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载《回家》

 

            46_avatar_middle.jpg

                                            回   家

 

 ( 作者: 而 立 )                     

   

      外出恒月,日子久了,一直在挂念家,可爱的小孙儿女.除此

 之外,还情牵着我的知青家园,那是我在记忆中深藏的地方.岁月

 罔然而逝,但记忆深处的东西就像石刻一样无法磨灭,有那么多知

 根知底的知青朋友,还有百里山色湖光,泥泞的田埂,日子的艰辛,

 难忘的初恋,这千丝万缕的思绪总是在那一菜一粥的炊烟土灶,

 一暖一寒的茅芦小家俳徊。

 

      九月爽秋的日子别样幽芬,轻风细雨,气韵如斯,秋之精髓,

  淡墨如痕,雅雅的游兴勃然而起,日月潭的弦月,阿里山的神木,

  儿时就思恋的风物就如触手可及令人急切.一班知青老友由此

  相约成行.

 

      由福州过台湾海峡,海水翠兰,站在船桥上,海风袭来,忽然

  就有了些想长漂于碧浪间之感,曾诵读多次水天一色之景在此

  犹然感受,天地之阔,一览眇然,于是有我想拥大海或大海拥我之

  慨然,叹下不禁涕及.海峡东西岸十一天,车乘日继,倘佯于苍茫

  之间,咸风扑鬓,所见景语,颇以新奇,而同根之情仍厚见,过洋之

  隅,竟毫无陌生之感.心之感动悠长无尽,无限风致非一章可就,

  就让它如秋雨淅沥般慢慢的来浸透纸墨为好.

 

      回航西渡,遇九级海风,浪高三四米,几达浪五米即停航

  极限,一生难得见到的排山之浪滔然起现,起伏颠扑之下全船几

  晕吐,我却傲然无妨的饱赏了这狂风巨浪之海洋奇观,实在一生

  难求,这机缘所在,是我之福。想起回长后只有小憩便有川西之

  行待我。这挑战自我之旅,由不得我有些惶然。

 

    巴山夜雨蜀道难,读得多少记叙,总会掩卷叹息,以为余生再

险地.然实在舍不得巴山蜀水之险秀,十月秋深,蜀地已是五

光十,更加由人想思,纵然千山万水,高原氧稀,却只知此生脚

步已急,无意错过,曾经梦里多少的念想寄在苍梧间。.由东渡

台海再川西行万里,于罹患心脏病的我来说亦是挑战极限.是怡心

之旅,还是伤心之旅,自有一番沉重,却又多的是期许.然到此时,

自是身不由已了.

 

     一路秋凉,到重庆武隆是为走天坑地缝之峡谷,这其间该着

多少笔墨,只怕也不是我一纸所能俯就的.乘电梯而下,再仰观头

顶上那一线天,原来岸如双屏合,山如匹练开的意蕴还就此吟得,

那一狭天缝竟容下了大地多少之毓秀,走过天生三桥才知道原来

这山的每石每水都在传达这样一个神话:天工造物就是失态也是

如此之痴美.

 

      螺沟是海拔最低的冰川,是我行前最为顾虑之地,因为景

  致之,之奇,让我无法舍弃,然其四千米的海拔又让我望而生畏,

  原想走 步行道上山,这样能走到一定高度感觉难受时即可止步,

  然妻与马灯领队均不允许,皆因步行山道太累,遂改乘缆车上3700

  米处,心至战粟,以为生死攸关,抱有壮士断腕之慨.缆车上睁眼观

  山之全景,满山森绿扑面,山色青翠,赏心悦目,心怡稍安.3000

  多米处见沟底一片白色以为岩石,后才知是积冰,竟有沉积数百年

  不化的冰块,此言不知真假,只觉元慎作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

  下雪如尘有出处矣.至顶,也不觉气喘太甚,方知自已还能耐受高

  原反应,但也只能慢步缓移,次弟登上标记四千米处,原来此为贡嘎

  山腰,有碑记登山队员遇难名单,各国皆有,山上红石多,自成一番

  景像,登约四千二百米,更见红石奇异,山铺就,绿丛中胭红点点,

  煞是好看.山顶最佳之处莫过于冰川,下去近距离接触,四季不化之

  寒冰,今秋触之,有了满足之感受.觉不枉此行。

 

    西昌的神话是科学造就的,在卫星发射中心,我们看到了人间

的神话.但西昌自然的神话却在残秋也呈现出它的最好颜色,螺髻

山海拨四千多米,山顶浮云飞絮,漂渺其间,见到那白云回望合,青霭

入看无时不由人心胸襟为之顿开,油然而生景仰之情.”苞物众者,

莫大于地”;山顶的黑湖虽然千年的沉静着,但她包容了千百年的沉

不腐,人间才有了珍贵如宝石的阴沉木..我没有上螺髻山,我害怕

那山的高,空气的稀薄.这些是那些我们称为勇士的同伴告诉我的.

如果没有后来在黄龙四千五百米的高度看到的云海,也许这就是我

一辈子的遗憾.西昌的邛海比起杭州的西湖来应该是毫不逊色的,

与名胜沪沽湖比邻,就有一些“池水碧天净,水凉雨凄凄与西湖的

繁华和厚重不一样的自然景像.

 

    九寨沟拂云绽绿,本就是我们西行的主选地,一程交通车把我们

最后一站的原始森林,苍劲的林木向我们叙述了大自然亘古的

变迁,沧海桑田变化的故事一遍遍在林涛间摇响,于是上天恩赐给了

我们这样极尽阴柔妩媚,令人沉醉的五彩山林.沿形态各异的山形步

行而下,山如画,飞流如瀑,水之清新婉约,山之连绵蜿蜒,乱山重叠,

山顶与天上的云朵相接,直叫人感动这造物的非凡,情景之交让人不

由得频繁回望,总是萦挂,不忍待归..寨中的五色池在空明洁净的天色

里五彩缤纷,我以为阳光下那闪闪发亮的是池中的贝壳,然走近一看

却是一枚枚银币散落在池底的岩石上,兰天的映照的和水中的藻类让

透亮的湖水犹如一幅彩帛,果然露凝无游氛,天高夙景澈” ,池中惜见

鱼儿游过,但水净如,令人倾倒,低矮的树木中,有山泉或鸣咽,或咆

哮淌过,这九寨的山仿佛是水做的山,走过之处,都有水照人,清流漫过

不用一钱便可饱饮.际下中流而下的瀑布随处可见,有如涓涓一线,

似柔弱无骨之纤纤女子,亦有如雷霆万钧奔腾不止的战场勇士,,这万

里风色,千道白波构成的山水相连,天衔水色的九寨,让人留连忘返.

怪同行之人总在钦羡藏族同胞的好福气,住了这神仙之地. 

 

    最难忘的黄龙,车过四千五百米海拔的高山,停车驻足远望,竟然

天外云峰,  数朵或成片相依之奇景,这浮光天一色,白云千万里竞

为我翻飞的镜像,叫人激动不已,浮云海岳,一天风云尽在眼前,有览如

,生足矣!,在四千五百米海拔的高山之颠,并无明显的高原反应,

更是喜悦我挑战极限的成功.亦打消了以后的进藏之虑.

 

    川西行逾万里,,足迹几遍全川及重庆,道经川境内之岷江,大渡

,乌江等水系,水流之湍急为湘水之不可见,尤其在汶川,映秀,都江

堰等地震灾区,所见之处皆为新城,新路,大地呈了然生气,重灾区万

象更新,沿途见全国各省援建项目,有感恩碑立,但新的高速路尚未

完全竣工,沿路之主要的配套设施休息区未能完善,所以存在吃与如

厕难的问题,沿路居民趁机建有简易厕所,如厕者皆收费一元,人满为

,估计每天两三千元收入不在话下,守门者竞竞业业,看其架式断不

会放过一个趁拥挤入内的人,对全国人民的感恩之情不知体现在何

?不过,想来也其情可悯,从来爱黄白之物也是人之常情..何况浴火

重生之人.

 

    沿途宿有古镇,磨石,都江堰,龚滩等,道经松潘古城,谓为古镇,

是因其历史文化之沉积享有盛名,其实原建筑及街道不复存在,龚滩

镇就因水利工程已湮没水底,现镇乃拆除原材料原样复制其上,

新如,然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却不曾湮灭,古镇的民风民俗依然..

们花三个多小时租船游乌江至龚滩,乌江两岸有称十里画廊的景致,

倒是群山起伏, 青黛有色,举目望去,山重迭,有形各异,乃自为遐想,

山依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交汇处,大佛在此安然入定,江上雾起,

无法乘船从水上看大佛全身,从大门进,沿栈道上下看佛,费时费力了

两三个小时,摄像机与照像机均无法摄入全貌,这一天是星期天,各景

点人如蝼蚁,各洞佛内人们仍虔诚的朝拜如仪,人之精神信仰所在.,

有万难亦不惜.

 

    二十三日达沈从文笔下之边城,重庆是洪安,湖南是茶峒,贵州不

镇所,一片岩山,据说有悬棺在岩洞内,但远眺并不见其踪.秀山,

峒如今都叫边城,镇沿清水江而建,沈从文笔下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发

生在这里,如今踏上三不管岛,可看到洪安的大佬,二佬和对岸茶峒的

翠翠姑娘隔江相望,虽然只是塑像,但沈从文的小说却赋给了它们生

.,有趣的是在鸡鸣三省亭里可一脚踏三省的土地,亦可闻三省的鸡

鸣狗叫声.在清水江乘小船泛过桥洞,犹如初读了小镇的历史文化,

月洞天,青瓦白墙,绿叶扶,小镇是优美的.

 

     至边城始,已达湖南境,一路湘西胜景目不暇接,矮寨大桥更是

人间,重阳佳节到来,更有无限乡曲,倏忽间,仿佛一切风物入了

画中,惟留下近乡的急切脚步,一时顿然了悟,无论外面的风景

多么精采, 那点点滴情感的记忆总在家乡,于是

我回家了,然海峡对面被撕裂开来的国之游子,几时

也回家呢?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