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里耶秦简】★古井中的秦朝【知青公共频道】

【里耶秦简】★古井中的秦朝【知青公共频道】

 修改  
此文来自  知青公共频道  的文件夹  [我的图书馆]
独乐不如众乐!朋友相互支持!  交友以自大其身 造士求此身不朽!    是是非非道道 歌歌乐乐知知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http://zgxyfc.56.com 1.3亿人气  
qq:1045480100 邮箱:zgcszq@163.com 友情联络:13349608000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里耶秦简】★古井中的秦朝【知青公共频道】

 

【里耶秦简】★《古井中的秦朝(上)古城迷踪》【知青公共频道】   

 内容提要:2002年6月,在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镇的一个河滩上,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口巨大的古代水井。在短短十几天的清理过程中,从里耶古井当中运上地面的简牍数量,竟然达到了一万枚。根据文字判定,出土的一万枚简牍全部来自于2千2百年前的秦王朝。而在此之前,全国发现的所有秦简牍加起来也不过四千枚。里耶镇位于湖南偏远的西部山区,由于大山的阻隔,交通极其不便,非常地闭塞。为什么在偏僻的大山深处,会出土如此众多的秦简?承载秦简的古城又会在哪里呢?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得节目。当我们看到一个大墓发掘现场的时候,恐怕我们关心的是的,里面有没有什么鼎啊,这样的国之重器,有多少金银财宝啊,这尸体有没有保存好啊?但是对于很多考古专业人士而言,他们最期盼的是什么呢?最期盼的是墓葬里面有文字。为什么呢?在我们中国古人的概念当中,简,它就是历史。秦始皇兵马俑一枚简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我们今天要告诉您的是什么呢?是几万枚竹简出土的过程。

    2002年6月,在湖南湘西龙山县的里耶镇,发生了一件足以轰动中国考古界的大事,考古队员在一个即将被水库大坝覆盖的河滩上,发现了一口巨大的古代水井。在清理的过程中,人们在水井六米深的地方发现了简牍。当代人把中国古代用于书写的竹片称为“竹简”,用来书写的木块叫做“木牍”,总称为简牍。而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从里耶古井当中运上地面的简牍数量,竟然达到了一万枚。

    古文字专家张春龙根据文字判定,出土的一万枚简牍全部来自于2千2百年前的秦王朝。而在此之前,全国发现的所有秦简牍加起来也不过四千枚。

    湖南考古所研究员张春龙:应该不超过四千枚,以前我们知道,最有名的是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湖北荆州附近也发现过好几批。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从此诞生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帝国。但是,秦帝国仅仅维持了15年,就在土崩瓦解中灰飞烟灭。虽然秦王朝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但它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开始,在中国的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社科院研究员刘庆柱:秦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对于国家来讲,空间和空间之内的人员组成,这个时代基本奠定了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国版图、人员构成,以及政治框架,比如,实行郡县制,这套管理办法和国家的基本制度,在这时候,两千多年前,秦朝开始的。

    虽然秦王朝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秦王朝过于短暂的历史,因此造成在正史当中,关于它的文献记载非常地匮乏。

    刘庆柱:建立秦帝国以后,很短时间就灭亡了,灭亡以后,汉朝代替它了。应该说它史料很少,就是《史记》上一个《秦本纪》,一个《秦始皇本纪》这两种。

    湘西州文物管理处副主任龙京沙:一个短命王朝,十五年的时间,它能有多少文字给我们。只怕是几十个字,几百,甚至上千字对我们都极为珍贵。

    现在,里耶出土了超过全国总合两倍还要多的简牍,这意味着我国秦代的考古研究,在突然之间就增加了几万文字,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里耶简牍被迅速定为一级国宝。然而,让人们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大量的秦代简牍,会放置在一口水井当中?

 

    从表面看,出土简牍的水井是一个边长为两点一米的正方形,四壁十分规整,用来加固的木板一律采用卯榫结构,这在两千多年前,可以说是一个超级豪华的水井。

    张春龙:里边就有碗筷,有石头,有陶片,有箭头,我们叫铜镞的铜箭头,有铜刀,还有缝衣服的针,都有。

    里耶一万枚的秦简牍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是由于掩埋在水井当中,两千多年来与空气完全隔绝。如果我们的祖先是为了防腐保存,让这些简牍流传于世,那为什么又会与大量的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呢?同时,还有一个现象让专家们感到十分地奇异。

    张春龙:有蛮多简有被烧,大概有,现在看到的有几百枚简,有被火烧过的痕迹。

    被焚烧的简牍混杂在垃圾当中,这让专家们联想到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进行的“焚书坑儒”事件。或许里耶的秦简牍在当时属于要被焚烧的禁书,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烧完,侥幸保存下来了。

    龙京沙:假如是焚书的话,它绝对把它烧得一干二净的,不可能混杂在那些人类活动,当时的垃圾堆里面,这一个也没有必要放在一个豪华的一口井里面去烧,要不然露天就烧掉了。

    里耶秦简牍不像是古人特意保存的,又不是在“焚书”中幸存下来,如今它们出现在一口水井当中,会不会与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关呢?

    与里耶同处湘西的沅陵县,有一座二酉山,山上有个二酉洞。相传有两位老者不堪忍受珍贵的书籍被“焚书”付之一炬,便携带了大量的书籍,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二酉山,把书藏在了二酉洞之中。于是便有了后世流传的一个成语:书通二酉,学富五车。意思是说,读了二酉洞里的藏书就能够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但是,从古至今的人们并没有在二酉洞中,发现过任何的书籍。而里耶距离沅陵县只有五十公里,如今在里耶的古井中,发现了大量的秦简牍。人们不由得产生联想,“书通二酉”,有没有可能指的就是这口古井呢?

    张春龙:美丽的传说,湘西,在秦朝的时候,就有人,有文化的人,有想法的人,对抗朝廷,朝廷的高压,要焚书,禁书,我就以个人的力量,把这东西收藏起来,我也愿意这个事情是真的。

    主持人:这个传说虽然是很美好,但是没有人敢断言,里耶和二酉就是一个地方。那么当地,里耶的老百姓,一听说这出了这么多的竹简,也都非常高兴,第一认为,这里是文化名城,第二认为,有可能伴随着里耶热的兴起,他们的生活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里耶与永顺县的王村、花垣县的茶洞、泸溪县的浦市,并称湘西的四大名镇。透过里耶古老的街道和两旁的百年老屋,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曾经的繁华在这里留下的痕迹。早在十八世纪的时候,里耶就拥有了大型的集市和码头,繁荣的商业使得两百多艘大小商船在这里聚集,因此里耶又有小南京之称。

    但是现在,茶洞由于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蜚声海内外,王村也因为电影《芙蓉镇》成为了旅游热点,而里耶却始终沉寂在大山的深处默默无闻。如今秦简牍突然出现在古井当中,必然会给里耶带来新的商机,这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充满了期待。

    然而,在这激动人心的背后似乎又暗藏着一个巨大的谜团。

    湖南考古所研究员柴焕波:全国都没发现这么多的秦简,怎么会在偏僻的地方发现,这个首先引起人家疑问的第一个问题。

     里耶镇位于湖南偏远的西部山区,海拔一千多米的武陵山脉斜贯全境,是湖南东西交通的屏障。由于大山的阻隔,交通极其不便,非常地闭塞。因为经济不发达,如今的湘西仍然贫困。而就在人们印象当中曾经的“荒蛮”之地,却能够发现一万枚秦代的简牍,而这些无价之宝所拥有的绚烂文化遗存,着实让人们有些迷惑不解。

    1996年,也就是里耶秦简牍发现的6年前,考古人员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走马楼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数量达到14万枚。竹简的年代比里耶秦简牍的年代要晚四百多年,属于三国时期的吴国。经过专家确定,这批竹简是当时吴国下属的长沙郡与临湘县的地方文书档案。

    尽管长沙吴简与里耶秦简牍同样引起了轰动,但是,并没有专家对吴简的出土地长沙表示出疑义。因为长沙地处洞庭湖平原的南端,物产丰富,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同时长沙是楚国雄踞南方的战略要地之一,属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长沙筑墙建城是理所当然。而在这里出土多达14万枚的吴简也是顺理成章。

    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李鄂权:长沙这个地方,它就有县,郡,郡制,县和县府,在一个地方。那么有两个级别高在一个地方,那么说应该它有这么档案,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由此看来,出土简牍有一个重要的依托,那就是城池,因为只有处在政治文化的集中地或者军事重镇,才有可能留存下规模如此宏大的简牍。现在里耶出土了大量极为珍贵的秦简牍,那承载里耶简牍的古城究竟有没有呢?

    从清朝嘉庆年间修订的龙山县志中可以看到,里耶所在的武陵山区,在战国时代就隶属于楚国的巫中。当年的楚国地域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比较发达的地区和人口主要集中在汉江和长江沿岸。

    而里耶远离楚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距离秦帝国也有几千里地,同时在史料当中,人们找不到有关于里耶古城的任何记载,当地的居民也不知道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古城。因此,楚国和秦国有没有可能在大山深处建立城池,专家们也提供不了答案。

    2002年3月,一座巨大的水利工程将在酉水河上开工建设,里耶镇临河的一段将被淹没。这件事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龙京沙作为湘西自治州的田野考古专家,带队来到里耶镇,沿着酉水河流域展开文物调查。

    在偏僻的大山深处,为什么能够出土一万枚的秦简?所有的答案只有等待承载秦简的古城出现,而这个神秘的古城又会在哪里呢?

    2002年5月,在里耶镇小学操场的下方,人们终于发现了一座深埋地下两千多年的古城。

    里耶古城临酉水河而建,形式、结构和布局都很讲究。南北长210米,东西宽120米,面积达到两万多平方米。古老的城墙、城壕、水井、道路、官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城结构系统。而出土秦简牍的水井,就位于古城遗址当中。

    主持人:以我们现在看,这个古城不大,也就是两万多平方米,但是,专家考证之后认为,这只是想当年里耶城的内衙所在地,就是它衙门的所在地,县政府。而真正的,恐怕外面还应该有外城,可以想见,当年这个地方它有多么的重要。

    柴焕波:城池的年代,现在看起来一个是战国的,战国到秦代这是一个时期,第二个时期是西汉的,第三个时期是东汉的,基本上是这么三个时期。
 
    里耶盆地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的武陵山脉之中,山高路险,既远离楚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距西北的秦帝国有几千里之遥。然而,三个不同的朝代都选择在里耶建城,这不约而同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柴焕波:湘西虽然在以后的历史时期它很偏僻,整个历史时期大都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可是在中国历史的某个时段它就显得非常重要。
 
    两千多年以前,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如风卷残云,迅猛激烈。而秦国要统一天下,最忌讳的就是南方的楚国。楚国占据着中原以及江南的广大区域,是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秦国认识到,要统一必须灭楚。因此,秦楚争霸贯穿了整个战国时代,这场争夺也最终决定了中国未来的走向。

    就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耶脱颖而出。那么,处于大山深处一个偏僻地方的里耶,为什么会在秦楚两个大国逐鹿的舞台上,去扮演一个角色呢?

    全长九百里的酉水河贯穿湖北、重庆、湖南三省市。从酉水顺流而下,可以到达沅江,它是洞庭湖水系中最大的支流。因此,酉水河历来是通向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交通要道。而酉水河所具备的战略意义,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当时的军事家所掌握。

    柴焕波:《史记》里边就是说,它一段就是说苏秦游说楚威王当中,它其中有一段就讲到是说威胁性的语言。你如果不答应秦国的条件,他们就要派出军队,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这鄢郢也,动也。
 
    苏秦是战国时期一个著名的谋士,他通过分析黔中的战略地位,向楚威王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一旦战争爆发,秦军必然兵分两路,一路从秦国直接往南,对楚国进行正面进攻;另一路则通过巴蜀四川,由西向东,攻打楚国的黔中,也就是现在的湘西地区。然后顺着酉水的这个通道,直逼楚国后方的洞庭湖地区,从背后夹击楚国。如果这两条线获得成功,那么楚国的国都鄢郢就危在旦夕,楚国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而酉水河畔的里耶恰恰就是秦军的一个必经之地。作为楚国的西大门,里耶战略地位的重要可想而知。

    柴焕波:最前沿就是里耶古城。所以,这就说最偏僻的地方,从这个历史时段曾经成为一个风口浪尖的地方,成为一个非常主要一个行路的地方。所以,也就是我们里耶古城建城,为什么在这里建城的一个历史背景。
 
    由此,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楚国就把里耶修筑成了一个军事城堡。尽管里耶古城没有能够阻挡住强悍的秦军,但是,新的统治者却延用和加固了这座古城,使它成为秦帝国向南延伸的一个前沿军事和政治中心。

    柴焕波:到了秦代以后,秦统一全国以后,那么这个军事城堡,又成为了秦代的一个县城的所在地。

    由于出土简牍的水井位于秦代县城的遗址之中,因此,这批简牍的内容极有可能涉及到秦朝的县一级机构,而在此之前,中国考古界还没有发现过秦朝县一级机构的任何文献资料,因此,里耶秦简牍作为一级国宝,它的作用无可替代。
    社科院研究员刘庆柱:县虽然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说,我们国家再大,大也大到一个具体单位,县级是一个最重要的单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它都管。但在书上往往不写县,它写只写到省这一级。因此在里耶镇出土的里耶秦简,就非同一般,它等于填补了空白。

    然而,就在里耶简牍带给人们极大震撼和惊喜的同时,考古专家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境。在里耶古城遗址的考古现场,发掘工作仍在继续,大量的简牍源源不断地从井底运上地面。现在出土的秦简牍数量已经超过一万两千枚,达到了全国秦简总合的三倍。此时古井的深度也超过了十米,但是仍然没有见底的意思,还有大量的简牍埋藏在淤泥当中。但是,当大量的简牍被运上地面之后,在突然之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湘西州文物管理处副主任龙京沙:结果当时没两下,一下见了光,受了氧之后就变了,最后就变黑了,最后什么也看不见,一抹黑。

    大量氧化变黑的简牍被迅速运回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负责简牍保护的专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找不到抢救简牍的办法,那这些来自于两千两百年前的一级文物和无价之宝,将变成一堆没有任何价值的破旧竹木片。然而,面对两千多年前书写的文字,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主持人:研究历史最好的就是能够找到当时时代人记录下来的文字。那么对于先秦这个时代,其实我们了解得并不是很多,现在有了这么一批竹简的话,那就会活生生地,就像是一个电影一样,它真实地纪录了当时的人。但问题是,竹简处理不好,这些东西自然就灰飞烟灭了,当务之急就是怎么保护好这批竹简。

 

 

《古井中的秦朝(中)生死简牍》

    
内容提要:经过专家考证,在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发现的古城,始建于楚国,后来成为秦国的一个县城。从古城遗址的水井中,出土了一万两千枚秦代简牍,它的数量是全国秦简牍总合的三倍。秦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中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关于它的文献记载极为匮乏。现在,一万两千枚秦简牍,几万字的文献资料,让尘封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触手可及。因此,里耶秦简牍作为一级国宝,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但是,当简牍被运上地面之后,由于氧化,在突然之间全部变黑。如果找不到抢救的办法,那这些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一级国宝,将变成一堆毫无价值的破竹片。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得节目。2002年5月的时候,我们的考古人员在湖南湘西一个叫里耶镇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先秦时期的古城,在一口古井里面,发现了大量的竹简,有一万多枚,了不起的大发现,但可惜这些竹简拿上来之后,马上就氧化变黑,眼看着就要保不住了。”

    经过专家考证,在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发现的古城,始建于楚国,后来成为秦国的一个县城。从古城遗址的水井中,出土了一万两千枚秦代简牍,它的数量是全国秦简牍总合的三倍。

    秦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中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关于它的文献记载极为匮乏,想要触摸那段历史,对于史学家来说是一种奢望。现在,一万两千枚秦简牍,几万字的文献资料,让尘封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触手可及。因此,里耶秦简牍作为一级国宝,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但是,当简牍被运上地面之后,由于氧化,在突然之间全部变黑。眼看着已经到手的珍贵资料要毁于一旦,心急如焚的人们把秦简牍紧急运到了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荆州文保中心副主任方北松:整个的氧化,我当时看还是比较深的,比较重的,因为它接触空气很长。

    作为中国古代早期记录文字的一种重要载体,古人制作简牍是非常讲究的。在备料上,北方以木为主,南方以竹居多。首先将材料进行片解和刮削,使其形制规范。然后杀青,也就是在火上烧烤,以去除材料中的水分并使有机质凝固,起到防蛀和易于书写的作用。最后用麻绳将它们编联成册。但是,为什么这些经过处理、制作精良的简牍,在出土后还会被严重氧化而变黑呢?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刘敏:竹简吸收了土壤中的二钾铁离子,二钾铁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三钾铁离子,三钾铁离子又与竹简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然后生成一种黑色的物质,然后竹简表面变黑。

    现在人们最担心的是氧化变黑的简牍能不能恢复原状,但是,面对着上万枚被泥土牢牢粘附的简牍,方北松和同事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清洗。

    荆州文保中心副主任方北松:泥土,我们在水里浸泡。在浸泡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我们会进一步浸泡,直到泥土松软了以后,用很细的毛笔轻轻地粘走这些泥土。这些泥去了以后,可能里面还有其他的泥附着在墨迹上面,是非常难去掉。这时候我们可能还要继续浸泡。

    在里耶古城遗址的发掘现场,负责井下发掘的龙京沙正在焦急地等待着长沙的回音。最近的一次测量显示,古井的深度已经超过十一米,而发掘的人们还是没有看到井底,每天在淤泥中仍有大量的简牍出土。

    然而,随着简牍数量的增加,危险也在不断加大。由于古井中的填埋物被突然掏空,导致巨大的压力不断压迫两千多年前的井壁,龙京沙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井口已经出现开裂和下沉。尽管发掘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但是龙京沙心里更加惦记着简牍的抢救。

    湘西州文物管理处副主任龙京沙:我们想法怕什么呢,怕它用的墨是什么质量的,是不是一刷就刷掉了,我们当时是担忧这样。

    龙京沙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出土的简牍在泥水中已经浸泡了两千两百年,如此漫长的时间,会不会把简牍上的墨迹给泡松散了?如果墨迹连同泥土一起被清洗掉,接下来的抢救也就失去了意义。那么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是用什么来制作的墨汁?它们能否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呢?

    在中国,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古人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作为书画的材料。在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上到处都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淑芬:在人工墨之前,这个用一些矿物质的石墨,矿物质一种石墨,黑的,矿物质的石墨,或者在器物燃烧完以后,有些炭黑,这些石墨它通过和动物的胶,我估计是动物的一种胶,和炭黑墨汁和在一起,然后形成一种墨块。

    东汉时期,第一次出现了人工制作的墨。人工墨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以烧取松树的烟灰制成,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取烟制成。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模压等多道工序。

    张淑芬:在墨的制作过程当中,添加了非常多的名贵中药,麝香、珍珠、冰片、金箔,这样它制作出的墨是不褪色,并且有芬芳清味。

    张淑芬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墨的专家,在她看来,正是由于古人科学的配方,才使得制作出来的墨“色泽黑亮,坚实细腻,具有自然之馨”。

    张淑芬:《韩熙载夜宴图》,包括这些着色的一些绘画,红的,红色的衣服,非常的鲜艳,经过这么多年的收藏,一点都不腿色。说明了,当时在配料方面,在科学的配方方面,非常先进,所以使我们的墨迹,在我们绘画当中和书法当中,看到了一点如漆的表现。

    然而,里耶出土的秦简牍上面的墨并不是人工墨,没有配方,更没有加入任何的名贵的中药,而且在泥水中浸泡了两千多年,它能够保证不被清洗掉吗?

    刘敏:墨主要是由炭黑和动物胶质组成的,炭黑是非常小的,它的颗粒相当的小,然后它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它经过若干年的这样一个沉淀,它深深地渗透到了你所写的这个机体上面,所以,通常的物理的作用,比如说,你轻轻地擦拭,对它不会造成破坏作用的。

    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内,经过精心细致的工作,第一批简牍被清洗出来。接下来的工作是给简牍脱色,也就是找到一种方法,把变黑的简牍脱去深色,显现出原有的颜色,但是,如果脱色的方法不正确,那这些无价之宝将会再次受到伤害。

    方北松:文物保护在这个里面很重要,怕把简的颜色做不出来,包括简脱水毁坏了。
来自两千两百年前的一级国宝,眼看着要变成一堆没用任何价值的破竹木片。那么,抢救的方法又该是什么呢?

    主持人:其实脱色这个技术,从原理上说很简单,你就比方说,草帽,当然说,最好的是巴拿马的草帽,那草帽当然是很帅气,而且洁白如雪。其实道理很简单,这稻草它是枯黄颜色的,怎么办呢?给它用草酸来浸泡一下,把那个颜色,原来的本身给它去掉了,简单从原理的角度上讲,对竹简也是这样去做。

    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实验室里,借鉴工业上的脱色技术,专家们用草酸配制好溶液,开始第一轮的实验。里耶的秦简牍在地下深埋了两千多年,出土后严重氧化,已经完全变黑,通过草酸的浸泡,真的能够恢复简牍原来的颜色吗?

    刘敏:之所以竹简变黑,刚才我已经也讲了它的具体原因,就是三钾铁离子与竹简的一种成分,生成了一种黑色的物质,那么,这种黑色的物质,当它遇到草酸之后,草酸就可以把三钾铁离子,从这个黑色的物质中夺过来,然后生成草酸铁,而草酸铁它本身是一种淡黄色,类似于竹子颜色的一种物质,那这样之后,你变黑的竹简加了草酸之后,它就由黑色变成竹子的自然颜色。

    为了保证国宝的安全,实验在没有文字的空白简牍上进行。实验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然而,这个结果既让专家们感到一丝欣慰,同时又有些沮丧。

    方北松:一般的情况下,用这个草酸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针对某些简,它脱色效果就比较差,那个颜色还是比较深。

    由此看来,用草酸来给简牍脱色已经不切实际,接下来的工作又该如何进行呢?

    而此时,在里耶的发掘现场,古井的深度已经接近十三米,出土的简牍数量也超过了两万枚,达到全国出土秦简总合的五倍。但是,这口两千多年前的古井依旧没有见底的意思。贴在工作现场的记录显示,井口的开裂已经有一厘米,下沉也超过一厘米,现在每向下掘进一层,危险也就逼近一大步。

    龙京沙:随着井深往下,我们都是点的蜡烛,点的蜡烛,随着深度往下走,最后蜡烛也点不行了,蜡烛点不燃,缺氧。最后用电灯泡,电灯泡一开始还可以,一点一下,没过多久,电灯泡也爆炸,缺氧,压力太大,气压太大。电灯泡也爆炸。”

    然而,面对着现场步步逼近的危险,人们更加牵挂着简牍的安全,他们担心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这些珍贵的国宝受氧化的程度会进一步地加大,到最后无法修复了。

    在井上,古文字专家张春龙也在抓紧时间,利用简牍还没有氧化变黑之前的几分钟做简单地记录,进行现场研究。这一天,一枚奇怪的木牍引起了张春龙的注意,因为在它的上面竟然写满了数字。

    张春龙:它是由九九八十一开始写,开始记录,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一直到最后分栏,一栏一栏的,最后就是二二为四,二三为六,一二为二。就是这样过来的。

    张春龙不由得兴奋起来,简牍上面的内容与今天的乘法口诀表如出一辙,它极有可能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古老的乘法口诀表。而且里耶古城的遗址,就处在两千多年后里耶镇小学的位置上,或许它们之间有着某种关联。

    张春龙:发现有乘法口诀表这一类的文学教材的时候,当时启蒙学校教育的材料的时候,跟学校在一起,我们心里都觉得,笑一笑,也许当时县城里面,肯定是有它的相应的教学机构。

    如果当年的古城之中确实有一所学校存在,那这些简牍有可能是当时学生们所使用的教材,这对于张春龙来说,应该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主持人:其实有学者认为,在秦以前,我们国家古代的小学教育就已经相当发达了,孩子们要学《周髀算经》,要学《训古》,要学《字韵》,但是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很多这样的教材,甚至都给彻底地烧毁了。但是现在这些竹简,也许就记述了被他焚毁之前,所保留下来的,那些非常有意义的小学的一些资料。

    尽管张春龙每天抓紧简牍变黑之前的短暂时间,记录和寻找,但是他再也没有发现与教材有关的简牍,这让他兴奋的心情失落了很多。但是张春龙还是心存侥幸,期盼能够在已经出土的两万枚简牍中有所发现,而这只有等待简牍的保护取得成效后,全方位去研究。

    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紧张的实验工作仍在继续。在否定了草酸之后,方北松开始寻找其他的可以用来脱色的材料。经过反复地对比实验,一种新的材料被筛选出来。

    方北松:用不同的材料,像有连二亚硫酸钠、草酸,等等材料我们做实验。结果发现这个连二亚硫酸钠这种材料脱色的效果是最好的。

    然而,当方北松用简牍进行批量的试验时,实际情况却非常不理想。

    方北松:后来我们就想用连二亚硫酸钠这个方法来做。放进去以后,这个简它的颜色也是变化不明显,有的像草酸。当时以为这个还原法是没什么希望。

    在里耶的考古现场,古井的深度已经达到十五米,出土的简牍数量增加到两万五千枚。但是,湘西的雨季如期而知,涨落不定的河水不断威胁着靠近岸边考古现场,摇摇欲坠的古井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坍塌,让人不寒而栗。然而,最可怕的威胁并不是来自于头上,而恰恰正潜伏在人们的脚下。

    龙京沙:井口一下塌,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可以逃出来。
张春龙:管涌如果穿了以后,底下的人是没法救的,你怎么救都没法救的。

    此时在井下的人心里都很明白,时间拖得越久危险也就越大,龙京沙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

    龙京沙:秦代一个短命王朝能有多少文字给我们。多了十个文字说不定给了我们多少信息,就是这样。咱们都是这样一种矛盾的过程中,又想尽快完成这一次恐怖的一次发掘,也想永远这么发掘下去。

    工地上的气氛开始变得异常地沉重,为了应对突如其来危险,龙京沙带领队员们紧急加固井壁的支撑,以确保安全。此时人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急切,他们想知道,自己用生命换来的国宝,到底能不能够抢救出来。

    在长沙市的湖南考古研究所里,方北松与他的团队一刻也没放松实验工作。在这之前,连二亚硫酸钠被筛选出来,作为简牍脱色的材料,然而,在实验中,连二亚硫酸钠脱色的整体效果并不明显,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
    方北松:因为原理上是这样,我们没有达到这个效果,所以我们可能要从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来入手,改善它的化学反应过程。比如说用的药品浓度,药品的所作用的时间,再有温度,我们都会根据这些木头的不同种类做些调整。

    在里耶的考古发掘现场,秦代古井的深度还在向下延伸,深度已经达到十六米,出土的简牍数量也增加到三万枚。面对如此众多的简牍,人们望眼欲穿地盼望能从长沙传来好的消息。
在湖南省考古所的实验室内,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人们终于找到了连二亚硫酸钠最佳的配制方案,为秦简牍还原颜色的实验到了关键时刻。此时方北松的心也悬了起来,因为这次是用里耶带文字的简牍做实验,如果不成功,那这枚国宝很可能就毁掉了。

    荆州文保中心副主任方北松:我们就担心出现这种安全事故,对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因为这不是我们工业生产电视机,你一百台坏了,我再重新生产一百台。这个简你是一枚也不能损伤。

    方北松把一枚漆黑的秦简残片,小心翼翼地放入到预先配制好的溶液当中,瞬间,木片的颜色就发生了变化,上面出现了清晰的文字,实验终于成功了。

    方北松:还原后的简,甚至那个简的背面,竹青那一块成了像我们现在新竹子那样青颜色,正面面黄那块是米黄色,这个跟我们的新鲜的竹子是非常接近。

    还原颜色的简牍照片被迅速送回到里耶的发掘现场,龙京沙和他的队员们兴奋不已,人们揪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龙京沙:张春龙先生已经给我们说了,很好,他说那个已经处理了,反馈的信息很好。

    就在国宝的抢救取得成功的同时,考古现场的张春龙又有了新的发现,在一枚新出土的秦简上,虽然只有七个文字,却让张春龙感到极大的困惑。

    张春龙:就有一个“迁陵以邮行洞庭”。这个时候我们知道迁陵是县,但是洞庭是什么?

     “迁陵以邮行洞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迁陵的邮件发往洞庭。首先可以肯定,秦帝国在酉水河畔建立的县城,它的名字叫做迁陵。“迁陵以邮行洞庭”,大量的文书和物资,由迁陵县发往洞庭,很显然它们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那洞庭应该是迁陵县的上级机构,也就是当时的洞庭郡。

    在《史记》当中明确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天下分为36郡,但是其中并没有洞庭郡。而另一位著名的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中,同样也没有洞庭郡的记载。现在洞庭郡突然从地下显现出来,挑战两千多年的权威记载,同时引领着人们搜寻的目光。

    主持人: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那句,迁陵以邮行洞庭,你说吧,这句话它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概念?又牵扯到一个洞庭郡,这洞庭郡到底是哪儿?书上似乎没有记述这样一个地名。难道说古人跟我们开玩笑吗?欢迎大家明天收看我们的节目。

 

 

《古井中的秦朝(下)秦简之谜》

    内容提要:经过二十七天的发掘,人们在深达十七米的巨大水井中,出土了三万六千枚的秦简牍,是全国秦简牍总合的九倍。这是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中国秦代考古又一重大的发现。在随后的解读中专家看到,秦简牍涉及包罗万象,内容大到中央的政令、行政区划的设置、官吏的任免、军事物资的调配;小到村邑负责人里长和邮差的任免、村口渡船的添置等方面,可以肯定,这些简牍是秦朝时候的地方档案。那么,这些秦代的地方档案,能够推翻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两千多年的权威记载吗?在秦代的时候,湘西地区到底有没有洞庭郡呢?通过秦简,人们是否能够在某些方面给秦始皇平反?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得节目。现在咱们大屏幕上展示的是一口井,但是估计没有哪口井有它这么有名。为什么呢?这口井,在里耶镇,就是现在湘西的一个地方。但是这口里面却出土了数万枚的竹简,而这些简又记录了秦代时候所发生的很多事情,那么这些简里面,牵扯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古时候,秦代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洞庭郡。

    2002年5月,在湖南湘西龙山县的里耶镇,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深埋地下两千两百年的古城。经过考证,里耶古城始建于楚国,后来成为秦国的一个县城。在古城的遗址当中,有一口巨大的水井,目前,考古人员已经发掘到了地下十六米,从中出土了三万枚的简牍,它的数量是全国秦简牍总合的七倍多,而且古井的深度还在向下延伸。

    但是,当简牍被运上地面之后,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由于氧化,简牍在突然之间全部变黑。为了抢救极为珍贵的国宝,文物保护专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找到给简牍脱色的方法,使得氧化变黑的简牍全部还原成原来的颜色,确保了国宝的安全。现在,经过脱水处理后的简牍,全部用有机玻璃密封起来,永久保存。

    6月23日,经过二十七天的发掘,一直在里耶古井下坚持的人们,冒着雨季带来的巨大危险,终于发掘到了古井的井底。这是一口深达十七米的巨大水井,从中出土的秦代简牍数量达到三万六千枚,是全国秦简牍总合的九倍。这是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中国秦代考古又一重大的发现。那么,这些数量庞大的秦代简牍,在当时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它的性质又会是什么呢?

    古文字专家张春龙在随后的解读中看到,秦简牍涉及包罗万象,内容大到中央的政令、行政区划的设置、官吏的任免、军事物资的调配;小到村邑负责人里长和邮差的任免、村口渡船的添置等方面。

    湖南考古所研究员张春龙:它就包括老百姓应该做什么,种的田,一亩田应该交多少,税应该要付多少劳役,他今天是在家里种田还是在给政府送文书,还是转移这个粮食,也汇报我们经济林木,这些麻,这些东西的生长情况。

    同时张春龙发现,简牍记载的时间从秦始皇二十五年至秦二世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10年,十二年来连续不断。

    张春龙:可以肯定再肯定,它就是档案,就是政府的档案。

    秦王朝只有短短的十五年,留下的文献资料和文物遗存极其地匮乏,而里耶出土的三万六千枚简牍,全部是秦代地方政府的档案,这个巨大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历史上起承前启后作用的秦王朝的认识和了解,给秦代的考古研究提供一个鲜活的样本,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张春龙:里耶出了这个迁陵县,秦朝迁陵县的一批行政档案文书,知道当时的基层政府它到底是怎么处理行政日常事物,怎么记录这些事物,由此我们也可以推知当时秦朝大概一千多个县,一千二百个县,他们也是怎么做事的。

    要全部整理和解读这个庞大的秦国档案库,将要花费张春龙很多年的时间。然而,此时张春龙最想要解开的是深藏在心中的一个谜。在里耶的考古发掘现场,张春龙看到了一枚非常奇特的简牍:“迁陵以邮行洞庭”。

    张春龙:这个时候就有点怪,我们知道迁陵是县,但是洞庭是什么?

    如果迁陵指的是在里耶设立的迁陵县,那么洞庭很有可能是它的上级机构洞庭郡。但是,在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当中明确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郡县制度,把天下分为36郡,但是其中并没有洞庭郡。而另一位著名的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中,同样也没有洞庭郡的记载。因此,“迁陵以邮行洞庭”中的洞庭,究竟是不是一个郡呢?

    透过里耶的秦简牍,张春龙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大一统时代清晰的画面。

    公元前223年,随着楚国的灭亡,湘西的武陵山区被纳入到秦国的版图。随后,在里耶战国古城的基础上,秦帝国建起了一座县城。

    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县令或许是一个十分勤勉的官吏,他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职责。通过简牍,张春龙了解到,县令的名字叫做“昌”。

    公元前213年4月6日,县令“昌”接到上级的一份公文,公文上说,陕西阳陵县有十二个平民欠官府的钱,现在他们都在洞庭郡服兵役,但是不知道他们驻守在洞庭郡下属的哪个县。所以阳陵司空请求洞庭尉下令,要求各县找到这些士兵并追讨欠款。

    在县令“昌”接到的公文当中,就有洞庭郡明确的记载,由此可见,在秦代确实存在着洞庭郡。只是“昌”没有想到,自己所批复的文书,会出现在两千多年后一位古文字专家的面前。

    张春龙:发现有这个洞庭郡,而且在这上面记载了,确凿的没有任何疑义,就有一个洞庭郡,这个时候就叫做在学术界的时候,就好像一个很大的石子丢掉一个古井里面的感觉。

    洞庭郡的出现,确实像一颗石头扔进了历史的古井当中,打破了两千多年来权威的记载,唤醒了一段被淹没的历史,同时也引起人们新的思考,洞庭郡究竟在什么地方?

    据史料记载,里耶所在的湘西地区,在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黔中郡。从《史记》中可以看到,秦灭楚后,在原来的基础上,秦国继续设立黔中郡,它管辖着湖南西部和湖北、重庆、贵州的部分地区。同时,秦始皇分全国为36郡,在黔中郡的东边是设立了长沙郡,南边为桂林郡、西边有蜀郡和巴郡,往北是南郡。

    张春龙:在这个中间哪个区域还有一个郡吗?还有空间吗,还有一个地理上的空间,能够给洞庭郡存在吗?

    如果从地理空间上看,的确没有洞庭郡的立足之地,但是,真实存在的洞庭郡应该有它的容身之处。于是专家推测,洞庭郡是迁陵县的上级机构,那它们之间的距离应该不会太遥远。如果顾名思义,洞庭郡会不会就在洞庭湖的附近呢?

    主持人:从里耶顺着酉水走,然后到了沅水这个地方,就直接可以进入洞庭湖了,那么,这一路交通应该是相对比较便利的。这样呢,洞庭郡自然也就应该是在洞庭湖的附近了。但问题就在于秦分天下三十六郡的时候,在洞庭湖这设立了长沙郡,那这个洞庭郡岂不是显得有些多余了吗?

    这个原本并不存在的洞庭郡究竟会在什么地方呢?张春龙只有到里耶出土的秦简牍当中去寻找答案。在查询中张春龙发现,在《史记》中多次出现的黔中郡,在秦简牍中却没有丝毫的记载,这个细节让人感到非常地奇怪。同时,张春龙还发现了一个更为奇怪的现象。

    张春龙:这里面的文书涉及到的地名,比如沅临,临沅,迁陵,所,这些地名。刚好又在湘西北移一带,或者包括在往西我们到武陵山地,又完全就是文献记载里边,黔中郡管理的范围。

    秦简牍当中,洞庭郡所管辖的地区,居然与《史记》当中,黔中郡的所管理的范围有所重叠,这种机缘巧合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张春龙:那也就是说,当时司马迁他们或者班固他们都有一个误记,误记就是把这个地方,本来是秦叫做洞庭郡,他们写成黔中郡了。

    也许这两位史学家没有想到,里耶的几枚简牍,一下就推翻他们两千多年的权威记载。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著名史学家的笔误呢?

    张春龙:楚国有黔中没问题,就是大家的观念里面已经有了一个黔中郡的概念。可是秦来了以后,它会大概继承行政区域的划分,它不会重新打乱再给你划一遍,不会。但是,它改个名称是可以的,把这个名称改一下,改为洞庭。

    在秦朝十几年的时间里,黔中郡一直被洞庭郡代替。或许是因为仇恨,当地的楚人并不认可洞庭郡这个名称。随着秦帝国的崩溃,洞庭郡迅速恢复了往日的名称。

    张春龙:这也许它有一个从意识里面要抹去对秦的记忆,我的黔中,你叫洞庭,我现在就不爱叫了,就不叫你叫洞庭,叫黔中。
 
    这或许是秦简牍中的洞庭郡与《史记》中的黔中郡发生冲突的原因。著名史学家的一次疏忽,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时光后,被里耶的秦简牍所弥补。

    由此可见里耶简牍给历史研究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但是让张春龙遗憾的是,在档案中他没有找到有关于秦代学校教材的简牍。

    然而,让张春龙没有想到的是,里耶简牍当中蕴涵着的历史资讯,竟然可以在某些方面给秦始皇“平反”。

    张春龙:我们都以为说秦始皇这个人比较霸道,对历史不够继承,焚书坑儒,废除礼制。

    透过里耶的秦简牍,张春龙看到了在秦始皇32年3月20日这天的一次祭祀活动,对于这些祭祀的人们来说,这是一次普通的祭祀,但是,让张春龙感到吃惊的是,他们祭祀的对象竟然是先农。

    中华民族拥有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作为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崇拜农业神灵的祭祀活动源远流长。而传说中的神农炎帝,由于发明了耒耜等农业工具,教百姓耕作,因此被后人尊称为“先农”。从西周开始,祭祀先农就形成了一种礼制。

    张春龙:农业国家嘛,把农业看得很重。但是,到秦始皇的时候就把那些都废掉了,不干了。

    人们之所以认为秦始皇废除祭祀先农的礼仪制度,是因为在很多的历史文献中,有春秋和西汉时期的祭祀先农的礼制记载,但是在传世的文献中,唯独找不到有关于秦代祭祀的任何资料,所以,传统的看法是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统治,将以前的礼制彻底破坏并废除掉了。

    张春龙:这个其实冤枉秦始皇了,这个里耶秦简里记载得很清楚。

    那么,在里耶秦简当中究竟都记载了什么,让张春龙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张春龙:它有一批简不说祭祀的过程,怎么祭祀,只说那一天相当于我们现在老历的3月20这一天,由政府组织,从仓储里面调出猪、羊、盐、酱、酒这些祭品,祭祀完了,按我们一般的了解说这个祭品,按春秋时候的做法,更早的记载,这个祭祀活动结束以后要分给大家,大家分享这个祭品。

    由此看来,里耶秦简对秦朝文化状态的认识上有了一个突破,它证明了秦始皇并没有将以前的礼制破坏殆尽,至少在重视农业和祭祀先农方面继承了西周以来的传统。然而,在22枚与祭祀先农有关的简上,张春龙还看到了一个奇异的事。

    张春龙:有很明确的记载,就是说把这些祭品卖给大家,这个酒肉什么卖给大家。但是这个里面记载买这个祭品的人都是当时的轻犯人,都是判两、三年徒刑的人。这个事情比较令人费解。

    我们的祖先笃信神享用过的东西必定有灵验,因此,祭祀之后纷纷购卖祭品,这在春秋时期叫着“分祚”。但是,为什么当时购买的都是犯人呢?他们在劳役期间,又从那里来的钱呢?然而,张春龙还来不及分析其中的缘由,接下来他又有新的发现。

    公元前215年三月十七的这一天,一封上级发来的公文送到了县令昌的面前。公文上说,要从迁陵县管辖的武器库中,调取七把弩箭去现在的益阳和常德。

    然而,当张春龙拿到这个公文后,一个新的疑问又出现了。

    张春龙:这个常德和益阳,现在是湖南经济和交通都很发达的地方,为什么会从偏远的,现在要通过沅水再进入酉水,再翻山越岭到武陵山腹地里面呢,迁陵县,龙山县境内,把这个武器调过来。

    弩箭是当时战争中最先进的武器,具有相当强的杀伤力,同时它的做工极为精致。而里耶地处大山深处,山高路险。如此闭塞的地方,在两千多年前不可能有发达的制造业,因此制作不出精良的武器。那么,迁陵县武器库中的弩箭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当张春龙重新审视在里耶出土的青铜兵器时,发现大量的兵器来自于当时巴蜀四川的成都平原,于是疑问在瞬间豁然开朗。

    张春龙:成都的制造业很发达,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一直很发达了。我们知道马王堆汉墓里面有些器物就是由成都做过来的。

    历史回到两千多年前,当秦军攻下巴蜀的时候,成都平原就成为秦国重要的兵员和物资供应地。从里耶穿城而过的酉水河,扼守着湖南入四川这条水路的交通要道,在古代就有“上接巴蜀天府,下入洞庭抵长江”的说法。因此成为秦帝国战略物资的中转站。于是就有了后来张春龙所看到的物质调配公文。

    然而,张春龙接下来的发现,却让他十分地不安,档案上记载的时间在连续12年后,突然停止在公元前210年,再也找不到这之后的简牍。是档案的记载出现了问题吗?但是,对于尽忠职守的秦朝官吏来说,似乎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疏忽。那为什么时间会戛然而止呢?

    张春龙马上联想到这些官方档案是从杂乱的井下出土的,而且这一年距离秦王朝最终的灭亡不到两年。

    由此看来,在公元前210年的某一天,迁陵县城发生一件决定它最后命运的大事。统治者的暴政终于激起了各地的起义,战火将至风雨飘摇,迁陵县城危在旦夕。

    或许在一个闷热夏天的雷鸣之夜,,官吏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要在城池被攻破之前,将迁陵县的重要档案全部销毁。

    由于数量庞大,一些档案来不及焚烧,便与地面上的垃圾一道被投入城中最大的水井之下。毫无疑问,对于这群忠于职守的官吏来说,这意味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里耶古城就这样沉寂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时间长达两千多年。谁也没有想到,本应该在西北长安城保留的历史,会出现在几千里外遥远的大山之中。虽然江河岁月带走了许多的世间沧桑,但是,里耶的秦简牍却抖落掉身上的尘埃,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让后人追忆曾经的金戈铁马、风沙飞扬的岁月。

    主持人:其实每次面对这样的东西,你都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生命面对着历史的时候,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和短暂,另一方面,你又很感慨,我们的先人他无意之间的一个举动,居然就给我们保存了一个活生生的历史,让我们知道了,也许历史书上记载的东西总是谬误百出的,也许这个东西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谬误。但不管怎么说,它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大秦帝国那种生生不息的脉动。

 

 修改  
此文来自  知青公共频道  的文件夹  [我的图书馆]
独乐不如众乐!朋友相互支持!  交友以自大其身 造士求此身不朽!    是是非非道道 歌歌乐乐知知
【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http://zgxyfc.56.com 1.3亿人气  
qq:1045480100 邮箱:zgcszq@163.com 友情联络:13349608000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2# 友情周末

 

里耶秦简,国之瑰宝。谢友情兄转帖。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