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历史的碎片——观电视连续剧《知青》有感(三)

 

                                         历史的碎片

                          

                            ——观电视连续剧《知青》有感(三)

 

总之,我认为农工单位的知青还不能代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主流,也就无法反映出知青运动的实质和这个特殊群体所受的磨难。我并不是说两种类型的知青谁就优越于谁,知青都是被耽误的一代,都经历着离乡背井远离父母亲人的痛苦。然而从历史事实上来看,插队落户的知青在生活上精神上是不是更苦一些?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更多一些?要写“知青”,是不是以插队落户的知青生活为主体,才能更真实地反映历史呢?fficeffice" />

同时,《青》剧对插队落户的知青生活的描写也很抽象,在剧中的山东靠山屯知青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只是那位女党支部书记对女知青周平的人性化的关照。剧作者的笔触似乎是想向人们宣扬一下知青为改变农村的落后所做出的贡献。剧情中突出地描写了下放到延安某县穷山窝坡底村的几名知青,为了给坡底村打上一口吃水井,武红兵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遭受牢狱之苦;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赵曙光被当作右倾翻案风的对象受批判,最后他们还是帮助乡亲们躲避了泥石流的侵害。全剧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知青们自己的生活状况,看不到他们是如何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如何“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连坡底村的知青们是如何带领乡亲们移村建新的坡底村,剧中也只是一句话带过,无情节表现。

再说,即便是在描写兵团知青上,《青》剧也是比较片面的。历史上兵团虐待和凌辱知青的案例不少,可我们看到的剧情却全是人性化的管理和浪漫的爱情演示。而对于吴敏这个女知青的描写却又过于脸谱化,简单化。剧情最后接触到了知青们山林救火和知青返城,却避开了众多知青英勇牺牲的重要历史事实,并且仅仅用一句话了结了知青返城的历史,让全剧来了个虎头蛇尾。

不错,在近2000万知青中,有一些在当年真正抱着理想奋斗的精华或者叫典范,他们以理想主义的要求,尽其努力为农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无论成功与否,他们当然是我们的文艺作品应该宣传的对象。然而,他们只是凤毛麟角,且也无法成就什么事业。众所周知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环境下,知青们是无可作为的,知青运动是改变不了中国农村落后的面貌的。出席各类知青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知青典型们,大都也就是自己安安心心地“接受再教育,扎根农村干革命”,做好一等良民(我本人就是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实例)。而大多数知青却是无法安心扎根农村,且不说那些为了招工或其他原因遭受凌辱的个例,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苦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单调且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年累到头还养不活自己,必须依靠父母支助方能生存,缺乏亲人的亲情和离乡背井的愁思等等现状,促使知青们采取各种方式纷纷离开农村。我认为,既然是写“知青”,就应该将笔触向那些真正生活在农民群体中的大多数,至少要反映上山下乡运动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比如李庆霖给中央的信、知青大返城等等。

(待续)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回复 1# 青石

    知青这部电视我是没有看过。你的观点我有同感。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谢谢国老君的关注!有时间还是看看此剧,开卷有益啊,何况以娱乐的形式出现的有关你我他我们的电视剧呢?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