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走近鲁迅,才能读懂鲁迅

      我这个人比较被动,看到知青“公社社员”写了《感受鲁迅故里》,我也想到了我的两篇老文章,搬运出来,贻笑大方了!——作为对旅游休闲版的抛砖引玉,也作为对我文章点评的各位知青大哥大姐感谢汇报。请各位多多指正!】

 

                   

                     走近鲁迅,才能读懂鲁迅

                        2011-05-26 12:52:06| ——再到绍兴有感

 

     首个“中国旅游节”我们到了江南水乡绍兴。

                                       a9d3fd1f4134970a42ae668395cad1c8a6865db8.jpg

    应该说中国十三亿人都知道鲁迅的名字, 却未必能说清楚鲁迅。

 

     我们认识的鲁迅,是课本上的鲁迅,而且是文革时期中小学时候的误读, 最早读到鲁迅先生,是在中学的课本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狂人日记》、《故乡》、《社戏》、《藤野先生》等等,讲解杂文,老师将《友邦惊诧论》《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分析的得声情并茂,可惜我们这些底下的学生并未入情入境,大有不胜午睡的意思。

                                      200771874195.jpg

  

    既没拔了何首乌的趣事,又没了耍钢叉的小英雄形象,那些深涉难懂文字只是历数一群混帐的大人干出种种可恶事,那些事毕竟又离我们远了点,觉得一点也不好玩。可怜自己当年只是个初中生,知道他老人家的也就这么多。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中小学生之所以对鲁迅普遍存在一种敬畏之心,有距离感。可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鲁迅是他们语文课考试的主要内容,而鲁迅的思想又比较深,因此存在种种隔膜。我很是能够理解。

 

                                        1483936077220283736.jpg


鲁迅的祖父曾是做官的。 YSP_@40`YD7]%R19F2L1O(H.jpg



 

          鲁讯的骨头那么硬,能有如此犀利的作品流传至今,首先要感谢那个时代的生活和尽管表面但也真能实行几条的言论、学术和出版的自由。

     反正估计,鲁讯活到今天的时代,不是五七年的右派,就是文革时期的修正主义走资派。

 

 

 

                           

     想想文革时期文字狱,这种变态的疯狂到了极点,一个人如不小心把印有老人家的照片做鞋底,或者把老人家的塑像打碎了,一不小心把墨水泼在印有他语录的报纸上,都可能使这个人遭到“反革命”的指控,而被拉进监狱。不要说长篇大论地提什么不同意见了,张志新烈士,仅仅发表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意见,也没能免除先是割喉管再被拉去枪毙的下场。

 

      而鲁迅的反潮流、反政府、反文化是出了名的。以鲁迅逮谁骂谁的为人和脾气,文革不把他下了十八层大狱才怪。

      因此用世俗解读鲁迅理想,告别鲁迅就是必然的结论。

                                         1483936077220283740.jpg

 

      在任何一个国家里都有体现自己民族文化的大思想家和文学家, 并且家喻户晓。

     如同英国人都必然熟悉莎士比亚,是俄国人都会以托尔斯泰引以为他们的骄傲,那么作为德国人当然认识他们的歌德。

 

     而在现代中国,鲁迅就是一个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文学家,他身上具备了我们整个民族共同精神的一些最基本元素。

   

     因此,北大钱理群教授认为一个中国人的成长中必须要的文学滋养,至少应该来自以下四方面:

      一、《论语》和老庄——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唐诗——中华民族青春期最有激情的文学;

      三、《红楼梦》——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四、鲁迅——现代精神的引领开端。

 

      鲁迅是用浅显一流的白话文语言写出思想最深刻作品的典范。

      因为他写出来的作品,读给他的母亲听,他母亲就会很惊讶地说:啊呀,怎么写的都是阿拉镇上的事体啊。

                                   XRIV3[}6IM7ZXHLECQ)`Q.jpg

      

      只是,那时把鲁迅称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时候,鲁迅是在神坛之上的,我们只是高高地仰视着他,只是看着,从未想过走近,走进他的内在,希望能够读懂他。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为传统精神注入了新的历史内容。

   鲁迅会永远不朽的吗?鲁迅会不会过时,那要看我们是不是已经摧毁了奴役的历史,创造了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鲁迅的思想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的精魂。

 
1

评分人数

  • 乡音

我们的世界很精彩,快乐会让我们平凡的生活多一些色彩,让我们的生活更阳光、更绚丽。
网易博客http://blog.163.com/cs_ll@126/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谢谢笑着生活。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认真欣赏了笑着生活的文章,学习了。谢谢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 笑着生活

 

第一是欢迎笑着生活到旅游来!

第二是欣赏你的生活态度:笑着生活

最后是欢迎常来 莫做过客 莫潜水,多与大家互动!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3# 公社社员

感谢社员妹妹的文章引来了好驴友!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 笑着生活

   不知何时,鲁迅成了一个有点敏感的话题。其实我看过鲁迅的很多杂文,以至于我家LD总说我脾气不好是受鲁迅的影响。

鲁迅是人?是神?还是……?众说纷纭。近来为了鲁迅的文章在中学教材中所占的比例、鲁迅的思想是否落伍了等问题争论不休,各方人士都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将不同的意见压下去。其实鲁迅只是一个文人,作家,而“旗手”、“思想家”、“革命斗士”等都是后人强加给他的,他本人如果还在世,也未必会接受这些头衔。他与当时的文人不太一样的是他通过对人的细致观察,看清了当时社会及人际关系的很多弊病,用犀利的文字表明了他的观点,并因此得罪了不少文人墨客,但其直接抨击时政的文章并不多见,所以当权者也就容忍了他。鲁迅的文笔比较有意思,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例如常人所说的“介绍”一词,在鲁迅的文章中几乎都写成“绍介”(估计是受日文影响较深),尤其在鲁迅的译作中不时出现一些诸如此类的修辞,所以他的文章看上去有点生硬,费力。其实鲁迅本人也认可这点,不过他更看重的是文章是否把他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了。他说过,曾有多次想写长篇小说,结果经过反复修改,改成了中篇小说,再改,最后成了一篇短小的杂文,对此他知足了,并不懊悔,因为他想说的话已在杂文里很好地表达出来了。因此,鲁迅实际上是以写杂文见长的作家,在他的这些杂文中,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解剖,犀利地抨击了现实中的各种社会弊病,尽管他的文章写于近百年前,但他的许多观点对于拖着两千多年封建传统文化尾巴的中国社会来说仍然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并没有落伍。总之,鲁迅是一个人,有点好斗的人,是一个以精练、犀利、看上去有点生硬的文字写杂文见长的作家。喜欢他的人,从他的文章中汲取了不少有益的启迪;不喜欢他的人,不过是放弃了一次学会向不同观点的人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其实这与鲁迅是人还是神,在教材中占多大比例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总之,鲁迅是一个人,有点好斗的人,是一个以精练、犀利、看上去有点生硬的文字写杂文见长的作家。喜欢他的人,从他的文章中汲取了不少有益的启迪;不喜欢他的人,不过是放弃了一次学会向不同观点的人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其实这与鲁迅是人还是神,在教材中占多大比例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鲁迅的思想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的精魂。

 

谢谢笑着生活!!!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此一时,彼一时,鲁夫子现在可不太受欢迎,要让他扫地出门呢。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