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孔孟真言

    

     学习杂谈(4)业余学习/余一 文

     

     业余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这么说,学校教育之外的一切学习都可以统称为业余学习。
    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读书看报、拜师学艺、听广播看电视、上网……除此之外,还有无数的方法能使我们获得知识与技能。
    记得插队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孔二到盱眙县城去办事。走在滩上,突然天降暴雨,只得临时躲进一户农家避雨。
    那家主人五十多岁,姓孟,听说孔二姓孔,居然和孔二攀起亲戚来。七谈八论,不满三十岁的孔二竟是那位孟大叔的太爷爷,孟大叔摇身一变,成了“重孙子”!
    “重孙子”立即煮饭做菜,十分热情地款待我们,见外面的大雨没停,还安排我们舒舒服服地住了一晚。
    我就不懂了——孔二姓孔,怎么会攀上一个姓孟的亲戚,还煞有其事的高出三辈来?再说了,孔二是东北人,这姓孟的重孙子祖辈都是苏北人,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呀!
    我得问问孔二。
    “不懂了吧?”孔二笑着反问,“听说过‘孔孟真言’么?”
    我摇摇头。
    “孔孟一家,你总该知道吧?”听孔二解释了一番,我才明白——原来孔孟两族的家谱是通用的,叫做“通天谱”。 姓孔的和姓孟的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说出名字,便可知道辈分了。
    孔二是“广”字辈,那位姓孟的老乡是“庆”字辈,“孔孟世代不分家”,所以不但恭恭敬敬地叫了声太爷爷,而且还管吃管喝管住。
    可我心里还是有点疑惑——“孔孟真言”是什么意思?虽说排家谱不是一件小事(家谱是要世世代代流传的,当然是大事),可怎么也不该达到“真言”的级别吧!再说了,孔子和孟子辈分也不同啊(孔子比孟子高了三四辈,孔子根本就不可能认识孟子)!
    于是,我对孔二的说法将信将疑。只不过没好意思追根问底罢了。
    人的大脑有许多功能远远高于电脑,比如“存盘”,比如“检索”。
    “通天谱”的说法自动存入了我的大脑,此后,每当我遇见姓孔的人或是姓孟的人,我的大脑便会自动检索一遍我所知道的孔孟家谱,居然连一次错误都没有出现过!
    于是我相信——“通天谱”是真的。但疑惑依然——“孔孟真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疑惑也“自动存盘”,藏进了我的大脑深处——直到三十年之后……
    退休在家的孔二打来电话,说黄埔军校的一帮后代搞了个网站,想请他写几篇追忆父亲的文章。孔二不大会上网,请我帮着在网上查找一些老资料。
    孔二的父亲是张学良的爱将,东北军的抗日将领,早在“西安事变”的时候就随张学良将军接触过周总理(这话题虽然很有趣,却是我这篇东西的题外话,省略了吧)。
    孔二的父亲是孔门“继”字辈,比当年的大财阀孔祥熙足足高出了六辈呢!
    当年“自动存盘”的,三十年未解的疑惑突然被我的大脑“自动检索”出来——“孔孟真言”究竟是什么?
    (有网络可真方便啊!)
    我立即检索,居然找不到“孔孟真言”这个词组!怎么回事?我不甘心,再输入“孔孟家谱”检索——有了!
    网上说:孔、孟、曾、颜四姓的祖先可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他们四人被儒家推崇为四大圣贤,分别被尊称为尊圣(孔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复圣(颜子)。这四个姓的家谱,一般由皇帝同时赐予,所以,起名时表示辈分所用的字是完全一样的。网上还说:其实,孔、孟、颜、曾、卜、闵、冉七个姓全部是一个通天谱。封建社会时期,一般由皇帝赐封辈字到山东曲阜孔府,然后其他六姓族人到曲阜的孔府领家谱。
    哈!原来如此,不是“孔孟真言”,而是“孔孟曾颜”!只怪我当年顾着面子少问了一句,竟把一个疑问搁置了三十年!
    哈哈,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懂的现在弄懂了,这叫什么?这就叫学问!想学就得问,哪怕是最小的学问。你不好奇就不会问,不问就会不明白,一天比别人少明白一件事,一年就少了三百六十五件,一辈子就少了无数!
    哦哈,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回复 1# 老灯火

 

 附:摘录“孔孟曾颜通天谱”: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注1:朱元璋赐封辈字二十八字——“公”字起(绿色字)。
注2:孙中山所赐二十字——“建”字起(红色字)。

注3:再前面的辈字,余一猜测,很可能是元朝文宗皇帝孛儿只斤.图帖睦尔赐封的。我这样猜的依据是——南京夫子庙的大成门内立着四块古碑,其中有三块是元代的。《集庆孔子庙碑》,刻于1330年,碑文由元代翰林学士卢挚撰写,主要内容“诏以兴学作士为王政”,把教育强调到立国之本的高度;另两块碑是元代文宗皇帝图帖睦尔加封孔子夫人为至圣夫人、加封孔子最有成就的弟子颜回曾参,孔子的孙子孔伋,孔子的再传弟子孟轲为四亚圣的旨文碑刻。(孔孟曾颜“四亚圣”的称号正是得于此时)

 

(转老三届网 )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 老灯火: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懂的现在弄懂了,这叫什么?这就叫学问!想学就得问,哪怕是最小的学问。你不好奇就不会问,不问就会不明白,一天比别人少明白一件事,一年就少了三百六十五件,一辈子就少了无数!”
    的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你的这段“学问”总结得精辟之至,令宗圣后人汗颜。
    原来只听说是曾国藩修谱,孔孟曾颜四家联谱,共计六十个字。看你的文章后,方知此中还有这么多道道,是“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这么些字哦。拜读学习了。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3# 大鼎罐

 

大鼎罐兄,谢谢你对栏目的关注。主帖《孔孟真言》是转我熟悉的老三届网友余一帖,可能你没注意题头与篇尾(转老三届网)。网络为我们增长知识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朝闻道夕死可矣”……让我们共同学习提高。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4# 老灯火:我理解的余一文是古帝王自称“余一人”的同一用法,即我的一篇文章之意,谬矣。谢谢指教。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5# 大鼎罐

 

大鼎罐兄,余一的网名据他以前对我的解释,是他本姓“金”,他把“金”字拆开就变形为“余一”,用作网名。这位老三届网友在江苏某电视台工作,巳退休。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6# 老灯火:兄弟,谢谢你的告知。祝你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