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桂滇之旅四 —— 东兰

 

 

       10 月 26

    早上起来就打听怎样游东兰。从资料上查,知道东兰以红色旅游而著称,但并不是县城里有多少景点,要看,还是要到各个乡、镇。酒店服务台根据我们的想法,建议先从东兰到武篆看魁星楼,韦拔群故居,列宁岩。再去巴马,凤山,乐业,百色。把行程理顺,计划也就好安排了。
    我们在东兰县城一座大铜鼓前坐中巴车去武篆镇。途经韦国清将军的故居。因为要绕路进去,路程较远,只好放弃。到武篆镇已快中午,正赶上集日,熙熙攘攘,各种农副土特产五花八门。怕纪念馆闭馆,不敢逛市场,也没有吃东兰有名的三乌鸡。
    武篆是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中共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故乡,也是邓小平战斗过的地方。韦拔群曾在这里建立农民自卫军,开展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为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百色起义后,红七军前委曾设于武篆魁星楼。邓小平曾在这里开办党员干部训练班,亲手发动土地革命运动,他还在这里召开红七军前委会议,作出“收复百色”的决定。
    魁星楼原为清末武篆文人与士绅为培植当地文风由民众筹款所建,是座木石结构的四层六角塔形建筑。1922年,韦拔群在东兰领导农民运动,就以魁星楼为农民自卫军的指挥所。1923年,韦拔群组织东兰农民起义,攻打东兰县城时,设作战指挥部于此楼。1925年至1927年间,为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农民协会办公所在地。1930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和东兰县苏维埃政府设于此楼,前委书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等就在楼上办公和住宿,领导右江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红七军主力北上后,桂系军阀重兵镇压右江革命,下令将魁星楼上的尖项拆掉,改为平项,红色楼身也用石灰刷成白色。解放后,党和政府拔款重修魁星楼,楼顶加高,增加了第四层,恢复土地革命时期的原貌,魁星楼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参观魁星楼免费,但要登记一下。我看有一个募捐箱,也就表示一下心意。我们一层层看上去,一直上到楼顶。狭窄的楼梯,简单的住所,看着墙上的照片,想象着当年运筹帷幄的情形,思绪翻滚。塔形建筑有种与天相接的优势,登高望远,心胸开阔。但作为打仗的指挥所,会不会目标太大?住宿在上面,万一遇到紧急情况,能不能及时撤离?
    魁星楼的管理员很客气,邀请我们到他家吃饭,时间紧,我们谢绝了他的好意。在魁星楼广场转了一圈,瞻仰了邓小来与韦拔群“相见魁星楼”以及其他革命烈士的铜像。我们到市场边找到一辆三轮车,由他带我们去韦拔群故居。
    韦拔群的家原在东里村会往屯。1926年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全部烧毁。当年7月,韦拔群在特牙山腰上视野开阔的地方建起了两栋泥砖瓦房,用于开展革命工作。1930年春夏,邓小平,韦拔群等曾在这里进行土地革命试点,开设农民夜校,创立右江第一个共耕社 —— 东里共耕社。红七军主力北上后,房屋于1931年被大举进剿的国民党军队再次烧毁。现在的故居是解放后按原样重建和修缮的。后面一幢房是韦拔群一家的住房,前面一幢内立四排屋架分成五个开间,屋顶设有了望台,屋内置韦拔群半身塑像一尊,四壁有韦拔群烈士生前革命活动简介。这里是当年韦拔群接待革命同志来往开会、研究工作和住宿的地方。
    韦拔群的房屋被二次烧毁,足见当年斗争的尖锐和残酷。离故居不足百米的地方,一处水泥平台上,有墓群一字排开,虽然并不气派和堂皇,但很庄重肃穆。墓碑上介绍,韦拔群祖父母、父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姐妹等共有17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革命,本意只是要改变命运。为了改变命运要拼死斗争,付出如此惨烈的代价,腥风血雨,仇恨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让人胆颤心惊。
    墓地拐角处有一个小庙,这是韦拔群的旧墓。1932年10月,韦拔群在东兰西山牺牲后,遗体被反动派焚烧,东里屯群众冒着危险将未烧尽的余骸秘密运回,悄悄葬于特牙山脚屯后的一棵古榕下。为避免敌人发现,坟上盖一座小庙,群众称“红神庙”。解放后,遗骸被迁往烈士陵园安葬。红神庙保留下来,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接着,我们又抓紧时间看了东里三潭等韦拔群烈士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场所。表面看,这也就是田畴间或山脚半隐半露的岩洞和水潭,一点也不起眼。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镯子,某位绝代佳人戴过,就成了文物;一副字画,因为有某位帝王的印鉴而价值连城。有血有泪,活生生的故事,给了最普通的载体以灵性,让人争相收藏,趋之若鹜。我在韦拔群故居前流连再三,看“银海州”似万马奔腾,碧波荡漾,绿水清幽的潭水里鱼虾腾跃。想象着韦拔群,邓小平等当年在这儿工作和斗争的情景,心潮澎湃,宛如朝圣。

 

 

   DSCN3496.jpg

 

   DSCN3500.jpg

 

 

   DSCN3505.jpg

 

 

   DSCN3506.jpg

 

 

   DSCN3509.jpg

 

 

   DSCN3514.jpg

 

 

   DSCN3518.jpg

 

 

   DSCN3520.jpg

 

 

   DSCN3521.jpg

 

 

1

评分人数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接着,我们和三轮车主讲好,另外加钱,带我们去列宁岩。一路上,山清水秀,大片的墨米稻田发散出醉人的清香,农民们正在田间地头做着各种农活。三轮车疾驰,我脑子里回荡着小学时唱的一首歌:“在波浪滔滔的赣江旁,有方志敏同志战斗过的山岗;在白雪皑皑的森林里,有杨靖宇将军住过的茅草房。”宁静安祥的和平生活,谁会想到来之不易,谁又会时时想到要珍惜?我们能在曾经刀光剑影的地方悠哉游哉,这就是一种福气。 
    列宁岩,距武篆镇4公里,本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石洞。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洞的深处有清泉,又有曲径通山后。清末光绪年间,洞内曾设置庙堂,立有北帝神像,故当地人称“北帝岩”。清朝时,当地士绅也曾在此办过私塾。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传播马列主义,培养右江各县农运骨干,使右江农民运动迅猛发展,为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非常赞赏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马列主义。经张云逸提议,东兰县工农民主政府讨论通过,“北帝岩”改名为“列宁岩”。一直沿用至今。1963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列宁岩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又拔款修缮列宁岩,依照1925年的原貌进行修复。1978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题写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放大三米后镌刻在洞口上方。2006年,列宁岩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在公路上很远,就可以看到半山上那个略呈四方形的大洞,上面一排鲜红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沿着被绿树翠竹荫蔽的100多级石阶拾级而上,一道用料石垒砌的拱门劈面而来。拱门两侧挂着韦拔群书写的对联:“要革命的站拢来;不革命的走开去”,让我们一下子就好像到了八、九十年前。进入洞内,宽大的洞口,100多米的纵深,洞壁及洞顶均比较齐整,地面也很平坦。洞后侧一高台上,兀立着一尊活像雄狮的钟乳石,高大而威猛,真是别有洞天。
    现在的列宁岩,大部分是依照1925年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原貌修复。设立在岩洞中央的是料石建的讲台。讲台上一个用土砖砌的无顶小屋,作为教员宿舍和厨房。小屋门楣中间挂有马克思、列宁和孙中山的画像,两旁是“土豪劣绅把人民当盘中餐;劳苦大众将豪绅作枪口靶”和“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对联。还有:“团结互助奋斗牺牲”的横批。竹木做成的课桌、凳子,排列于台前,课堂两侧为纸糊竹篱笆围成的宿舍。竹篱笆上面张贴着一些革命标语。洞壁的左侧,用石头砌成一个很大的平台,平台上竖立一排大型玻璃橱窗,陈列着当年农民运动的图片资料,无声地讲述那一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参观历史遗迹时,我对原貌修复一项历来不以为意。一则,所谓的原貌到底有多少真实性?二则,人们的智商还不至于低到没有一个不伦不类的模型就无法想象和欣赏。列宁岩洞天福地,亿万年的岩石见证着洞内发生的一切。站在洞里就感到震撼,感到自身的渺小。只要稍稍提示一下这儿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你就能听到洞内如真似幻的嗡嗡声,能看见忽隐忽现,或多或少的各种身影。神乎?幽灵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列宁岩作为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红色学堂,最早的农民运动骨干培训基地之一,是国家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据说除了国内外广大干部群众络绎不绝前来农讲所旧址参观学习,一些党政机关的重要会议也要到这里召开。顺便提一句,在列宁岩开会真是最好的选择,冬暖夏凉,既环保又绿色;既节约能源,也因为大山里氧气充足不会有人打瞌睡。可惜现在不是旅游旺季,今天也不是什么节日,来参观的人很少。虽然方便我们在洞内四处拍照,但因为无人接待,我们没法进入洞的更深处,也没法领略那条通后山的小道的神奇魅力。

 

 

   DSCN3526.jpg

 

 

   DSCN3529.jpg

 

 

   DSCN3530.jpg

 

 

   DSCN3541.jpg

 

 

   DSCN3543.jpg

 

 

   DSCN3546.jpg

 

 

   DSCN3549.jpg

 

 

   DSCN3556.jpg

 

 

   DSCN3557.jpg

 

 

1

评分人数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原计划看完列宁岩返回东兰县城,然后去巴马。但在跟车主的商量中得知,从列宁岩直接去巴马要近得多,而且路上还可以看一些风景,包括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天门洞。车费也不贵,于是决定,就坐他的三轮车去巴马。
    天门洞在一座山的半山腰,洞口呈方形,前后贯通,据说当某个时辰,可以通过洞口看到月亮,那可是难得一见的风景。可惜公路与山隔了一条小河,灌木荆棘遍地都是,想到洞里看一下,一时半会是办不到的。只好远远地拍几张照片了事。
    中途经过了一处田园风光景区,那种恬静的农家田园,实在比什么公园都更让人动心。经过一座高山时,三轮车停下来。车主指着山间谷地说,此地已是巴马县界,那是月亮湾长寿村。我们从山顶鸟瞰,峰峦叠嶂中,碧绿的小河绕村而过,中间那一片田园,就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翻版。在这种美丽的地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想不长寿都难。可惜我所站的地方几近悬崖,都是些风化碎石,让人提心吊胆,不能尽情地欣赏。
    车到西山,我们在当街一座纪念碑前稍作逗留。西山是右江农民运动的发祥地,是右江革命总指挥部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腹地。韦拔群在西山亲自点燃了革命烈火,邓小平曾在西山对建立红色政权和开展武装斗争作过重要指示。西山革命遗迹很多,但较分散,我们没有时间去一一参观。就眼前的这座西山革命雕塑而言,由红旗和枪杆组成,立意是好的。但所在位置是否合适值得商榷。虽然雕塑上没有如其他建筑物那样粘有各种牛皮癣似的小广告,但雕塑周围杂物太多,大大损害了我们对先烈的崇敬之情。
    到巴马县城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想起坐三轮车过山时,车子在山路上狂奔,风呼呼地吹来,让人因寒因怕而栗,但我们还是很感谢三轮车把我们平安带到了这里。我关心地问车主返回家会不会很晚了。他说不会晚,他就住在西山。啊!原来他早就打好主意带我们到巴马来了。他是在武篆拉客,顺路把我们带过来的。也好,双赢,也算我们为革命老区人民尽了点心意。
    我们住在汽车站对面的阳光酒店,吃了巴马的火麻汤,银鱼煎蛋和清蒸黄蜂鱼。巴马以长寿乡闻名于世,到了县城最先看到的,就是刻有各种字体和形状寿字的大石头,隔不远就有一块摆放在马路两旁的绿化带里。说实话,我们也是冲着这“寿”字来的。福禄寿是中国普通百姓最高的追求。前两项还可聚可散,唯有这“寿”,一生一世就只有一次,谁敢儿戏,谁敢不重视?

 

 

    DSCN3566.jpg

 

 

   DSCN3572.jpg

 

 

   DSCN3573.jpg

 

 

   DSCN3578.jpg

 

 

   DSCN3580.jpg

 

 

   DSCN3581.jpg

 

 

1

评分人数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3# 子耿子

 

左右江风雨,中国的一段历史。66年文革大串联窜到南宁,朝阳广场正批斗一个穿灰中山装胖子,说是自治区书记韦国清,随亲戚韦拔群参加革命的。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因为外出 回来后好多要读的游记都要认真读完 并且集中 所以今天只能坐条板凳留下印记(已经收集了) 谢谢子耿子总是这么完整全面地向我们推介你去过的地方,写下许多真实的文字。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DSCN3556.jpg

     同志们:团结起来,互相推介,把旅游进行到底!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3# 子耿子

魁星楼、列宁岩、天门洞......一个个红色旅游景点,见证了当年那远去的硝烟和残酷的斗争!让人唏嘘感叹!

 

 

谢谢老兄的美图文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子耿子兄会游,挑选线路,做好功课,事后写游记,吃得苦,霸得蛮。佩服你的旅游经历,谢谢你的精彩游记。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4# 老灯火

到广西红色旅游一番还是很有益的。谢谢老灯火的欣赏与点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5# 乡音

衷心感谢乡音的欣赏与点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6# 笔架山人

   好好好!响应笔兄号召,把旅游进行到底。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7# 湖边士

衷心感谢湖边士的欣赏与点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8# 蔡家湾

蔡家湾的点评总是给我很大鼓励。谢谢蔡家湾欣赏。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