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异居他乡终得笑 -记黄埔14期抗战老兵王金魁

     10月17日这天,秋高气爽艳阳照,情情更浓。我将关爱抗战老兵网募集的3600元捐赠款,随郑鹏一道去送给住居在长沙县安沙镇和平村96岁的抗战老兵王金魁老人。一路映入眼帘的是金秋十月稻谷,农田处处收割忙的丰收景象 
 
  去王老家,我们是在星沙汽车站转乘的中巴车。到达和平村牌坊走进村公路,遇一农妇正在道路上晒谷,问及王四敏这位曾当过二十年生产队长(黄老大儿子)家怎么走,她笑着指指道前方一白色房子说:“从那房子旁简易公里走近些,还需走上两公里左右”。按她指点的路,我们走过小山岗,经过秋天里依旧葱緑不知名的树旁,穿过一条垄,不觉之间就到了王老家。王金魁老人有两男两女,现在住小儿子家 。这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儿子、孙子、重孙都住在一起,两孙女、一孙媳都在家带自己的孩子。郑鹏已于10月11日第一次去看望了王老,是信息提供人长沙县委统战部副部长袁灿开车送他到王老家的,这次来到王老家便像见到了老熟人似的打着招呼。走进王老整洁简陋的卧室我望着表情有些木然的王老,笑着大声对有些耳背的老人说:“王爷爷,我们给您送钱来了”。老人看着我默默无语。

   待老人走入堂屋坐定后,我请老人清点钱数。老人和家人都说不用点,我强调这是规矩,一定得点,王老夫人周奶奶才动手代王老点了一遍。我请王老在回执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王老一并写上了:“谢谢你们关爱抗战老兵!”的感言。我问:“全国有很多志愿者都在关心您们,您高兴不”?老人说:“高兴”。我又问:“我们来看您,您高兴吗?”这位昔日的
黄埔军校14期生,毕业后留任16、17期教官的山东利津汉子,手行了个军礼,不拘言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高兴!以后有时间常来玩。”


  随后我们聊了起来。老人讲:在1944年4月的豫中会战中时,因当时的营长离职受训,我代理一营营长。为保西安,需确保潼关不失。当年二月我在洛阳受命,率部队在灵宝坚守。从洛阳到灵宝途中,上有日军飞机轰炸,下遭日军部队阻击,在行军极及艰苦的条件下,历经40余天行军到达灵宝。在灵宝的战斗中,我头部被飞机投弹炸伤不省人事,后送陕西周至县37后方医院治疗。之后至今我头常常发晕,记忆不好。我每天都关心着国家的事,如今订了一份《参考消息》在阅读。接着老人愤愤的讲:日本鬼子过去欺负我们,到现在还欺负我们,钓鱼岛明明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居然说是他们的,真是欺人太甚。我感叹老人虽经磨难,遭遇不公正的待遇,言语里却依然流露着拳拳爱国之情。时间不早了,老人小便有些失禁,我们也不便久留,我们在时老人不好意思起身,我们只得告辞。住上屋的64岁大儿子一家,已为我们准备了中餐,极力挽留我们吃了午饭再走。已是12点多了,我们不再客气便留下来吃午饭。

     
   热情的王老家人做了十几道菜来接待我们,令我们很是感动,回长时又搭上了将
车停在王家门口的马女士的顺程车。坐在车上,马女士娓娓道来:我母亲和平村长大的,今特送母亲回娘家小住几日。我听母亲讲过她亲眼看见霞姑(王老夫人周奶奶)和王叔结婚的。霞姑年轻时好漂亮,王叔是军官,好威风。霞姑过了三四年好日子,母亲说王叔坐过几年牢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被霞姑的亲戚(xx姨舅常抓了去批斗,罚跪、打嘴巴,王叔一声不哼。我从冒见老人笑过,不爱讲话,即便相遇,也只点点头。我四十多岁,从教科书上读的是共产党抗日打鬼子的事,不晓得真正的正面战斗是国民党部队打的。前段时间我去云南旅游,到腾冲国殇墓园去看了,细读了墓碑牌上的记录,才晓得了这段历史。原只晓得王嗲是伪军官,冒想到王嗲嗲原来是抗日军人。前段时间平和堂事件我老公忙得要死,他是搞公安的,是一百多名维持秩序的警察之一。他们有几十人受了伤,怕死得不得了。隔代人的世界,隔代人的观念,现代军人远不及过去的军人能吃苦。正说着,就到了开福区马厂站,她到家了。我们谢了她,去转乘坐公交车回河西。

  看着一路的秋景,听着一路的故事,想着王老移住他乡几十载从未开怀露笑,却因我们的来访露出了开心一笑而心生欢喜,前阵子我那失落的情绪以及曾因颈椎病复发而导致的炫晕,一并遗落在秋色里,心身顿觉舒畅开来。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