 

很好哦,关爱老兵,你做得好!

 

13_avatar_middle.jpg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46# 弯弯青石路

  今天下午我到月湖公园参观了《湖南抗日老兵肖像展》,还给一位老兵留了影。

  我将路线发到了茶座,方便网友们参观!

人生已过花甲,去日无多,尽力追找快乐,过好每一天。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47# 梦雨如烟

说得对!不要再让英雄们为当年的付出而痛苦而后悔。关爱老兵的行动从我做起

55220332201207090019291965788271383_021[1]_conew1.jpg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46# 弯弯青石路

 

你全力以赴参入让历史回家,让人性回家的公益活动精神令人敬佩!你辛苦了!

“2014年是我们下乡50周年。我会用我最大的精力找回半个世记的知青历史,知青的尊严。”这句话是事实我相信你!

 

01_conew1.jpg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一部以《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及结束的美国纪录片。没想到优酷上有如此高清的版本,可以清楚地看到抗战中的中国!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45# 阿迪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不要让老兵们流血还流泪!不要再让英雄们为当年的付出而痛苦而后悔。关爱老兵的行动从我做起。
人生是一张单程的车票,珍惜每分每秒,健康快乐每一天!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周行,自我参入让历史回家,让人性回家的公益活动后,我很少参加知青的活动。我担心我会失去与我朝夕相处、相濡如沫的知青兄弟姐妹。但随着我渐渐的深入,我无法拒绝情感上的变化。当年同样是学生,毅然投笔丛戌。有的血洒疆场。幸存下的历尽坎坷,有的流落异域,有的残存在社会最下层。理应以民族英厷对待,给于他们关爱,给于他们尊重。没有他们当年英勇献身,就没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尊严。

 谢谢广大知青对抗日老兵的关注,对抗战历史关注。同样我也不会忘记2014年是我们下乡50周年。我会用我最大的精力找回半个世记的知青历史,知青的尊严。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谢谢周行把《血战后和松山》部份惨烈的文字转发到网上。

  中国军人的血不会白流,残留于世的抗战老兵回家的路必定越走越亮堂!

  ——因为了解真相的人已越来越多,支持和帮助他们的人也越来越多,历史回归真相的潮流不可阻挡!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41# 老猴

 

                       《老兵回家》报告会有感

              倭寇侵华竟八年,抚今追昔倍怆然。

              尸横金陵家何在?血溅长城月不圆。

              兄弟阋墙同御侮,国共奋力齐防边。

              今旬喜仰精魂面,青史常留中华篇。


《老兵回家》报告会有感: 
 
倭寇侵华竟八年 
抚今追昔倍怆然
尸横金陵家何在
 
血溅长城月不圆
兄弟阋墙同御侮
国共奋力齐防边
今旬喜仰精魂面
青史常留中华篇


 
老猴有感于2012年9月4日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山坡上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零三师残破的松山阵亡将士公墓志告诉我们,这一个师的参战者中即阵亡军官59人,士兵1450人。“但因当时战况紧迫未及妥埋,战后收集忠骸迁葬于此者,仅官佐46名,士兵626名。”是役,中国军队的阵亡总数为七千六百余人,我们在这座山上只找到这一个师的一座墓地。

那仗之后,松山几十年未被人力改变过。周围的乡亲们说,松山上的柴不能砍,因为一斧子下去,那树痕里会流出血来。年纪稍大的当地人还记得前些年的事,每次雨后,都有新的人骨被冲出来,以至于在山上放猪的人要吓死掉,因为每一头猪都叼着一个人脑壳跌跌撞撞地跑,眼睛都被人头骨遮住了。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在惠通桥头,我们偶然与一位桥头兵营外卖杂货的大妈相识。她是当地人,战争那几年正是她从少女成人的年纪。她天天都站在怒江东岸的山上遥望对面松山的战事,她没有讲那么多的形容词,因为她的汉话我们要字斟句酌才听得懂。用她讲我们的话:你们是新品种人!她觉得自己是老品种,因为她不仅亲眼目睹了那场战争,还把一生和那段历史捆绑上了。她只讲了一句话来形容松山之役:打死的人排在河滩上,白花花的,席子一样。

她们家在怒江东岸的山高处,眺望江边的人小若蝼蚁,她看见像铺成席子码放的阵亡者,那要多少死人。那么多死去的军人编就的席子,一个生命就是席上的一根,甚至只是一截草。而这位老人看见的,其实只是从东面进攻的阵亡者,更多的她没看到的牺牲是在松山另外的一边呢。老妈妈嫁给了这场战役的生还者,一位来自贵州花溪的军人,他俩可能是在战争中相识。老妈妈说,她家老倌一直守在这个桥头,不回老家,也不住省城昆明,他离不开这里。他受苦了,他是国民党兵。老妈妈说自家老倌:从国民党退,如果是从共产党退,又有点历史了。我听明白她的意思,那位未能谋面的抗日军人打松山时已是连长,如果在八路军里,都是老革命、离休干部了。她说:他讲松山讲的多了,我忘记多了。他死了十来年了,要是他在得呢,他讲给你们听,你们会想哭的。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老兵回家》报告会有感

             倭寇侵华竟八年,抚今追昔倍怆然。

             尸横金陵家何在?血溅长城月不圆。

             兄弟阋墙同御侮,国共奋力齐防边。

             今旬喜仰精魂面,青史常留中华篇。

 

 

    我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报告会,痛失了这样一个好机会。其实我一直在关心这方面的消息。今天看了各位的帖,很高兴。看照片有感。我想,有些历史恐怕要重写。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人总用无数的词汇来形容战争,而任何词汇在形容松山之战的时候都是苍白无力的,一个在二战史上的弹丸之地,三个月几乎一天都不停地打,仗打到那个份上,只要一个字就够了:“惨”!惨到再容不下第二个字。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山上曾经长满了松树,因而得名。也因为茂密的松树,既隐蔽了日军密如蛛网的连接各地堡的战壕与单兵掩体,又使得中国军队的炮火难以发挥应有的杀伤力。那山上的大多数松树都毁于那次长达三个月的争夺战,今天钢盔粗的树都是重生的了。在走进山群的入口处,还留有一棵磨盘粗的老树,上半段摧折于当年的战火,可居然余下的半条命仍然顽强地活到今天。那树身上密如鱼鳞的累累弹痕,让我们犹能感受到当年弹雨之猛烈,多少条死神之手在这不足二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忙乱地摄魄勾魂。

因为本就是荒山,加上那场战争的惨烈让当地人无法忘怀,所以至今没有人在山上开荒与砍柴。也因为这样,山上的战时旧貌得以保存至今。在离村庄这么近的地方,居然保存着如此完整的旧战场,行走其间仍能感到阵阵冷意袭身。在很多地段,战壕仍有齐胸深,这可是经过了一个甲子后仍存的深度。

 

    只要你具备军事知识,就可以看出防守日军精心构筑的防御体系之严密。最下层是散兵坑,大多在林木葱茏之处,使藏匿于灌木中的单兵首先击杀来犯之敌,其后是稍大的双人掩体,显然是机枪阵地,而且几个山头的机枪形成交叉火力,互为呼应。所有散兵坑与机枪掩体都有堑壕相通,在堑壕网的最后面,往往在山洼里,有一座座几平方米至十余平方米大小的方型构筑,全部都是建在地平面以下,当年上面有顶蓬与坚固的覆盖物,可以供阵地上的作战人员躲避炮击与休息。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有许多种说法比喻松山战略地位的重要,其中最经典的说松山是东方的直布罗陀,以形容这片小山包如咽喉般重要。在我仅从书本上和别人口中知道松山故事的时候,一直以为松山是一座高耸于怒江西岸的万仞雄峰,有不少讲述松山之战的文学作品至今仍然这么说。但我真正行走其间才知道,这个六十年前的人命绞肉机,不过是一群在云南绝对称不上大的山包。但是这片山西面―—也就是不临怒江的那面虽然平缓,但对着怒江的那侧确是一面陡直的绝壁,所以,虽然相对高度只不过几百米,但是真要仰着打上去,确实难若登天。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这个故事里最大气的是胜利的中国军人们,他们远远地包围住最后这一小批缺胳膊断腿的瓮中之鳖,却并没有把几个月来久攻不下而死伤无数的怨怒变成弹雨倾泄向他们。大中华的光复之师默默地注视着日本残兵做足程式的告别跪祭,然后围坐在一起,抱成一团,拉响手榴弹。那一刻,太阳落山了。中国军人没有侮辱战败者,而且给了他们在人生最后时刻的尊严。

越是泥泞的道路,越能留下深深的足迹。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