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台照

照片 113.jpg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照片 126.jpg 照片 128.jpg 照片 129.jpg

照片 127.jpg (80.54 KB)

照片 127.jpg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照片 334.jpg 照片 114.jpg 照片 135.jpg 照片 143.jpg 照片 144.jpg 照片 145.jpg 照片 146.jpg 照片 147.jpg 照片 159.jpg 照片 160.jpg 照片 161.jpg 照片 167.jpg 照片 169.jpg 照片 170.jpg 照片 173.jpg 照片 191.jpg 照片 193.jpg 照片 194.jpg 照片 209.jpg 照片 210.jpg 照片 211.jpg 照片 229.jpg 照片 231.jpg 照片 236.jpg 照片 237.jpg 照片 249.jpg 照片 250.jpg 照片 251.jpg 照片 252.jpg 照片 260.jpg 照片 333.jpg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转六毛发的帖:

 

昨天的潇湘晨报(2012年11月20日) 湖湘地理E01-08有文:

  陈晏生:“湘西王”公子生活,现拍几张照片发上来。

 

  除了那些已经知晓的一些情况,从这篇报道又晓得了晏生哥原来叫“太稚”。

  

  晏生哥和翘姐姐“同一个地方以相同姿势合影”的两张照片真是让人大开眼界!1989年的晏生哥和翘姐姐跟得三十年代的民国范儿样的洋气,神气。就是不晓得他们俩后面的那个“第三者”是如何跑到镜头里去的,哈哈!

nEO_IMG_P1110365.jpg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opacity=100); DISPLAY: none; TOP: 878px; LEFT: 209px; opacity: 1" id=aimg_381592_menu class=t_attach initialized="true" ctrlkey="aimg_381592" mtype="menu" layer="1" cover="0" fade="false" cache="1">下载 (49.47 KB)
3 小时前
 
 
nEO_IMG_P1110364.jpg
 
 
nEO_IMG_P1110366.jpg
 
 
nEO_IMG_P1110367.jpg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opacity=100); TOP: 3011px; LEFT: 209px; opacity: 1" id=aimg_381594_menu class=t_attach initialized="true" ctrlkey="aimg_381594" mtype="menu" layer="1" cover="0" fade="false" cache="1">下载 (65.32 KB)
3 小时前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两个女孩美如水

 

照片 143.jpg

 

DSC00346.JPG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回复 5# 水晶球 谢谢你夸赞,翘姐姐看到你的跟帖笑哈哒。谢谢你的关心和问候,她出院一星期了,现在头痛病好些了。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收藏:

 

 

                                                                     湘西王”魂归故里 文 / 彭苏 (粉丝群)

 

        2002年7月5日清晨。

 

    位于湘、渝、鄂、黔四省市交界处,被人们称为“中国最美小城的”的湘西凤凰县城古城,从一夜的睡梦中了过来。

 

   远处,包绕着古城的连绵群山,此时还笼罩在一片淡淡的薄雾之中。尤其是远近闻名的国家森林园南华山,笼罩在朦胧的淡白色雾霭中。只阵山风吹起,才隐约地看得到在薄雾中时隐时现的峰顶。从山体森林深处腾起飘渺神奇的紫气,正缓缓溶入那晨曦初现的天际中。在小城蜿蜒曲折悠长的寂寥的街巷深处,两侧那些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高耸的封火墙檐牙高啄,雕花木窗,一色的条石墙壁,青瓦盖顶,带出一抹浓浓的古韵,呈现出一派浓郁的南国气息。几个早起的老人走在这古老的石板路上,听得见鞋与地面磨擦时发出的清脆声响,细细听来,宛如迷人心弦的天籁之音,使人感到时光象是在倒流,仿佛置身于明清年代,神情迷离恍惚,犹如在梦幻中

 

      沱江边一处石阶前,几位早起的妇女蹲在河边浣衣,“梆梆”的砧杵声伴随着流淌的河水,有节奏地响起,江中的游鱼远远藏入河水深处.沱江南岸那用紫红沙石砌成古老的城墙,连同那高大的城门、谯楼和雉堞,构成了晨曦中一帧绝美的剪影,蜿蜒曲折伸向小城深处……

 

        朝阳在东边天际露出月芽儿般的小脸,渐渐地,绯红的朝霞穿过薄雾,映红了小半个天际。原先被笼罩在一片淡淡晨雾中的古城,随着晨雾的渐渐消散,把她美丽的面容呈现在人们面前。古城中行人越来越多,上学的孩子、上班的人们,还有做生意的小商人。自行车、小轿车在城中街道穿行。当太阳升起一竿高时,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开始成了古城的主人,成百上千的外地客人在古城的街道深处流涟,在众多的明清古老建筑中,寻找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湖南神童”熊希龄的故居,文学巨匠沈从文儿时的居所,国画大师黄永玉少年时代的足迹。各种各样的喧闹声充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

 

       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在古城的一条小街上,一座当地人都知道的陈家祠堂“朝阳宫”前,却聚集了数百人,人们仨仨俩俩地小声地议论着什么,一些人不时在进进出出,这使得周围弥漫一种特殊的氛围。

 

      中午时分,,随着一阵威严的军乐声响起,街上所有的人都停住了脚步,人们的目光全都注视着陈家祠堂。不一会儿,一位约摸六十多岁的男子,双手捧着一幅用红绸围着的遗照,第一个走出了祠堂大门。

 

       遗照上的男子,身穿黑色中山装,风纪**得严严实实。一头漆黑的头发,浓眉大眼,上唇一副浓浓的胡子,显得十分英俊而又威严。他就是与大文学家沈从文、民国首任总理熊希龄并称为“凤凰三大名人”之一、已去世六十年的“湘西王”陈渠珍。那位手捧陈渠珍遗照的男子,则是陈渠珍最小的儿子陈晏生。跟在陈晏生身后的年轻人是陈晏生的儿子,他双手捧着一个围着红绸装有陈渠珍遗骨的骨灰箱。

 

       原来,这是陈家后人为陈渠珍举行骨灰重放仪式。

跟在陈晏生后面的,是从各地特地赶来的数量众多陈氏家族的后人,凤凰县电视台、湖南卫视、自治州电视台的摄影记者,忙着用手中的摄像机拍摄着这壮观的历史场面。人群中,有一幅长联格外醒目:

 

      横披是:凤凰人民欢迎陈渠珍老先生魂归故里。

     上联:戎马一生,有《艽野尘梦》,功彪西南天路。

     下联:《军人良心》,见湘西图治,声鸣古镇凤凰。

     长长的人流穿过街巷,街巷两旁边围满观看的民众,他们不停地议论着什么,有的老人还不时叹息。看着这热闹场景,陈晏生心里激动万分。

他想起了他的父亲陈渠珍。

 

      1882年,他的父亲陈渠珍出生在凤凰古城一个普通人家。幼年起即在家族开办的私塾中读书,长大后考入后考入湖南武备学堂,1906年,父亲从湖南武备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在清新军第四十九标任队官(连长),并秘密地加入了同盟会。1909年,父亲跟随清军进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父亲离开**回到湘西,在凤凰同乡、大名鼎鼎的田兴恕的儿子田应诏军中为官。 1920年,田应诏将全部大权交给了他最信任的父亲。从此之后,父亲便牢牢地控制了湘西,成了名副其实的“湘西王”。父亲主持湘西军政后,开始实施“湘西自治”。他在湘西大办工厂、学校。一时间,湘西呈现出兴旺而有生气的景象。贺龙曾是他的部下,沈从文当过他的文书。1928年,贺龙在南昌起义失败后返回湘西,建立了红三军,父亲制定了“剿共不剿贺”的原则,凡是同贺龙的红军交战,采取亦战亦和的策略,贺龙红军有难,父亲也慨然出手相助。

 

      1936年,父亲在在湖南军阀何键的逼迫下进攻红军,受到歼灭性打击后,何健逼父亲交出兵权。从此,父亲一直过着闲居的生活。1949年,父亲宣布和平起义,后当选为第一届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次年应邀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 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1952年,父亲病逝于长沙。

 

      一百三十年了,一百三十年前,父亲就出生在这座小城中。六十年前,父亲不幸病逝。这一百多年来,不管是父亲在世的日子,还是父亲病逝后的岁月,历史和政治给了父亲和他们这些父亲的子女太多太多的辛酸,今天,父亲终于又回到了故乡。看着眼前的这热闹的情景,陈晏生心里涌起来一种深深地宽慰。

队伍来到了县城著名的风景地——南华山下,这里聚集了更多的人群,队伍开始上山,在树木苍翠的山腰,突然出现了一座高大的木制牌坊,陈晏生一眼就看到了牌坊上写着的一行大字:

 

      鳳凰陳公渠珍之墓几个大字。

     走过牌坊,一座半圆形的壮观墓地随即显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是新建的陈渠珍墓地,陈晏生在之前已多次来过这儿。但今天再一次看到父亲墓地,他还是感到无比的激动。

 

      上百人围挤在墓前,在人们的注视下,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首先走上前来,他虽然年事已高,头发脸白,但穿着洁白的衬衫,打着黑领带,显得十分精神, 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在场的人们,没有人不认识老人的,他就是凤凰人的骄傲——文学巨著匠沈从文的表侄、著名的国画大师黄永玉。陈晏生一见,连忙走上前去,搀扶着这位受到他自己、他的家人和凤凰人民尊崇的老人。

 

     八十九年前,黄永玉出生于凤凰城中一个普通人家,由于家境贫寒。他小学毕业后,就背着小小的书包出外谋生,他飘流到安徽、福建的山区,后来又辗转到上海、台湾、香港等地,他一面做工一面勤奋读书学画。14岁那年,他的第一幅画作发表,从此,他就走上了画画这条艺术道路,并以独具风格的版画而驰名中外。 1952年,他和夫人从香港回到北京,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 1957年后,黄永玉虽经人生的坎坷,但他对艺术忠诚,依然勤奋好学,终成一代大师。且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他对家乡的深情,多年来为凤凰人民津津乐道。

 

      黄永玉是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沈从文的表侄(黄老先生的父亲是沈的表哥),两人一生结下了深深的亲情的友情。凤凰人津津乐道的,是黄永玉在凤凰城郊沈从文墓地为表叔所题的词:一个士兵若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成为千百万游人津津乐道的永恒哲言。黄永玉一声不吭地看着眼前的墓地。

 

      陈晏生知道,黄永玉老人为了将父亲的遗骨迁回凤凰重葬,花费了多少心血啊!可以这样说,没有黄永玉老人,父亲的亡灵就不可能重回故乡。2010年,黄永玉老人在与湖南周强省长一次会面时,对周强省长说,陈渠珍代表着湘西人的一种精神!因此,他想自己出资,把陈渠珍的墓地从长沙迁葬到湘西凤凰重葬,黄永玉老人这一设想,得到周强省长的大力支持。同年10月和次年3月,黄老不顾年高,两次与香港启盛集团董事长吴启雄先生来到凤凰,登临了凤凰南华山,在凤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支持下,吴启雄董事长从请来了香港有名的“风水先生”,在南华山中选定了陈渠珍老先生的墓地。

 

      此时,在所有人的注目下,黄永玉老人缓缓走到陈渠珍墓前,他默默地读着自己亲笔写下的“墓志铭”:

寥天一庐祭

 

     这里安眠的是湘西凤凰百姓难忘的陈渠珍先生。先生是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二十世纪初,国内军阀混战时期,由于先生的精心维护,未受骚扰,湘西百姓得以享受三十余年安宁太平日子。抗日战争初期,在民族大义激发下,上万湘西优秀子弟浴血献身嘉善战役,不朽的英灵都是先生几十年一手培养的骨肉勇士。抗战晚期直到胜利,民生凋蔽,国步艰难之际,先生满身风雨受命回归湘西,重新协助梳理山河,抚慰伤痛,百姓生活得以喘息廻旋,费尽了先生移山心力。先生治军仁,为政宽,工作务实,教子有方,生活简朴,博学渊雅,见解宏阔,无愧人称山水精英。先生青年时代,远戌**,参加驱逐英帝的战斗立功累累。其间结识藏女西原,二人深情渡过无数生死经历,我们塑造西原的铜像挨在先生身傍,陪伴先生俯览日新月异的故乡。祝愿世人的爱情地久天长。

 

 

                                     辛卯春同乡后学子弟黄永玉敬誌并书

 

      这段墓志铭,陈晏生早已熟知,他觉得黄永玉老人为父亲写的墓志铭,完满地总结了父亲的一生的功过。老人把父亲誉为“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这使陈晏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对父亲主政湘西的政绩做了公正的评价,指出父亲并为抗战培养了众多的湘西籍战士。更对父亲青年时代远戌**,参加驱逐英帝的战斗表示敬佩。陈晏生想,如果父亲地下有知,他一定会无比欣慰的。

他正想着,迁葬仪式开始了。

 

      参加安葬仪式的上百人排列成行:黄永玉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领导、凤凰县的领导站在前第一排:陈晏生和子女、还有幸存于世的兄弟姐妹及其家人站在后面,其他参加仪式的亲朋好友的人则挤满了整个墓园。

 

      仪式第一项是将陈渠珍遗骨安放入土,当陈晏生和亲人们将父亲的骨灰箱放进墓坑的那一刹那,一件只有的神话传说中才有的事发生了:两只黑色的蝴蝶突然从墓坑飞了出来,它们在墓地周围盘旋飞翔,翩翩起舞,现场所有的人感到无比的惊奇,这使他们突然想起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传说故事,也使他们联想到了陈渠珍当年的一段类似经历。旁边已有人拿出相机对准两只蝴蝶拍照,想留下这颇富传奇色彩的一幕,遗憾的是,两只蝴蝶飞得太快,一下了就飞进树林里消失了。这个小小的插曲,并没有使仪式停顿下来。

 

      接下来是黄永玉讲话,陈晏生和亲人们怀着无限感激之情,静静地聆听着黄老先生的话。黄老先生除了颂扬陈渠珍一生的功绩外,还第一次对外界披露了珍藏在他心中的一件往事:

     原来,在他年幼时喜欢画画,但家境贫穷,无法跟师学画。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渠珍得知此事后,把黄永玉送到附近一个苗寨的画庄里学画。他之所以有一生的成就,始于当年陈渠珍送他到苗寨的画庄里学画。1952年,黄永玉正好从在湘西,陈渠珍正好要离开沅陵,那一天,黄永玉看到沅陵好多百姓自觉地为陈渠珍送行,黄永玉也去了,他在人群中看见陈渠珍在向送行的人们示意,黄永玉也向陈渠珍招手,但没能说上一句话,成为黄永玉终身憾事。他没有想到的是,六十年后的今天,他竟然站在了恩人的墓地前.......

 

      所有的人,都被黄永玉述说的这个珍藏在他心中数十年的故事深深感动,陈晏生和亲人们这才明白,黄永玉老人老所以投资数十万元,亲自策划为父亲修建这座墓地,并亲笔写下“墓志铭”,除了崇敬父亲的人格和业绩外,是为了报答儿时父亲送他进画庄的滴水之恩。

 

      陈晏生的眼睛都湿润了,他只觉得心中突然涌起来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但是,他连忙忍住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训啊!可如今还有几人记得?在黄永玉之后,**凤凰县县委书记罗明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兼州委统战部长郭建群也相继发表了讲话,罗明代表凤凰县人民政府,代表凤凰全县人民,热烈欢迎陈渠珍老先生魂归故里;他对陈渠珍老先生的一生作出了正确评价和高度赞美,令在场的陈家后人倍感欣慰!郭建群代表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向为湘西解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陈渠珍老先生致以敬意和悼念,并向陈渠珍老先生的亲属致以问候。

 

     两位领导的讲话,令陈晏生和亲人们泪流满面。陈晏生的心里,涌起来一种不知用何种言语来形容的思绪,他想起自己和家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因为父亲的经历而蒙受的磨难。

 

       陈晏生一共有十四个哥姐,除了早逝的和个别一直远离家乡的哥姐外,其他在湖南和凤凰家乡的哥姐,都因为父亲的牵累备受磨难,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作为父亲最小的儿子,父亲去世时陈晏生才两岁。由于父亲一生两袖清风,去世后未留下半点财产,母亲带着他和四岁大的哥哥,靠帮人洗衣服,选猪毛,锤石头来维持生活。 1962年,**死党周赤萍(原福州部队政委)的《擒魔记》问世后,街邻街房都知道他是“湘西王”的小儿子。街邻们认为他是湘西“大土匪”“大军阀”的儿子,逼得他不得不改名。在**中,他当过知青,直  到 1978年才回到长沙,进了街办工厂做木工直到退休。他觉得,两位领导这番讲话,算是松开了套在他们心头几十年的沉重精神枷锁。

 

      黄永玉、吴启雄、罗明、郭建群等人手持鲜花,一一向陈渠珍墓地鲜花,随后是陈渠珍老先生后人和各界人士,不一会儿,鲜花堆满了墓前空地。

经过六十年漫长岁月,陈渠珍终于魂归故里。

 

      安葬仪式结束了,然而,另一个高潮才刚刚开始。人们抬着一具精心雕成的铜像,来到了陈渠珍的墓前。这具精心雕成的铜像,如真人般大小,铜像是一个年轻秀美的姑娘,从装束上看,还是一个全身藏装的姑娘,她伏在陈渠珍老先生的墓前,双手俯在头前,极为虔诚地在向陈渠珍老先生表达衷情。墓地前不明内情的人顿时心生疑惑:陈渠珍老先生这样一个湘西汉子,与这样一位美丽的藏族姑娘有何种关系。

 

      看着这副情景,站在一旁的陈晏生内心激动万分,因为在父亲的人生中,曾经演绎出一个催人泪下、圣洁而又凄美的汉藏爱情故事:

 

      1909年,因英印军队入侵而逃离**的十三世**喇嘛,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分别去世后,从北京起程返回**。为了稳定**局势,清廷下令皇族协统钟颖率兵两千入藏。二十七岁的父亲也随军入藏,父亲在驻防藏中工布地区(今林芝)时,与十六岁的藏族少女西原喜结连理。在之后收复藏东地区的战斗中,西原两次救了父亲的命,辛亥革命爆发后,父亲不想卷入各派势力的争斗中,于是带着西原和湘黔滇籍官兵一百多人离藏,在穿越藏北羌塘无人区时迷失方向,食粮殆尽,只得沿途茹毛饮血,吃掉同伴的尸体,甚至准备吃掉西原带出来的藏族仆人。多亏了有高原生存经验的西原照应,父亲才没有葬身羌塘高原。 经过七个月惨绝人寰的跋涉,一百一十五人最后仅剩下七人。在抵达西安后,与父亲陈渠珍同甘共苦的西原竟然患上了天花,不幸去世。

 

       上世纪二十年代,友人将西原的遗骨带回湘西。父亲出城十里相迎,并请了高僧为西原进行了七天七夜的道场,后将西原的遗骨运回老家凤凰安葬。最令陈晏生感动的是,父亲作为一名军人,必中却柔情似水。为了西原,父亲一直到四十多岁才另娶侧室,生儿育女。1936年,父亲被何健赶下台后来到长沙居住,父亲饱蘸着对西原深深怀念之情,写下了回忆录《艽野梦尘》,记录了父亲与西原的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汉藏爱情。此书直到二十一世纪后,还被国内多家出版社重印出版。

 

       陈晏生双眼模糊了,他掏出纸巾,擦了擦泪水。想起父亲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想起父亲与西原这位怀念一生的红颜知己,陈晏生的心在隐隐作痛,西原的墓葬在1958年“**”期间时被夷为平地,墓碑也被淹埋在一口水井下面。但是,陈晏生想,她得到了她生前所希求的与父亲长相厮守的承诺——尽管是在天国。父亲这样一个普通的湘西汉子和西原这样一个普通藏族女子,用他们的生命,演绎出了一个催人泪下、圣洁而又凄美的汉藏爱情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将永远流传在后人的心中,并传颂千古……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