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在那高高的东山顶上

——第二故乡华容行随感之七

 

 

在那高高的东山顶上

 



 

    车队从砖桥沿着通往东山水库的乡间公路一路迤逦而行。

 

    午后和煦的阳光暖暖地投进车窗内,按说此刻应该可以养精蓄锐、靠着舒适的椅背美美地小憩片刻。然而我却毫无倦意,看着窗外的景色在交替更迭,听着9号车的东山老知青们在兴奋地指认着窗外熟悉的地名,我也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些既陌生又觉熟悉的地方,好像生怕它们会从我的视线内稍纵即逝。 

    一路走来,大田就像一名既精通业务又恪尽职守的导游,每经过一处他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其实在当年,相对于那些下乡后一干就是三四年、七八年甚至上十年的知青伙伴来说,大田应该属幸运一族——在东山他只干了9个月就返城了;之所以他对这里这么熟悉,是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与既是二中学长、又是同队插友的剑文兄、思恒兄等知青大哥们几乎每年都要回队看看,亲近那里的山水和土地,看望那里的父老乡亲…… 

    驱车向前,朝着开阔的田野放眼望去,远处青黛色的山峦绵延起伏——那,可就是颇富盛名的人文自然景观荟萃的桃花山脉?再向前,朝着汽车前窗不经意看看,车,已驶入了一片宽广的平原地带,沟渠通浚、阡陌纵横;再向前,在重峦叠翠的群山环抱下,远远地见一道大坝横亘于前——啊!早已在心中想像过多少回的东山水库已经到了!及至车队驶到跟前下得车来,站在堤坝脚下,只感觉这气势恢宏的大坝就像一堵山峰拔地而起,仰望着它,真有些肃然起敬的感觉呢! 

    参观东山水库也是这次第二故乡华容行的重要活动之一,但由于我们县篮球队华容队友中午在县城已安排活动,毕竟也是三十多年未见面的旧日朋友,因此何去何从颇费踌躇。本打算放弃东山之行而践队友之约,但转念一想,像这样知青朋友大规模相聚东山水库的机会更是不可多得,况且我早就向往能观光东山水库,这不正好可了此夙愿吗?!于是我还是来了,于是我也庆幸我来了,真真切切的亲近了堪称长江边这块浑然天成的璞玉,真真切切地一睹了它的容颜——历经岁月的淘洗打磨,而仍然展露出迷人光彩的碧玉般的容颜。

 

    在水库大堤的护坡下,早已有本地的老乡在热情地给我们发宣传资料。这是一张张印在桃红色纸张上的《东山水库简介》。毕竟是信息时代了,就连一个乡镇的村民也懂得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为对外开放做宣传呢。据资料介绍,东山水库位于华容桃花山东麓,在桃花山的环抱之中。东山水库的建设是以华容县万臾、护城、塔市、洪山以及东山等五个乡镇的干部群众和知识青年为主力军,再加上全县的学生、干部投入力量,于1971年冬季动工、1972年冬季完成了主体工程,共计有四万民众日夜奋战投入了水库建设,完成土石方70万余方。水库建成后,直接受益的有东山、塔市、洪山三镇32个村,在农田灌溉、防洪安全保障以及生活供水方面,东山水库的建设起到了福泽于民的作用,它就像仁父慈母,在寒来暑往的岁月更替中殷殷地守护着它的儿女。 

    沿大坝护坡的麻石台阶一步步登上二十五米高的水库大坝,只见青环翠绕的一湖碧水在斜阳下波光滟潋、辽远深悠,水域之阔及至目力不能达的紫烟氤氲的远山。在感叹这片以人工开凿出的绝妙湖光水色之后,我更被这拦住一湖碧水的巍峨大堤所震慑。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我想,不管是圣人还是平民、古人还是今人,每个人都会以他独特的阅历、独特的心灵去解读山水、品味世事……而这大山一样的堤坝,就是它,与我们有着不解的情缘,把我们老知青的心牵到了这里,情有所系、魂有所牵地在这里流连…… 

    行走在长约七、八百余公尺长的大坝之上,俯瞰着堤外的平畴原野、万顷良田,我的眼前幻化出三十多年前的长江改道工地、华一水库工地、东山水库工地,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水库工地,更有那人声鼎沸、挥汗如雨的民工大军——那中间,也活跃着我们这些刚刚跨出校门的知识青年的身影…… 

    那都是完全凭借原始劳作肩挑手挖移山填海的浩大工程,其艰苦卓绝和对人的意志考验,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和难以承受的。寒冬腊月的工地上,住的是四面进风的苇席工棚,睡的是仅仅垫着薄薄一层稻草和垫絮的冰冷潮湿的地铺;尤其是在强制性地要按进度完成土方任务时,必须白天夜晚地连轴转,其一天的劳动强度,就连精壮劳力都被累得趴下。 

    下乡的头一年冬天我就和同队的知青加入了长江改道的民工大军。 

    那是一个极其壮阔、然而也极其困苦的劳动场面,正如江永知青枫林过客兄所描述的那样:“人流如蚁、夯声阵阵、艰苦卓绝、血肉铸成!”我现在已无法忆及当时身处其中的体能和心境,唯有不能忘记的就是自己咬着牙不断在心里为自己鼓劲“坚持坚持再坚持!”——刚刚离开中学校园的17岁女孩要承受如此繁重的劳动负荷,是需要顽强的意志来支撑的。和我一样面对挑战的还有所有参加开河筑堤的知青兄弟姐妹。 

    整个工地就像摆开的战场,挖的挖土挑的挑土,还有用独轮车运土的——唯独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工具。从取土的地点到堤上不少于四、五百米远,一行行靠脚板踩出的路通向越垒越高的堤坝,你担着一担土走在队伍中间是无法停下来的,哪怕扁担已经滑下肩膀你也得死命揪住,走在身后的人逼迫你要咬着牙一步步往堤上攀登。那年到工地不久就下起了大雪,清晨,堤上松软的新土夹杂着水,表面一层被冻成了冰碴。担着土穿着长筒套靴踩入泥土中,套靴上粘着的湿泥越积越厚,每迈出一步都是无比沉重。记得有一回一脚踏进淤泥很深,脚一抽出来鞋却被陷入了淤泥,一时怒起,索性将另一只鞋也拔掉,赤着双脚踩在冰碴里一直“战斗”到收工。手掌起泡了、肩膀红肿了、皮肉磨破了,我们这些知青没有一人掉过泪;但只有一件事使我恐惧了、落泪了——泪是为我们队里的一位女社员而落,就在我的旁边,正在挖土的她被轰然坍塌的“神仙土”砸中埋在下面,被挖出来时她苏醒过来后失声痛哭,腿被砸折了……那时,她的孩子还在嗷嗷待哺。 

    我也曾听下放在砖桥的知青说起过他们参加东山水库建设时的经历。当年被誉为铁姑娘的长沙知青吴洪兵就曾带领两个队的农民参加担堤,在工地上她的双脚被磨起了血泡,泥沙钻进血泡里面咯得脚钻心的痛,但还得坚持,每天晚上就在马灯下用棉签把那些泥沙从破口里一点点挑出来,第二天照样出工……这样的故事在知青中间实在是太多了,湖区的知青几乎人人都经历过。 

    尽管如此艰苦,尽管也感觉日子是这样难熬,但看着大堤一天天在增高,我们心中还是充满着自豪感的。说来也奇怪,我们知青在城里从没吃过这样的苦,按说是不死也要脱层皮,收工后必定早早缩在工棚里倒头睡觉。结果恰恰相反,倒在工棚里的是那些疲惫不堪的老乡们,而一些知青却是游荡在工地上,不想让时光在被窝里打发,总想寻求点浪漫以排遣精神的空虚,因此,每每当深沉漆黑的夜空下飘过来隐隐约约的歌声,那必定就是邻队知青的歌声:“十五的月亮升起在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在这样的寒夜听到这样的歌声,心中竟能感受到一些慰藉、一些温暖……


    在短暂的失神里,我的思绪已穿越了三十多年的时光;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下,我的目光似乎看到踩着冰雪踏着泥泞一步步登临大堤的身影;在宽阔平整的堤面上,我似乎又听到知青与农民兄弟举起飞硪打夯的劳动号子。三十多年前或淡忘得无影无踪、或铭记得清晰如昨的一些往事,在此番登临了东山水库大堤而触景生情的回眸中,让人蓦然感到其蕴含着的厚重感——那是中国最底层的农民为改变生存状态的一种负重感;那也是我辈知青在置身于荒诞年代、在隐忍与坚守中表现出的献身精神!


    踏在坚实的东山水库的堤坝上,感觉就像登临于高高的东山顶上,面对着一湖波光极目望去,看水气岚光、群峰嵯峨,心中顿觉胸襟开阔,宠辱皆忘!

  啊听!那支高亢激越的劳动号子又在唱响,它的旋律是那么铿锵,它的节奏是那么振奋!它融入了我们青春的情怀,它更融入了我辈知青不屈的人格!

 

    啊!我听见雷打岩在呼应,我听见望夫山在呼应,我听见七女峰在呼应!我还听见了,那片巍巍青山在…呼…应!

 


 

 

写于2005年11月

——第二故乡华容行

 

 

 

(照片拍摄:江永知青郑抗生;艺术加工:华容知青笨笨牛)

 

 

liumin52@126.com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站在高高的东山顶上 lx.jpg
2012-10-12 01:21

 

照片拍摄于2005年11月,落日余辉下的东山水库大坝

liumin52@126.com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1# 落霞孤鹜

        好文章!活龙活现。

    又将我带回到那曾经战天斗地的岁月回忆之中了…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