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一种视角] 香港高校校长的招聘程序(外一篇)

 

香港高校校长的招聘程序

 

2012年10月15日,香港岭南大学校长陈玉树提出辞职,岭南大学校董会随后宣布成立一个八人委员会物色下任校长人选。陈玉树辞职使香港目前共有三所高校(香港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岭南大学)同时在招聘校长,让媒体担忧竞争激烈,好校长难求。

 

香港有8所高校(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岭南大学)是公立大学,由香港政府通过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8校的最高首长(校监)由特区行政长官兼任,校长则是学校的首席教务和行政主管,由学校最高管理机构(港大为教务委员会)委任,负责学校的管理、运作及行政事务,还负责教职员和学生的福利和纪律等事宜。

 

一校之长,地位非同小可,其选拔过程自然也非常谨慎严谨,往往费时甚多。比如此次陈玉树辞职虽然获准,但也至少需要继续留任一年,以找到新校长。那么,香港的大学招聘校长,一般都经过哪些程序呢?下面以香港大学此次招聘校长为例做说明。

 

2011年10月,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在校务委员会会议上宣布其任期在2012年8月31日结束后不再连任。港大校务委员会于2011年11月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一个临时工作小组,就新校长的遴选条件和程序征集师生、职员、校友以及其他有关人士的意见。临时工作小组由港大司库(财务负责人)周文耀任召集人,另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委员会主席、1名学院院长、2名教务委员会学术成员、1名学校非教学职员、1名校友、1名学生共8人。

 

经过四个多月的工作,2012年3月20日,港大校务委员会采纳了临时工作小组的建议,通过了新校长的遴选机制和准则,决定新校长须符合五大准则,分别是具有卓越的学术成就及领导才能、诚实正直、全球性视野、展示管理能力、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校务委员会同时决定将选聘校长程序分为物色和遴选两个阶段,分别成立物色委员会及遴选委员会负责。物色委员会由四位成员组成,专责物色最具资历的人选。而遴选委员会由十一名成员组成,专责考虑及审核物色委员会提交的候选人的资历,对其筛选的候选人进行面试,并决定一位最终候选人向校务委员会推荐。

 

物色委员会由校务委员会任命的主席和分别选自文理医三大类院系的3位讲座教授以上全职高级教师共4人组成,而遴选委员会则有11位成员,包括校务委员会主席以及2名校务委员会校外成员、3名全职教授级教师、1名全职非教授级教师或教研人员、1名校友、1名全职非教学职员、1名学院院长和1名全日制学生代表。其中学院院长和学生代表是这次新增的遴选委员会成员。

 

2012年5月,物色委员会成立,随后在全球发布了招聘广告,并聘请著名猎头公司光辉国际协助招聘工作。根据7月12日举行的物色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目前已经收到三十份申请,另有三十多位学界领袖、教育界人士等推荐的人选。

 

而遴选委员会目前还没有组成,其中的选举成员还没有选出。等遴选委员会成立后,将对物色委员会物色到的人选进行筛选,与筛选出的人选进行面谈,以决定最终人选,由校务委员会聘任。估计完成整个程序还需要一年多时间。

 

根据2011年11月的港大校务委员会会议,徐立之在新校长选出前的过渡期将留任校长,过渡任期最长不超过18个月,也就是最晚到2014年2月28日,港大必须选出新校长。而随着香港教育学院和岭南大学校长先后离任和辞职,三所高校将展开一场“校长争夺大战”。

 

不过香港高校校长报酬相当优厚,年薪多为数百万港币,即使与美国同行比也属中上水平。据香港大学2010-2011年度财务报告,学校2011年有6人享受高于405万元港币年薪,虽然财报没有披露享受最高年薪的人士名单,但一般认为校长在此之列。

 

而根据各高校2008—2009年度财政报告,当年度香港教育学院校长张炳良薪酬在345万至360万港币之间;而科大前校长朱经武离任前年薪为585万至600万港币,成为当时香港最高薪的大学校长。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世界一流的报酬,加上香港高校开放的气氛,相信香港三高校能招揽到各自中意的校长。

 

点评者说】教授治校真是麻烦啊,教师得参加各种各样的委员会,参与决策,哪怕几个人的委员会,也要搞得一本正经,开会有程序,秘书做好记录,所以有句笑话说:a committee is a group of men keeping minutes and wasting hours。注意 minutes 的双关:分钟与会议记录。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  田 宾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陈丹青:人才是个伪命题 

 

画家、文化评论家陈丹青在FT中文网2012年度高峰论坛上谈了自己对人才的独特看法。他指出,中国遍地是人才,更重要的课题是怎么选拔人才?过去的六十年,是中国对人才高度控制的六十年,三十年前,很多人才被摧毁。这三十年来,情况有所改变,不少人才出现了,走到世界上去了。但BJ年后的23年来,中国大学做的最主要工作是控制学生,而且非常成功地控制住了。他指出,现在你再让大学生们像BJ年前那样畅所欲言,已经很少有大学生感兴趣了。而这些大学生本来就是人才。

 

陈丹青提到自己曾经想招一名他以为最好的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入清华大学,但只是因为政治和英语各差一分而无法入学。后来这名同学轻松考入英国一家大学艺术专业的研究生,而且并没有因为英语问题受到任何阻碍。如今她的画已经被英国肖像博物馆收藏了。陈丹青认为,她的经历很能反映中国人才面临的问题。

 

“人才就是一个国家的品牌,就像莎士比亚之于英国,达芬奇之于意大利一样,”陈丹青说。但在他接触的西方人眼里,中国被分割成两个时代,一个是古典中国,有许多为世界所熟知的人才名片。但现代中国,只有毛泽东一张。他遗憾地提到:“我在清华任教的时候,发现校园里很少有赵元任、陈寅恪、王国维等人的痕迹。当时我跑遍了清华园,注意到很少有学生注意到这些人跟清华的关系,也没有人真正在意。只有在谈到清华的历史时,这些人才被当作点缀被提及。”

 

陈丹青说:“中国的情况是,出不了人才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不要出事。在这个前提下,谈人才是个伪命题。”

 

来源:FT中文网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他指出,中国遍地是人才,更重要的课题是怎么选拔人才?过去的六十年,是中国对人才高度控制的六十年,三十年前,很多人才被摧毁。"陈丹青勇敢!


友情提示:请不要一贴多发!每贴最多发二个栏目!

TOP

返回列表