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来,是邓小平首倡知青插队

摘自: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iqing/ziliao/detail_2012_08/12/16743038_0.shtml

                   原来,是邓小平首倡知青插队

      1963年5月,浙江省委批转了嘉兴县委《关于动员城镇人口下乡插队的报告》。这份文件在下达全省各地(市)县委的同时,也上报到中央。邓小平在审阅过这份报告后,思考了许久。嘉兴县为了解决生产粮食的劳动力过少与吃商品粮人口过多的矛盾,在1962年不仅动员了从农村进城的4428人回乡,还安置了5307名久居城镇的人口下乡插队,城乡两头工作扎实,下去的人基本稳定,安心务农。嘉兴县的经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小平把自己的想法先和谭震林副总理进行了交流。他说,一个队安置两个中学生是会搞好的。他们不仅在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上起作用,经过锻炼,在政治上也会起作用的。因此,应当向干部、青年学生和社会群众讲清楚,插队是体现多、快、好、省的总路线的安置形式。浙江嘉兴县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

    为此,1963年6月29日至7月10日,中央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谭震林副总理指示,召开了各大城市精简职工和青年学生安置工作领导小组长会议。会上,谭震林传达了邓小平关于安置工作的新思路。周恩来在听取了各方面情况汇报后,说道:“插队本来是小平同志提议的,我赞成。”嘉兴的生产队能安置为什么其他地方不能这样干呢?苏州市能动员人员下乡,别的城市更可以。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一号召,就会到处有人响应。因此,今后安置方式,插队是主要的,往农、林、牧、渔场安置是第二位的。你们回去订计划时,第一插队,第二插场,第三新建、扩建场。这样就投资少,效果大,才能真正贯彻勤俭办业的精神。

    1964年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了中央安置领导小组的汇报,讨论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他对搞好插队问题再一次发表了重要讲话:城市知识青年下乡,以插队为主,这是一件长期的大事。每年要安置100多万人。用插队的办法,每人给的安置费不到200元。插场每人则要 1000元,如果100万人插场的话,需要10亿元,这怎么得了,不能走这条路。

    实践证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动员知识青年下乡,走插队为主的这条路是可行的,它投入少,解决的人口数量大,不仅为城镇青年就业开通了一条新渠道,还对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1964年1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这个文件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发布指导知青下乡的纲领性文件。

    这样,邓小平提出的“以插队为主要方向”的安置办法最终形成了中央纲领性文件。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以插队为主要方向”的安置办法,将国家对就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全部,无偿,彻底地推给了本来就苦不堪言的农民头上。在没有能力增加农村收入的情况下,使农民雪上加霜要养活千千万万下乡的知青。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没有知青当年的插队,哪有今天这么庞大的知青团队,知青网。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没想到的是竟是邓大人提出的知青走:插队之路。苦了多少人,也拖累了当地农民。

      要是集体下放,知青遇到的困难和坎坷就会少得多。至少集体伙食再差,知青不必每天在出工的同时还要为三餐饭的柴米油盐如何到手发愁。至少集体劳动会统筹安排,而在生产队不是管你是什么人,做不做得下,反正是“好汉阄下事”,分你一份工,做不下也要去做,不做也要去做。......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客观来说,这确实是他们为了要解决在他们的破政策之下,工业不发展、经济停滞,所造成的青年学生无法安插等一系列的危机,而寻找出的应急办法。

统治者在什么时候都一样,在无法对付危机的时候,就立即想到转嫁给农民。因为只有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农民又有受压迫受剥削的传统,可以全面地消纳他们因无能所造成的一切危机!

所以他们常说:中国的农民真好,真善良!当然,这次还有纯洁的青年学生、红卫兵小将,豪情满怀地积极的配合,兴高采烈地雀跃了下去!

比健康更重要的是人的心态。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邓小平:300个亿与3个不满意fficeffice" />

     邓小平在谈到知青运动时曾说:我们用300个亿换来了3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这是极为经典、现实的评估与概括。


      
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5年,60名北京青年组成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远赴黑龙江省去垦荒。
      
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则是在文革后期,毛泽东决定给红卫兵运动刹车的时候。
        1968
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从此大规模地展开。
        
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中国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哪一个家庭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但同时,一些干部子女则通过参军等方式避免了去上山下乡,或者到诸如北京郊区这样的地方落户。
        
进入70年代以后,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
        
70年代后期,出现了大规模的的抗争,知青们通过请愿、罢工、卧轨、甚至绝食等方式的抗争强烈要求回城,其中以在西双版纳的抗争最为出名。正是他(她)们的抗争,才最终导致了全国知青的大返城!   
        1978
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
       1979
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人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 据统计由于各种原因滞留农村边疆的知青约有数十万人。
        
上山下乡虽然当时暂时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毛泽东也借此达到了解散红卫兵组织的目的。但是几千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这场运动也造成了各个层面的社会混乱。由于无数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
         
这场席卷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得不偿失,教训深刻。

         
第一:知青不满意
        
知青下放农村,被迫中断了学业,原本学到的一点科学文化知识趋向退化。与知青在城市上学时的条件相比,物质、文化和道德条件都严重下降了。
        
知青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什么呢?知青下乡能做的大多是原始低下、简单重复的劳作,遏制了他们对知识文化的追求和提高。
        
知青这一代人被称作失落的一代,因为政府为他们描述的美好幻想破灭了,他们不再尊重孩提时代学到的价值观。
        
知青这一代人又被称为耽误了的一代,因为他们失去了在最佳年龄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当政府将目标转向四个现代化、重新强调教育和文凭的价值时,这种教育机会于他们的损失就更加惨重。
         
知青中有一部分在文革中成为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大学生。另一部分则在1977-1978年考上了恢复统考的大学(但1979年以后基本上不再招收超龄考生,至此知青基本与高考无缘),还有一部份知青在1979-1989年间在城市上了业余大学,但他们毕竟在知青群中仍属少数。
      
大多数知青因为这场上山下乡运动,早早地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他们为这种特殊经历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20
世纪80年代以来,在社会发生转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之时,大批当年的知青成为企业大刀阔斧裁减的对象,沦为新时期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事因学历劣势,更因年龄劣势,使他们成为最不醒目的一群、最先下岗的一群。
      “
文革结束后,知青陆续返回城市或留在当地就业,但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中的许多人继续被运动造成的后遗症所困扰:许多人回到城市没有住房;许多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与农民结婚的知青为了返城与配偶离了婚(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政策不允许农业户口的配偶一同进入城市),导致家庭破裂。
         
而极少数留在农村的知青虽然保全了家庭,却注定要过一辈子远离城市文明的贫苦生活。
      
上山下乡运动使城市失业和城市人口增长问题进一步恶化,下乡政策的终结和知青返城给城市就业带来了严重问题:政府为解决这个问题被迫采取了对劳动效率非常有害的顶替制度(在职的父母中年退休,返城的知青入厂顶职)。
        
上山下乡运动留给一代知青包括他们的父母和子女的精神和肉体的创伤也永远不会痊愈。多年来,始终仍有一些老知青在为自己的基本权益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抗争。

         
第二:家长不满意
      
上山下乡运动触动了几乎每一户城市居民家庭。知青中很大一部份人不能自食其力,只好依靠父母或亲友。许多父母每月发工资的头件事,就是给下乡子女寄钱寄食物。许多知青吃不饱、穿不暖,生病得不到医治,而女知青家长则有更多的担忧。许多家长为知青子女的病退返城、招工就业拉关系、走后门费尽心机、四处奔走。
        
著名的知青家长李庆霖胆大包天告御状,实属万不得已。


         
第三:农民不满意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知青是农民的一个负担。
        
1957-1977年间,中国的可耕地减少了11%,人口却增加了47%1978年,中国大陆农村劳动力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013公顷,相比之下,日本是0.7公顷,印度是1公顷,美国是48公顷。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并不需要外来的普通劳力。近年来,千千万万农民工进城打工,便是例证。
      
虽然知青也许能为开垦荒地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这种贡献是有限的,甚至是破坏生态平衡的。由于强调再教育的目标,也由于各地基层的领导层缺少专业人才,知青付出的大量劳动所获不丰,甚至有害。
        
知识青年给农村带来的一些新气象,不足以弥补农民的实际损失。知青下乡,在许多地方不过是壮大了当地剩余农业劳动力的队伍,从而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300
个亿与3个不满意,说明了中国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运动的失败!
         
知青下乡的经历,没有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而只给了他(她)磨难和不可弥补的损失。
         
知青下乡运动使家长们怨声载道。
           
知青下乡运动也没有攺变农村面貌。

           300
个亿换来了3个不满意, 历史的经验应当记取!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那64、65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则是把那些出生地富反坏右的子女带着原罪让他们自生自灭。
“做人要有人品,上网要有网品” ----- 宁缺毋滥!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说白了,就是转移社会危机的一种办法。64年是解决城市人口粮食问题,68年是为文化大革命刹车和文革带来的就业问题...。由于其政策的短视,因此造成了以后更大的危机。其实,当时的领导层也完全清楚这一点,所以就有了后来陆陆续续招工,直到最后的知青大返城。只是这么一瞎折腾,致使千千万万的人受苦,国家也深受其害。
另类人生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没想到的是竟是邓大人提出的知青走:插队之路。苦了多少人,也拖累了 ... 书荟 发表于 2012-8-13 14:15

集体下放好的观点我不同意。

我们最初是集体下放办农场,牛马般劳动不说,还饿得要死。一个知青模范——矿冶工勤人员的子弟邓云玉——当场长搞红色恐怖、左得要命,晚晚开会、人人自危。

分散插队后虽然劳动仍是牛马般,但已有红薯芋头填饱肚子。农民对知青也厚道,不再有挨整之险。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我在下放会同同农民们交谈时,他们说,只讲农村好,下乡光荣,为什么你们城里人犯了错误都是往农村里送?城里人犯了错误就开除到农村,我们乡里人犯了错误为什么不把我们开除到城里去呢?

     现在回过头看,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可当年从上至下就是不能这么说,硬是别有一套堂哉皇哉的说辞,看来还不如这些农民兄弟说得实在,符合逻辑。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0# 楚风 :“只讲农村好,下乡光荣,为什么你们城里人犯了错误都是往农村里送?城里人犯了错误就开除到农村,我们乡里人犯了错误为什么不把我们开除到城里去呢?”

 

     质朴,实在,问得好!无论什么坎坎,只有船过得,舵过得才行得通;无论什么门道,只有进得去,出得来,才不是死胡同;无论什么理论,只有经得起正反两面的检验,才不是狗屁理论。在这些农民面前,那些狗屁理论家的脸往哪儿搁?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哥巴兄:从我们当年刚下放的女知青的角度来看,还是觉得集体下放比插队要好些。下农场至少有点点工资,可以基本应付自己,记得那时我兄姐去了海南军垦农场,姐姐能从农场买毛线打毛衣、寄钱给我(题外话:毛衣笑纳,钱退了)。而在农村一年干到头,有的知青还要倒欠。我们中一位父亲文革中以死来回击这个社会(我想你应该知晓的,姓liang,和你父亲是同所大学同专业的),母亲是家庭妇女,是时,她那还是打零工的大哥撑起家庭重担。我在一文中曾说他们:一文钱做四文钱谋划,想想我们中的那位,过的是难以述说的拮据和艰难,没钱难倒英雄汉呢。且在农场,很多事情不会要自己去面面俱到。比如不会因一人单独出工,不会因一人住单家独屋而提心吊胆,不必为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发愁,我记忆里就是那没有菜吃的难堪,尤其是干农活抓阄分到个人,好汉阄下死,刚下去的我们哪里奈得何哟......可农民绝不会体谅这些的。

     我觉得你们那个农场是被那位“左”者,害了。待你再分配到农村后,经过几年的锻炼,你已是一个壮劳力了,什么农活都干得下,农民也会对你们平等对待,当然觉得农村比农场好。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1# 大鼎罐

 

     十分赞同。

     记不清是谁讲的:凡是不能证伪的科学都是伪科学(大意,记不清原话)。   

      自然科学都要有实验结果,要科学论证,没有什么阶级性;只有在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领域,经常因为需要掺杂一些伪科学在里面,一般是谁权大谁就有理。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2# 书荟

        湖南许多所谓的农场知青是没有工资可发的,大的农场当然是有工资发的,(比如江永益阳岳阳的几个农场就有)。

        但是,确实如哥巴兄所说的:场内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被搅得人人自危!

平和之人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4# 良良哥 我不知湖南其他农场的情况,但我妹妹他们下南县北洲子农场好像是有工资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1# 大鼎罐        十分赞同。      记不清是谁讲 ... 楚风 发表于 2012-10-17 08:49

    自然科学不但要有实验、证实,而且这实验应当是可任意重复的。如果你在此地此时“实验”成功了,但在彼处彼时实验却不能重复、成功,则不可以下所谓的“科学结论”。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2# 书荟

    你讲的也有道理。由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个经历了二十几年的运动,所以情况千差万别。总而言之,乌托邦实践造成的国家经济凋敝进而不得不发起的上山下乡运动,不管是集体下也好,个人插队也好,都是祸国殃民之举。

    另外,Liang老师是我家邻居,他老人家自杀时我在乡下,回长沙后才听家人说起。他是在“轰轰烈烈”的清理阶级队伍时自杀的,说他是逃亡地主。Liang老师与我老爸不一个系。我老爸应当与在这里跟帖的寒乡朋友的老爸以及你的老爸一个系。我在左小读书时,你妈妈当过我的数学(?)老师。

    哈哈,搞来搞去,原来大家都是熟人。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6# 哥巴:兄弟,君是我想见的人之一。此次返长,因时间短促,考虑君在外地,故未曾邀请。君两次回帖,大鼎罐迟复了,失礼了,致歉!君是一有文才、有思想深度之人,大鼎罐引以为朋。虽然来日方长,得以面晤,终究是一要了的心愿。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7# 哥巴是的如同哥巴兄所说,不论何种形式下放,都是祸国殃民之举。

我因在你的文章里似乎见过你写南院体育系,因此误以为您的父亲与liang老师是一个专业的。张冠李戴,对不起了。

       呵呵,我们的父辈竟是同一专业的,恕我少见识。你应该与传矣大姐在左小是同一届的,因此有可能我母亲当过你的老师。五十年代的小学老师是否没定科目,像乡村教师那样语文、数学左右开弓?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