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9# 布谷催春 "将岳王街摆在街上吃晚餐的五口之家死于非命…"

         这就叫“飞来横祸”!你讲的多佛寺后那条那条小巷应该叫“东门捷径”吧!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你的文字太好了!很真实、很生动、很有情、很文学。    你心中的旧长沙历历在目,我虽然 ... 小午子 发表于 2012-8-9 22:37

 

    谢谢小午子,只是依凭对故乡的热爱,写下自己的依恋。要说长沙的掌故,我的资历和阅历都不够,还是留待学养深厚的专家们,我写的是自己的故事。很谢谢你的欣赏。我会努力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5# 芦苇 这里是一个小庙叫《多佛寺》存放着简陋的救火器材,庙后一条狭窄的巷道通向东茅街火烧湘绣大楼的傍晚风雷造反派在登隆街发的迫击炮,后来报告准星不对将岳王街摆在街上吃晚餐的五口之家死于非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quote]          五十年代,我住柑子园,香港理发店旁边巷子口就有一救 ... 芦苇 发表于 2012-8-9 16:14        

    谢谢芦苇兄回帖,仰慕你见义勇为的精神!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你的文字太好了!很真实、很生动、很有情、很文学。 

  你心中的旧长沙历历在目,我虽然祖籍不是长沙,但你笔下的旧长沙深深吸引着我,我希望能一篇接一篇的读你的市井文学。不!就是正宗的文学。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儿时住在三兴街,印象中记得西牌楼有个救火队,有两部拖哒跑的救火车……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五十年代,我住柑子园,香港理发店旁边巷子口就有一救火点,木栅栏内放着老式救火车,水枪等。六七年七月的一个夜晚,五一路湘绣大楼起大火,除新式救火车在救火外,一台老式救火车也在救火,我和几个以后成为知青的伙伴还去帮忙,两边的人使劲上下压横棍,水就喷上去了,蛮管用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3# 夜深人静

    谢谢人静斑竹,多么难得的珍贵的照片。看见它们,就像看见久违的朋友,无比亲切。这种小型的水枪,也算是最实惠最轻便的消防器材,解放初年还在使用的,谢谢你的补充。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 海客瀛谈

小时候,对这个救火水枪好熟悉,湖南各个厂和民间都曾见过,

灭火枪.jpg

上图为50年代救火器具,保存较为完好的铜制灭火枪。

灭火枪2.jpg

上图为铜制灭火枪下端吸水口部分。

灭火枪3.jpg

上图为铜制灭火枪枪头部分

灭火枪4.jpg

   上左图,是迄今发现的老式水枪上最为完整的消防水枪广告,广告如图片所示,因广告语是粤语白话文,左图的文字是:“顺安号巧制灭火铜枪。本号始创,向造铜水龙、皮喉发售。今新出精工巧制灭火铜枪,一人持以射水,喷薄涌出,水高数丈,灵便异常,倘遇回禄之警,即能速灭大效。价甚相宜,诸君光顾,应时购取,以备不虞,固为费微益大也。铺在粤东省城安澜街”。

    这则广告非常真实,毫不夸张,“水高数丈,灵便异常”等语基本没有什么虚假的成份。这种老式水枪是国货,广州本地生产的。从广告所用白话文的浅白程度,也可以估计出文笔出自近代。下面还有证明。

    上右图标明的是老式水枪生产厂家的联系电话和地址:“广州市一德路四二六号。利安出品。电话一七五九二”。

来自儿时仰望星空的梦想,梦想的追寻和失落,天空中横亘的星河,光华璀璨却遥不可及。 月光下,宁静的湘江河畔,落水声打破了宁静,惊碎了月影,击碎了无忧无虑青葱岁月的梦……。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 海客瀛谈

 

  赤膊溜光地站在光滑的井台边上,以冰凉的井水互相浇泼;傍晚,挑几桶井水泼在庭院里镇压暑气,啃着泡过井水的西瓜;严寒冬日,白雪皑皑,北风凛冽,唯有井水温暖可亲,陪妈妈一道来井边漂洗衣服被褥,是长子我的专利,妈妈汲水,我赤脚在脚盆里来回踩动,站出来拧被单的时候,我的脚印在白雪上,井台上清晰的小脚丫

 

              

         真亲切的文字!海客兄,您又把我带回到那烂漫的童年:井台边妈妈汲水,哥哥赤脚在脚盆里来回踩动,我小,不让我进脚盆踩,我好羡慕哥哥!只得在旁边来回窜。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和哥哥拧被单了,这是我最“疯狂”的时候,被单两头反向一拧,中间会拧出一个大“泡”,我就冲过去,两手去掐“泡泡”,往往会弄得满身是水,特别是两袖和鞋袜,肯定湿透。而他们四手不空,打不得我,看泡泡沒了,被单快拧干了,我则赶快跑得远远的,逃避惩罚。或跑回家找到爸爸那“保护仐”换衣换鞋……。

    有一年,我们一个亲戚从河南带回一个大西瓜,有三十多斤重。爸爸将瓜用“吊桶”冷镇到井里,午觉后拉上来,切成块,?分吃了四五户近邻,又凉又沙又甜。我回忆起来,好象是这辈子吃到的最大、最好吃的西瓜呢!

1203161607e2700b284b988824.gif (32.09 KB)

1203161607e2700b284b988824.gif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