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妈妈,不用为你扎灵屋子了吧

1972年寒冬的某一天,年过55岁的母亲终于可以卸下几个月来一直压在心上的大石头了:“不作退职处理,准予退休”。但是,获准退休是有前提的:必须退交桐荫里57号教师宿舍小院里那间住房(理由是新分来的教师没房住)。一个“摘帽右派”能有如此结局,似乎应该感激涕零了。母亲想都没想从今往后她去哪里栖身,就一口答应了学校当局。


那是一间才10平方米左右的木地板屋,是宿舍区里最小的一间。住人多的时候,父母加上我们兄弟几个全挤在这里。小屋里安有一张大床和一张学生宿舍才用的双层床,但是经常还得有人要席地而卧。学校的寒暑假是我们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时候我们可以将教室里的课桌拼成戏台一般大小的床,横躺竖躺,打打闹闹,随心所欲。


退交住房的时候,母亲孑然一身,无人可以商量。那时,我们六个儿子全都远离城市去了乡下,父亲也早就失去教鞭被赶回老家农村。好在她有个心地善良的姐姐,听说情况马上表态,说她家有间小杂屋,腾空了勉强放得下一床一桌,要是不嫌弃可以搬来这杂屋先住下。母亲岂是有资格嫌弃什么的人?于是,请了我那表弟去帮她搬家。说是搬家,其实全部家当也就一板车便搬光了,不过是些棉被衣物、脚盆水桶、竹椅煤炉、坛坛罐罐。表弟后来对我说起过这次搬家,“教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就这样,惨不忍睹哇!”


杂屋毕竟是杂屋,狭小不说,一刮大风屋顶的尘土就落个不停,下大雨麻烦就更大,平日里遮挡尘土蒙着塑料布的床上、桌上,这时都搁上了用来接漏的脚盆、脸盆、水桶、饭锅什么的。那种狼狈情景,我亲眼见过多次,至今犹历历在目。


不管怎样,好歹这也能叫做家吧。如此撑了一两年,却再也难以为继。姨妈家属于“棚户区”,后来被确定为拆迁户了,因为上面说了拆迁将是“以面还面,不计人口”,姨父担心母亲住在这里日后可能还要挤占他们家新分的房子,终于绕弯子对母亲下了逐客令。母亲只好请求姨父宽容些日子,保证一定尽快搬出去。


母亲开始四处奔波,多方托人,终于有个老同学哀其可怜愿意收留她。这位终身未婚的老太太并无多余住房,只能让母亲在其通往厨房的黑暗过道中放上一张床。母亲虽是随遇可安的人,但心里却老是惴惴不安,愧疚于自己的插入给老太太添了诸多的不便。每遇上老太太有事心烦之时,母亲就愈加的不安,愈加的自责。


幸亏天无绝人之路。我的儿时同窗好友铁士得知母亲窘况后,立马转告了他的兄嫂,问他们可有办法帮上一把。其兄嫂都是难得的热心肠,嫂子吴姐更是特别厚道。他们赶紧联系那个曾为他们家带过小孩的郊区菜农户大嫂,问她家里能不能腾出一间屋子给人租住。那大嫂冲着吴姐的面子爽快的答应了。吴姐兴冲冲的跑去告诉母亲,又紧锣密鼓的安排车子帮我母亲搬运家什。母亲从此有了一处可以暂且栖身的居所了。


新的居所地处当时还是郊野的涂家冲,是一幢四面环绕着菜地的独立的土砖农舍。和善的女主人让母亲住了一间宽大的厢房,母亲心满意足,脸上开始有了笑容。不久,还是戴罪之身、未获平反的父亲携着他最疼爱的三岁孙儿也从湖北十堰迁来这里跟母亲同住。短暂的天伦之乐过后,家庭内开始燃起争吵的硝烟,与房主家的摩擦也因无知孙儿跟农家小狗成天的“你咬我打”而一再擦出火花。母亲感觉身心疲惫,脸上重又密布阴云,日子过得暗淡无光,难以在此农舍继续呆下去。母亲渐渐萌生去意,她似乎只有抽身脱逃一法了。


岁月进入1979年,命运之神要关照我这个下乡10年的老知青了。长沙有工厂要招我回城务工,下放之地临武县有政府领导却想安排我到城关高中当带课老师。权衡再三,我打算不回长沙而留守当地。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长沙的家早已不成其为家,回到长沙也无安身之地。我把留守临武的想法写信告诉母亲,母亲自然很伤感,一百个的不情愿,但她也无可奈何:工厂也好她自己也好,都无法解决我回城后的居住问题。


正在左右为难之时,又一位小学同学毛祥得知情况特意找到我母亲说,“大旗怎么可以不回长沙?不行!住的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他说服了他父母,把独身一人居住的姑祖母接到自家去,将她在城南沙河街那间低矮潮湿的小平房腾出来让给我住。就这样,我终于接受招工回到了阔别近11年的故乡长沙,而沙河街那间僻静的小屋也陪伴我度过了半年左右一心考研、忘我攻读的难忘夜晚。


母亲坚守长沙原本主要是为了能让我有理由返城,现在见我人已回来,工作、学习、生活基本有了着落,总算可以宽下心松口气了,于是就有了“一了无房苦恼、南下投靠三儿”的想法。在此之前,作为无房户,母亲和我抱着飘渺的希望多次的去区、市两级房地局,尝试请求按政策解决无房困难,却受尽冷遇,屡试屡挫,终至气泄心凉,彻底绝望。在此百求不应、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母亲义无返顾的决定离开家乡这片故土。临走前那个夜晚,母子相对无语良久,最后她开口对我这样说道:“今生今世我是吃够了没有房子的亏,吃怕了。我死了,其他事不必做,你们就帮我扎个灵屋子吧,不然到了阴间还是没有地方住的。”母亲平时并不信迷信,她这话语里明显透着无奈和悲苦,我一时无言以对,只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考上啊,考上研究生就什么都好说了吧!”


1981年岁末,我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语言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三年后,我分回长沙到一间师范学院教书,果真到校不久便分得一套新房。从此,母亲就跟我们这个三口之家住到了一起。虽然住的问题不成为问题了,生活也可谓其乐融融,但是我知道,在住房这事上母亲并非就没有了想法。她还是希望能有一个完全属于她自己的家。后来她到她工作过的12中学交涉过多次,询问是否能重新获得一间住房,哪怕是人家看不上眼的旧房子。新的领导表示,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学校单方面实在无法解决。母亲为此也曾烦恼过,不过日子长了也就不再指望,不再提及,渐渐便把这事给忘掉了。


重拾住房这个话题,已经是进入21世纪了,这时候母亲早已去到广州我三哥家里住了。我们告诉她,现在国家出台了一个住房公积金的新政策,退休人员凡是从未享用单位福利分房的,也同样可以拿到一笔住房公积金补贴。母亲听说有这样一种补偿也感到些许欣慰。过了不知多久,我们又告诉她,已经代她在长沙12中学正式填了表了。母亲于是认真琢磨起她以为是“可望亦可及”的好事了,经常向我们打听事情的进展,但我们的回答总是让她失望。因为,有关机构对我们问询的答复也总是“静候勿躁”,反倒弄得我们自己要不好意思起来。谁知道这“静候”是静悄无声,一候就是几年,其间重新填表、再次提供无房证明、重审补贴数额也不止一次。母亲甚至已经明确知道,她可以拿到的补贴是28900元。可就是“只听雷声不见下雨”,补贴老发不下来。母亲的耐心经受着时间的考验,我们的任务是设法让老人家千万“勿躁”。


有一次我特意让母亲读南帆的一本长篇散文《关于我父母的一切》。这不仅因为它得到了2004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金奖,而且作为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的作者是我读研时最为要好的同学(母亲也知道他),更因为它所描述的“小人物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以及儿子对父母的怀念之情正是母亲历来最喜阅读的内容。我担心文章太长会伤了母亲的目力,要母亲只须随意翻翻便可,谁知母亲看得很细,爱不释手。看过之后,她跟我谈起读后感,第一句话竟是:“哎,南帆的母亲被癌症折磨了五年,痛得死去活来,到死还在问她的住房公积金怎么还不发下来,硬是死不瞑目啊!”


去年我的小学班主任杨老师以86岁高龄辞世,我代表全班同学在追悼会上讲了话。她的儿媳告诉我,杨老师始终没有自己的住房,退休后一直是随他们夫妇居住,最后这半年时间,“就像发了神经一样天天重复同一个话题:什么时候才能让我拿到住房公积金啊?”我不经意把这细节告诉了母亲。母亲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显出心事重重的样子。突然,母亲冷不棱丁冒出一句话来:“她的崽女给她准备了灵屋子没有?”这时再看母亲那伤感的神色,我才意识到万不该跟母亲说起住房这个敏感话题的。其时,我心里也生出许多的想法:文件下达都这么多年了,就这么一些人这么一点钱,为什么上面要久拖不付呢?这种事体要是让帮民工讨工钱的温总理知道了,解此难题不就是一句话吗?我害怕母亲什么时候还会跟我们说要给她扎灵屋子的话,真的很怕呀。


今年10月母亲就是90岁的人了,兄弟六人年初就早早的说定要为母亲举办寿庆。怎么也没料到,8月中旬母亲因突然腿脚浮肿住进了医院,儿孙们闻讯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往广州探视。我感觉情况很不妙,在此关键时刻,缓解母亲情绪跟实施紧急救治应该是同样重要的大事。我忽然想到应该拿个什么东西来为母亲“冲冲喜”。母亲其他什么忧都没有了,就一个对住房公积金补贴还闷闷不乐,耿耿于怀。我把我的想法跟大哥说了。我说我们在母亲的养老金存折上为她存入28900元钱,让她相信她苦等已久的住房公积金补贴终于发下来了。大哥听了直说好,马上将10000元现金亲自送来我家里。将钱存入银行后,我连夜赶往广州。


下车之后,我提着行李径直去了医院。进了病房,见瘦弱不堪的母亲双目紧闭静卧病床,正打着吊针吸着氧,我心里好一阵紧,鼻子也酸了。我贴着病床立着,长时间的俯身端详着母亲。四哥将母亲叫醒了。母亲睁开眼睛看到我,眼泪顿时流了出来。我凑近她耳边说:“妈妈,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我还带来了一个特别的好消息——你的住房公积金补贴已经发下来了,钱都到你存折上了,28900元!”一边说着,一边从身上掏出母亲自己那本养老金存折,翻开,递过去。母亲用右手稳稳的接住它,两眼死死的盯着那行存入的数字——28900。母亲有些激动,口中念着“28900”这个数字。不料母亲忽然发出这样一句感慨:“可惜你们杨老师生前没有得到这笔钱,不晓得她的崽女得得到不。” 我要她不要担心,崽女能得到的。母亲的双眼又有些湿润了。我知道,这一次完全是因为高兴。

读研攻读的是汉语言,毕业之后去中文系是教语言,后来下海就要说是去玩语言了,不是作秀而是把玩。策划、创意、定位一类,最终还要靠语言来“表现”。这都是语言的商用 。本人还有一个知青的重要身份,所以,还会特意跟我的老插朋友说些有趣的故事和新事。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