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比下乡还难的日子……
清理书架,无意中发现一个鼓鼓的旧信封。
拆开一看:一叠泛黄的纸片映入眼帘——其中第一张: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临时准考证 填发日期 84年10月17日 常德市澧县考点38考场 考试课程 政治经济学 现代汉语 ”单位、姓名赫赫醒目……第二、三、四……
一段不堪回首、不愿回首的日子,被徐徐揭开——真的,28年过去了,我一直不愿回想那段日子:
从乡下被动地招到纺织厂,心里一直憋屈着——性格决定了自己,不愿求人、不愿走上层……心中的不甘只想靠自己的奋斗实现——尽管通过7年的努力,以操作、质量名列前茅的业绩,在人们羡慕的眼光中,已经被调入了厂质量监督科——在千多女工的纺织厂,也算该知足了。可是,心中的不甘,仍在心底里抓撕着心扉……
1984年4-5月间,突然看到《湖南日报》上一则高教自考的消息,公布了第一次考试的报名日期、指定的考试科目教材……那几乎死去的心,一下被注入了新鲜血液——我不顾一切,立马抱着几个月的孩子报名啦……
可报完名,心中的忐忑还是束缚着自己:丈夫常年出差在外;自己还要上班(工作不能让别人有闲话讲);孩子每天自己带着上下班(厂里从托儿所到幼儿园齐全);家里的所有家务事还得自己操办……不管怎样,先试试吧——
当年10底的一个周末,赶到离家20多里外的澧县,参加了第一次考试(当年津市报名的人太少,不够开考场。第二次85年4月也是在澧县考的《文学概论》和《当代文学》)。
然后就像等待判决一样,焦虑地盼望着考试成绩出来。还不敢声张——外部环境对我的这一举动很不利。厂里面不能公开,否则会说你不安心工作;家里面老公埋怨:自找罪受……就连父亲也说我:“树欲静而风不止……”
可我心里的冤屈只有我自己清楚——从进学校门,我就想着读大学……因此,小学到高中,我起五更睡半夜,做好了一切迎考的准备——谁知:上山下乡,彻底断送了我18年的心血!我不甘啊!真不甘!
终于等到第一次自考成绩出来:现代汉语 64 政治经济学 51
看到这个结果,我心中有底了:因为这是第一次,我只是试试自己的能力,摸摸自己的底。没有尽最大的努力、也没有花所有的时间……尤其是政治经济学,完全是一张白纸的底子。有这样一个分数,我吃了定心丸:我行!只要再下点功夫,我一定能拿下来!
从那以后,我除了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除了保证小孩和所有必做的家务事——我把自己封闭起来,白天稍有空隙就是看书;晚上等孩子睡了再看到半夜;凌晨趁孩子没醒看两个小时——再给孩子洗澡、收拾,踩着单车急急忙忙驮着孩子赶上班。有一次,在厂门前那个长长的上坡路上,被迎面放坡冲下来的一个自行车没刹的民工,撞了个两轮八肢朝天——为保护孩子别摔伤,我紧紧地死拽着单车把手,直到硬倒在地上,手背被磨擦得鲜血淋淋(现在手背上还有伤疤)……
——虽然这样力保着按时上下班,完成工作任务。可时间长了还是闲话连连。科长转告:厂长听说你上班看书了,今后注意点……
“ 啊?大家完成了工作任务,在办公室聊天、看小说、甚至打毛衣都可以,我看看书就不行?”
科长说:我理解、支持你。可厂长要说啊——
我回答:“那你就让厂长直接找我行了……”
我倔劲一上来,也就什么都不顾了——也恰好国家发布了重视知识的号召,鼓励自学……对自考这一块,还有‘每及格一门给奖金’的精神。职教科的朋友私底下给我通气鼓励……长沙蓝颜也不断地给我找来各科的复习参考指导资料……
到前三次六门全部过,《湖南妇女报》点名进行了介绍。我的境况才得到根本的好转……我甩掉一切思想包袱,更加全身心地发狠投入……当我拿到毕业证时,体重已从100多下降到80斤……
感谢上苍——及时赐予我机遇——面向社会五大生录干(自考毕业者优先)——1987年底彻底离开纺织厂,重新开始了我以后的人生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