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散文辑录

        一、牛年说牛:

                                         牛 年 说“牛”

     

      2009年的己丑牛年是在阳历2月4日0时49分立春交节时才真正进入(农历中,上一年与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交节时刻来划分的)。因为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组成的六十甲子“农历推年法”,是以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来划分月份的。即每两个节气为一月,如立春至雨水期内(惊蛰前止)就是农历的正月,以下依此类推。

     但阴历(农历)与阳历间我们最易混淆误解的是:一年的春节(正月初一)并不一定是这年的生肖年的开始。例如今年己丑牛年的开始要到阴历正月初十日的下子时才进入(即阳历2月4日0时49分。阴历中,一天划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占两个小时,一个时辰又分为上、下时辰),许多人都误以为今年正月初一即进入新的生肖牛年了,其实不然(日历上“只能”是以正月初一作为己丑年的开始这样编写;而在排生辰八字的算命先生那里,则是按中国传统农历以节气来推算人的生肖年份的)。例如一个出生在阳历2009年1月26日(即今年正月初一)的人,他的出生日虽然是正月初一,但这个“初一”还没有立春,他的农历出生月份就必须提到上一年的末月(即2008年戊子年的十二月,生肖当然属鼠,而不能算作己丑年的牛)。

      中国的阴阳观念产生于先秦,古代人认为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源。简而言之,阴阳观念来自于太极的第一分化;五行观念来自于太极的第二分化;天干和地支来自于太极的第三分化。如果不是对阴阳五行特别感兴趣的人,当然不一定非要弄懂这些繁琐的难以区分的内容。问题是当一个人如果凑巧出生在交年、交月、交日、交时的时刻,那就特别要留意了。再如,即使某人出生在今年2月4日0时48分,离立春只差1分钟,他的生辰也因出生时辰导致日份、月份、年份的推移,不能归属到2009年的生肖牛(概指),而只能归属到2008年的生肖鼠(概指)。故算命先生有一句最常用的口头禅:“时真命不假;时假命不真。”意思也是说一个人出生时辰的准确对其算命推理非常重要(据说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中,除年份重要外,次重要的就是出生时分。在立春的那瞬间,尖圆的鸡蛋能够竖立——这一现象似乎能“说明”人在出生之时所禀受的天地之气的重要性(有兴趣的网友见此文后不妨即刻试试,本人经验:一试就灵)。

      啰嗦了这么多,还是回到“牛”题来。按天干与地支的交叉,六十甲子(即一个花甲的六十年)中有五个牛年:如丁丑(1997)—乙丑(1985)—癸丑(1973)—辛丑(1961)—己丑(1949)。 一个花甲中每十二年换一个牛年;六十年后再重头相配(如1949年己丑牛年到2009年就是一个花甲了)。我们平常所说“老三届”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是泛指共和国诞生前后几年出生的我们这辈人。如果是1949年出生,应算“正宗”的同龄人了,因为共和国就是在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壬申时诞生的(1949年10月1日15时15分宣布成立)。这是依据“天干五合”(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和“地支六合”(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午与未合、申与巳合)而特意择定的吉日良辰(甲子日与己丑年正好构成“甲己之合”和“子丑之合”,是故,牛年诞生的共和国亦属“牛”也)。

     “马吃谷,牛吃草”。牛是最勤劳的哺乳动物,一生劳耕不止,老死后肉可吃,角、皮、骨可做器物,牛几乎成为“奉献”的代名词。牛也是迟钝的动物,牛在十二生中只排行第二。原来,起得最早的牛在玉帝“生肖选拔赛”中是第一个到达天庭前的,但狡猾的鼠偷坐在牛背上,刚进天殿就跳在了迟钝的牛前面,老实的牛只好屈居第二(爱睡懒觉的猫最终自然落了个淘汰出局的下场)。除了奉献的赞辞,牛也可以说是“辛劳”的代名词。有意思的是:很多属牛的人一生也像牛一样辛苦劳累不止,如在老三届这代中就有不少牛男牛女,如笨笨牛、老黄牛、孺子牛、云中牛、犟牛、病牛……

    特别是联想到一些牛哥姐、牛弟牛妹与共和国同“属牛”时,吾感慨万千:因为我们这些“同龄牛”是沐浴着新生共和国的胜利红曦、聆听着万里长城自豪的礼炮声诞生的,我们的童年也曾放飞自己梦想的白鸽,但我们的少年却在笼罩在政治阴霾之下,特别是我们的青春时期遭受了空前的红色风暴的洗礼。所以,我们的命运是随着共和国的升迁浮沉而起伏不定的。共和国有难,我们“同龄牛”受罪;共和国昌顺,我们“同龄牛”则受益——这已为共和国六十年巨变的沧桑和“同龄牛”的坎坷命运所证实。

      除了任劳任怨的特点外,牛的最大优点是具有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这一点也可在无数“同龄牛”的身上得到提现。在新一个“花甲”牛年到来的时候,我们所有的牛哥牛姐牛弟牛妹、所有的共和国同龄人、所有的老三届知青兄弟姐妹们,一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振奋精神,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矫健脚步,与时俱进!趁我们的血尚热,趁我们的心还在期待,张开梦的翅膀,拥抱春天的太阳吧!孟晓在此虔诚——

      祝牛哥牛姐牛弟牛妹在己丑牛年扬帆劈浪,功成业就!

      祝共和国“同龄牛”在己丑牛年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祝老三届知青兄弟姐妹们在己丑牛年大发,财源广进!

      附:《牛年说历》——

牛年说“历”

      我在《牛年说牛》里聊到关于节气推年、干支及老三届中“同龄牛”的内容,发在茶座后自感拙文还是没说清楚。因为当泛舟君问我按节气推年庚后:生日怎么计算时?我竟一时语塞(实际上推命是按节气推你的出生年与月;而过生日仍然是按日历上的阴历日子过。如果出生在闰年闰月:有闰月就按闰月过;没有闰月就按常规阴历的日子过。正如出生在阴历月三十日的人一样:遇到有三十的日子就三十过;没有三十的月份只好在二十九日过)!

      说起历法,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但弄懂阳历、阴历(农历)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费神,尤其是将民俗中的十二生肖引入其中后就更繁琐。例你问农村中的老人哪年出生?他们许多人只晓得报“六十甲子”的年号给你听:“我是甲子年出生的”;或者说“我属乙丑的,他是丙寅,她是丁卯”之类……)叫我们听的人像泼了“一头雾水”了!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弄清这几个基本概念——

    一、阳历(顾名思义,曰之太阳历):系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阳历的一个月与月球的运行无关),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亦名西历、国历、新历。因地球绕日一周中有“恒星年”、“近点年”、“回归年”的差异,故每四年中设一闰年(四年的差异积满一日),余为平年。闰年的闰月固定设在2月里,因此,除世纪年外(例1900年等),凡公元年数能以四除尽者皆为闰年(例1996年、2008年)。闰年366天;平年365天(“置闰之法”和“百年废一闰”在此难以详述)。

    二、阴历(又名太阴历):系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因为既依据月绕地球,又参照了地球绕日),我国在民国纪元前采用。现行的阴历因系采用夏朝“正月建寅”的太阴历,亦名夏历。余有商历、周历、秦历等,皆因正月定的时间不同而有区别(例周历以阴历十一月为正月)。习俗中阴历的一个月是指“朔望月”——实际只有29天半多一点,因此就有了月小29天、月大30天之分。同样地,也是因为月球绕地球的余数而产生了“三年置一闰”、“十九年七闰”的推算(以有气无节、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十三个月;平年十二个月。“三年一闰”皆因每年地球绕日一周(公转),月绕地球即达十二次又三分之一这个差异而来。三年多出来的三分之一加起来置一月后,仍有余数逐步添闰;故产生了“十九年七闰”。

    三、阴历与阳历之异同:阳历每年分12个月,其日数有定。7月前单月大,双月小(8月后反之)。闰月置在2月:平年28日;闰年29日。2009年是平年。阳历之月仅为年之分段,与“晦弦望”无关,故其日数可以人为规定。// 而阴历之月乃以日月合朔日为首,二次合朔相距29日半,故月之数须定为29或30天。因阴历月法不同导致阴历年法亦不同。// 由此可见:阳历有阳历的闰法,阳历比较简单。阴历有阴历的闰法,阴历复杂。

    四、节气与农历的关系:一年24个节气中有12个节,12个气。如“立春”为正月节,“惊蛰”为二月节;“雨水”为正月气,“春分”为二月气(一气接一节,余类推)……我国农村耕耘收种均以节气为准,以前农谚曰“清明下种,谷雨下泥”(但现在因采用薄膜等技术而将农事“异化”提前)。现在去乡下问老农,他们也只知道“清明要明,谷雨要雨”一类农谚,而不会说哪月哪天下种下泥。二十四节气和六十甲子在农民心中扎了根,一代一代往下传,所以阴历又叫农历(注:此处所说的“阴历”是指我们平常日常生活中所应用的“阴阳合历”,实际理论划分上两个名词还是有区别的),但现在年青人在这方面慢慢有了变化。实际上,节气在阴历日期中的变化大些;而在阳历12个月中反而有一定的固定日期,前后相差不过一天。如“立春”就是在每年的阳历2月4日或者5日(其它节气亦然,详见《万年历》)。

    五、生肖与阴历的关系: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12地支搭配12种动物的12生肖属相在我国家喻户晓,尤其是在农村男女老少皆知。12地支与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寻、壬、癸)组合成六十甲子(即60个年头)后,就成为阴历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了(八字的排列即按照此法推出。农村中的大多数男女现在“相对象”,仍然要请八字先生看双方的“庚帖”的,也即是看两人的八字是否相合)。纪年以六十花甲循环纪年,一百八十年中循环三个甲子,名之曰“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纪月好办,12种动物每月配一种;纪时也好算,每个时辰配一种动物;唯有纪日,则须去查历书中的六十甲子排列才能知晓。

      总而言之: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而制定的历法,阳历的月份与月球无关// 阴历是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 阴历和阳历各有各的“置闰法”// 节气在阳历中基本是固定的// 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均分别排上了生肖。

   

注:公历在我国推行,仅仅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距今只是一个甲子时间。

 


 

       

        二、虎年赞虎:

虎 年 赞“虎”

   

  2010年的庚寅虎年在阳历24648分立春交节时分即已进入(农历中上年与下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交节时刻来划分的,虽然现时的台历上写的是:从阴历正月初一才算起进入虎年——这毋宁说是因为计算的方便,还不如说是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了)。因为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组成的六十甲子农历推年法,是以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来划分月份的(进而推算年份)。即每两个节气为一月,如立春至雨水期内(惊蛰前止)就是农历的正月……以下依此类推至小寒起、大寒结束的腊月(十二月)。 >>

 缘何阴历和阳历与农历间人们易混淆误解呢?因为:一年的春节(正月初一)并不一定是这年的生肖年的开始。例今年庚寅虎年的开始就与去年己丑牛年的开始相反:今年的虎年提前到阴历上年末尾十二月二十一日的卯时;而去年的牛年却推迟到当年阴历正月初十日的子时才进入(阳历同为24立春这一天)。无春年指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2010年的立春时间为农历己丑牛年腊月二十一日;2011年的立春时间为农历辛卯兔年正月初二。这样就出现了在农历虎年无春的现象。除了上面阴历对农历的这种记述易使人误解外,也与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的复杂关系有关。>>

  阴历中,一天划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占两个小时。许多人都误以为要到今年正月初一才进入新的生肖虎年,其实不然。例如一个出生在阳历201025(即阴历十二月二十二日)的人,他的出生日虽然是在上一年尾里,但这个二十二日已经立春一天了,他的农历出生月份就已经提前了,提到新一年的初月(即2010年庚寅虎年的一月,生肖当然属虎,而不能算作己丑年的牛)。

  日历上当然只能以正月初一作为庚寅虎年的开始编写出版。在排生辰八字的算命先生和风水先生那里,也都是依照中国传统习俗的农历以节气来推算人的生肖年份和择吉定婚嫁丧葬日子的(我上班单位一个年青人要结婚,将日子定在今年阳历26,即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他也像许多搞坨数不清的人一样:只听说虎年是什么无春的寡年,那天不知怎么想起问我他的这个日子好不好?我当即告诉他:你这个日子已进入虎年两天啦!何况古人还有初五、十四、二十三,三个日子不吉祥之说呢!想不到我的信口胡说他却信以为真,硬是将喜柬改过,将日子整整提前一个星期。130中午我去吃喜酒,觉得满街简直都是婚车在跑,痴男怨女们都在赶这最后一个牛年的星期六哇!)。

  中国古代人认为: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源。阴阳观念来自于太极的第一分化;五行观念来自于太极的第二分化;天干和地支来自于太极的第三分化。如果不是对阴阳五行特别感兴趣的人,当然不一定非要弄懂这些繁琐的难以区分的内容(鄙人去年在《牛年说牛》文中对阴历与农历的表述欠妥曾被网友指正)。问题是当一个人如果凑巧出生在交年、交月、交日、交时的时刻,那就特别要留意。如:某人出生在今年24649分,立春已过1分钟,他的生辰也因出生时辰导致日份、月份、年份的推移,不能归属到2009年的生肖牛,而只能归属到2010年的生肖虎。故算命先生有一句最常用的口头禅:时真命不假;时假命不真。意思也是说一个人出生时辰的准确对其算命推理非常重要。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中,除年份外,最重要的是出生时分。在立春那一瞬间,尖圆的鸡蛋能够竖立在桌面——这一现象似乎能说明人在出生时所禀受的天地之气的重要性(算命术认为其对人命运很有影响。有兴趣的网友见此文字不妨明晨亲试鸡蛋,包你一试就灵)。

 还是来谈虎——虎乃山中之君百兽之王 可惜地球村里这种威风凛凛的哺乳动物已经与我们越离越远了;虎乃力量和生气的象征、威严与权势的象征;人们都喜欢在家中悬挂猛虎下山图;虎乃勇猛和无敌的代名词,于是乎许多英雄豪杰被人们冠以虎将之称;虎还可以镇家宅、避邪……

  按天干与地支的交叉,六十甲子(即一个花甲循环的60年)中有五个虎年:如庚寅(1950壬寅(1962甲寅(1974丙寅(1986戊寅(1998)。 一个花甲中每12年换一个虎年;60年后再重头相配(如1950年庚寅虎年到2010年就是一个花甲,故2010年是庚寅虎生肖人的花甲之年)。我们平常所说的老三届这辈人,就包含1950年出生的庚寅虎人。

 联想到与共和国同命运的虎哥虎姐虎弟虎妹朋友们,我感慨万千:因为庚寅虎人正是沐浴着新生共和国的胜利红曦诞生成长的,他们的命运也是随着共和国的升迁浮沉而起伏不定的。在新一个花甲虎年到来的时候,我们所有属虎的哥兄姐妹、所有老三届的知友网友们,一定会在虎年的日子里振奋精神,伴随着虎人的花甲事业高歌猛进!趁我们的血尚热,趁我们的心在期待,趁我们的梦没醒,敞开我们黄昏的胸膛,拥抱新一轮花甲年华的太阳吧!我在此虔诚——

        祝虎哥虎姐虎弟虎妹在庚寅虎年扬帆劈浪,功成业就!

            祝所有的老三届知友、网友们在虎年大发,财源广进!

 

        三、兔年曰兔:

兔年曰“兔” 

“虎年跃过玉兔来,蟾宫折桂喜开怀。兄弟姐妹齐努力,吉祥花香湖知网。”
一、 2011年是辛卯兔年,它的六十甲子五行纳音属松柏木 
 何谓六十甲子?用十干的“甲、丙、戊、庚、壬”(10天干中此5天干为阳历双数年份的天干,如1954年为甲午/ 1956年为丙申/ 1958年为戊戌/ 1960年为庚子/ 1962年为壬寅/ 1964年为甲辰……)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12生肖中此6个称为大生肖)。十干的“乙、丁、已、辛、癸”(此5个配单数年份,如1951年的辛卯/ 1953的癸巳/ 1955年的乙未/ 1957年的丁酉/ 1959的己亥……)和十二支的“丑、卯、巳、未、酉、亥” (此6个为小生肖)相配,从第一位甲子配到末位癸亥,共可配成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纳音”是一种从先秦经历朝历代传承至今的择时术之说, 算命先生对它计算的六十年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即甲子、乙丑……到壬申、癸酉……(第一轮天干癸酉后再从甲戌、乙亥开始第二轮,类推下去,直到第五轮满一个甲子止)。

何谓松柏木?因为六十甲子把它排列的60年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划分,每一行包括12个年头出生的在内,但它是两个年头共一个木……例,1950年和1951年的都属松柏木。隔了60年(20102011年)又是一个松柏木年到来……
 除了知道2011年的六十甲子纳音是松柏木外,我们还必须晓得:辛卯年的“辛”在天干的五行中划为“金”;“卯”在地支的五行中也划为“木”——这种划分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五行划分,而纳音的划分是将天干与地支两种元素“综合”在一起的五行划分[据说男女纳音五行的“合配”对婚姻,特别是对其后代的聪明健康很重要]
 二、 子(鼠)、午(马)、卯(兔)、酉(鸡)属“四正方”。
 何谓四正方?四正方指子、午、卯、酉——五行帝旺之地。子为正北方;午为正南方;卯为正东方;酉为正西方。
 在阴阳五行命理中,将十二个地支划分为四生方、四正方、四库方三类。
 四生方指寅、申、巳、亥(代表希望执着、聪慧仁义)。// 四正方指子、午、卯、酉。// 四库方指辰、戌、丑、未(代表忠厚老实,比较传统,不太活泼)。
 四正方代表“日当正中”的兴盛,象征桃花、智慧、冲动、善良、义气、漂亮……故《四柱预测》说日支(出生日的地支)为四正方者,其伴侣均为俊丽之人。
 若某人的“八字”中:地支子午、卯酉逢冲称四方相冲(也称桃花相冲),属于地域之冲。指其人居住地易变迁;卯酉冲“易失约、忧劳”。故各人的“八个字”中忌出现相冲的地支,颇像时钟中的12个数目字:如12点正对着6点;3点正对着9点一样。
 兔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它象征着吉祥如意。在12生肖中,有4个是自刑的:即辰、午、酉、亥。举例说:若属龙的配属龙的,在生活中就容易起冲突……而有四个就能和睦相处,这就是卯、未、申、戌。如属兔的配属兔的,就能和平共处,说明属兔者性格的灵活性,易融洽;而自刑的属相者在生活中起冲突时都不愿“放让”(另四个介于这两类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辛卯兔年是我们“老三届”中最后(也是最小)一届,即六八届初中毕业生“进”花甲之年——曾经年轻的老三届一代人即将全部跨入人生的第二个花甲,春夏秋冬循环继续,可生命之花不会重开。不再年轻的我们都应好好珍惜这份从网络得来的真诚友情!好好将我们黄昏家园的快乐进行到底!
 想在2011年辛卯兔年阳历2月4日立春那一刻竖立鸡蛋的网友切记:在该时刻(即阴历正月初二中午1233分)前把蛋平放在桌上,面对气流通过的窗口,从32分起就可以竖蛋:将蛋尖朝上,保你成功竖起!祝你吉祥如意!   
祝所有的兔哥兔姐兔弟兔妹兔年遇(玉)兔呈祥!月宫折桂!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龙年夸“龙” 

 

“玉兔衔桂迎金龙,龙腾虎跃气势宏。十二生肖轮流转,六十花甲又逢春。”

2012年是农历壬辰龙年(从241840立春起计算),在六十甲子纳音五行中,壬辰与1953年的“癸巳”蛇年同属“长流水”,意即水年。而在纯以天干排序的正五行中,壬、癸亦属水(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此乃大水龙年,水必极旺也——水生木,故水年对年命纳音为木的朋友来说有利,如1950年(66届初中毕业)和1951年(67届初中毕业)出生的松柏木命人,是也!但有关资料称:人体器官在61.8岁后开始全面老化,故66届的知青朋友必须引起重视。

自古以来,龙就被中国人奉为神圣之物。值此龙年到来之前,兹将八面威风凛凛、四海呼啸飞腾的龙夸一夸——

 一 象征荣耀吉祥的龙

龙在地支十二生肖中,虽然排为第五位,但在人们脑海的印象里,却是“老大”也!

首先它乃阳性大生肖(双数年份的生肖均划入阳性),12生肖里的牛、虎、龙、马为大属相(另一说为牛、虎、龙、蛇、狗)。民间还说:属相有强弱之分,猴、龙、猪等是吉属相。

其实,龙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我们今天知道的龙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是一条头上带角的蛇,纯粹的爬行动物。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时头像猪,身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成的。后来人们终于看法一致: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标志。

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历史中,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图腾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信奉的图腾形象逐渐被充实到龙形象中。正月十五日龙灯节(亦称元宵节),即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按民间传统,在上皓月高悬的这天夜晚,人们燃灯放焰,出门赏月,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灯节起自汉朝,汉文帝为庆祝周勃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与民同乐,后来,就将正月十五定为灯节,

过灯节吃元宵,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汤圆”,取团圆之意,象征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

 二 象征权力高贵的龙

龙成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形象,于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集中到龙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可以看到——

龙是英勇善战的,上天下地,钻川入海,什么困难都不惧,什么强暴也不怕!

龙是聪明多智的,甚至能预见未来。

龙本领高强,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

龙是富裕的,童话中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

传说中的龙又是正直的,它为人民着想,为了解救人间干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

神话里的龙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故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

  龙更是权力的象征,龙帝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他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史记》中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五行属土,居中央(东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玄帝颛顼,中央黄帝轩辕),它是龙族之首。于是,龙演变为帝王统治的化身,皇帝被喻为“真龙天子”,被褒扬成“九五之尊”。

象征强盛祥瑞的龙

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传说,但像华夏这样以龙为荣、为尊、为贵,而且我们生活中各种事物多少都跟龙有关系的却绝无仅有。前人将龙分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龙象征了炎黄子孙的力量。被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故国人自称龙的传人”;而外人则称之为“东方之龙”

 龙在传说中是一种善于变化、能兴风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亦为龙、凤、麒麟、龟“四灵“之首,它常被描写成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力量无比的强大生物。

龙在十二生肖中被赞誉得极多,这从下列的成语中可以体现出来——

小者名曰:蛟龙戏水、二龙戏珠……大者称叫:藏龙卧虎、龙争虎斗、飞龙乘云、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吟虎啸……

多者喻作:龙身九节、龙生九子……美者夸为:画龙点睛、雕龙画凤、矫若游龙、活龙活现、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凤呈祥……

传说中的神龙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神话中的龙王是海底的主宰,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职责是兴云布雨,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龙姓的来源

龙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56位,是当今国人姓氏排行第85位的大姓。其姓人口较多,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龙姓源出有七:(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河南龙氏)。(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山西龙氏)。(3)出自御龙氏之后(河南)。(4)出自豢龙氏之后,其后代以龙为氏的(湖北龙氏)。(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的有龙姓。(6)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7)出自其他源流和民族的……

湖南的龙姓分布在长沙、湘乡、攸县、邵东、安化、益阳,及湘西的少数民族地区中。

在辞旧迎新之际,衷心祝愿1952年出生的68届初中毕业生(老三届中最小的龙弟龙妹),迎来圆满的人生花甲之寿!

在这冬去春来之前,真诚祈望天下所有的知青朋友在湖知网络永远开心快乐,将我们黄昏家园的友情传递到底!

同时期待在人才济济的知青朋友中,龙年更上一层楼,出版更多的作品,将我们苦难的精神财富尽多地遗留给后人!

 

                                                                          (写于2012年元旦)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赶 山 记

   

   20世纪70年代初,我曾在常德桃源乡村插队落户三、四年,我的下放地挨近湘西沅陵山区。那时的知青生活很苦很累很无奈,但苦乐年华生活中也有一些难忘的趣事,印象最深的要数那次赶山了。

    所谓“赶山”,就是平常说的打猎,即上山打野兽。赶山最好的季节是冬天,而且是下过大雪后的天气。因为野兽此时都躲在林中的洞穴里,赶山的猎狗将它们赶出山洞后,埋伏的猎人就抓住机会击毙逃蹿的各种野兽。

    那次赶山是在我们下乡后的第三天,头夜刚好在雪地上又下了一场鹅毛大雪,我们村前屋后的山岭都变成了一座座白皑皑的银色屏峰,那雪景可是自小生活在大都市里的我们从未看到过的呢!一大早我就听见队上老乡们隔着屋舍沟壑打着吆喝:“赶山去哪!赶山去……”

    我从小时起对事物怀有一股好奇心,听到这种孩童时代向往的趣事,正打算去问我的房东,他已拿着猎枪来到我门口。

    他问:“老覃,你们几个伢里去不去赶山?”

    我赶紧说“咋不去呢?”我们队共下放了三个男知青,一个叫憨弟的特别爱睡懒觉,就没有喊他。与我同铺的大个子,人虽不勤快但起得早,于是,我就喊了他同去。我们生产队总共不到六十人,赶山又只能是男人去,全队赶山的人员聚拢后,加上我和大个子,也只有十一、二个人,七、八条狗。

    自古以来,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狗也是狩猎的好帮手。当地猎手都养着一条狗,没有它们的帮助是打不到猎物的,我们这行人带着狗,沿着羊肠小道出发了。我们翻了一座小山,过了一个长长的山谷后,又翻上一座高山,已经到了与树大林深的牯牛山公社接壤的高山脉。队上枪法好的猎手不多,当然是由队上资格最老的猎手熊爹布置任务:三个枪法好的年轻猎手隐蔽在山腰上的主要岔口;其他几个人则到山脚下去放猎狗。

    我和大个子跟着放狗的猎手绕到山脚后,大个子累得出了一身汗。他气喘喘地说:“不赶山了!我回去了。”说完,他就走了。

    猎手将猎狗一字儿沿山脚推放开后,就独自走开了,猎狗慢慢地从山脚下的第一排荆棘树丛开始向山上“搜索”。此时,我的套靴已灌满了冰雪,只能东摔西倒地在树丛中,漫无目标地钻来钻去,一心捕获猎物的乡亲,这时没有想到已经丢下了我,跌跌绊绊的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走远,周围没有一人了。老乡爬山如履平地,一个吆喝就跃上了坡,“人太紧则无智”,我急得不知往那个方向才能钻出林丛……就在我围着原地团团转时,“砰、砰、砰”几处猎枪齐声响了,这时,树丛中的野兽都被猎狗赶出了窝,它们慌作一团,四散奔逃,伏在各隘口雪地上的猎手纷纷开枪射击。我身边倏地蹿过几只黄色幼麂,飞快地跑掉了。

    行动缓慢的我听到枪声和猎狗叫声后,仍不知道应该从来山脚的旁路出林,却继续从山底往山上爬。与我同来的人们早就抄近路到了山腰隘口,埋伏在那里堵截猎物,我满头大汗在齐膝深的积雪中迈着一步又一步,非常缓慢。就在我快要爬出雪树丛时,忽然听见山顶有人对猎手喊:“那边山中还有一只大的,快开枪!”我心里顿时犯怵了:天哪!千万莫将我做麂子误中了。

    正当我忐忑害怕时,“砰”的猎枪猛然响了,随后听见“打中哪”的叫声。我立时不知所措,双腿一软,随即垮倒在雪地里……

    过了一刻,我终于镇静下来。我伸手一摸背心,出了一身冷汗,庆幸刚才那一枪击中的不是我,我鼓起劲爬出了荆棘丛林,走到刚才枪响的地方一看:两只猎狗正咬住一只硕大的母麂,雪地上流着一滩山麂血,它的臀部被火铳击中,脖子被两只猎狗撕开后,最后躺倒在地不动了。

    回到村里分配猎物:连我在内共十人,熊爹即将麂肉剁成十份,每份近两斤,每人一份。击中麂子者除分到一份麂肉外,另外多分到一个麂头;其它的内脏肠子等物则“赏”给了猎狗。我一边看着他们剁麂肉,一边想:这分配方式还带着满浓厚的原始牧猎遗风呢!

    中午,我们三个知青做麂肉吃,因是头一回弄野味,毕竟不会弄。我准备用水煮一下后爆炒吃,但大个子硬说这麂肉会有臊味,不由分说就将头道煮麂肉的水全倒掉了,自然也将麂肉的鲜味倒掉了一半。但最后我用队上产的茶油一爆炒,再加上辣子花椒等拌料,炒好端上黄泥灶台后仍然香气溢鼻,味道自然不错,都说:“在长沙还冒呷过咯种野味呢!”

   我一边吃一边对大个子说:“ 要是你不打转身,我们不是要多分一份吗!”他听后,也露出了惋惜的神情。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夜 行 记

      小时候听人讲鬼故事,我夜里就做恶梦。长大后我身体特别文弱,况且,母亲以前请的算命先生又说过我的八字是“水冷金寒”:“火焰低,不宜夜行”。于是,我在下放农村前从未单独走过长夜路,但是20世纪70年代我落户在常德桃源乡下时,却麻着胆子,一个人走过一截几十里远的夜路,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那次夜行是在落户后的次年,端午节那天上午,我从省城搭一亲戚的便(货)车到了常德市,下车时已是下午4点多钟,而当时去我的下放地桃源杨溪桥方向的长途汽车票已售至第三天,而我身上又没带多余的食宿费,可以在常德城里留宿一夜(我原以为在常德下车就可以打到下午去落户地的票), “人太紧则无智”,我一看天色越来越晚,心里像有蚂蚁在扎一样难受,急得更慌了。如果是在上午,还可以在公路边去求货车司机,可下午四、五点钟去湘西方向的货车已经寥寥无几了。思来想去,最后我想到的是一个最差劲的笨办法:傍晚开始走路,到天亮时去拦搭我身后从常德出发而来的早班车。

      打定这个“馊主意”后,我又揣度着:自己不能走得太早,太早了,我的双腿走不了一通夜那么久的路,怎么能熬到天亮时分呢?于是,我就提着行李袋沿着常德街头徘徊,东张西望的样子自然很狼狈……前后足足踟蹰了一、两个钟头,捱到天黑我才背着行李袋,沿着向湘西方向的公路步行返队。

      离开常德汽车站,走了约半个钟头,天完全黑下来了。我感到肚子“咕哝、咕哝”叫起来了,便在路边一块凸起的大石头上坐下来,拿出身上仅有的一个干法饼,津津有味地吃着。吃到剩下半个时我就没敢再往下吃了,而将那半个留存袋中,好等途中饥饿时“敷衍”肠胃一下。我站起复继续赶路,一会儿头顶现出了些许惨淡的月光,我仿佛瞧见了前面不远处的村落,人的本能中害怕孤僻、渴望“合群”的心理驱使我加快了脚步……我不知走了多久?也不知自己走了多远?惟见月亮已悄悄爬上了半天空。我抬头专注地凝望着月儿,只觉得夜空的月光特别苍白,特别冷清,特别失色!全无平日夜中月光带给人的那份恬静温情,更谈不上外国经典《月光曲》中的诗意了!月光无声地笼罩着四周茂密的山野和空旷的田地,在静得出奇的夜色中,我听到了自己的心脏“咚、咚、咚”地直跳,这是幽黑的夜色和惨白的月光带给我的恐慌,我暗暗给自己打气:鼓足勇气;同时叮咛自己:尽量不去想象孩童时代所听到的那些吓人的鬼怪故事。

      就在我走得非常疲惫、忐忑不安的时候,从我的身后方忽然传来了声响,细听是一部长胶轮板车“嘎吱、嘎吱……”的车轮声。人的出现及车轮的响声打破了万籁无声夜幕下的可怖,我孤寂的心灵终于安宁下来。可能是条件反射的原因,走了数十里远的双腿这时终于不听我使唤了,我便在路旁停歇下来,退而坐到路边一块石头上小歇,边歇息边等走近来的车。十几分钟后,拖着一部长板车的老伯在我的目光中越走越近了,当他经过我面前时,才突然发现路边树影下呆坐在石块上的我,未料到深夜路边会坐人的他,吓得突然发出一声厉问:“干什么的……”

      我忙站起,上前笑着回答:“大伯,俺是赶夜路的知青。”

      当他知道我是下放知青,要急着赶回生产队,才去掉戒心。然后,他友好地要我坐上他的车,载着我朝前行,我庆幸半夜遇上了好人。走了约莫八、九里路,老伯在公路旁一栋小屋前停下,对我说:这就是他的家,要我跟他崽睡。早已筋疲力尽的我巴不得马上躺下来,任何问题都没想就跟着他进了屋,随即,我泥手泥脚摸黑爬到了他崽身边,挨着打着呼噜的老伯崽睡下了。刚躺下,破帐内外的蚊子“嗡、嗡、嗡”围着我直叫,我在它们的“夹攻”下无法入睡,轻轻地翻了几个身,还是没完全睡落觉。一直处于半睡半醒的寤寐之中,直到天微微亮时我才勉强迷糊入了睡,梦中忽然又觉得周身有小虫在咬,发起痒来,一发而不可止住。我开始以为是蚊子叮咬引起的,痒醒后我用手指狠戳痒处,还是止不住那种奇痒,直搅得我在床上翻来覆去……

      但奇怪的是:老伯的崽却酣睡得如同死猪一般,毫无反应。捱呀!捱呀!终于捱到窗口透进了一线白亮的曙光,我如同得到“大赦”的罪人,立即爬起床,老伯也进来叫醒了崽。我这时才仔细端详了一下坐在床边的老伯的崽:他头上竟白一块、黑一快,脑袋及全身手足到处竟是一团团的模糊红斑块,我一下惊愕了!他这身红、黑、白混杂的斑痕莫不是当地流传最广、最难治的皮肤病——“铜钱癣”吗(我们生产队长两兄弟就是这样的癣患者)?那一瞬间我感到双腿在颤,浑身上下顿时爬满了鸡皮疙瘩。

      正在犯怵的我,突然听到老伯问:“小伢,吃完早饭再走。”

      我早已心乱如麻,那还有心思吃得下这顿饭?即刻起身辞谢!

      那个苍白的月夜使我至今难忘;那位善良的老伯使我至今怀念;那身可怕的癣斑使我至今后怕。从那时到现在,我对皮肤发痒仍然特别敏感:每当皮肤出现一丝红斑就会神经质般过敏;每想起老伯儿子那身令人不寒而栗的“铜钱癣”,全身就像筛糠一样抖个不停呢!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憨弟二、三事

     憨弟下放前与我同住在省城北一条街坊上,他下乡时才十六岁多一点,他本姓韩,因年龄小,开始大家都叫他韩弟。可自他在生产队接连做出几件令人哭笑不得的蠢事、傻事以及令人忍俊不禁的尴尬风流事之后,大队知青们都不得不改口叫他憨弟了。“憨”字之意当然是说他有些“宝”气啦!

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的故事是在古代寓言中才出现的,可憨弟却在下放头一年春季就身体力行地翻新了这个故事的“原版”。当时队上分给我们知青每人一块菜土,我们就在其中一块菜土上栽上了白菜秧苗,每天耐心地为白菜秧苗浇水,白菜秧成活后,都盼着它早日长成大白菜。大约过了十几天,那天傍晚我照常挑水去浇菜,走到菜地一看,傻了眼:菜土上的白菜苗几乎都蔫了,有几蔸没有完全蔫痨的,也是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地萎缩在蔸坑里了。

      我大声将憨弟叫到菜地来,指着蔫痨的白菜秧苗,带点质问的口吻说:“这白菜秧苗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傍晚怎么就痨了呢?”

      憨弟没有正面回答我,脸露宭色自言自语:“我早上来菜地时还扯了它们一把!”

      我忙问他:“你是怎么扯它们的?”

      他见我逼问,只得老实告诉我:他见白菜秧栽下去这么久,还是一个原样子老不长,心一急,于是清早特地来到菜土里,用手将每蔸菜秧向上扯了扯,让它们伸了个“懒腰”,想让它长得快一点……

      我听完他的话哭笑不得,对他说“我的好老弟,你这是拔苗助长,在帮倒忙呢!”此事之后,队上社员就开始陆续说他有点憨了。

棒打馋猫

      双抢前生产队杀猪,每个劳动力分五斤肉,知青每人也分五斤肉。那时我因病在房东大娘家搭餐,憨弟单独开伙食,将他分的五斤猪肉放在一个箩筐里,上面盖了一顶草帽。第二天早上他起床时,听到床边的箩筐里发出“吧哒、吧哒”的吃东西响声,他立即想到了放在箩筐里的猪肉,能够蹿进箩筐里偷吃猪肉的一定是岭上人家那个好吃的馋猫,好家伙,说时迟那时快,憨弟从床上一跃而下,操起墙角的一条木扁担,对准箩筐里一顿乱砍,箩筐边被砍烂,筐里的那只猫只惨叫了一声,就再也发不出声了。当我闻讯赶到时,他还在不解气地痛快地猛砍,我走到箩筐边一瞧:只见草帽已被砍烂,缝隙中露出血肉相连的模糊肉块。我掀起草帽一看,血淋淋的肉团上红的红,黄的黄,黑的黑,已经分不开那坨肉是猪肉?那坨肉是猫肉?其中还夹杂着草帽的碎片。

      也难怪憨弟气愤,队上一年到头很少杀猪,分到猪肉后人舍不得吃,现在却叫这个该死的馋猫偷吃了一大块。到中午,憨弟就在箩筐里割下一大块猪肉,稍微洗后放到锅里炒熟炒了吃起来。当他喊我夹起一片猪肉到口里尝味时,总觉得那肉味有点特别,原来是猫肉的酸味夹在其中作怪,还不时发现肉中粘连的一根根黑猫毛……这件事后,我也隐隐感到这位同伴确有一点憨了。

追乡姑村妇

      我们下放地处享誉古今的桃花乡野,那儿的女人个个得山水之灵秀,长得特别妩媚秀美,叫人一见倾心。右邻的芭茅队就有一个长得如花的女孩,名唤栀妹,她最迷人的是那对铜铃般的黑眼睛,秋波简直能勾人魂魄。十七岁的憨弟正值血气方刚年纪,他虽说不是一表堂堂相貌,但五尺之躯也具“初生牛犊”之勇,他终于趁大队在芭茅队放电影的难得机会接近了栀妹。那个夏夜他站在栀妹身后,大胆拢住了她胸前的双手……然而他却没法拢住她的心,最终自然未成正果。但他追栀妹的逸闻却不胫而走,传到左邻的弯溪队三个女知青耳中后,亦为她们所不齿,还隔着溪流追问我:“憨弟昨晚又往芭茅队跑没有?”憨弟虽没有追到清纯的栀妹,但他经过与栀妹的几次接触试探后,追女人的胆量反而锻炼得愈来愈大了。

      外队的姑娘没有追到手,憨弟将目光移到本队村妇身上。我们队几个水灵的姑娘早嫁出去了,但队上几个娶进来的女子却非常出色。其中的香嫂正处于二十多岁的妙龄,况且她独具山野女子的风情,除了话里话外爱用字眼挑逗人外,妖娆的身段更是惹男人们注目。我们那儿本遗留着一点原始乡俗,在一起出工时更喜爱开玩笑,有些玩笑甚至于开到令人捧腹的地步。那一天我们正在秋季的田间里劳动,队长最先和另一个嫂子开起了玩笑,说来笑去不知怎么说到要和香嫂比肚脐眼的高低来?说着说着几个嫂子就丢下手中的锄头,围拢上去脱掉队长的上衣了,旁边的男人们见状就大声起哄了。我和憨弟眼见着他们玩笑越开越离谱,最后队长竟然将香嫂推到田边,使她背靠在梯田埂动弹不得,左手掀开了她的上衣,右手扯开裤头将他的肚皮贴到香嫂的肚皮上去了……社员们个个笑得前仰后翻,我和憨弟自然也很兴奋,平常队上在一起也只过是打闹说笑而已。想不到今天队长趁香嫂男人不在时开了这样大玩笑(后来我还闻知她男人对此类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当憨弟见到香嫂那雪白丰腴的肚皮时,他的脸庞一下被血涌得通红了,之后便发生了他放肆地追香嫂的故事,他先是从家中带一些毛巾、肥皂之类的日用品给香嫂,后来又送给她红毛线、绿毛线之类物资。香嫂本性中藏有几分风流,对憨弟自然是“来者不拒”,没过多久两人的风流逸闻便悄悄流传开来……曾请憨弟去砍过柴的弯溪队女知青每次遇到憨弟时,总忍不住要拿他与香嫂的事说笑一番呢!

      但憨弟的这段“艳遇”好景不长,他秋后第一批被招工到湘南的一个机械厂了。而他进厂后的命运更令人痛惜:他娶的堂客婚后得“尿崩症”死了;他自己也因饮酒过度患肝病不治而亡,最后竟丢下一个儿子交给他省城的妹妹抚养了。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癣 队 长

       1969年元月15日傍晚,我们省城望麓园街道400名下放人员乘坐的十几辆解放牌大货车在雪花飞舞的冰天雪地中到达了湘西北的桃源杨溪桥公社。随后,我和憨弟、大个子三人被安排到了离杨溪桥公路六、七里远的干溪生产队。我们三人冒着稀稀落落的雪花,跟着赫队长及另一个乡亲翻过一座山岭后,到达了向阳大队的干溪生产队,受到了早已聚拢在毛木匠家里不少社员的欢迎。

      桃源县历史悠久,东汉时划入沅南县的武陵郡。晋代诗人陶渊明所描写的“世外桃源”古址就在当今该县的水溪区内。落户后,我们才发现自己的运气非常差,杨溪桥公社有十来个大队,我们大队处在一条狭长的山谷中,地域算不错的;可是在全大队十来个生产队中,却数干溪队最穷。我们队田土少,人口最少,全队10户人家总共才50来人,每人平均只有亩多一点田土。因为穷,队上已到婚龄而未成亲的单身汉年纪一个比一个大,娶不到婆娘的的大龄青年多达7个,如果将刚落户的我们三个男知青加在一起,正好一桌人数。

  有趣的是:队上的单身汉竟然是以赫队长为首的,依次的单身汉有赫队长兄大赫、副队长崽长儿、政治队长妻弟丁儿、贫协组长伊宝、老猎手崽炳儿、我们房东毛木匠。而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赫队长还是一个全身长满了“铜钱癣”的男子,他个儿不高,逢人就笑,一边笑一边不断地用手抠全身的癣痒处,还真有点像一个“孙猴子”呢!他的癣疾也传染给了与他同住一屋的哥哥,因他的癣斑特征太明显,我们后来都不称呼他为“赫队长”,而改口叫他为“癣队长”。

      癣队长无父无母,只有这个大他二、三岁的兄长。他已经二十八、九岁,壮年后仍然是孓然一人,正应了“穷单身,富寡妇”那句俗话。他最大的缺点也许就是不讲卫生,也不知从何时何地起染上了铜钱癣顽疾。这种癣一旦染上后就无法治愈,有时表面看似结痂愈合了,待到表皮一落,里面的嫩肉又是红糊糊一块,如果你不用中草药洗涤,这红肉就流红水,水流到那里就红到那里,红的皮肤就发成了一块新癣,久而久之,癣就像一片红围棋子一样蔓延开去,一块一块地扩大“地盘”,越发越多,最终成为不治之症。

      癣队长娶不到婆娘,并不光是因为身上有癣病,因为他以前身上没癣时也没有人给他做媒。那时的他在生活上就是没有划算安排的,何况两兄弟住的那一间半竹壁屋一遇到大风就飘摇不停,来相亲的人一看掉头就往屋外跑了。两兄弟只有一间屋,另外半间是灶屋。大赫比小赫更懒散,他本与小赫睡一个床铺,自从近年发现自己身上也长有弟弟身上的那种红斑后,就干脆单独睡觉。但大赫除出工干活爱偷懒外,对自己的生活起居也是漫不经心的,由于只有一张床,他干脆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绳床”,将两端拴在房子中间两边的木立柱上,睡在绳床上摇摇晃晃,倒显得满“悠闲自在”呢!这样的一对兄弟,你说谁愿意上门做他们的婆娘呢?

      癣队长虽说生活居住环境一塌糊涂,不会料理家务,但他的一个最大优点是干活舍得做,这是他哥哥没法比的,所以社员在我们下放头一年就选他当了队长。其实在那个集体经济的年代,队上乡亲们也没有指望他能带领大家打一场“翻身仗”,因为干溪队地域不好,不多的稻田中偏又冷浸田多,而剩下的好一点的稻田却又很难引到水,致使粮食产量年年增不上去,一亩稻田平均产量也就三百来斤。

      癣队长还有一个好的特点,就是他性格乐观。虽然他的铜钱癣发展到了面部,他遇见人总是一副笑脸,似乎从未有过烦恼;同时他也比较直爽,不会在背后戳别人的脊梁骨。凭心而论,他对我们三个知青还是算宽容的,比如憨弟死活不肯起早床去做“早请示”,他在憨弟用桌子堵住的房门前也就作罢走了!我头一个双抢中累病后,他还是照常在队屋里给我“出谷”了,后来又同意开证明给我回省城休养一段时间。不过随着优点而来的是:他的脑子不太想事,大队在我们下放头一年夏天要斗憨弟(因憨弟双抢没出早工),他就照大队民兵营长吩咐的去做,虽然最后在知青集体抗争下,大队没斗成憨弟,但他那次的表现毕竟留下一点不好印象。

      癣队长和队上其他单身汉一样:空虚无聊时爱谈男女之事。尤其是在出集体工的田间里,当社员们你一句我一句,最后扯到某个女人“偷人养汉”的风流事时,他就趁机寻找年青嫂子开玩笑。我印象中最惹人笑的是癣队长与香嫂比肚脐眼高低的那回事,他当时是一手掀开自己的上衣,,从田中跑到田埂边,将香嫂的衣服撂开,然后将他的肚皮贴拢到她肚皮前去“比试”肚脐高低的……

      我回城后就失去了与原下放队的联系,也不知癣队长的下落如何?直至1994年单位去参观“桃花节”活动时我才借机返队住了一宿,才知癣队长已经“嫁人”  (他到公路边一个瞎女家当上门女婿去了,伊宝也是“倒插门”出去了)。最出乎我意料的是:大赫竟然在为别人砌屋时摔下致残,必须坐轮椅才能行走。我当时见到大赫心里禁不住一酸,临走我掏出了身上的几十元钱送给他,毕竟是我生活了四年的队上的一位不幸的老乡啊!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我的山里大娘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在常德地区桃源乡村插队落户三年多,在那儿度过了我生命中最宝贵也是最无奈的青春岁月,回想起那些至今仍刺疼我胸口、叫我难以忘怀的往事,我苍白的思绪便飞到了那青山依绕、绿水常流的第二故乡——接壤沅陵的桃源杨溪桥深山老冲。

      我自幼身体瘦弱、不胜体力活,但我下放后,在队上出工却是三个男知青中出得最多的,而且我的日工分也比他俩高半分工。头一年因为有国家粮吃,我们总算勉强打发走了那些无奈又无望的日子。第二年必须靠自己挣工分分口粮,这就难哪!我熬过了春插,却在早起晚归的双抢中病倒了。病倒的我在六月天里竟然畏寒怕冷,与我同铺的队友在我身上盖了三床蓑衣,全身还在不停地颤抖,幸亏我的房东大娘及时采用拔火罐的土法给我镇住颤抖,后来她儿子又喊来大队赤脚医生给我开了几服中草药,我的病才基本痊愈。

    我庆幸最害怕的这年双抢终于过去了,可是在大队冬修水利的集体劳动中,我身体再次病倒了,这次垮得很厉害。当时,大队三十多个知青全都吃住在山顶临时搭起的树草棚里,大家挤睡在稻草地铺上,水库工地上打夯和打土车子的活儿比起在田里的庄稼活,其劳动强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在队上出工我最怕挑担,可上水库工地后我却发现打土车子比挑担更难承受,它难就难在难平衡掌握车两边的把手。我再次病倒了,这次我的身体垮得很厉害,整个人面黄肌瘦,连队长也只好准假让我回队休息。房东大娘见我那副瘦骨伶仃的样子,心疼地说:伢几呀,你就在我家里搭餐吧!

      身处异乡、举目无亲的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吃饭的依托之处,大娘一家人非常关照我。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大娘一家人平常非常省吃俭用,见我病了后却在早上煮白糖蛋给我营养身体,可我当时却并未特别地感受到她这种近乎母爱般的善良。通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我的身体也慢慢地复原了。到年底我开始办病退回城手续,第三年,我回长沙交了证明手续后又返回乡下,在我房东大娘家住了一段时间。下半年我最后一次离开生产队时,大娘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地说:你这次回去还来不来呀?

    我噙着泪说:大娘,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一定的!可是,后来我将户口迁回城市的十几年里,我却因生活的奔波等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前往,去看望这位待我有漂母之恩的大娘(现在我在心里常咒自己是一个不知感恩的小人)。

    直到19943月我随报社车去参加桃花源的桃花节,才抽空回到了队上,可是我的大娘已于年初因病出世了。当我站在木板大堂屋中望着她慈祥的遗像时,我的鼻子马上酸了,泪水再也含不住了……于是,我捧着香烛走上了屋后大娘的坟头,想起她生前给予我这个异乡游子的一切怜爱关照,莫可言状的负疚感犹如鞭子在抽击我陈旧的胸膛,一颗颗感念的泪珠,止不住从我这个极少流泪的男儿脸颊上滚落下来……

      匍匐在大娘坟前的那一刻,我猛然领悟到:山里人的美德是一种无法用金钱估量的精神财富;大娘的善良是我这个城里伢几毕生也回报不完的恩惠。我们老三届这一代人对自己曾经生活、劳作过的那一方热土,心灵上有一种永远抹不去的怀念情结。因为在那块遥远而美丽的土地上,浸渍着我们青春的血汗,植根着我们生命的年轮。这种怀念像一杯陈年佳酿,愈久愈浓,愈久愈香,它足够我们永远忘情地咀嚼、回味。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斗 鼠 记

    

    有史以来,老鼠就一直紧紧地跟随着人们的足迹前进,它伴居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总免不了会出现老鼠的踪影。人们讨厌它,但又无法将它们彻底赶走;即使一时赶走了它,它也会很快卷土重来。于是,人类与老鼠展开了长期而持久的斗争,本人与老鼠也有过一段曲折的斗争史。

      鄙人平生为人心软,对杀生一类事情避而远之,属于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之辈。记得少年下放在桃源乡下时,有一次过端午节,我第一次斗胆去宰一只公鸡,我捉刀在鸡脖上划了一刀后,谁知它竟没有断气,丢到木盆里还没有倒开水烫它,它忽然歪着血淋淋的伤脖朝我站了起来,正在我惊愕之时,它竟然细细哼呀着瞎钻到屋后的竹林里去了。直到队上一个蛮汉追到竹林中将鸡抓来,猛力一刀将整个鸡脖剁下,鸡方断气,从那以后我更怕杀生了,但惟独对老鼠却是例外。

      对老鼠的厌恶是从小时候开始的,我20世纪60年代读小学时,家中住房是一楼一地两间房。我住的那条街道许家人家都是拖板车或者卖苦力为生,因此街区卫生很不好;再则那个年代缺少食物,老鼠比人更饥荒,因此室内室外老鼠自然很多,我家里也不例外,楼上地上房里连白天有时也可看到老鼠在爬走。父母和妹妹住在楼下,楼下的房子有十多个平方米,但父亲喜欢自己修补一些日常生活品,比如钉鞋补盆子之类,他的那些零七八碎的工具满床底下都是。这样一来,在家里蹿来蹿去的老鼠就很难追捕打到,于是,父亲制作了一只活动的木捕鼠笼。捕鼠笼大约一尺五六寸长,宽六、七寸左右,再在这个长方形的木箱上做一个能上下的活动盖板,类似于菜篮,从此地房的老鼠就经常被捕杀了。可是解决了地上房里的鼠患,楼房的鼠患却更严重了,原来它们都转移阵地,往楼上跑来。我单独住在一间约八平方米的阁楼上,阁楼上没有楼板,楼顶是用旧报纸、牛皮纸一层层糊起来的。年复一年,纸层被瓦砾上掉下的灰尘压得垂下来,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窟窿。一到夜晚,老鼠就成群结队开到了窟窿里大闹天空,煞是热闹。

      有一次正是入冬时节,我睡到午夜时分被一种窸窸窣窣的细小声惊醒。我爬起一扯灯,声音消失了;复睡下,那声音又响了……就这样如此反复斗了几个回合。最后我干脆不扯灯,静坐床边屏息倾耳细听,终于发觉声音是从床边的旧床头柜里发出的。我蹑手蹑脚下了床,穿上鞋,开灯顺手摸到一根两尺多长的铁条,躬着腰移步到床头柜前,右手举着铁条对准床头柜屉口,左手扣住屉扣手慢慢往外拉,哪知屉子拉到头,里面也不见老鼠的影子。我推测这家伙定是躲在下面的柜里,于是,我将屉抽出放在地上,左手轻轻拉开柜门,右手拿着铁条,准备等这可恶的贼子一出现,就对准它狠狠甩去。可是几分钟过去了,仍没见它出现,我便将柜里的衣物一件件地往外抖,眼看里面的衣物抖完了,这个狡猾的东西就是真人不露相。我猜度这鬼精灵早溜出去了,待清到最后一团旧袜时,便懒得去拿了,复把清出的衣物塞进柜内,关上柜门,钻进被窝睡觉。

      上床后几分钟内没有动静,我想这下可以睡安稳觉了。突然,的一声,那鬼精灵从未关严的屉缝隙中溜出来跑掉了,害得我从热被窝里下床,在冷嗦嗦的阁楼里折腾了几个钟头,我还是被它了,首次斗鼠以我的失败而结束。

      从此我暗下决心:以后遇到老鼠决不轻饶它。七十年代参加工作后,因宿舍少,我和另一个同事被安排住在厂区围墙边的几间旧房里。我住的那间十几个平方,屋前是锅炉房的一个大煤坪,杂物乱堆,加之隔壁同事有个三岁男孩,他家经常将饭粒菜屑倒在坪里的煤堆上。于是,经常有一只只硕大的老鼠旁若无人地蹿到坪里吃食,我决定打鼠了。一天上午,我从街上买回一只齿形夹鼠器,回家后将诱饵腊肉皮夹好,然后把鼠夹安放到煤堆上。几分钟后,我从门缝里窥见一只大鼠爬上煤堆,嗅了嗅鼠夹上的肉皮,又缩回身子围着鼠夹转了几圈,才用嘴去扯肉皮。突然,咣当一声,鼠夹的弹簧牢牢地将鼠头夹住了,它发出唧唧唧的尖叫,我走出去板开鼠夹,用火钳夹住死鼠,抛到了垃圾堆里。然后洗去鼠夹上的血污,重新装好,另置一处,傍晚又夹住了一只。开始那段时间,几乎天天能扑杀一两只,有一次只夹住老鼠的一只足,我闻声迅即上前用火钳狠狠戳破它的头,它才死去。月余后,鼠族可能发现它们的同胞在减少,便不上钩了,我在那个春夏之交期间共扑杀了数十只老鼠,一下成了单位灭鼠积极分子,收获颇丰啊!这次的斗鼠以我的全胜告终。

      八十年代末我搬到了楼层宿舍,鼠患仍然尾随而来,我不用鼠夹,而开始用鼠笼扑杀它们。我将鼠笼装好,放在厨房的弯角旮旯,也不断地捕获了老鼠,这种家鼠比野外的鼠要小。只是用笼捕获的鼠是活的,不好亲手处死它,有些人用火烧,我觉得那太残忍;用水淹,一时还淹它不死呢(老鼠会游泳)!我最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活活饿死它。于是,我每次用笼捕捉到老鼠后,就关在笼里让它自然死,结果发现:一只鼠不吃东西竟然可以活好几天。有一次我关了一只比较大的老鼠,它活活饿了一周才死。那只不小的老鼠是钻入我家碗柜后,又沿着柜壁爬到上面的已经抽出一半的屉子里,被我发现后马上关起屉子而饿死的。它被我关严屉子后,急得在里面团团转,不停地咬屉后的屉档板,想从原路返回柜下逃生,但我就是不开屉子。第二天它还在咬,第三天就基本没有咬木板的声音了,只有细微爬动的声响,第四天没有一点声音我还是没打开屉子,到第六天才抽开屉子,它已经变成一只僵鼠了,可见老鼠的生存耐受力与我们人类差不多。老鼠不喝水就要少活一半时间了,有一次,厨房里铁笼被关的一只小鼠临死时还爬到笼口找水喝。一般来说,大鼠的耐受力比小鼠强,不吃东西也活得久些。

      九十年代后,省城开始大规模的灭鼠运动,但老鼠仍然到处可见。有一天傍晚,我在大马路上散步,看见一只黑鼠从阴沟里爬了上来,我下意识地疾步上前准备检砖头砸鼠。不料那鼠行动异常缓慢,全无平日的敏捷,我心生纳闷,但右脚还是本能地用皮鞋朝它一踩,那鼠竟没哼一声就不动了。事后围拢来的一个老人说,这鼠是吃了毒药才跑不动的,我一听胸口滋生出一种呕吐感,从那以后再也不想去踩这种僵鼠了。后来甚至于因为某种“禁忌”而使我更心软了,我斗鼠的兴趣越来越少,眼看斗鼠要以失败告终!

      我不打鼠了,但对鼠类文章还是一如既往感兴趣。报载:老鼠与人类的骨骼在某些部位极相似,人类会与老鼠患同样的疾病。外国研究人员还发现人与老鼠在遗传密码上的区别很小,在人类和老鼠各自的三万遗传基因中,80%完全相似(超过与人最相似的猴子)。《自然》周刊甚至指出:一亿年前的一种小哺乳动物就是人类和老鼠的共同祖先。另外,老鼠之所以繁殖得快,是因为它和人类一样不需要发情期了。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养 兔 记

      兔子属哺乳类兔形目、草食性脊椎动物,其特点是头部略像鼠,耳朵大,嘴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因它的前肢比后肢短,所以善于跳跃,奔跑起来速度很快。兔子有家兔和野兔之分,野兔比家兔更为敏捷,飞跑起来速度更快,一眨眼就见不到它的踪影了。兔毛兔皮可制衣物,兔肉可吃,因此又有肉兔和毛兔之分,此外还有宠物兔等品种。我不吃兔肉,我怕吃兔肉缘于六十年代初,那时我家曾经喂兔子卖过,记得有一次过节家中弄一只兔子吃,是大人提着他的后腿将它倒置入水桶中淹死后,再弄好吃的。可能是我的神经太软弱的缘故,从那以后我不愿吃兔肉了。

      虽说鄙人生性懒惰,平生亦无养狗养猫一类富裕人家的闲情逸致,但去年春末后却养过一只可爱的小白兔。这只很小的白兔是在一天半夜突然间钻入我家厨房里的,清早我推开虚掩的厨房门,才发现这位深夜悄悄拜访的“不速之客”蜷缩在灶台下右边的角落里,眨闪着一对通红的眼睛一动不动。我顿时觉得它的小样子太可爱了,便拿了一片白菜叶去喂它,它马上“吧嗒、吧嗒”地嚼了起来……我出去问左邻右舍,都说不是他们家的兔子;楼上楼下的人家也说不是,我便懒得再问了,怀着一点好奇心将这只“弃兔”收养起来。

      因住六楼,我只好先将小兔用一个旧竹篓罩在厨房右边的角落里养,每天丢一点大米和青菜叶喂它,还用一只小碗盛水给它喝。这只小兔纯白色的毛发非常柔软,挺漂亮,在我殷勤的“侍候”下,不几天它就习惯了这个陌生的“新居”。

     兔子来时大概只有六、七百来克,吃的食物少.个把月后,随着它一天天地长大,食量也一天天地增加,每天要为它特地买一斤多的青叶菜,喂到第二个月,它已长到那个竹篓高了。我决定称称它,便将它抓到一个编织袋里,然后用弹簧秤去称它。刚挂上秤钩,它的腿就一蹬,好家伙,秤的指针竟转了一个整圈,这小东西已近四斤了。随着一天天的长大,我发现它越来越“调皮”了,老是用嘴去啃篓子的竹条,原来它也有和老鼠一样的习惯:喜欢磨牙呢!兔子的个性也有点像猫:比较独立,但有时会很黏人。有几次它钻出了竹篓,等我一进厨房,竟与我捉起“迷藏”来,它的"顽劣"倒使我觉得有些可爱了。

      兔子喂久了,慢慢地觉得它也有点烦人之处,我早上出门前还要惦记着:回家时给这个小东西添带“食粮”。兔子对食粮很挑剔:除米、果蔬外,首先是每日不能缺少青菜(草)叶;再就是带水的菜叶不能吃,一吃就肚泻。有天因加班我回来很晚,忘记带了青菜,一进厨屋,它就瞪着那双圆圆的红眼睛冲着我发出“嘶嘶嘶”的哑叫声,以示抗议。于是,我飞快跑下六楼,到一楼草坛中扯回一把青草塞进笼中敷衍它,它狼吞虎咽,一下就吃了个精光。

      入夏后麻烦更大了,每天要为它打扫竹篓,如果不扫,篓中的臊臭气味很重。这白净的小东西竟比人还讲卫生,你不扫去屎粒,它就不睡。为方便打扫篓中的污物,我只得将竹篓移到侧所里,每次打扫卫生时提起竹篓,将它挪到一边,扫去兔屎,再用拖把擦干净地面,这时它就乘机溜进厨房角落里,与我“逗乐”一番,直到我拎着它的脖颈儿放回笼里为止。

      就这样,我被这个小东西“折磨”了近三个月,我实在是自顾不暇了,遂决定将兔子送掉不喂了。出乎意料的是:一只又大又肥的白兔竟然没有人愿意“领养”。

      我问弟媳要不要?她说“杀了吃吧!”我于心不忍——喂久了竟莫名其妙地对它生出了一点感情。

      问在医院工作的妹夫喂不喂?他说不喂,还说正好将兔子卖给他医院里做动物实验,我更不能接受。

      最后,我对儿子说:我俩把兔子带到岳麓山去放生,他说家兔放到自然界恐怕无法适应环境,生存不下去。

      我正踟蹰着咋处理?星期天回母亲处,恰逢其邻居大姐从她市郊的娘家回来,我突然想到:何不要她送到乡下去喂养。我当即将此打算告之与她,她欣然答应,原来她娘家兄弟也喂了一对兔,并叫我当晚将兔送去了她家。第二天她就将兔送到乡下了,回来还喜孜孜地对我母亲说:这是只母兔,以后配了种,生了崽,再送一对小兔来。

   兔子虽然送给了别人,但至今仍难免对它有一份怀念。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我的童年

      童年是人生的花季,放飞着希冀的绿鸟。>>

      我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花石区盐埠乡的一个山冲里,老家的屋场隔金塘河(涓水的一段)不远。我读书前的童年时光都是在那儿度过的。儿时的生命之舟溢满了故乡美丽涓水的灵秀,许多往事至今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我的祖父是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而我的父亲却没有继承他的衣钵,跑到省城干着低微的店员工作。解放时父亲又急不可待地赶回老家去分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土改时,根据我家的实际情况本是划为佃中农,但在此后的复查中因为人为的因素,却又将我家改划为地主。父亲见地主帽要“罩”到头顶了,吓得赶快又往省城跑,并在省府下一机关食堂到工作。三年后的一个秋日,我和母亲及妹妹起程赴省会。那次旅程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至今记忆犹新),是因为在过湘潭易俗河时,我们一家人全坐在一只小木舟上。我坐在那只随着波涛起伏的木划上,心里紧张极了,生怕船翻掉入水中。我战战兢兢地啃着一个法饼,还没啃完,颠簸飞扬的小船就将半个饼摔到江里了——近年我回老家,曾有意去找那种小木划坐,可那条从南往北汇入湘江的涓水上已经没有一条木舟了,因为每隔不远就有一条拦河坝。至于想重新领略夕阳下渔家姑娘晚唱的那种韵致,当然成为一种不可复得的奢想了。>>

      我老家的屋后是美丽的蝴蝶山,山上长满了苦枸子、黄栀子和糖罐子等野生植物。糖罐子书名叫鸡囊刺,刺丛上开满白色的小花,长出的果实似葫芦,儿时的我们是吃得满有味的。还有一种叫“空筒尖”的硬果,秋后成熟摘回放到火里煨熟吃,味道挺香。但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夏枯草”,它是一种春生夏枯的植物。立夏后,大人就叫我们细伢子上山去采摘,摘回后研碎做“夏至坨”吃,也可煮粥喝,味道比蒿子草好。但近年进乡,却很少见到这种植物了,留神在路边找,偶尔有一、二株。>>

      儿时还有一件给我印象非常深的趣事:有一次,祖母要我将大人捉到的一条小乌龟放到屋前的壶塘里。她说:放了那只龟,我长大后就会有出息。记得当时我确实是虔诚地捧着那只小龟,走到麻石水板上,将它轻轻放到了书中……不过几十年过去了,却至今未见有任何一点出息,可见祖母所说也不灵。

      小时候也有一件叫我感到难堪的事:我从小起头顶竟扎着一个小辫子。那时不论我到那里,都会被人指着辫说笑(有的则称我为“小地主”),也不知道长辈为何要给我这个男孩扎辫,扮成女孩。大了听说是女孩贱,男孩不好带,因我上面一个男孩夭折了。以致于我长大后回老家时,有的人还拿这事与我开玩笑,这个辫子直到我进城才剃掉

      进城后读书的时光已没有了乡村的乐趣,城市的文化氛围倒没有让我记住多少当年的往事。只记得在城北三公里小学毕业时,学校曾举行过一次“选择理想”的活动,班主任老师用木板和硬壳纸做了一个类似于街头“糖贩子”吸引小孩子的那种转盘,在转盘的各个方向刻写着“数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工人、农民、解放军、教师、商人……等职业,然后由每个同学自己选职业,选好后再转。我记得自己当时是选了文学方面的“作家”才转的……其结果是什么?现在也记不清了。

        现在想起儿时的往事确实非常汗颜,因为至今还是一事无成,真有“无脸见江东父老”之慨也!

放生记

    鄙人小时侯体质就很差,我的祖父是看地先生,他在我出生后三天就请人给我排了八字。据说在我的年、月、日、时天干地支的八个字中:五行元素中的水太多,之后依次为木、土,最缺金、火。特别是我的出生时辰正赶在刚立冬的卯时末刻,所禀受的寒气最重,因此体质就差,而且自幼神经特别敏感。加上青少年时酷爱上多愁善感的抒情诗歌作品,精神上除了深受西方人性论思想的影响外,还被儒家的仁爱学说所熏陶,什么君子远庖厨,见其生,不忍见其死”……之类等等,由于这些内外因素的复杂影响,成年后的我就慢慢变成了一个性格软弱、对事物心存恻隐之心的平庸之辈。这种性格在日常生活中的消极表现:就是遇事以忍让、迁就别人为主,不喜欢与人争嘴、争斗,我最不满意的是自己的优柔寡断,它导致了我碌碌无为的今生。

      软弱致使我对动物也不忍心开杀戒,更不敢亲手宰割鸡鸭一类(剖鱼还是敢的)。虽不信佛,却也认真放过几回生,至今记得!

      第一次放生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现在也记不得那时候我到底是多大,大概是四、五岁吧!那时候我与母亲住在湘潭老家盐埠乡冲的山脚下。老屋是依山而砌,屋前是一个形似的长塘,有一天,我满叔从屋前的壶塘里捞回了一条小乌龟。我的祖母是一位信佛的善良老女人,自从我的祖父在解放初期不幸去世后,她就与我的几个叔叔住在一起,她看见放在木盆里的小龟后,就对我说:好孙子,你把乌龟放到塘里去,要它保佑你今后会读书!

      我现在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我确实是用一个小木洗脸盆端着那只小龟,慢慢地走到离土砖大屋几十米的塘边麻石跳板上,双手合什,很虔诚地在心里许了一个愿:意思是希望自己长大后果能如祖母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个有出息的读书人。然后我将盆子里的小龟轻轻倒入了水中。小龟入水后,往前游了一米多,忽然又游了回来,好像舍不得离开一样,我呆呆地看着它围着跳板又游了一圈,忙蹲下去用手拂了一波水,它才朝深水里划去了……我回到堂屋里后,祖母直夸我是个听话的乖孙子,做了一件善事。

      小时候还有一件放生的事也非常有趣。也是在老家,也是在那个百来米长的壶塘上方的旧土砖屋里,我的满叔从山上捉来了一只非常漂亮的雄野鸡,把它关在堂屋里的一个长木笼里。只有几岁的我出于好奇,竟趁大人不在场的时候,把那张笼门抽开,让它蹦了出来,然后咯、咯、咯快活地叫了三声,跳下门前的石阶级,朝着蓝天飞向屋对面的天螺山树丛了。不过大人们知道后,对我这个长孙并没有责备,如果说,放小龟是我有意识的行为,那么放走野鸡却是我一种无意识的举动。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到读书的年龄后就随母亲进了父亲工作的省城,乡村的田园风光从我的生活中悄然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喧哗闹市的车水马龙,是灯红酒绿的楼堂馆所。而我这个在乡下度过童年、对故乡一直怀着深情,对大自然一直念念不忘的人,总免不了隔几年就要回老家去看一看。但在城市的日子里我也放过几次生,有一次放生是放的一只大白兔,这只大白兔是在一个夜里神秘地进入我家厨房后被我收留的。

      鄙人虽然对动物存有恻隐之心,但平生却无养狗养猫一类富贵之人的闲情逸致,不知什么原因?唯独对这只兔子格外开恩,也许是我那段时期的心情特别好的缘故吧!那是九十年代中期发生的事,我收留那只小东西后,每天都按时喂养它,最烦人的是每天要为它打扫卫生,奇怪的是我竟坚持了三个月,把它喂得又大又肥又白又漂亮,可爱极了。从春末喂到夏季,三个月后它已从几两长到好几斤,由于我在工人报社的工作太紧张,我自顾不暇,最后我决定把它送掉不喂了。我先后问弟媳和妹夫要不要?他们都说不要;如果要的话,就是一刀将它割了,呷一顿!我准备和儿子把兔子带到对河岳麓后山去放掉,但恐家兔放入自然界不能适应环境。最后我将兔子送给母亲家邻居大姐的市郊娘家去喂了,这只兔子虽说是送了人,但对于我来说,也好比是一次放生,而且是一次经过了心灵洗涤后的放生

       除了放过乌龟、野鸡和兔子的生外,我还放过几次麻雀。有一次一只麻雀飞进了我家的厨房,落在水盆里,我捉住后准备养着给儿子玩。但麻雀是一种性情急躁的小鸟,当它被人关起后就绝食,横竖不吃东西了,无奈的我将它捧向空中,让其自由了!除了放以上这几种动物,不可思议的是近年来,我对人人喊打的老鼠竟也怜悯起来,偷偷放生了。记得几年前我散步时,从路边阴沟慢慢地爬上一只黑鼠,被我本能地用皮鞋踩死,才发现是一只中毒的僵鼠。从那以后,我每次看到从沟渠里爬起来的僵鼠,就不想用鞋去踩它了。最近一次,我发现一只沟鼠后,下意识地检起一块砖头正准备砸去,见它行动缓慢,不知怎么我手中的砖头无力地落了地。我想:我就放它一条生路吧!看它这样子,也许活不了多久;同时我觉得老鼠的生存能力强,即使中了人类的毒也还在顽强挣扎。

       俗话说:人越老越没有雄心。我也发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变得越来越软弱了,这两年我甚至于相信一些命书上无故不杀龟蛇的说法,每遇到酒席上有龟肉,别人是放手,我则是连服务小姐倒在碗里的龟汤都不敢喝了,生怕得罪了灵龟也!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我的湖乡情

                                                      

    四十年前,我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送大妹乘船到湖乡草尾人义村落了户,从此我就与草尾大同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方水土也在我的梦寐中留下了一个不解之结。

    这四十年中,我从省城往返于草尾有十多次,第一次是196912日下放的那天,我随着妹妹和许多同学上船后,船在岸上亲友和同学们的挥泪告别下慢慢驶离了省城……妹妹和她班上的同学们坐在一堆,我与一个班上同学聊了几句后,就独自在船舱里徘徊了几个圈。后来我觉得太冷了,就走到船舱底层,看见蒸汽机直冒热气,我想:这“避难所”比北风呼呼的上面肯定暖和多了,于是,我就躲在蒸汽机旁度过了那难忘的一夜。1969年底我第二次去草尾,准备接妹妹一同回长沙过年。 那是一个比头一年更寒冷的冬天(草尾的冬天从来没有不寒冷的),漫天的河风裹着雨雪冰点无边无际地迎面扑来,打在我的脸庞上就像有许多把刀子在削刮一样,真应了那句"河风吹老少年郎"的湖区民谚。至今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当我从常德桃源乡下赶到妹妹下放的五队后,她因天太寒冷已经提前回长沙了。在雨雪交融的恶劣天气中,五队队长亲自下河捕了三条大鱼送给我回家过年,第二天,他又挑着二十斤重的大鱼行走在泥泞的小路,一直伴送我到草尾上船后才放心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却怎么也忘不了雪雨中的那一幕,忘不了那种初次相识就为一个素昧平生的异乡人付出的赤诚情谊。有幸在前年春天知青组织的"重返知青点,建设新农村"的活动中,我终于回到人义村,带着一点微薄礼物去看望了这位原队长,以表达我多年的思念之情。想不到仅隔两年,这次纪念知青四十年活动我返乡到人义村上,他竟已于去年因肺病去世了。怪只怪造物太无情,我好不悲痛!  

    我忘不了草尾,是因为妹妹在那儿度过了八个不堪回首的年头。她将生命中最好的青春年华丢失在呜咽的草尾河畔,在招工无望的打击下,我第三次去草尾了。这次是为妹妹办理病退回城手续,那时她已在乡下苦干了几个难熬的严寒酷暑,但她太胆小,病退回城的手续最后没有搞成,反而搞砸,把她身体搞得更垮了。 到她下放的第五个年头,我已从常德乡村回城被招进木工厂了。看到瘦弱不堪的妹妹还在日复一日地毫无指望"修补着地球",我绞尽脑汁想办法,终于间接找到了一个同事,他给我找到在县城的一位“关系户”。没有其它门路途径的我唯一能为别人做的就是利用木工手艺为这户人家去做家具,于是,我带着一大篮刨子、锯子之类木匠工具,搭上了去沅江县城的班车。可是汽车在天黑时抛锚在离县城不远的“三眼塘”了,我下车去打电话,不负责任的司机却丢下我开着车跑了,我跟在车后嘶着喉哝喊着,追呀,追,直到看不到车影才停下来……这是我的第四次湖乡之行。 后来好不容易有一个单位愿意招她回省城,我马上赶到县城去促成这件事,三天后招工手续基本就绪, 我的假期已到,就在天黑时爬汽车回长沙了。不料我一走她的指标竟被区里某人“挖”去给了他的关系户,欲哭无泪的妹妹拿着户口本站在草尾河畔整整抽泣了半天……次年底,妹妹总算进了县城纸厂,我第六次去湖乡她的单位,看看她的工作如何?想不到她在生产队呆了八年,之后竟又在这个县城呆了八年,直到八十年代初因照顾家庭才回到了省城。两个八年,已将活泼健康的妹妹变成了瘦弱沉默的他乡人,回到省城的第一眼,她甚至于不认识了旧日的归途。

    妹妹虽然回到了省城,我却无法了却这段“情缘”,反而继续延伸着我的湖湘行。除了九十年代初我妹妹和知青返回大同乡那次我因事没有参加外,之后的每一次大活动我基本都参加了。我第七次去就是规模宏大的"2001年沅江知青返乡"活动,那一次是与下在草尾人和村的三个初中同学去的,由一位同学自己开小车,因为同学要回长上班,车子只在人和村上呆了几个钟头,没有来得及与老乡作过多的交谈和沟通就返回了,几个同学都觉得有遗憾。 2006年“重返知青点,建设新农村”则是我的第八次沅江之行,那次到胭脂湖的知青之家活动,参加了由胡子敬先生剪彩的“辣妹子公司奠基典礼”仪式,我们每个知青都为新公司奠基铲了土。 此次回长三个月后我又独自一人返乡,在草尾仁义村倪医师家住了三晚,。夜听稻田的蛙鸣和露草暗香,白天寻访昔日的旧址足音,虽然整齐的堤岸早已夷为平地,飘摇的知青草屋也无处问萍踪,但我还是对那儿感到一种莫可名状的亲切!不过那种情感中不时会涌上一丝丝搅动心屝的隐痛,睡梦中的双手也会不自觉地放在心头那块陈年旧疤上……今年国庆节“知青下放四十年返乡活动”是最感动我的一次了,耳濡目染了那么多激动人心的场面,重逢时刻的欢喜泪,离别时的依依情,悲喜交集之下,真是“无声胜有声”呀!”

     去了这么多次,但我仍然难以了却对那片热土的思念:我忘不了那个游子告别故乡省城远行的悲伤冬日;我忘不了那个冰天雪地里挑鱼送我的善良队长;忘不了亲妹妹用针刺自己手指搞病退的无奈;忘不了那个令我此生难堪的“三眼塘”;忘不了妹妹失魂地哭奔在草尾河边的无助身影;忘不了那一次又一次颤栗我神经的悲凉往事……所以,余生我肯定还会去湖乡,一有时间我就想去呢!

                                                                                                ——于200811

    附《我的第三故乡》:

我的“第三故乡”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故乡,我也不例外,但自从文革后下放农村起,我就有了三个故乡。
    我的第一个故乡是我的出生地——湘潭县花石镇的盐埠乡。那是一个风景秀美的江南山冲,我的祖先明代从江西迁入该地后就一直在那里定居。发展到我祖父手中,他将老屋建在一个山冲与河谷交接的山沟里,那个山沟叫金塘村。我家的老屋坐落在伸展着两翼山屏的美丽蝴蝶山下,大屋前左右分别是大柳塘和小柳塘,大柳塘对面是高高的天螺山,小柳塘对面是金盆养鲤山。我的孩童时代是在老家度过的,所以我对老家一直怀有割舍不下的情感,我怀念那里的一山一水:春天柳叶塘醉人的桃花杏雨;夏日屋前飘香的禾苗荷莲;金秋屋后诱人的满山野果;银冬天螺山的白雪皑皑……故乡这位常青的绿色女神,常不经意地飞入我的梦乡,当我人生遭遇不幸时,我会扑到她的怀抱中嘤嘤哭泣……读小学一年级我随母亲迁入了父亲工作的省城。

    我的第二个故乡就是我下放的常德桃源山村。那儿曾是晋代陶源明笔下描绘过的“世外桃源”旧地,虽然现在已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仙境”,但那里的山水、那里的女子却是美不可言!不过当年我是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些的,下放在那里的四年反成为我人生中最不堪回首的时光:我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丢失在那个遥远而偏僻的异乡旮旯……至今回想起来,我这颗迟暮之年麻木的心仍会涌起一阵阵隐痛。

    我的第三个故乡就是美丽的洞庭鱼米水乡——沅江草尾。从我的大妹1969年下放在草尾人义村后,我就与湖乡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巧的是我的父亲早在1957年底就曾被省府某机关错误地下放到大通湖农场劳动过一年。我的出生地是湘中丘陵区,我的下放地接壤湘西山区,两个地方都是山多水少,而位于湘北的湖乡草尾却是水多田多的产粮区,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嘛!沅湘有悠久的文化底蕴,诗人屈原曾沿沅水踏歌而下,留下了许多忧伤浪漫的诗篇。古代有段时期沅湘曾成为全省政治、经济的集散地,富饶的八百里洞庭也一直是中国的粮仓。现在,沅江已成为南洞庭的一颗璀璨明珠,草尾也成为一个非常繁荣的集镇了。

    我对草尾的怀念是因为那块土地上留下了我昔日的坎坷足迹,我粗略地回忆了一下,从我送妹妹下放到大同起,至今我从省城往返于沅江草尾已经有十多次,而随着思念的加深,我的行程一次比一次迫近。草尾这块江南水乡,已经永远定格在我心灵的旅程表上;洞庭这个美丽的湖泊,已经永远成为我魂魄流浪的港湾……这次国庆节四十周年返乡,当全体知青高扬着双手,相互依偎在草尾大堤上,流着泪动情地高喊“沅江,我回来了;草尾,我回来了……”的那一刻,我突然间感悟到:这儿正是屈原当年“行吟泽畔、忧国忧民”的经过之地呀!这喊声似乎也像那位名传千古的爱国诗人在“招魂”时发出的回声呀!这呼叫正如一个知青“捧着青春的灵魂从沅江走过”的诗句带给我们的启迪一样——当我们把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一段时光丢失在某一处时,我们至死都无法忘却那个地方呀!当苦难之花镌刻在我们心灵的年轮中,我们永远都无法抹去那一块沧桑都侵蚀不掉的伤疤呀!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戒  烟 记

      

      本人正式吸烟是从下乡后开始的,至今已有40年历史,但真正上瘾却是在十多年前的90年代末。年轻时并不怎么抽,只是偶尔抽一、二根玩玩,以致那时许多朋友和旁观者都说我吸烟没派头,意即我不像一个吸烟的人,我听了他们的评语后也不在乎,只是附和地笑一笑,然后告诉他们:“我打吸烟起,从来都不把烟吞进肚内,只吸到嘴里又从嘴里吐出来,所以没有什么瘾。”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从工厂转行到报社、杂志社当编辑后,烟瘾明显大起来了,烟量自然也增加了。我一般抽柔和的长沙烟,后来抽软白沙(但我一直不抽糙人的硬白沙)。眼见烟瘾日大,当时我曾经时断时续地试着“戒了”几次,但不怎么灵。

      进入本世纪后,我爱吸不呛人的银色精白沙,烟量也控制在一包左右,但却发现周围的亲朋戚友掀起了“戒烟风”,首先是我的妹夫戒了,其次是我的堂弟戒了,还有一些文友和同学也在行动中……我每次回家,老母看我食指薰黄了,也在一旁语重心长地劝(其实是念叨):“崽啊,少抽点烟呀……”我的儿子见我边抽烟边咳嗽,便对我说:“爸爸,你少吸一根烟,就多活几分钟呢!”

      我看到周围这么多人戒烟,又听到这些关心的话语后,便下决心戒起烟来。

      第一阶段我从减少烟量入手,我以前的烟量一般是一包左右,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两包(包括待客)。刚开始戒烟时,我每天只吸半包烟,也就是不超过十根烟,这样坚持了半个多月。之后我就天只吸三分之一包,大概是七根烟左右。又过了半个多月,我减少到每天四分之一包,绝不超过五根。然后减到每天只抽五分之一包,也就是三、四根烟,这几根烟就是每天饭后和上床睡觉时吸的那几根,确实有与它“依依不舍”的感觉!戒到这个地步,我感到再难扩大“战果”了——思想上便松懈了一点,谁知这一松劲,“烟瘾”趁隙又逞狠反弹,有时一天还要多吃一、二根。我知道戒烟进入了“攻坚战”阶段,便命令自己:一天无论如何不准超过五根烟,这种“烟限”我坚持了半个月,再也没有让它反弹了。我思索了戒烟出现反复的缘由,决定“打蛇打七寸”(抓主要矛盾),便采取“戒烟三步曲”的战术。

      “戒烟三步曲”的第一步,我先戒接连抽烟的习惯,虽然我开始戒烟后就没连抽过两根烟,但与朋友见面时仍会出现不断递烟的情况,我婉言谢绝别人的烟,这根烟戒得比较顺利。第二步要戒的是上床睡觉前抽的那根烟,这是从事文字工作后养成的一个习惯:洗漱完毕上床后,靠在床头点上一根烟,慢悠悠地回味一天的工作或梳理一下思路……由于我戒烟的信心上升,这根烟虽然戒得比较艰苦,但它最后终于在我的意志力面前退缩了。最后要戒的是饭后那根“余香袅袅”的神仙烟。

      凡抽烟的人都知道“饭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这句烟君子口头禅,这恐怕是吸烟人最难割爱的一根烟,当然,这也是最难戒脱的一根烟了。我知道要攻克这个最后的“堡垒”不容易,于是采取两步走的策略:饭后实在想吸烟,就只吸半根,留半根到下顿。这样“繁琐”的过程使自己对烟的兴趣慢慢下降……最后干脆不买烟了,找来找去找不到烟,自己也觉得没意思,终于把它戒脱了——我趁兴写出了《戒烟记》。

      以前我为别人改稿,别人送烟我高兴得很,现在有烟倒成了包袱——这应该说是戒脱了吧……其实不然,我还是高兴得稍微早了一点。这种情况仅维持了半年,我上网络后又“旧病复发”,接着抽起来,不过在大半包之内。幸亏没有将写好的“戒烟记”发表,否则不就“贻笑大方”了!这样一抽又是二、三年。

      今年6月初出现一个新症侯:我一抽烟就咳嗽,这倒是烦人了,我于是“老调重弹”——从每天一包减至半包,从半包再减至四分之一包,再减至六分之一包……直至只抽一、二根止,但到7月初对它仍“意犹未尽”……

      最后导致我彻底断绝念头的是:红烧肉得病的消息(见722日《红烧肉病得不轻》一文)使我简直震惊发晕,他那样结实的身体竟然“喊倒就倒”。

      我便问马灯:“你那天与红烧肉聚餐时,他情况怎么样?”马灯说:“不怎么好,我看他坐在那儿一直咳个不停”——我心里一惊:我不也是吸烟就咳吗?

      又找晏生落实:“你看红烧肉的病要不要紧?”晏生答:“他180瘦到150斤。我一听,赶紧将刚点燃的烟掐熄丢了……”此后再没吸了此文已写好月余,8月起完全没吸烟,才敢发出)。


                                                                                                  ——2010.9月22日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朝 圣 略 记

     对于孔子,吾自识文后就一直心存钦慕。待到成年后思想成熟,了解到其学说的精髓是“仁”,主要论点是“仁者爱人”,及至关键时刻应该“杀身成仁”,更是非常景仰其人。遗憾的是本人一生囊中羞涩,也就未曾去这位2500多年前的圣贤故乡拜偈他老人家。想不到在人近黄昏之时,却了结了这个青春时期的夙愿。7月1日至6日的济南之行虽然正值庚寅年的夏至炎热时分,但几天的游览给我的收获不小,至今兴奋于中,感慨之余记下这段短暂的旅程——

                                                一

    因为胸中一直有去孔乡曲阜的念头,终于逮着一个机会:我的一个年青友人被任命为“济南高铁站装饰项目部总工程师”(我母亲原邻居儿子),我便有了与他同行的打算,他临行前邀我上路。我们于1日清晨6时从省府韭菜园宿舍出发(除我外还有他的妻儿)。他两口子轮流驾着帝豪小车,夏日的晨风吹拂着婆娑的绿叶,我们奔驰在京珠高速公路上。车过湖北进入河南省后,我首次领略到了北方原野那种无边无际的辽阔与雄浑,特别是路边那种冲天的白杨树,它使我想起了茅盾写的《白杨礼赞》,心境豁然开朗,思绪飘逸在遐想中……>>

  我们的中餐就是在高速公路段内吃的,几十元一人,味道就像火车上的饭菜一样既贵又差。汽车在傍晚进入山东省后遇雨了,豆大的雨点扑打在车窗玻璃上,车速从120码减至40码。本来决定停下来歇宿,后来想还是开到目的地,于是在晚上9时30分才到达济南市,省建工集团驻济工作人员随即接待安排我们住进了宾馆。

    次日上午稍微休息一下后,我们几人便驾车去市内参观号称七十二泉的“泉城”,先去市中心的泉城广场游玩了一下。吃完中餐我们去了最负盛名的趵突泉公园,里面到处是泉眼和泉水。我也学着其他游人的样,傍着那块“天下第一泉”照了一个相,后来还特地跳到水中的“无忧泉”岩石前给那三个字照了一张相。

    从趵突泉出来,本准备去大明湖参观,电话里传来项目部老总叫我们赶回家吃晚饭,于是打道回府,但“驴大滚”饭店的晚餐并没有吃得惬意,我对北方的风味正如预想中的那样不习惯:大葱吃不惯,没有辣椒下饭。整桌菜几乎全部是驴肉做成,我一直欣赏北方人做的水饺,可驴肉饺吃起来并不怎么样。比起长沙的物价,济南市的东西便宜不少,西瓜一元钱买两斤,猪肉也少一元多一斤。

                                               二

    真正的旅游是从3日的“曲阜游”开始的,因庄总要去大连接受一项新投标任务,一大早我独自去“济南国信旅行社”,参与一个“大庆工人组成的团队”出发了。全车24人在上午10时到达了“东方圣城”——曲阜:从外表上看,灰色的城墙比比皆是。可细细端详就会发现:这是一座杂揉着现代气息的古代小市,街道两旁许许多多的摊位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色小纪念品,他们一个个大声地向我们吆喝推销……孔子故乡的参观为孔庙、孔府、孔林三部分:“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它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首先是参观孔庙。孔庙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

    孔庙内参观的地方实在太多,跟着导游走完全是“走马观花”式,根本不能认真过细看。我于是一人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下到了“大成殿”前,赶快留下一个影(大成殿:孔庙的主体建筑,亦是孔庙核心。唐称文宣王殿,共五间。清雍正二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雍正御书“大成殿”贴金大字。殿高 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 ) 。“蟾宫折桂”的金榜也没有来得及细看,已经找不到我与之同行的车伴了……

    出孔庙后,接着参观庙东南侧的孔府——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它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其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守候看管孔子遗物。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

    如果说济南市的景观是我自己放弃了一半,那么孔府则是因为我走失了车伴而提前结束出了院落(孔府的故居相对而言小得多)。当我在孔府后门等待我的旅伴时,他们却还在里面流连忘返,我急得在后门打导游的电话,及至与他们汇合后,才一起去吃自费的中餐,然后去离孔府一里多的城北孔林。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家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遂形成今天的孔林。孔林内古树已达数万余株,许多树株至今叫不出名字,其中的古柏长达数千年,桧、榆、槐、枫、杨、柳、女贞、樱花等树盘根错节,野菊、半夏、柴胡等植物也依时而荣,已成为一座天然的植物林。 汉代后统治者对孔林增修过13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大得多,周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孔林对于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丧葬风俗的演变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到了秦汉,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到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 孔子早年丧父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的三大悲哀全让他遇上了,于是他就命人把他葬在他儿子旁边,孙子在自己对面,位置刚好是“挟子抱孙”之像。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一点不假,当我走进里面后,古树参天,林荫遮地,顿时使我们享受到一种凉爽。奇怪的是:圣人的墓地也没有给游人带来阴森感,倒使我们觉得有一种浓浓的民俗文化氛围……

    孔林的内涵是其中有许多故事:如孔子的儿子死于他之前……孔林的“四不葬(非原配夫人不准葬;未成年的夭子不葬;出嫁的女儿不葬……)。出林后我在街旁的摊贩手中买了一个罗盘,也想对风水增加一点研究,接下来就是去登泰山了。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拜泰山记

     

     泰山雄峙山东省中部,前邻孔子故里,后靠泉城济南,主峰海拔1545米,气势磅礴,拔地通天。乃五岳之首,久慕其名,未见其容。庚寅年五月廿三日午时,我如愿登上泰山玉皇顶。其时山顶红日骄映,蓝天明媚,白云轻柔,香风缭绕……

     极目远眺:松树摇曳;低首聆听,林泉滴翠。旅途劳顿顿时消除,郁积心霾一扫而散……

     依栏而立,身若闪失深涧;凭阶回眸,神始归属尘埃。虽是最炎热的夏至,吾等登顶的游客却笑逐颜开,将烦恼一古脑儿丢到爪洼国了。这就是运动独有的魅力,这就是生命原始的欢畅,这就是感情重负后的释放,这就是灵魂昄依前的呐喊啊!

    我由此领会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东山而小鲁”的千秋感叹!由此意会到古人“仁者乐山”的真谛内涵!山川之美、日月之华乃自然美的极致。窃以为:泰山之美,美在雄伟;泰山之尊,尊在封禅。泰山之雄伟,群山不能相比也!泰山之封禅,四岳只能望其项背矣!泰山的“五岳独尊”不仅在于它自然进化中形成的坚韧挺拔的石山景观,更取决于它兼容并蓄、博大精深、渊远源长的人文底蕴。>>

古往今来,无数文豪大家为泰山所折服,“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的千古绝唱将泰山的幽奇、雄伟及帝王之气展现得何等淋漓!

   

(一)

    7月3日(庚寅年五月廿二日)下午参观完孔林,我们一车24人便来到泰山脚下的泰安市歇宿。城偎山而安,山依城而耸。

4日我们吃完早餐,8时乘车到泰山公园前(每人门票130元),全车人员按规定换乘园车行一截,然后分开乘缆车或步行上山。>>

    步行为游览泰山最累却又是最值的一种,可尽览泰山之秀美。既来登山,焉能坐车?我决意步行。80年代初去南岳,我也是从山底爬到祝融峰(整整15里)。我们这车步行的8人决定先游岱庙,再从庙后门至岱宗坊,到南天门,沿天街经碧霞祠,最后登上泰山极顶。

    岱庙坐落于泰山之南,俗称“东岳庙”。它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主体建筑天贶殿内存有国宝巨幅宋代壁画《启跸回銮图》,描绘泰山之神出巡时浩荡的场面,庙内碑碣林立。

自古即有“登泰山,保平安”之说。来到岱庙,我赶快在祭坛前停下,虔诚点燃在山下买的三柱高香,插入香坛。庙内走出一位主事,交给我一片钥匙,要我在神坛前打开一把金色的“平安锁”,然后将锁挂在长栏上锁好。他口中念念有词:“泰山神灵保佑施主,一保家人平安;二保子孙发达;三保富贵荣华……”

他随即引我朝山神像跪下三拜,然后嘱咐:此匙须丢在泰山沟壑,你全家的平安已经锁好无恙了……我听完后如释重负,胸生坦然,马上从袋中掏出准备的几十元塞给他。

                                                     (二)

    岱庙后门大路号称通天街,岱宗坊就在岱庙与山门之间,这是文人下轿文官下马、皇帝老爷也得从龙辇下来祭拜泰山之处。尔等岂敢怠懈,赶快停下瞻仰,牌坊果然气冲霄汉。

    登山的起点一天门距中天门11里,须用2小时(至玉皇山顶6290个石阶)。中天门之下山缓好走,沿途住家商贩与奇石异木、清溪丽禽构成一道风景,随处可见各种石刻,偶尔也遇路过的挑山工。
    地处半山腰的中天门又叫“二天门”,是面积不大的天然平台。依山势而建,缓冲用。该处有索道8分钟直达山顶,但若有此惰心,必将丢失快活三里、云步桥等一路名胜,更无法体会登十八盘的艰辛与成功后的征服感。

中天门与南天门虽然只有7里,却是最考验登山者毅力的一段。我们8人踏上十八盘后,相互间便开始拉开距离,也没有照相了。与我同行的是大庆油田职中的7位老师,他们的年龄不比我大,有一对夫妻还只50岁。开始我登十八盘不吃力,但到后来发觉抬腿有点累。抬头远望:只见一条挂在山间浅灰色的石阶路绵延不断:啊!那就是神奇的十八盘,1600余级石阶,陡峭的盘路镶嵌在如刀削的两山崖壁中,远望似天门云梯。“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丛穷处见,天向隙中观……”——形象地描绘出其壮观与险峻。

    我登上南天门后,才真正体会了“十八盘分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道理。开始爬“紧十八”,我还能间断跃一级石阶(买的拐杖也给唯一的女步行旅伴了),待到后来爬“慢十八”就只能一步一个阶。爬完慢十八到达青云观便喘息唏嘘不已……抬眼观南天门依然高悬,遥不可及。低首看中天门隐于山中,模糊难辨,给人上不来下不去之感。这“不紧不慢十八盘”只能爬一盘歇一盘。有意思的是:旅伴见我已在他们前,也一个个拼力跟,有两个还超过我。我发力将他们全部丢在一个盘后,但在即将登上南天门我停下来照相时,有一个旅伴趁机越过我,成为第一名。我只捞到第二名。登十八盘顶要气定神闲,一步一个台阶前行。十八盘又称“人间—天境”之路,登到南天门就如从凡尘进入仙界。征服十八盘也是征服自己的一个过程
    然而南天门还不是最后终点。南天门只是盘路的终结。从南天门往上直到主峰玉皇顶尚有600级阶。穿过如同天宫仙境的南天门,迎面是一个高大的石坊,上写“天街”二字。但天街上的路“平坦”多了,也没有“人间”那样竞相争先。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浪漫诗句:“我想那飘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商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在泰山之颠可欣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奇观。据说无福之人一生不能尽赏,我自知不属有福之人,惟尽兴而已!我们全部登上玉皇顶后,围坐下来吃着带来的干粮。

餐后居高临下观赏:但见山峦绵延,云雾袅袅。在西北层峦尽头还见黄河似一条金飘带闪闪发光……我们尽情享受泰山的雄奇峻秀,呼吸着令人心旷神怡的天庭空气,置身在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天籁中……因为不是清晨,不能欣赏日出,加上导游交待:须在下午3点前赶到中天门与坐缆车的旅伴汇合,我们放弃了去日观峰游览。

    山溪吟唱着送我们下山,中天门下公路盘旋如蟒,我们步行下山的和坐缆车下山的集合后,复坐园车下山。10多公里的盘山路,海拔800多米的落差,中巴似游龙般行进。20多分钟后车到山下,2小时后我们返回济南市。

(三)

    五岳之中:湖南的南岳衡山以“五岳独秀”而闻名天下;陕西的西岳华山以“五岳奇险”而震慑游客;山西的北岳恒山曾以主峰高度夺“五岳之冠”。河南的中岳嵩山以嵩岳塔砖久远而称“五岳最老”; 惟山东的泰山以“五岳独尊”而晓于世人矣!

    泰山之尊:尊在封禅,数千年来有12位皇帝来泰山封禅纪功。泰山之尊,尊在人文,2500多年的孔子(儒)文化使其迈上了一个极其尊贵的地位。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南岳之秀在于无山不绿,无山不树。那连绵的山势和茂密的森林,以及长青的松柏就像一个天然公园。它既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也是千百年来的文化名山,更是古今中外的避暑胜地。1290米的祝融峰为衡山的最高点。

    西岳之险在于“自古华山一条道”,“奇险天下第一”。它北临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分水脊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水经注》言:“远而望之若华状,故名华山。” 华山由中峰(玉女)、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南峰(落雁)、北峰(五云)五峰组成。南峰海拔2154.9米,是华山最高主峰,古人尊称它“华山元首”。

    北岳恒山被称为“天下第二山”,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

    嵩山位于洛阳登封县内,主峰极峰海拔1494米。嵩山有中岳庙、嵩阳书院、嵩岳塔、少林寺等。中岳庙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祭祀“山神”之地,我国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嵩阳书院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嵩岳塔是一座单层密檐式砖塔,平面为等边12角形(独一无二),塔高30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

    泱泱华夏,名山无数,何故五岳独领风骚?乃因东岳以道教为首,揽佛教于一体。南岳以佛教闻名,融儒、道为一家。西岳以传真(道教)享誉武林。北岳以道教传名。中岳则是儒、释、道三教荟集。

吾以为:东岳之尊,其名堪与长城同;南岳之秀,非桂林山水所属;西岳之险,华夏山岳之最;北岳天柱,赤县神州称奇;嵩岳之古,无以复增其高。嗟夫!泰山以石雄称于世,衡山以木秀名于林,华山以路险慑于人,恒山以柱耸立于天,嵩山以塔古传于书。五岳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得平安。君亦不乐乎!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花开花落又一春,清明时节祭亲人。”——自从父亲睡在故乡金塘河畔(涓水腹地的一段)高高的天螺山以后,我就年年清明节回乡扫墓,至今已经18次了。故乡的小路之于我已经非常熟悉;故乡的村民之于我已经非常亲切。但是今年的清明节之于我,却增添了一种新的情感,这就是我在省城与老家花石的中转地——有莲城之称的湘潭会见了我在湖知网上结识两年多的茶陵栏目网友们,受到了他们热诚的欢迎,特别是吴大哥夫妇的盛情款待使我难忘。今天下午回到家中,仍沉浸在温暖的回忆中……

2008年底上网来,我每次经过莲城时,都想在该地与老家的网友们面见,由于来去匆忙等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今日终于如愿以偿。我1日进乡,2日上午扫完墓。当晚与吴大哥通话说:想在3日返程时与他及家园几位网友碰碰面。吴大哥随后在短讯通知我3日中午在华都酒店相聚,我次日早上见讯后,于9时从“潭花公路”的东风街动身。本以为提前进乡扫墓,人员车流会少,谁知10时在双板桥即遭遇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堵车——这种交通“肠梗阻”现象确实使人非常恼火又“难受”。我当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安……因为吴大哥来电话:家园的格之明、吉辰、伟老弟及未见过面的茶人都在那里等我,还问我带没带夫人?这当然使我惶恐。吾等一普通网友,何敢烦家园朋友如此厚待?此情此意使我难以回报!

就在车上乘客竞相埋怨堵塞时,汽车终于启动了,我忙问司机:何时可以到达建设路口的华都酒店?司机说还要半个小时?可是“好景不长”,汽车刚走了一截,在河口的三岔路又被堵塞了。如果说前面那回还因有一辆小车被擦伤引起堵车的话,这回则完全是司机们“见缝插针”,靠“钻、擦、挤”抢道,致使马路排了几里长的车队,我躁得在车门口像猴子一样蹦上又蹦下,终于想到不能再“坐以待毙”,决定弃车想办法。于是我走出堵截的车队外,叫上一辆摩的坐到莲城三路公共汽车站,总算在1时前赶到了华都。大家围上来的那一刻,一阵温暖弥漫了我的身心。

自从我进省城发蒙读书后,童年的往事不断出现在梦中——是故,我以此为基础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绿色之恋》:题旨中的“恋”其实就是想表明对故乡土地的眷恋,想寄托对故乡人们的思念……今天在潭的家园网友们的出现,使我又一次领略到老家人热情好客的美德。

格之明版主的概括最全面,我们之间有“四同”:同为知青;同为湘潭人;同为网友;同为文友——故相互之间有许多共鸣。吴大哥随后提议:“为我们同是湘潭人干杯!”——从此以后我多了一个知音……两个小时后我离潭回长,虽然汽车载着我向北飞奔,莲城聚会的热闹气氛仍在我眼前闪烁;虽然朋友一个个分手,但友谊的余温仍暖在我胸房。

                                                                                                                                    ——于2011-4-3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拜 昭 山 记

 

 辛卯三月廿三,江南莺飞草长。受故乡网友吴大哥、格之明、吉辰、伟老弟之诚邀,于巳时到达昭山寺门口农家乐。相聚后,我们五位网友与何来、谢老板夫妇八人登山踏青——

 蓝天丽日,如美人笑靥明媚;白云清风,似韶乐古韵降临——我们选择正中的麻石道上山,路面比左右的阶级陡,但距离近一点。久离乡土的我回到兄弟之中,倍感亲切温馨。及至“半山亭”上,我们频频合影,谈笑生风!尘世凡夫一旦返朴回真,烦忧俱失,相互怎不执手摩肩,流连忘返! 

 昭山古寺位于湘潭市东北20公里湘江东岸。为长、株、潭三市交界处。清乾隆《长沙府志》载:“秀起湘岸,挺然耸翠,怪石异水,微露岩萼,而势飞动,舟过其下,往往见岩牖石窗,窥攀莫及。”

 昭山海拔185,是旧时“潇湘八景”之一。自古以来,米芾、王船山等名人题咏很多。据说周昭王南征蛮邦到这里,掉到山下深潭里淹死了,故称昭山。另说:“昭”与“招”同音,含招唤之意——此座山总是在向远离家园的湘人呼唤着及早返乡。
       
昭山山峻,登山始知。昭潭潭清,俯视即见。上山拾阶而上,洞奇林秀;下山依径而行,花香草芬。昭山携凤形山、虎形山于一体,山岭广植松、茶、柏、竹。值此季春,满山铺锦叠翠,一派生机盎然。

 昭山脚下的龙洞,大洞套小洞,有48张门之说,迄今没有人走到过尽头。《水经注》载:昭潭深不可测,该处特别碧绿。昭山对面的白沙滩,水清沙细,堪称为内陆的北海银滩。春天鱼类多集于此产仔……
      
山顶古木参天,建筑红檐绿瓦。巅峰朝阳上千年,给人以幽静清雅空灵之感。禅寺邕建于唐代,清乾隆二十三年置产重修。内设玄帝宫、王皇宫、观音宫、观音堂、关圣殿等,有僧人住持,一年四季香火缭绕,钟磬之声不绝于耳,与山前滔滔湘水,山后袅袅炊烟相映成趣。

 传说寺里住着南岳圣帝的哥哥玄帝。玄帝的法力没有圣帝高,朝拜的人没有那么多,但玄帝总是用和熙的春风吹拂过往游人,使人身心舒畅。故前来昭山的游客,无论心情多么不好,一上山便心旷神怡。丁巳年秋,毛泽东偕新民学会会员张昆弟等作社会调查,从长沙步行至昭山,曾夜宿昭山禅寺。

 我们登上数百米的昭山后,在朝阳寺前合照。极目楚天——释放郁积胸中的都市沉埃;聆听天籁——解析冥冥之神的深奥玄机……合影后进寺朝拜,殿内庄严肃穆,诸神目光炯炯。伟老弟已为大家购好票,“逢庙必拜”的何来走在前,我们依序而行,无不虔诚。 

 民谚说:“湘有昭山,客子不乐远游”,就是因为有玄帝在此不断召唤游子——吾自七岁发蒙下省城,数十次经过此地,竟一直未上山拜偈,直引为憾!故人知吾心:吉日良辰启程;故土知吾情:丽日和风相迎。今日在故土友人陪伴下,始圆半个世纪昭山行梦!首次拜偈玄帝和圣帝。并在诸帝菩萨前叩拜许愿:仙圣若灵,一佑家园平安;二赐福吾余生;三……

 拜偈后,我们走左边的石阶下山,在伟老弟预定的农家乐会餐:故友新交举杯话当年,滔滔不绝; 美酒佳肴先敬家园郎,情义无价——故土之恋,足到为凭;兄弟之情,杯中自知!(于2011-4-26晨草成改之)

 

附《观日记》:

      1982515日、星期六)

 

512日傍晚,我和芳、小妹、娥四人乘火车到达了“天下独秀”的南岳镇,下车后迅速找了一个旅社歇下。但今日天公不作美,从下午起就下起了毛毛细雨,真是大煞风景,我们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天老爷做点好事,让天气转晴吧!

513日,天气稍微好了一点点,但仍然没有断雨。在究竟上不上山去?四人意见不统一,各持己见。最后经过一番争论,小妹她们三人才同意我继续上山的决定。

做出决定后,我们就开始爬山了,在飘飞的雨丝中爬山,其实别有一番韵味。雨水对于人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多数时间下我们是需要它的,但有时我们也特别讨厌它,那就是春夏之交时节下的大暴雨,因为它来势汹涌,造成洪灾。平常讨厌它是出门要带伞防雨,比如这次游衡山,就偏偏遇到了下雨,使我们有些“骑虎难下”:上山有雨看不到日出,看不到日出不等于白来了吗?不上山岂不更是白来了吗?所以,我们四人在上山前的争论中,我力陈说:“不上山就打转身太吃亏了,既花了路费又累了人,还不如鼓起劲来上到山顶,看不到日出也可看看风景呀!”

我四人终于爬行到了半山寺,最后决定就歇在那里了。

14日下午2点我们到达了祝融峰,在峰下四周游玩了一圈后,我们又回到了某某某歇宿。今天是515日了,早上天还没亮,就发出了响声,原来是有人悄悄起床了,准备去观日。我们也从床位上爬起来作准备,然后,我们随着一大群人来到了“望日台”,有人拿出录音机在放音乐,有人在欢蹦乱跳,多数人则伫目凝神,静静地等待“日出”那一辉煌时刻的到来。

清晨5点多钟,从淡薄的云层中透出一缕缕斑斓的晨曦,然后慢慢向四周的苍穹扩散,那五彩缤纷的景象真叫人心驰神往,这就是诗人们常吟哦的“山川之美、日月之华”的魅力吧!观日台上的人们都雀跃欢腾,齐声欢呼起来了,一刹那溢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

可是,当人们正想好好地欣赏日出那雄奇壮丽的气势时,天空却像泄了气的皮球,突然暗了下来,晨光若明若暗,似一位含羞答答的处子,不肯展露她全部的姿容。最后,日光渐渐减少,彻底躲进了云层中,天完全阴了下来,希望消失了。

日出终究没有看成,我们带着遗憾下了山。 (有打油诗《登南岳口诀》为证——1982515

 

天下南岳第一关,          朝着黎明信步走,       封上上设气象站,

祝圣寺在大庙旁。          勤勉邺侯一书房。       望日台设下中央。

大庙后面小路上,          大悲洞挨铁佛寺,       远望祝融峰鹤立,

南岳水库在上方。          文殊曾经把名扬。       群峰顷刻似鸡样。

雄伟建筑忠烈寺,          左边还有藏经殿,       望日台下舍身岩,

纪念抗战好儿郎。          湘南寺最易遗忘。       会仙桥险远名扬。

玉板桥上延寿亭,          五岳殿上游人来,       风景古迹难言尽,

莫忘福南两寺房。          南无岩上好风光。       领略务须亲去访。

山峦下面送子殿,          沿途古刹名胜多,       南岳圣帝英灵在,

磨镜台前好风光。          南天擎柱悬天上。       游客源源来四方。

龙舒桥畔观音寺,          天堑上跃狮子岩,

半山亭里宿晚餐。          高台耸立群峰旁。       (注:广济寺漏)

夜籁风急林涛哮,          云开月池古井在,

拂晓跋涉晨风寒。          上封古寺饭堂香。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走 进 草 根 农 舍

 

 湖知网友数十人的“大部队”从桃源夷望溪回来后,我即打电话给峭壁松,问他对那儿的印象如何?他实话实说:“还可以,只是旅游服务项目没有跟上。”接着问这次活动的组织人马灯,他说:“既经济又实惠,大家玩得很高兴!”问如烟,她带着偏爱的情绪说:“好是好,还是没有我们江永景色美!”

 最后问草根,他与合成兄晚回一、二天,在游完夷望溪后又去了离茶安铺不远的西溪水库(那可是一个叫人往而忘返的幽谷)。他说:“主要是时间不够,没有尽兴——我之所以对他们的旅游感到兴趣,是因为我在那块离省城500多里的土地上呆了整整四年,将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丢失在冷月残风笼罩的古老牯牛山峰峦下……

 那儿是我不堪回首的青春祭奠地,他们乘坐游轮从沅水驶进夷望溪的口子——当年我搞户口回城时,曾坐在那儿岸边,苦苦思索怎样才能在溪边的三元潭公社卫生院开到一张疾病证明……1972年底我的户口迁回长沙后,曾一度麻木地忘记了那块伤心之地,直到19943月我随省工人报去参加桃花节,才初次回了一趟生产队。次年又随返乡的知青去了一趟,去年国庆节第三次去了,是故,没有参加湖知网友集体去的这一次。

 桃源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享誉古今,现在的桃花源公园在离常德几十里的水溪马路边。夷望溪则离常德有一、二百里,前两年草根写下“夷望溪”和“牯牛山”的文章,发在湖知网。当时就获得了知青娃、落霞等网友的一致赞赏,我听后一看:也觉得此两篇文写得精美,特别是夷望溪一文。其中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对人文环境的感慨,真的堪称一绝。

 如果说古人的“桃花源记”在我们胸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今天草根的文章则促使大家走上了“夷望溪之旅”。也因为这次的旅行,促成了我们一行八人今天走进了草根农舍。

 在那天的电话中,草根和我商定:在他家开一个小型的“写作交流会”——由他主讲“游记写作的体会”。之后我们几个平常交流得多的网友自然而然凑到一堆,只有最近完成了一部大著的合成是特意请来的。

 草根何许人也?他下放在湘南,因父母亲在文革下放到了桃源,他也就在父母下放地“流浪”了几年,自然对那儿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回城后的他终于身体力行地实践自己的“忘情于自然山水”的夙愿,弃离繁华的城市住宅,而移居青山绿水怀抱中……

 他家坐落在岳麓后山的一个山谷里,屋前有一口百多米长的山塘,屋后是不高的山峰。他的两间小居室处在幽静的树丛竹木中,屋前种了许多瓜果小菜。喂了猫、狗,去年一只检回的小鸟喂大后不肯走,放了它后(每天仍按时回来吃食)……特别是今年,增加了一道风景:不知怎么种了一长溜的百合花,整个庭院弥漫着优雅的百合花香。

 我和峭壁松、马灯、晏生在上午10点半,坐着犟牛的车到达他家,合成兄则提前到达了。只有笔教授因为负伤游玩夷望溪,回家后仍未痊愈,他和“大忙人”知青娃都无法前来。

 当夏悸气喘嘘嘘赶到后,草根按着他的提纲开始了发言,想必不用提,绝大部分网友都知晓他对历史和哲学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的普世价值观已经得到了很多人士的认同。他在两个课时的讲解中结合实际,从老庄的山水观到屈原的浪漫主义,从陶渊明的隐居到李白、苏轼的诗歌……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山水游记应如何结合人文历史和审美情趣”的课题。

 草根说:之所以要强调“写好山水游记”,与目前湖知网友们日益增多的旅游有关,我非常赞同他这一观点(也是促成此次小聚会的主要动因)。我们在网下的活动不断,出外旅游也一天比一天多,大家在游记上下点功夫,自然能写出更多的好章来。这次夷望溪之旅除马灯的“青黛之梦”标题极具诗意外,文章写得全面的应属峭壁松的《夷望溪的召唤》……图片拍摄得好的不少,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就完美了——这应该成为我们大家努力的方向。

 吃完中饭后,我们继续进行讨论。合成简短介绍了他写作“神话”的经过,给我们的启迪收获不小。本人谈了写作长篇小说的三点体会后,马灯着重讲到了小说语言中对话的重要性,并对典型人物谈了自己的看法。晏生、峭壁松、犟牛也各持己见,每人的收获都很大。

 临别时,夏悸得到了两朵鲜艳的雌雄同株红色兰花,马灯则抱回一大盆百合花,一边走一边乐呵呵地说:“今晚回去可以不洗碗了……”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金风送爽  瑶池迎宾

——善壎君返湘记

   

     辛卯初秋,七月廿七。蓝天碧水,红日当空。瑶池仙寨,喜迎远宾。佳宾乃南国客人善壎先生。善壎何人也!君乃文革前下放永明的吾辈知青兄弟。而立之前流放永明,文革之中飘泊谋生,文革之后始回省城,颠沛流离大半生也!虽韶华早逝,美梦成空,仍励志钻研,苦学有成,被南国某单位聘走,从此客居花城,思乡亦思朋矣!

 金风送爽,玉露凝香。游子返乡,网友出迎。三十余人举杯欢庆,兄弟姐妹团团围住,井边知友款款深情。有镇国话当年的趣事,有朱兄叙老友的真诚,有保罗侃婚礼的陋闻,有周行羡新郎的忠贞……高歌者气势磅礴若西岭,悠扬者余音绕梁如迪平。有幼童蹒跚学舞,有憨哥抚琴助兴——半个世纪的患难之交,唯迟暮之白鬓草根独存也!

 善壎兄才情俱美,文理皆通,尤以人格魅力著称于吾辈也!年青时口若悬河,谈锋犀利,露捷才;年老了诗文词赋,炉火纯青,持厚重。历经磨难而不垮乃生存本领强;功成名就系得红颜知己郑玲也!哥系吾老朋友,今日因口拙未敢发言,特撰以上几句代之)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感情也是财富

 

      世界上的财富无数,究竟什么财富最宝贵、最值得我们珍惜呢? 一般人都认为物质财富最宝贵,于是,他们毕生都在为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

      但世界上还有一种财富,这就是精神财富。人类发展到今天,对精神财富本应十分珍惜,并不断地获取它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有些人却忽略了这一点,如在当前商品经济的大潮前,许多人误入迷津。他们一味地追求、获取财富,甚至于整日沉迷在金钱的光圈中。君不见现在人人见面时最时兴的一句话就是“老兄在哪里发财?”回到家里老婆最关心的就是丈夫“单位又发了什么奖金?”钱币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筹码,财神“赵公元帅”成了人们心龛上高耸的偶像。“下海”是为了赚钱,“搞第二职业”是为了赚钱,……“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为材死,鸟为食亡。”——这自古以来的真理难道还值得质疑吗?

      不错,生活不能缺少钱,缺少钱就意味着你不能得到需求的物质生活,但是,精神财富同样也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拥有物质财富并不一定就能拥有精神财富,甚至有时候拥有过多的物质财富,反而使人精神空虚,走向堕落。报载某个体户发财后,花天酒地,最后弄得家破人亡……

      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已从温饱型开始迈向小康型,注重精神财富的积累并以此来丰富我们的人生,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物质财富是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也不例外。如感情这棵大数,它就是人们在长期相濡以沐的生活中,在患难与共的扶携下孕育、培植、生长起来的精神财富,它不沾任何市侩气,不染任何铜臭味。它用生命的爱泉一点一滴的灌溉,它沐浴着青春绿野的温馨和风,承受着生活风暴的痛苦洗礼,忠贞、执著、顽强地开花结果……

      然而,时下许多人却不懂得爱惜感情这棵大树……感情危机和婚姻危机已成为当前的普遍社会现象。殊不知:感情也与物质财富一样,应该先积累,后消费……对感情这棵大树,我们应该悉心爱护,精心培育,热情修饰,使它逐日茁壮、丰满,待到生命的秋天,它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枝头挂满累累的硕果。那时,你方可在人生黄昏的每个时光里,栖息在它的长青绿叶下,尽情地咀嚼、享受那忘忧的果实(这一点也适合于比喻我们知青群体)……

      善良的人们啊,请珍惜每一颗感情的因子吧!它将回馈给你世界上最宝贵、最值得珍藏的精神财富。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四季随想曲

 

春之歌

     “春水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当二月的柳絮飘绿湘江河堤、三月的杜鹃映红岳麓的山野,接踵而至的四月湖塘里更是桃红柳绿,赏心悦目极矣!

      星城四郊高高矮矮的绿色山丘和广袤原野的碧枝上,各种美丽的鸟儿都在阳光中竞相快活地歌唱,这是江南水乡一年中最明媚最醉人的季节——四月的季春才是湖湘最美丽的时光,它没有初春那股乍暖还寒的不期而至的冷风,也很少仲春那种令人愁闷的绵绵阴雨,她是一张流溢着甜蜜的豆蔻少女的脸庞,充满了鲜嫩的活力;她是大地母亲又一个新生的婴儿,给我们生活带来新的希冀!

      五月上旬,在红日、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湘江河之畔更是风光宜人,河堤上四时不谢的樟树在慢慢地褪去树枝上的旧叶后,又换上了新一轮嫩黄的叶片,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黄得发亮的迎春花将它的青色藤蔓撒满了河壁沿岸,特别是它碧绿的枝条从河堤向河谷下垂落后,远看恰似河边洗衣少妇肩上分批的长发,它很快让初夏的气息飘满了星城的上空——迎春花是一种很不起眼的绿色小植物,它的金黄小花蕾吐出的也只是淡雅的清香,一般要到入秋之后才逐步褪色换装,它的绿丛旁成为相爱男女席地而坐首选的伴侣。在晴朗的日子里,天空中飘飞着一只只呼啦啦的风筝,河岸上挺拔着一株株红艳诱人的木芙蓉花,河滩上长满了一丛丛的嫩花青草,草丛中布满一朵朵指甲大的野花,野花上飞舞着红的、蓝的、黄的、紫的、白的五颜六色为盛夏忙碌的花蝴蝶。

      与四月一齐为春光歌唱的除了黄色的迎春花,还有洁白无瑕的白玉兰花,她是大自然母亲另一个可爱的姑娘。她最可爱的不是美丽的外貌,而是无可比拟的内在和圣洁气质。她给人们带来的除了芬芳还是芬芳,她的幽香像天使一般君临我们黎明的窗台,让人间充满了白色的温馨和恬静的优雅。江畔飘散的温和微风给鱼米之乡的人们鸣奏着美妙动人的田园交响曲,芙蓉水国的春光是多么令人惬意啊……

                                                            

                                                            夏之舞

    

 “一夜花开满院红,愧无佳句碧纱笼。久经风雨烟尘后,万事枯荣一笑中。(夹竹桃)”fficeffice" />

夏日的美丽和欢快充分地体现在水中,我心中总忘不了故乡那条碧波荡漾的涓水——它玫瑰色的黎明是那样叫我魂牵梦绕。我每次回到湘潭老家乡下,总爱在清晨漫步到涓水河边的斑竹旁,用手轻轻抚去竹叶眼上那一片片晶莹的泪珠;而它的黄昏更是使我一回忆就柔肠寸断,在落霞缤纷的夕照下,小木舟上渔家姑娘的晚唱瞬间把我的思绪带到遥远世代的山野渔乡,那情那景那境令每一个过往的旅人都驻足回望!

    夏日的风采和韵味可以从夹竹桃的气色上反映出来,从小学起我就对夹竹桃花情有独钟。读小学时,学校大操坪两旁就栽着夹竹桃树,我那时只是直观地喜欢夹竹桃的红花朵,还没有成年后这种欣赏它的情味性。进入中学后,每当夹竹桃花初夏开出红艳艳的花蕾时,我总爱站到它面前久久地端详,爱它那种红得诱人的气色,那种气色是自然界其它花朵所没有的品质。

    在我心目中,除了故乡木芙蓉花的那种红艳可以使我忘情痴迷外,就是这种在盛夏骄阳中怒放的夹竹桃花——夹竹桃花喜欢太阳光,害怕阴晦。当它开出花蕾时,只要碰到阴雨潮湿的天气,它红艳的花絮便会在一夜之间萎缩凋零;相反,愈是晴热的天气它愈开得红艳,太阳光照射得愈强烈它愈蓬勃,温度愈高它愈高昂愈奔放。似乎它的生命生来就是为太阳光而释放而歌唱,它的灵魂生来就是为光明而升华而守望的……

 

                                        秋之吟

    秋光女神来到人间了……远远的,她身披紫色的霓裳,姗姗而来,笑吟吟出现在我翘首的窗台:她带着银冬珍藏的圣洁希冀,她带着初春许诺的殷切心愿,她带着盛夏播下的火热情意,她提上金秋收摘的时鲜果礼……

    秋光女神来到人间了……高高的,她乘坐金色的香辇,除除而降,乐兮兮君临我简陋的工地:她为我披上出征的风衣,她为我规划行进的路线,她痴迷于蓝天辽阔的雁阵,她陶醉于稻浪欢快的翩跹……

    秋光女神来到人间了……柔柔的,她飘起诗意的红裙衫,随风而舞,美美地展露于我执着的眼帘:她释放出生命全部的激情,她卸下了心灵最后的重负,她捧上黎明前的祝福,她珍藏黄昏后的财富……

    秋光女神来到人间了……默默的,她点燃了缤纷的华灯,击节而歌,熠熠地给我以意外的惊喜:她露出了崭新的娇媚,她怀揣一颗施恩之心,她窈窕的身段挂满丰收的铃铛,她甜蜜的笑靥盛满爱情的甘乳……

    啊!秋光女神——你是一个美丽无比的紫色精灵,留来一个魅力无比的梦幻……你是一袭绝无仅有的果绿云衫,留下一个美不胜收的画面……你是一曲动人心弦的黄昏旋律,为田园划上一个完美句号……你是一首庄严虔诚的祈祷诗,使生活和艺术完美地升华……        

                     

                                       冬之阳

和煦的冬阳是这个世界上善待穷人的好朋友。正如诗人所歌颂的:冬阳是慈悲的上苍对下界贫寒者的垂怜和施舍,它比富人的同情更值得普通人赞赏。富人的同情如果没有化成物质的施舍,对于穷苦的人们来说,也只能说是悬在空中的“楼阁”和描在纸上的“画饼”。生活中的广大百姓不但需要精神上的安慰,更需要物质上实实在在的关怀。

冬阳慷慨无私地照耀着凡尘的贫民区,不分贫富贵贱,非常公平地将温暖分配给每一个人。甚至于愈穷的人们愈能多得到它的恩赐,像那些衣薄不能御寒的路边孤苦老人,以及那些食不裹腹、无家可归的街头残废流浪汉,就能选在一个无风的冬日,坐在屋檐下或空敞的泥地上惬意地晒太阳,闲聊着那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享受着他们人生中仅有的片刻安宁。

让冬天的微风吹走我们青春年华那些伤心的往事吧……让冬天的细雨洗去我们沧桑胸膛那些尘封的污垢吧……让冬天的白云卷走我们人生旅途那些郁积的苦闷吧……让冬天的银雪珍藏我们患难岁月那些宝贵的友情吧……让冬天的暖阳重燃我们黄昏生命快乐的旋律吧……


我智慧的小船高扬着帆,航行在较平静的水面上,把那苦恼的海抛在后面了……(神曲)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