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情景散文】华山挑夫

【华山挑夫】

   西岳华山,位于渭水河畔的华山县境内,海拔2800米,山形陡峭,怪石嶙峋,整座华山犹如一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在立陡石隘的山缝中一条窄窄的,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除了沿途悬崖峭壁、蜿蜒逶迤的山路和观光的游客之外,还有一道特殊的风景,那就是华山的挑夫。

   华山险峻,山路崎岖。五峰之间仅靠从古至今遗留或后开的栈道和石梯互相贯穿,绝非哪怕是最小的车辆所能行走。因而多少年来山上的生活物资和商品都是由挑夫们肩挑背扛向山上搬运。每隔一段路就会看到他们排成一队佝偻着身躯,挑着沉重的挑担或竹制背篼鱼贯向上艰难地攀登,里边装着矿泉水,方便面还有山上所需的一应物品,甚至还有建筑和装饰材料,据说每副挑担和背篼的重量都平均重达140斤左右。
    这些倔强的汉子每日都在挑着重担攀登穿行在陡峭的山峰间,他们裸露着黑亮的臂膀,身穿汗褡的后背结了一层层厚厚的汗碱,好像一幅幅奇形怪状的地图。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挑夫生涯让他们的肩头结了一层厚厚的黑皮硬茧,黝黑的脖颈上都压出了上下两个馒头大的肉包。爬满蚯蚓的青筋暴露的小腿用力蹬着陡峭的石阶缓慢艰难地向前迈进。每到碰见他们,游客们都会自觉而礼貌地让开道路供他们先行,这些挑夫们也都会扬起满是汗水的脸庞向为他们让路的游人用微笑的神情表示感谢。


    华山挑夫大都是三、四十岁之间的车轴汉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年近花甲的老人。笔者就遇到一个须发斑白的老汉,他挑着沉重的担子,手抓着悬崖旁的铁链,用力向前弓着淌着油汗的身躯向着山顶攀爬,两腿的肌肉由于多年没有一点懈怠,一条条像小蚯蚓似的青筋紧绷在肌肉发达的小腿上。在攀登天外天处的石壁时,只见他抽出扁担先把一头的货物放在石壁下,然后背起另一头的货物,一手死死抠住货物的绳索,一手拽着石梯旁边的铁链,一步一步的向着几十米高的崖顶攀援。待爬到顶端放好货物以后,再从原路下来,背起另一头的货物依旧按原路向上攀登,爬到顶端再把扁担的两端插入货物担起向另一个险关攀去。


   在他停下歇息喝水的当口,笔者顺便问了一下他的年龄,他抹了一把汗淡淡地告诉我说他今年已经是七十二岁。我惊讶地问他:“这么大的岁数在我们城市已经都是已近耄耋的老人了,用不着也没人敢干这负重登顶的营生,你的胆子也够大的了。”可是老人却不以为然地笑着说:“几个儿子家都挺困难,孙子都要结婚了,都要房子要地的,不帮帮行吗?干不动了再说呗。”虽然他说的很轻松,笑得也算开朗。但是从他故作轻松的笑脸上,我依然看出了一丝转瞬即逝的无奈。我又问他:这华山上到底有多少和他年龄相仿的老年挑夫。他笑着伸出了一把手。虽然我不知这确切的数目是多大倍的数,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大有人在,人数少不了。
    闲聊中,他告诉我在他们的挑夫队伍里,还有一个叫王元武的挑夫,十年前因为车祸亡了媳妇,自己也丢了一条手臂,在哪里都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境况下,他狠狠心就选择了在华山当挑夫,而且真的就在华山上登了整整十年。十年中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背着沉重的背篼,仅剩一只独臂的手里拿着一条丁字木拐,用拿拐的手拽着铁链艰难的向上攀爬,实在累得不行的时候,他就用自己的丁字木拐顶住背篼蹲下休息片刻,但是背篼却是万万不能拿下的,因为他在险要的山路上想用仅有的一只独臂把背篼重新上肩要花费正常人的两倍力气。这十年,他就用这样超常的毅力,自己用微薄的收入供完了两儿子上完了小学、中学、大学。据说在【CCTV10】一个专访节目中就有过对他的事迹介绍。使他的不凡经历传遍了全国。
    终于爬到峰顶了。向下望去,透过松林杂树的空隙,还依然能看见他们肩挑重担,鱼贯向上攀登的身影,那扣着担绳的粗壮裸臂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古铜的汗光,显示出不屈的力量,这就是华山的挑夫!
    在华山所有的人群中,他们虽然地位卑微,但是他们选择的也是向上。尽管前头充满艰难险阻,他们还是投奔着希望......



­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也叫挑山工吧,我记得小时候我在课本上学过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