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天下黄埔一家亲——记上海聚会

         5月12日,上海黄埔后裔联谊会部分成员以及关爱老兵志愿者在上海聚会,我和燕归来代表湖南长沙黄埔后裔和志愿者应邀参加,燕归来是黄埔后裔,我是志愿者。

 

A1.jpg

 

A2.jpg


    出席这次聚会的有六位上海健在的黄埔抗战老兵,有七位常州老兵,有十多位上海、江苏的志愿者,还有从吉林赶来赴会的志愿者杰尔文森。前来参加聚会的还有台湾黄埔四海同心会后代联谊会的会长张道宇(著名抗战将领张灵甫之子)、副会长张纪祖(著名抗战将领、烈士张自忠将军之孙)等。大家回顾抗战史,畅叙黄埔情,共同祝愿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A5.jpg

 

A4.jpg

 

A3.jpg

 

B8.jpg

上海志愿者主持人

 

B9.jpg

 

吉林志愿者杰尔文森,4月份她曾经来长沙听孙春龙讲座。

 

B1.jpg

 

张自忠上将之孙张纪祖(定居上海)

 

 

    到会的湖南长沙人不止我俩,黄埔后裔孙安琴姐姐也参加了聚会,她的父亲孙常钧与燕归来的父亲同是黄埔一期生,同参加和平起义,同是省参事室参事。遗憾的是,她的父亲1952年就去世了,在参事室没有留下任何资料,2010年参事室编辑《参事传略》时只能将她的父亲列入书末的《名单三》,没有人物传记。我在互联网上找到了她父亲的简历:


      孙常钧
  生 卒: 1897-1952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号敬业,湖南长沙人。
  湖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广东西江陆海军讲武堂肄业、中央军官训练团将校班第五期毕业。
  父从商农,家境贫苦。早年加入湘军,曾任湘军第二旅排、连长。
  1923年秋入广东西江陆海军讲武堂学习,同年11月由程潜介绍加入国民党。
  1924年春由西江讲武堂堂长戴戟推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在学期间任第二队分队长。
  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大队区队长,军校教导一团第三营上尉侦察队长、连长,中央教导第二师副营长,第八十七师中校团附、团长,独立第四旅副旅长、旅长,第二十五师一五五旅旅长。
  1936年2月授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湖南省军管区副司令,湖南省第八区、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1947年11月授陆军中将。
  1949年任第一兵团司令部高参,同年8月随程潜、陈明仁参加湖南和平起义。
  中共新政权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如果孙安琴姐姐还没有找到父亲的资料,这简短的信息希望也能够给她带去些许的欣慰。

 


    孙姐今年初回到长沙,听说黄埔后裔联谊会恢复活动,特意来到白沙路登记,这次听彭秘书长说我们去上海参加聚会,她早早就来到会场外等候,热情欢迎,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散会后,孙姐执意要陪我们逛南京路,买些土特产送我们,因为行程紧只好婉言谢绝,但她的一片姐妹情谊我们心领了。

 


    到会的有位江苏金坛的女兵,一问才知道,老人家名叫周玉云,也是我们长沙人,是黄埔军校江西瑞金三分校16期女生大队的,毕业后分到部队和后方医院担任宣传干事。她的经历与健在的长沙县的黄埔女兵郑淼非常相似,但因为不在一个队,她不记得郑淼,只记得自己老家是在长沙“连升街”,这个地名估计也要老长沙才知道了。能够在外地遇到我们长沙的抗战老兵,我们非常高兴,老人还有亲戚在长沙,我们欢迎她再回长沙探亲,也请江苏的志愿者能够把老人的事迹整理寄给我们。看到老人精力旺盛,我们深感欣慰,为我们长沙的抗战女战士骄傲,祝福老人健康快乐

 

A6.jpg

 

A7.jpg

 

 

    张灵甫将军的夫人王玉龄也参加了聚会,她是地地道道的长沙老乡,1997年她曾奉养陪伴母亲回到长沙居住多年,母亲去世后她才回到上海。她与张将军生的儿子张道宇在上海办了一家企业,儿媳妇就是第10军方先觉军长的小女儿。燕归来和彭秘书长、刘瑛、罗老师很早就认识她,多有往来,这次我们也带来了彭秘书长和刘瑛、罗老师的问候。

 

B2.jpg

 

B3.jpg

 


    虽然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风度不减当年,言谈举止高雅端庄,参加聚会的人都很仰慕她,亲切地称她“张妈妈”,给她献花。更多的时候她和燕归来、孙大姐用长沙话交谈着,并为我们题写了“天下黄埔是一家”和“亲爱精诚,四海同心”作为留念。她笑着说:我还是在长沙上的老年大学书法班呢。她又把儿子叫过来一起合影,让家乡人看看这个高大魁梧的将门之子。

调整大小 100130oqq7873jq744qkrq.jpg

 

B6.jpg

 

B7.jpg

 

调整大小 1007521y61sppx1driuuz3.jpg

 

 

B4.jpg

 

    张妈妈的丈夫张灵甫是知名度极高的历史人物,她自己的一生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参加聚会的江苏志愿者“现在刀飞”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转载如下:


       张灵甫将军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中国职业军人。在抗日战争中带领部队打过无数硬仗、恶仗和胜仗,多次负伤,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作为许多中国当代后人,可能只知道张灵甫及其74师(抗日战争期间称74军)在孟良崮战役中被陈毅、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这一国共内战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而对于张灵甫将军在此之前的其他生平事迹,尤其是张将军在二战期间参与的许多和日寇军队之间正面进行的恶仗和硬仗却知之甚少。张灵甫所在的74军是一支抗日英雄部队,在军长王耀武将军的率领下几乎参加了抗战8年内所有国民革命军针对日军的重大战役,毙伤日寇无数,屡挫日军精锐,创造了全国闻名的德安大捷,被誉为抗日铁军。如果这段历史不为后人所知,那么对于壮烈牺牲殉国和流洒过鲜血的抗日英烈们显然是不公平的,这也是最令国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这段真实的历史昭告中国的后人们,使他们对于发生在60多年前那段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只以意识形态和个人成败论英雄,我们应该破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糟粕,能够从历史的高度上客观、全面地评价张灵甫将军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的一生所为,方不失为偏颇。

 

    在交谈中,张妈妈从钱夹中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给我们看,这就是张灵甫将军的戎装照片,65年了,她随身携带,须臾不离。我们说张道宇像父亲,张妈妈笑着说:他父亲比他长得帅。

 

B5.jpg

 


    “现在刀飞”在文章中也详细介绍了张妈妈王玉龄的生平:

 

224424mmzi1j2j5jmjjqmw.jpg

 


        王玉龄祖籍安徽舒城,1928年6月出生于长沙市的书香世家,祖辈曾担任过清朝的尚书和两江提督。父亲英年早逝,由母亲抚养长大。青年时代,王玉龄在长沙福湘女校读书时,其芳姿便著称于校。抗战胜利不久,1945年下半年的一天,原国民党七十四军张处长的太太特邀她去长沙颇负盛名的“一乐也”理发厅烫发。在烫发中,一个英俊魁伟的军人站在她理发椅的后面,从对面的镜中窥视她的芳容,这就是张灵甫。


        当时,张灵甫任国民党七十四军副军长,已逾而立之年,妻子已故。在军旅生活中,他急需建立一个温馨的家,故通过部下张处长的夫人,邀请王玉龄去理发,作巧妙的相亲安排。相亲后,张灵甫通过张处长宴请王玉龄一家,而王家出于礼貌也回请了他们。从此张灵甫频繁出入王家,并很快向王玉龄求婚。


        王玉龄觉得张灵甫既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又是黄埔四期学生,魁伟英俊,青年得志。张灵甫还是国民党军队中著名的儒将,他在书画艺术方面造诣颇深,书法成就在陕西直逼于右任。因此,王玉龄违背母意,在伯父伯母的支持下,对张的求婚表示允诺。母亲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提出了必须由省政府主席作介绍方可允婚的条件。

 

        王玉龄和张灵甫是1945年秋在上海金门大饭店举行的婚礼,后定居南京二条巷焦园一号。张灵甫十分留恋这个家,曾说:“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住上太太亲手布置的家,我好幸福呀!”可他只是在任74军军长兼南京警备司令时住过一段,大部分时间都出征在外。1947年3月,王玉龄在这座别墅里生下儿子张道宇,几十天后就接到张灵甫阵亡的消息。那时,王玉龄年方十九。到1948年,她便告别了这座花园别墅,挚母将雏,坐海轮去了台湾。当初精心构建,却仅仅住了三年的别墅,饱蕴着她的多少欢乐与痛苦。正如张灵甫寄给她的一张昙花盛开的照片,是在淮阴农家拍的,谁知她一生的爱情生活,就像昙花一样转眼就消逝了。


        张灵甫死时,王玉龄才19岁,且上有老母,下有幼儿,一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寡妇的处境可想而知。新中国成立前夕,王玉龄携老母、幼儿去了台湾。作为国民党追赠陆军二级上将的遗孀,而且张灵甫又是蒋介石爱将中的爱将,王玉龄本可依靠抚恤金以度日,可是她想到自己应该继续学习,自谋事业。在张灵甫死后的第6年,25岁的她在当时台湾陆军总司令孙立人(系王玉龄的姨父)的私人帮助下,办了去美国的护照,留下老母和6岁的幼儿,只身去了美国求学。


        1953年,王玉龄考入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她上午做文秘工作,下午和晚上到大学听课。通过4年的苦读,王玉龄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了。其后,在罗斯福医院任会计2年,后在五星级饭店———朴拉沙饭店工作3年,最后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21年直到退休。她连续两届担任美国华美协会会长,为中美两国民间交往和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做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有益工作。


        王玉龄女士虽然在美国过着优裕的生活,但每当夜深,她总在深情地怀念着祖国和故土。她这种思念家园的心愿,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终于如愿以偿。


        1973年秋,周恩来总理从海外华人口中得知王玉龄女士在美国的情况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回来观光旅游,欢迎她叶落归根。当她想到能一睹祖国风貌的时候,欢愉之情顿涌心头。可是她又想起自己的丈夫张灵甫生前与中共为敌,回归之举,吉凶难卜。直到后来,她正式接到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的一封信,信中再度向她发出热情的邀请,她终于打消了一切顾虑。同年9月,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和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她终于踏上了阔别25年的故土,在北京受到周总理的秘密接见。此后她每年都回国探亲访问,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自由地由美国来华的华人,仅有她和杨振宁教授。


        在诸多大是大非面前,她都能以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为重。台湾政坛大选中,她和家人亲友一直坚持:谁致力于两岸统一,就选谁;坚决反对台独。香港黄埔军校的同学邀请她担任副会长,她表示愿与灵甫的同学好友一道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尽绵薄之力。她咏诗言志:“宝岛亟需归统一,弟兄何必动戈矛。同心彩笔鸿图绘,国际争强百代豪!”

 

        日本在占领我国宝岛台湾期间,利用剥削台湾人民的血汗钱以台湾政府的名义在日本东京最为繁华的地段购买“光华寮”和“清华寮”两幢价值可观的大厦,而其产权证在日本人手中。日本投降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未交给中国政府。但是日本人亦感理亏而不敢使用此房。王玉龄获悉此事后,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光华寮”、“清华寮”两幢大厦的产权证复印件交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随后,该房即归属北京中央政府。当时负责这方面事情的日本华裔律师主张将房屋交给台湾政府,王玉龄找到该律师,明确地指出日台无官方关系,交给台湾是违法的,阻止了该律师的错误行为。

 

        随着岁月的飞逝,王玉龄老了,可是她的晚年却充满了天伦之乐。她的母亲王罗希韫直到2006年百岁高龄才仙逝。她是母亲的独生女,1948年母亲随她去台湾,尔后,她在美国工作时,母亲又随她移居美国,母女俩一直相依为命。母亲暮年思乡,为了满足母亲的乡恋,她于1997年7月偕母回到故乡湖南长沙,一直在家乡陪伴老母到去世为止。


         王玉龄虽然因儿子在上海嘉定的华亭办厂而安了个“家”,其实她念念不忘的还是她一生情爱所钟的第二故乡南京,是她日日浮现于心灵、却又阔别50多年的那座花园别墅。因此她向江苏省、向国务院办公室打报告,请求落实侨民房产政策

 

    我们还通过张道宇会长的介绍,认识了从事宝岛旅游的黄埔后裔,联系上了台湾黄埔后代联谊会的秘书长,前不久南京黄埔后裔联谊会和上海黄埔后裔联谊会组织到台湾旅游参观,他们都给予了热情接待,安排了座谈联欢,还邀请了蒋孝严先生参加会见。这为我们酝酿中的组团台湾旅游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依依惜别张妈妈、黄埔抗战老兵前辈以及上海、江苏的志愿者们,走出饭店,对面不远就是上海南京路最著名的和平饭店。在和平饭店的门厅上高高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也飘扬着外国的国旗。连不同社会制度的外国都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什么理由不能够捐弃前嫌、和平统一呢。我深信那一天终会到来。

 

调整大小 201205 008.jpg

 

让思想自由地飞翔!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